艺术歌曲《问》欣赏

彩云丝雨

<p class="ql-block">萧友梅的艺术作品《问》的曲式结构是一段体结构,该曲调式为G大调,总共16小节,由四个乐句+尾声构成。音域为D—e1。</p> <p class="ql-block">合唱,管弦乐队</p> <p class="ql-block">这首由萧友梅作曲编配钢琴伴奏的《问》(易韦斋词)描述了当时在军阀混战的中国,人民遭受了深重的苦难,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的欺凌和压榨,人们内心对军阀统治阶级的强烈不满和对帝国主义的憎恨。歌词以含蓄的语句向当时的中国人民提出一系列意味深长、富有哲理性的问题。作曲家以巧妙的问句形式开始,展开了对人生的思索,以舒缓的慢板、发散的音型、含蓄的律感唱出了他作为知识分子对当时国家沉沦、祖国局势动乱不安的担忧。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内心的苦闷彷徨,也反映出作者对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强烈不满又无以言表的心理。</p> <p class="ql-block">《问》是萧友梅的代表作之一。歌词特点鲜明,都是问句,以含蓄的语言向人们提出一系列意味深长,富有哲理性的问题。歌曲创作于1922年,表达了一部分爱国知识分子因时局混乱,忧心忡忡而发出的感慨之声。</p> 音乐家 <p class="ql-block">萧友梅(1884—1940)</p><p class="ql-block">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字思鹤,一字雪朋,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专业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今上海音乐学院)的创始人之一。</p> 附:说课稿 <p class="ql-block">高中音乐-《问》-说课稿</p><p class="ql-block">华图教师网 2023-02-17 17:47</p><p class="ql-block">一、说教材</p><p class="ql-block">《问》是20世纪初期萧友梅谱曲、易韦斋作词的歌曲,演唱是廖昌永。创作于1922年,收入在他的歌曲集《今乐初集》中,通过对人生山河的感慨和发问,抒发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感情,表现了一种苦闷彷徨的心理,也反映了当时作者对北洋军阀的不满。乐曲形象鲜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协调,旋律发展富于逻辑性,是一首较好的艺术歌曲。</p><p class="ql-block">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问》及萧友梅的作品有简单的了解,感受我国艺术歌曲的特点。</p><p class="ql-block">二、说学情</p><p class="ql-block">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但是高中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引导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p><p class="ql-block">三、说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p><p class="ql-block">1.体会歌曲反帝反封、国土沦陷的忧虑情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并理解讽刺政治的社会现象。</p><p class="ql-block">2.采用聆听、视唱、讨论的方法,了解萧友梅的音乐贡献以及歌曲《问》的旋律特点。</p><p class="ql-block">3.初步掌握萧友梅的生平以及歌曲创作风格,并了解《问》旋律和歌词的创作特点。</p><p class="ql-block">四、说教学重难点</p><p class="ql-block">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掌握萧友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了解歌曲旋律发展特点。难点是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初步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p><p class="ql-block">五、说教法、学法</p><p class="ql-block">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p><p class="ql-block">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p><p class="ql-block">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p><p class="ql-block">六、说教学过程</p><p class="ql-block">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新课导入——初步感知——探究学习——扩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p><p class="ql-block">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p><p class="ql-block">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p><p class="ql-block">我会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1927年建立的上海国立音乐院图片,并提问学生“图片展示的是哪个地方?”学生自由回答。</p><p class="ql-block">我会进行总结,是由萧友梅担任教务主任,建立的中国第一所专业的音乐高等院校“上海国立音乐院”,并引出本节课课题《问》。</p><p class="ql-block">由此顺势引入本课课题。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生动的过渡。</p><p class="ql-block">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p><p class="ql-block">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p><p class="ql-block">在这一环节,我会先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并介绍萧友梅生平。