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复挑灯夜补衣

英伦

<p class="ql-block"> 山西吕梁蔚总发来消息,说他那有缝纫机造型的纪念酒,问我要不?看过图片后,我说发两箱吧。几天后,收到两箱缝纫机酒,拆开包装,顿时惊亮眼球。这款缝纫机酒造型逼真,活脱脱地一个缝纫机头摆在眼前,以至于妻子走过来也惊叹道:太像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世纪80年代,缝纫机是那个时代的时髦物件,它与自行车、手表、收音机构成“三转一响”,被青年男女追捧,也被视为幸福家庭的标配。妻子嫁给我的时候,那台华南牌缝纫机是她娘家陪嫁的最珍贵的嫁妆,直到2002年随我迁入县城居住才送给邻居桂娘。</p> <p class="ql-block"> 随着我工作的调整,一家人搬进县城居住,妻子总觉得生活中不能少缝纫机,于是又买了一台二手的缝纫机。虽然用时少、闲时多,但总能给我们生活的勇气和美好的记忆。每次看到妻子摆放在阳台上的缝纫机,都会想起我们还在老家生活的场景,“塔塔塔塔”的机器声,是小家族最欢愉的音符。</p> <p class="ql-block"> 当年,妻子用那台缝纫机为家人缝补旧衣,为孩子制作新衣,度过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困难时期。然而,在那台缝纫机上,也有一件事让我至今难忘。</p><p class="ql-block"> 缝纫机底部有一个“肚子”,不用时,可将机头放进“肚子”里,机架便成了一个桌面平台,可放置其他物品,更多的时候是孩子写作业的书桌。有一次,妻子缝完衣物,没有将缝纫机头放进“肚子”里,孩子去踩缝纫机玩,上下穿梭的针头插穿孩子的手指,吓得他一动也不敢动,疼得“哇哇”大叫。每当想起此事,心里仍有余悸。</p> <p class="ql-block">  岁月总是在不知不觉中逝去,成长也在其中慢慢升华,缝纫机陪我们一家人走过了数载春夏秋冬,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在不知不觉中,岁月里留下了孩子一串串成长的足迹,也为我们增添了一缕缕白发。如今,缝纫机依然摆放在阳台上,妻子偶尔用上一次也得带上了老花镜,操作也不似以前的麻利了。当年那个被缝纫机针穿扎的小男孩如今走上了工作岗位,再过几日将迈入婚姻的殿堂。</p><p class="ql-block"> (标题选自贺铸的《鹧鸪天》“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