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闻鸡起舞”、“中流击楫”两则成语都是源自东晋祖逖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晋朝镇西将军祖逖是祖大寿的远祖,祖氏家族先居范阳(今保定以北),明初迁至辽阳。从明宣德年间居宁远卫,到祖大寿这辈已经是第八代。明末,他是抗击满清入侵的主要将领,曾分别效力于李成梁、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的麾下,多次打败清军立下了汗马功劳。祖大寿的家族出了很多名将,祖大乐、祖大成、祖大弼、祖泽远、祖泽沛、祖泽盛、祖泽法、祖泽润、祖可法等等。为表彰祖氏功勋,崇祯帝在宁远城内立起了祖氏四世镇辽的功德牌坊。</p><p class="ql-block"> 1626年袁崇焕与祖大寿取得“宁远大捷”,这著名一战,努尔哈赤被宁远城的红衣大炮炸成重伤,不久后去世。皇太极继位因拿不下宁远、锦州,便绕路通县,直逼北京城下,袁崇焕、祖大寿迅速回援京师。皇太极利用反间计,袁崇焕被崇祯皇帝凌迟处死,祖大寿怕受牵连,连夜带兵逃出山海关。逃回锦州的祖大寿心寒不已,足不出军营,唯恐遭到东厂的暗中抓捕。</p><p class="ql-block"> 1631年,祖大寿在修大凌河城时,遭遇皇太极大军来攻。皇太极没有强攻,选择重兵围城,逼祖大寿不战而降。祖大寿在突围无望,城内粮食吃尽,杀马吃,马吃尽,杀人相食。祖大寿万般无奈之下,杀了宁死不降的副将何可纲,开门降清。这是祖大寿第一次投降清军。</p><p class="ql-block"> 1642年,松锦战役失败,祖大寿再次被清军围困在锦州。一年之后,锦州粮尽,杀人相食的惨状再度重演。祖大寿走投无路,只得再次投降清军。祖大寿的两次降清,都是在援军覆灭、亲人充当人质、城内资源殆尽,开始食人肉的惨痛时刻开城投降。有一句很矛盾的话评价他:祖大寿既对得起大明,也对得起大清。乾隆皇帝东巡途经宁远城看到祖氏石坊:“燧谨寒更烽候朝,鸠工何暇尚逍遥。若非华表留名姓,谁识元戎事两朝”。盛赞祖大寿是一位顺应历史潮流而动的两朝元戎。</p><p class="ql-block"> 但让祖大寿怎么也没想到的是,死后二百年,竟被“卖”到了海外,定居加拿大。1918年,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委托天津的皮货商克罗夫茨,在中国采购一套“完整的明清高官显爵墓葬”。克罗夫茨从祖大寿的后人手里花500大洋买下了祖大寿的墓葬。克罗夫茨在北京海淀清河镇永泰庄,看到了这座精美的清代贵族的坟墓,兴奋不已,立刻付款买下这座坟墓。将祖大寿的尸骸、墓穴砖石、陪葬品全部挖出来,和墓地的石雕、石桌,文武翁仲、石骆驼等打包成箱,用货轮运到加拿大,安放进安大略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自从清兵入关,祖大寿及家族就随清朝进京。祖家街就是当年祖家人的居住地,由于祖家世辈都是宁远卫的望族,所以,祖家街又俗称“富贵街”,解放以后这里更名为“富国街”,只有胡同口车站站牌还保留着“祖家街”这个地名。祖大寿在祖家街宅邸住了12年,直至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病故,享年77岁。他的住宅改为了祖家祠堂,称祖大寿祠。</p><p class="ql-block"> 祖大寿祠在清雍正八年(1730年)开设为正黄旗官学;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重修。1912年,这里被改建为京师公立第三中学,1950年改为北京市第三中学。1913年至1918年,作家老舍在此就读,北京市三中的校牌就是由老舍夫人胡絜青题写。</p> <p class="ql-block">祖大寿祠全貌</p> <p class="ql-block">进第一道院的院门</p> <p class="ql-block">第一院落的正殿</p> <p class="ql-block">一进院子里的槐树</p> <p class="ql-block">二进院的垂花门</p> <p class="ql-block">二进院垂花门抱鼓石门墩,比一般的门墩要大要厚,而大门口外面的抱鼓石门墩,就是通常见到的大小。这是很少遇见的现象,是房屋主人内放外敛的意思吗?</p> <p class="ql-block">二进院正殿</p> <p class="ql-block">二进院的院子</p> <p class="ql-block">二进院的东侧房</p> <p class="ql-block">公交站牌上还保留着“祖家街”的地名</p> <p class="ql-block">辽宁兴城宁远古城里的祖家石坊</p> <p class="ql-block">在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内的祖大寿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