</p><p class="ql-block">萧友梅先生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开基创业的一代宗师、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的音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萧友梅先生先后在日本、德国等地求学,吸取了中西方音乐的精华,并在学成后归国,创建学校专心研究音乐教育,并在其创作当中改变了学堂乐歌时期的“旧曲填词”的方式</p><p class="ql-block">其次,我会带领学生整体聆听歌曲《问》,提问学生“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体会歌曲情感。这首歌曲当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无限的感叹和凄凉之感,是因为在萧友梅创作这首歌曲的时候正是内有军阀混战时期,外有帝国主义欺凌和压榨,百姓民不聊生的时期。</p><p class="ql-block">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请同学们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p><p class="ql-block">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p><p class="ql-block">首先,我会带领学生再次聆听,提问学生“歌曲在旋律上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并讨论,我会进行总结。</p><p class="ql-block">①旋律发展简单规整,一段体结构。</p><p class="ql-block">②萧友梅先生的求学经历,歌曲创作的主要风格是古典主义,歌曲主要在和声功能上运用Ⅰ级和Ⅴ级。</p><p class="ql-block">③音乐伴奏上大多运用柱式和弦,准确表达歌曲无限慨叹的情感。</p><p class="ql-block">其次,我会请学生进行分段欣赏歌词,理解歌词所描绘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p><p class="ql-block">①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并提问学生,并总结歌词可以分为两段。</p><p class="ql-block">②小组讨论每段歌词内容:第一段在歌词上我们可以看出讲的是祖国山河的垂危,唱出了对当时内忧外患、国家沉沦的忧虑感慨之情,特别是当中歌词“垂、垂、垂、垂”部分,更能体现作者当时的思想情感;第二段歌词的内容更加体现的是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叹,更是运用设问句,“你知道你是谁?”是在告诫人们不要忘了自己是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你知道年华如水,是在提醒人们莫要使光阴虚度;你知道今日的江山,有多少凄惶的泪”,是在启示人们在山河破碎、国难当头的关头,应勇敢地站起,承负起天下兴亡的责任来。歌曲最后出现的沉吟似的尾声,耐人寻味,增强了歌曲的艺术感。</p><p class="ql-block">③整体演唱歌曲,深入理解歌曲情感及创作手法。</p><p class="ql-block">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有着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p><p class="ql-block">在完成基本的授课内容以后,适当地拓展课程之外的内容,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p><p class="ql-block">在拓展提升环节,我会为同学们分享萧友梅《五四纪念爱国歌》的演出视频,请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谈一谈两首作品的不同,随后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这样设计,一方面巩固了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和全面;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同时提高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p><p class="ql-block">第五环节是课堂小结环节</p><p class="ql-block">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在作业的设置上,我会请同学们以“艺术歌曲”为题,搜集资料。</p><p class="ql-block">七、说板书设计</p><p class="ql-block">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通过板书学生可以直观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p><p class="ql-block">问</p><p class="ql-block">第一段:祖国山河垂危</p><p class="ql-block">歌词 设问句</p><p class="ql-block">第二段:世事变迁的慨叹</p> <p class="ql-block">萧友梅的问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创作的其含义是什么 萧友梅的问有什么特点</p><p class="ql-block">1、萧友梅作曲,易韦斋作词的《问》创作于1921年左右,1922年最初发表于萧友梅的第一本歌曲集《今乐初集》——我国作曲家出版的第一本带钢琴伴奏的五线谱创作歌曲集。当时的中国内有军阀混战,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可谓内忧外患。</p><p class="ql-block">2、萧友梅创作《问》时,并没有华丽的音乐语言和复杂的创作手法,而是用极其简练的材料,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歌曲以问句的形式开始,展开了对人生和生活的哲理性探索。</p><p class="ql-block">3、此歌以舒缓的慢板、发散的音型、含蓄的律感唱出了对当时内忧外患、国家沉沦的忧虑感慨之情。在启示人们在山河破碎、国难当头的关头,应勇敢地站起,承负起天下兴亡的责任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