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帅和他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天王归来

我们管辛弃疾叫辛帅,不是说他做过安抚使,相当于是个元帅,而是说他的人很帅。<br> 一个人长得标致可以叫帅,长得不够标致也可以叫帅,帅,关键是要有风度,有气度,够洒脱干脆,而辛弃疾的帅更加不是从形貌中来,我们说的是他的才情。<br> 一个人的才情也分文才和武才,辛弃疾文武双全,文韬武略,文治武功,焉得不帅?<br> 诗人的位次不好说,李杜的粉丝们到现在依然争得不可开交,在我看来实则是理想与现实之争,屈从于现实的多些,可惜大家都不愿意放弃理想。词的方面则一直是苏辛争雄,难得的是圈内渐渐达成了一致,这个让很多苏粉愤愤不平的结果就是,饶是东坡先生词章华美,人又多才多艺,拥趸无数,以词论词,以境论词,却要屈居在“词中之龙”之下。<br>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br>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br>这首《摸鱼儿》是我大学时期在一本书法字帖上看到的,起初是欣赏作者的行草书,意外的是读着读着喜欢上了辛词,然后就一发而不可收拾了。于多年之后的我而言,辛弃疾是最优秀的词人,而这首《摸鱼儿》更是名篇中的名篇。此章用语清新明白,并不晦涩,三言五语间勾勾画画,就把那恁多心事娓娓道来,让读者的心情也随着他忽起忽落,忽悲忽喜,读罢又觉他通篇构思得当,行文气韵生动,把用词来抒情写作言简意赅却又绵密细腻、朗朗上口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再三品味,其中所表达出的情志更是感人肺腑,对我们这些仰慕者来说,这样的作品闲时拿过来吟诵几句、酒后描上几笔也是一种享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br>“更能消几番风雨”,说的是花朵既经风吹雨打而憔悴不堪,这是自然之道,我们无可奈何却偏要问个奈何,这样不合乎理偏又合乎情的开篇诘问,正是文人常见的春秋笔法,那么我们就只好依着他由花及人来问,人世间的风风雨雨我们又能承受多少呢?没的又想起那句“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赵令畴写得也是不错,只是不知道他到底是为情所困,还是宦海沉浮才有感而发,而人生如白驹过隙,这样短短的一段光阴,有人用来挥霍,有人用来享受,我想大多数人是浑浑噩噩不知所措,唯辛弃疾表面上感慨的是花,又似乎只是和常人一样对生命短暂美好的感叹,实则说的又是他的家国情怀,壮志未酬之憾,这已经是他这一问的第三层意思了。每读其文,都会让人更想起他的一生作为,更情不自禁地联想到我们自己,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值得我们去追求和向往呢?岂曰无衣?与子同仇,在那个山河破碎,人如飘萍的年代,也许辛词体现的,正是这样一种精神,受众又怎能不为之感动。这样的立意写出来的东西也自然是与众不同,广受推崇。<br> 词人一脉,一向是多愁善感,面对毫不留情的“匆匆春又归去”,词人的心情自然是低落消沉已极,查查文史,这时的辛弃疾已然四十岁,南渡后整整一十七年 ,早早成名,然而这样漫长的时间却所获寥寥,想必他已经感觉到了年龄和心理上的沉重压力。虽然多年为宦,对常人来说也算是志得意满,此生不虚了,然而对辛来说再多的得意,再多的刻意也无法填补心中的遗憾,为了北伐,经历了多次战场上的搏命厮杀,又在官场中摸爬滚打,虚与委蛇,与那些志同道合的爱国者相怜相惜,共赴国难,起起落落间有多少爱恨情仇,风雨飘摇,芳华易老乃至落红无数,伴随着英雄老去,上述的一切仿佛都没有了意义,没有了实现梦想的机会,这其中的细腻曲折让人格外地难过,说到动情处浑不似豪放词宗,比婉约还要凄厉,让人跟着他一起痛彻心肺,有道是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时光匆匆,怎顾人老,黄土之下,又分什么英雄美人?!<br>因他这几句词,我也曾追逐落花多年,虽然也看过多少的落英缤纷,零落成泥碾作尘,美仑美奂,却始终未能拿出一张照片来表现出他所说的“何况落红无数”,无法描述曾经词中感受过的那份惋惜和痛楚,也不知这样的遗憾到何时才能得到弥补,心中竟也莫名的失落。<br>劝春留住自然是徒劳的,不管怎样的文笔,又遑论怎样的修为,春天又怎会顾及凡人们的感受,大概就是有多少希望便会有多少失望了,饶是世人绞尽脑汁,甚至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来强行挽留,恍惚之间,春早已乘风归去,经纶世务者自然不知不觉,那些最敏感多情的人也只有面对着画檐蛛网枝头飞絮负手而叹,这时词人的心情已经由起初的被打压和摧残以至于一再错过佳期所导致的落寞,转到了再次努力生出一丝希望,然后又再次被无情的现实打入谷底,一波三折,真让人无计可施。<br>觉者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细想想,到头来真个是英雄末路,万法皆空。只是如果是真英雄,又怎堪一切成空?