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都是梦的翻新,—《向美而生》序一

红蓝融合. 佳佳有约

<p class="ql-block"><b>本文作者: 三水山人,本名钱旭东,红星美凯龙集团高级顾问、长三角美好生活创新联盟专家委主任。</b></p> <p class="ql-block"> 陈佳佳的第三部集子《向美而生》又要出版了。她第一本作家文化的《家族传承》,和第二本书《别梦》都非常有质感,真没想到,这么快她又积起了十余万文字,而且写得更丰富自如,也没有想到,“别梦”的她,又把梦拾起来倾情翻新。想想也对,哪一种美不都是梦的翻新呢?她曾说“我是一个不太靠谱的写作者”。什么叫“靠谱”?对于当下的写作,乃至做人,我以为靠谱只有一个同义词,那便是真诚。真与善才是向美而生的眼睛和嘴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向美而生》的书稿,字里行间那样文采斐然、斑斓多姿,难道正是与梦相关?因为梦是一种记忆,但更是一份向往,于是翻新的梦便更美,更富于内涵。</p> <p class="ql-block">  可以想见作者在都市一隅的写作的场景,“内心澄澈、向美而生”的精神世界是多么难能可贵。对今天人们已被过多欲求与杂念塞满的内心,变得空灵岂非大幸?写作的过程,正是自我放空的过程,把沉淀在内心深处的千言万语压缩加工成一个个文字,便完成了一次倾诉。壶里的茶满了,倒入杯中,又可以分享。好的读者,是用眼睛的聆听者,看着看着,也会有沉淀,或灵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书稿由三个部分构成,分别是“家族丛林”“内在生长”和“无限放大”。第一篇章“家族丛林”一如作者此前的温馨记忆和温婉讲述,讲述的对象依旧是她的家族长辈,那一串让人心向往之的名字:周有光、沈从文、陆英、张兆和、张充和……尤其她笔下智慧温顺的“最后的闺秀”,无疑应成为当代女性的修身之源。源即是水,难怪张家创办了近一个世纪的家庭杂志就名曰《水》。老出版人范用誉之为“本世纪的一大奇迹”,佳佳说,“《水》涉及了宗族七代人斯文的流动,看到了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如寻常浪花般绽放。”但这实在是不寻常的浪花,它是一种相当的高度,也恰恰是我们时下所要识别并摒弃那些伪文化的高度,正像周有光先生给《水》的赠言:“文化如水,从高而下不能逆流。”</p> <p class="ql-block">  第二篇章是“内在生长”,生长与情感相连,自然角度就多了,话题也杂了。从激情扯到离婚,由孤独谈起生死;参照物可以是书籍名著,亦无妨影视作品;聊的对象有明星大咖、也不乏普通凡人,甚至还傍上菩萨……情境是公众化的,感悟则属自我,细读之相信会触发共鸣。人间百态,红尘一场,于是我在其中渐渐读出了一个“暂”字。作者说的“风吹哪页读哪页”,同贾平凹所言“能走到哪里就算哪里”的人生观如出一辙,似乎无奈,却更是洒脱。“人生终归不过是一个‘暂坐’的过程而已。不要说,这是你的,那是我的,我们的一切都是暂借而已,到了期限一定会如数奉还,可能形式不一,确是毫厘不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书稿的第三部分“无限放大”,而写作的出口乃是可以放大的“窗”。穿过窗口,作者看见了许许多多的人,也看见了许许多多的物和事;看见了美,看见了远方,看见了生命的底色,更看见了“无二”的禅定……作者正是在这样的窗内体验生活,放大内心,用“隧道视野”去体验时空穿越,又从而获得“平常心”的状态。这里独自叩问的形式,亦如钱钟书先生说的:“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p> <p class="ql-block">  “无限放大”是一种真正的空,而要彻底清空自我,那又需要怎样的精神空气呢?那是难以名状、不可言说的,好在,梦被翻新了,美已悄然生长在这部书里,打开它,便可呼吸到微妙的以小见大的万物生长的气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壬寅秋分于东篱书屋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