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在博客里写过参加国庆35周年行进(不用那个敏词儿)群众仪仗队的训练过程,转眼又是五年,四十年矣。<br><br>六月北京市档案馆有一个关于国庆彩车模型的临展,展示了32辆彩车模型和200余份档案、照片、视频素材。我本想只拍些彩车模型,意外的是又发现了一些我所在队伍的边边角角照片,勾起了再度回忆,也让我想起部分细节。<br>带着兴奋回家,再通过万能的网络找出一些影像资料。<br><br>先自报“番号”:群众仪仗队六大队末尾几排靠南边。。。。。。<br> 展览介绍了六次阅兵:开国大典、十周年、三十五周年、五十周年、六十周年、七十周年。因为阅兵图片太熟悉了,我的注意力放在群众行进镜头。<br><br>这是1959年。1969年也举行过盛大行进,视频可以从网上找到。 感觉该展的彩车模型其实并非主题,而且都是1999年及以后的,早期只有35周年文艺大队彩车的一些图纸,这是《高山下的花环》主题。现在看来,不仅是彩车,我们那年的一切都好简陋,服装好土。<br> 随拍一些99、09、19年的彩车模型,越来越漂亮,科技含量更高。<br> 这个前几年在奥运村见过实物<br> 我观看的重点自然还是35周年庆。<br><br>网上几乎没有参与者回顾。大概在他们看来,参加这次国庆活动是人生旅程上不值一提的小草,而对我这样的就是参天大树。。。。。。<div><br></div><div>当年没有资料留存,我在在四十年后自行收集拼出仪仗队的全貌。<br></div> 仪仗队由若干大队组成,共一万八千人,多为高校生和中学生。主要设计者介绍,仪仗队要表现三方面内容,一是庆祝,二是国内任务,三是外交政策。“全貌、编排、训练,都是建国以来最好的”(1984年采访语)<br><br>一大队是国旗方队;二大队扛着“国庆”、“1949”、“1984”三块大牌子;三大队是国徽方队。根据北京的铁道兵历史博物馆介绍,那年铁道兵全部转为地方,仪仗队前三个大队主要由这些一度的军人担任。<br><br>四大队分两部分,前面簇拥着毛、周、刘、朱的巨大塑像,后面是百人宽度的红旗队伍(一部分是化工学院的学生)。<br><br>前面四个大队全部着白色立领服装,我猜测都是男性,选拔严格。<br> 五大队和六大队比较接近,由中学生组成。五大队核心是两台红旗彩车(里面由日野卡车驱动),靠近我们这面即南边写的是“实现四化”,另一面是“振兴中华”。六大队中部有人扛着“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字样的四块牌子。<br>五大队男生在外围镶边,女生在里围;六大队则反之,我们的镶边由十人组成。大家都是白衬衫,女生穿肉色背带裙,男生穿蓝色长裤。五大队的裙子、裤子颜色都比我们深一些,我们的裤子是湖蓝色(平日上街都不好穿),他们的是深蓝色。五大队的捧花也比我们漂亮,是紫黄两色“牡丹”,我们的是铁丝“柳条”和“桃花”。<br> 当时不论男生女生都晒黑了,照片上看五大队气质似乎更胜一筹。<br> 七大队又是一身白制服,举着巨大的“统一祖国”旗帜,由1800多名82级清华学生组成。<br> 八大队身穿蓝色服装,举着和平鸽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两块牌子,应该都是北大学子。孔庆东表示,他当时就在其内。<br><br>九大队服装和六大队近似,前面举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牌子,后面有毛、周、刘、朱、邓、陈云六人著作模型。<br><br>十大队中心是马恩列斯头像组合浮雕。最后以白制服的红旗队(或可称十一大队?)收尾。 这些大队里,一二三六大队出镜最多。只要介绍国庆35年庆祝活动,总少不了前三个大队的镜头。<br>央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每逢晚上七点播放国歌,屏幕上总是出现山川、火箭。。。。。。当演奏到“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时,六大队露面了半秒种,也就是1984年10月2日人民日报刊登的这个画面。<br><br>在气场上五大队和七大队胜过我们,照片上他们总是占据C位。<br> 整个训练过程不见选拔、宣传、比武、表决心,大家嘻嘻哈哈,偶尔抱怨。豪言壮语没听过,现在印象深者都是出的那些洋相——好在没有第二次。<br><br>九月十五日(十六日?)零点三十分,我们在广场举行第一次合练,休息的地方是历史博物馆大门(今天国家博物馆北入口)北侧空场,第二次合练和国庆早上也在这里集结。