每于梦中惊醒,又怎能不想起不怀念那些永远不会也不应该被遗忘的东西,悲从中来,喜从中来,然后浑身的气力和勇气更从中而来。世人千千万万各有不同,其实在人生态度上可以只分成两类,一类是看空的,一类是看有的,你说是空就是空,你若说有就是有,色空合二为一,仅此而已。辛弃疾这样的人,就是一直看有的,明知是空,依然看有,并为此奋斗终生,这样的人生,又怎不令人肃然起敬? 下阕的开头便不忍心再提春天了,另从长门事说起,仿佛一个人痛得久了,便有些麻木,麻木得久了,又想起应该有些事情做做,只不料,说起来依然是痛。原来长门事也是已经被一误再误,和春花逝去一般让人无可奈何了,而且不单是被误,更被好事者找上门来,他们嘴里的罪过就是你蛾眉太美,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纵使你有一千种好,一万张嘴来倾诉,又有谁听?!一而再,再而三被无视,被辱没,悲愤交加是也!<br>不过,英雄虽也是匹夫,却绝非常人可比,无数次风吹雨打过后,他们并不像寻常花草一样委顿在地,任人欺凌,而是越战越勇,奋起抗争,绝不向命运妥协,“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这是生命的最强音!心存正念的人,化灰化土,或光或烛,尚能照亮人间,蝇营狗苟的人,机关算尽也只有黄土加身,看你嚣张过后能得到什么,神龟虽寿,犹有竟时,更何况这些鼠目寸光的小人!所谓豪放,不外如此,所谓豁达,不过如此。<br>这样的唇枪舌剑,是苏轼永远也写不出来的境界,他看到的只是“归去来兮,吾归何处”,或者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拗不过,放开罢了,求的是个人退而求其次,心安理得,而辛弃疾做的,是大踏步迎上前去,喝一句“鼠辈敢耳?!”,一而再再而三地退让过后,不是自我的麻醉,不是刻意的看淡得失,而是有我在,你别来,是“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是“以手推松曰,去!”,至于心中也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那只是闲来的下酒菜而已,谁又能因此错看了他? 论及作品的深度和广度,或许苏辛二人不相上下,但是辛词的精品更多,而且在选材和内容上很多时候离开了个人的成败得失和荣辱,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摆在前面,作为自己毕生著述的方向,这样的文品,不知不觉中就显得高了那么一些些。苏轼当年与王安石的纷争,又何尝不是如此?<br>那王安石的文采又如何在众人之下,为什么抛开文墨,投身政治改革,我们看他取的便不是利己而是大义,纵千万人,吾往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否则天生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又有何用?儒生的人生志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来如此。东坡当年懵懂,成了拗相公的反对派,到了晚年,却能一笑泯恩仇,亲自为其执笔书写墓志铭,想来定然是明白了其中道理,终于又做了司马光等顽固守旧派的反对派,东坡啊东坡,我仿佛看到了你又回到了少年,人家是左右逢源,你是两面不讨好,不过却还是天不负你,你不负天。若非如此,以东坡和稼轩的才情,又让我们如何割舍,硬生生分个高下?<br>《摸鱼儿》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无奈中落寞,在希望和失望中渐渐消沉,在一次又一次被压迫的麻木中再度醒来,忆起旧恨前情,在沉默中终于爆发,发出了面对命运的怒吼!这样的怒吼又岂止是他个人的一声呐喊,也是天下有识之士面对压迫共同的呼声!<br>漫天飞舞的词章是如此的绚丽,那为民为国的壮美情怀是如此的迷人,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俗世上最璀璨的烟火,又看着它们在夜空中黯然逝去,那样的一个时代,那样的一个英雄,那样的一个文学大师,最后也只是道一声“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留给我们的只有长久的黑暗和更长久的一声叹息。<br>稼轩,听说你临死还在喊着“杀贼,杀贼”,好美的一生,苦了你的一生。<br>稼,庄稼,你从来无愧这片土地,轩,高敞处也,你从来立足如此之高,让无数的明星巨擘黯然失色,又何必有临别这样的叹息。<br>以词而论,一波三折乃至冲上情绪的高潮,最后戛然而止显然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对人而言,无论怎样辉煌的人生,终有曲终人散、谢幕之时,《摸鱼儿》这样的结果安排,对词对人,都是完美或者说可以接受的,只是,对辛帅这样的词人,我们世人又怎么忍心让他愤懑,让他难过,怎么忍心让这样的身影在历史中淡去,文章,小术耳,稼轩,你是词中之龙,也是人中之龙。<br><br> 每读《摸鱼儿》,回肠荡气,每思及稼轩,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