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北归——走进“老子故里”(二)

明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离开明道宫前往5公里处的太清宫,这座宫殿始建于公元165年,原是东汉时期建造的老子太庙,历经唐、宋、元等朝代的扩建和修缮,后被唐玄宗皇帝改为“太清宫”延续至今。宋真宗赵恒在位时,对“太清宫”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使其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太清宫”建筑风格独特,气势恢宏。美丽的自然风光与古建筑群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天人合一的和谐画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太清宫”由前后两区宫殿组成,以新建洞霄宫石坊为界,前后两宫占地872亩,各种建筑600余间,殿阁棋布,雄伟壮观。前区有民国初年复建的太极殿和新建的三清殿,东有老子牧牛场遗址,中有九龙井;后区有清末的娃娃殿、圣母殿和新建的圣母殿——太一元君殿。前宫祀老子,后宫祀李母。两宫中隔一金水河,河上有会仙桥。因这里为老子的出生地和弘道之地,“太清宫”被视为道教各大宗派共尊的宗主祖庭。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太极殿”是太清宫的主体建筑,是老子诞生之处。因此,这里是天下道教之源,每年来此朝拜的信徒不计其数,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这座大殿,不仅确定了老子诞生地的具体位置,而且严格遵循了以前的旧址,保持了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形制,体现了古人对老子“自然无为”思想的尊重。“太极殿”内供奉着老子塑像,殿前有铜铸八卦炼丹炉一尊。“太极殿”是一座历史跨度超过1800年的建筑,被誉为世界罕见、全国独有的历史活化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595年前,伟大的先贤老子诞生在鹿邑这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他的诞生丰富了这片土地的文化内涵,提升了这片土地的文化品位。“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老子在这里言道、悟道、传道,形成了以“道”为核心的学术思想,构建起东方哲学体系的根基。老子的思想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其成为影响历史、享誉世界的“道德名城”。站在老子诞生之地,幸福无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太清宫神道两旁的“日月池‌”分别名为日池和月池,它们被设计为日月之形,象征着太阳和月亮。“日月池”不仅具有象征意义,而且在实际设计中也体现了道教文化中对天地自然元素的崇敬。通过日月这一自然现象来强调宇宙和自然的秩序与和谐,营造一种神秘和庄严的氛围,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体验到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宗教场所的圣洁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太清宫“灵溪池‌”与老子息息相关,传说老子出生时,东有九井,九龙吐水浴体,水汇集而成池,唐朝皇帝拜谒时修建了“灵溪池”。这一景观是对老子诞生传奇的纪念,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探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太极殿前的“望月井”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古井,这座青砖垒砌的圆形水井,井沿儿高出地面半米。每逢甲子年的农历八月十五,风清月圆之时,明月正好投影在水井中央,正应了“天上月是水中月”的古诗意境。美丽的名字和独特的位置,成为人们参观时的焦点。“望月井”设计的精巧,地理位置的选择展现了古人的地理知识之精和设计构思之奇。每逢这一天,井前会聚集许多人前来欣赏这一自然与文化相结合的奇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距太极殿约百米的是新落成的“三清殿”,殿高18米,面积为1800平方米,具有重檐庑殿式仿宋风格,其屋顶覆盖着青黑色琉璃瓦。“三清殿”内供奉着玉清原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三位尊神,因此得名“三清殿”。殿前檐悬挂牌匾甚多,其中题者有苏东坡等名家。如楹联:“道迈诸天一气化做三清品,德起亿劫九转变成万尊佛”,注为苏东坡书法,“妙一统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太清宫现存古碑刻约二十通,最著名的三通古碑位于太清宫东路。南为“唐开元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北有“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东北有宋真宗皇帝的“三御碑”——“先天太后之赞碑”。这些石碑不仅记录了太清宫的历史沿革,还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与宗教的重要方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洞霄宫遗址处尚存一处清末建筑“娃娃殿”、其东侧为民国初年复建的“圣母殿”、其北为新建的圣母殿——“太一元君殿”。“太一元君殿”东南是老子母亲的墓地,称“先天太后墓”。这是一座圆形的坟茔,庄严肃穆。“先天太后墓”南有宋碑一通,被誉为“三御碑”,即宋真宗亲撰亲书亲篆。该碑圆形碑首,其上浮雕二蟠龙,存世至今仍字迹清晰,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犹龙洞是为了纪念孔子向老子问礼的历史事件而建立的,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孔子比喻老子为“犹如云端里的龙,高深莫测”。这个洞穴不仅是对老子智慧的象征,也是体悟老子哲学思想的场所。置身其中,体悟老子的智慧,感受其哲学思想的深远影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穿过犹龙洞来到了“老子故居”,故居的建筑风格典雅古朴,极具亲和力。步入“老子故居”,古时的旧井、磨米的工具一一闪现在眼前,仿佛踏入了一个由时间和文化交织而成的独特世界。这里的一砖一瓦都似乎低语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每一条石板路都在脚下延伸出无尽的历史回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子故居的园林景观同样令人赞叹,古木参天,曲径通幽,池塘、假山、亭台楼阁相映成趣。浸润着老子的智慧与遗风,诉说着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漫步于“老子故居”,感受那份历经沧桑仍不减分毫的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相传老子曾担任守藏室史,后弃官不做岀走至函谷关时,受到守关尹喜热情接待,殷殷祈盼老子能留下满腹笔墨供世人研读。老子便挥笔写下五千余言的《道徳经》,世称“ 5千精妙”。5千多字的《道德经》洋洋洒洒,81章写尽老子的哲学思考、治国之策、处事之方、修身之道,涵盖广、识见深,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谱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太清宫“道源碑林”有《道德经》八十一篇石刻,站在《道德经》石碑前,细读这本传世之作,仿佛看见一位老者从远古中走来,将这座根深叶茂的静谧小城,千年文脉铸起一道文化高峰,闪烁出熠熠光辉。时至今日,老子深邃的思想跨越了时光,超越了国界,显示出当代意义和现代性,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翰轩苑”内有以帝王朝老和名人仕宦拜谒为主题的四十五方碑刻。太清宫盛极时,曾先后有汉桓帝刘志、魏文帝曹丕、唐高宗李治、武周皇帝武瞾、唐玄宗李隆基、梁太祖朱温、宋真宗赵恒和宋徽宗赵佶八位帝王驾临朝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出了太清宫,心中的那份崇敬又一次升华。太清宫的正南是“老子文化广场”,走过直冲云霄的牌坊后,一尊20多米高的老子塑像矗立在眼前:老子双目微闭,入玄的模样,不愠而威;长髯飘飘,宽袍阔袖,双手合于胸前。塑像基座上书有4个大字“天下第一”。画像旁走几步便可看见一处青铜铸造的雕像,或孔子问礼、或书童伴身、或老子书写《道德经》,都是那样自在自得、超脱凡世。老子以深邃的哲学思想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不朽的传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老子的故乡,追随其足迹,踏青色方砖,听风铃阵阵,领仙人神韵。捧一本《道德经》,细细品读,感悟着中国乃至世界大化流行之大成,体会着老子思想至今在中华沃土上升起的炊烟袅袅……</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