广场上为我们专门开设了午夜食堂,生意极好,围得里三层外三层。<br><br>洒水车把地面浇个通透,我们从广场到西单走了两个来回。队伍甩龙不说,不少人鞋后跟被踩脱,只好一只脚跳着走,我则是常常把前面的同学“老虎”裤子踩住。地面湿滑,白球鞋和裤脚都脏得没法看了。<br><br>夜间精神亢奋,尤其是宣布解散后,我们带着恶作剧心理狂呼乱叫扰民,女生也不例外,大街上洒满了破碎的纸花——第二次夜间合练后也如是。现在回想,脸红去吧。<br><br>第二次合练仍在周末。为了队形齐整老师们也想了一些办法,如凡是号码为五、为十的人,就在背后别上牌子,大家有个参照。<br><br>上次只是群众队伍合练,这次加入了受阅部队军车和群众彩车,完全按正式程序进行。我们的前面就是五大队的两辆红旗彩车,旁边还有一辆履带牵引车、两辆拖挂红旗2的空军解放牵引车、两辆海军的红岩对舰导弹运载车,三军屏护,固若金汤。<br><br>管理相对松弛,开始时走动还要向队长报告,后来就管不过来,各队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互相串联,只要别走得太远。<br><br>我的同学们还和受阅军人聊起了天,不久来了一位板着脸的执勤士兵,打断了交谈。<br><br>当时流传着一则小道消息:五中的一位学生看见红十字女兵袖章,出言不慎,结果被军人带走。<br><br>后来喇叭终于广播,让各大队人员各回原位,不允许我们乱窜。<br><br>这是我第一次旁观阅兵式,虽然是夜间,看的反而比国庆那天清楚。<br><br>东风车队驶过,我们已经列队完毕,随即进入干道,我的捧花还不小心掉在地上,要不是在对尾,也许会连人带花被踏上几只脚。<br><br>这次只过了一遍。经金水桥时喊口号,没有经验太卖力气,很快嗓子变哑,感觉六大队前后喊的时间差足足差了五个字。<br><br>返回路线也和国庆当天一样,我们从西单北转,走西四、北海、景山南门、南池子回东华门。大家一个个困得不行,歪歪倒倒遛进校园,同班团支书对我打趣说“我不行了,你走吧”,我更是连扶他的力气都没有。<br><br>捧花上的两色皱纹纸又是消耗殆尽,最后几天突击制作纸花。<br><br>九月三十日,很多仪仗队员晚上就在广场过夜。我们学校350位同学被允许在教室里休息,晚上十二点即国庆零点时熄灯,我们直接躺在桌子上睡觉,五点起床,六点出门,步行进长安街。<br><br>检阅车驶过红旗彩车时,也是我和总设计师距离最近的时刻,当时看不到,更没人(包括带队老师)带相机,不知现在仪仗队是否能携手机入场?<br>阅兵场面对我们已经失去新鲜感,但后来还是纷纷站起来看,看不清就互相抱举。 当时没什么精确召集手段,就是以歌曲“歌唱祖国”为号令。大家整理物品、起来排队,我抬头看了看天上,正是强五编队四机飞越的时刻。<br>(图片来自84年11月号《航空知识》)<br> 开始有些混乱,前面一个劲先后挤,我们也只好后退,冲到了人高马大的七大队的排面,他们当然不肯退让,双方口角纷起。<br><br>令我惊讶的是,当通过金水桥时,以往怎么也走不成一条线的队伍,突然如刀削斧劈一般齐刷刷,真是奇迹。<br><br>全体仪仗队的口号都是相同的四句话,走八步喊一次。那天电视上看,有的大队喊声清晰,六大队的声浪依然模糊。后来历次大庆的口号改进,不喊这么多字了,用叠词替代。<br><br>过了今天的广场西安检口位置,队伍接近瓦解,快到西单时前面还突然开跑,队形更加散乱,结果我冲入外校女生之中,与组织一度失去联系。<br><br>从西单路口北拐以后,完全成了狂(随)欢(意)海(散)洋(漫),花束纷纷抛向周边观看的市民。我看到一个孩子捡到了四五种花束在那里炫耀,非常羡慕他,感到自己手里这十六根铅丝加八十桃花又土又重,只想一甩为快。<br>最后到了学校,总算把捧花扔掉了。<br><br>翻两番——扣除物件上涨因素,1995年我们已经提前实现了这个目标,达到4.3倍。<br> 当时大学就读的家姊和1400名校友参加了体育大队的标语队。 这些是35周年活动的少年儿童,他们现在该在五旬上下。<br> 光阴荏苒,曾经风光的七九式五轮现在也壮士暮年。<br> 档案馆展览的最后一部分是“庆典记忆”单元。看着这些纪念章,我庆幸自己保留了两枚,别的物品仅存记忆——那捧花要是留着多好。 六大队“队服”蓝裤子,我在1986年去河北潘家口钻山时依然穿着。<br> 电脑整合拍照,我试了一下换头,结果连自己都不认识了,看得出哪位是我吗?<br> 引用展览文字结束:<br>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当个体的记忆与集体的记忆共振激荡,注定会在时间的五线谱上留下独特而华美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