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州作为水陆交通枢纽的历史超过二千年,地下、水下藏了不少宝贝。当年孙殿英从慈禧墓中盗掘的一马车珍宝就翻到了萧太后河里。传说张家湾城里还埋着九缸十八窖金银。寻找这些宝贝不是容易的事,但通州有三样宝贝却是人们趋之若鹜、唾手可得的东西,人称“通州三宝”。今天等到过了早高峰,我便踏上了寻宝之路。临行前特意准备了装宝贝的容器。这个容器本身就是装宝贝用的,以前装的是“保定三宝”之一的面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通州三宝之“小楼鲶鱼”</b></p> <p class="ql-block">“小楼鲶鱼”之所以有“小楼”二字,是因为这件宝贝出自这栋小楼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早年间此处有一户回族李氏人家,在家门口摆摊儿卖饺子、茶水。到了清光绪二十六年,即1900年,李家四个兄弟利用这间祖传门面和两间勾连搭房,开起了家庭清真餐馆,取名“义和轩”羊肉馆,四人合伙经营,没有伙计,经营出售简单的炒菜、水饺、馅饼、豆粥,门前的茶水摊照旧。</span></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义和轩做的羊肉饼名声鹊起,吸引了大量食客。人都与钱没仇,生意好了自然就要扩大营业规模,于是义和轩便吞并了隔壁的餐馆,把门面扩展为两间,店堂增到六间,还雇用了伙计。为了解决伙计住宿问题,在店堂上面加盖了一层楼。</p><p class="ql-block">“义和轩”北面有一座高大的庆筵楼,是创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回民饭馆,当朝宰相严嵩题写的匾额,非常气派,生意兴隆,尤其在清初漕运期间,更是火出了圈。估计当时认识“义和轩”三个字的人也不多,而且当时的楼房也不多,于是人们都把庆筵楼旁的义和轩称作“小楼”。百姓常以“到小楼吃肉饼”为口福,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通州人打赌,都以此事为赌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家老二聪明,懂经营、擅管理、精厨艺,增加了不少清真菜肴,人称“厨子李”,结果小楼菜肴又声名大噪,后来竟将庆筵楼都买下来。虽然档案中登记的是义和轩,挂着义和轩的牌匾,店面也变成了大楼,但人们硬是称其为“小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义和轩参加了公私合营,建成比原来更大的木质二层营业楼,索性就把店名改成了“回民小楼饭馆”,义和轩的字号也就不了了之。</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后,新营业楼落成,政府又多次拨款,达到了今天的规模。以小楼三焦(焦溜鲶鱼、焦溜肉片、焦溜咯吱)为代表的小楼菜肴,成为伊斯兰京菜东派的代表,再加服务周到,小楼的经营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奠定了自己的地位,名传京城。至今京城清真名厨师承大多与小楼有关,领导了京城饮食业的一个流派。</p><p class="ql-block">小楼饭店每天6点开始供应早点,9点开始供应正餐。我们到店时刚过11点,只剩下一张空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初小楼饭店开业的时候,大运河的河道淤积,成了鲶鱼的天堂,其它鱼类日渐减少。过往行人轻易便可捕获到鲶鱼,便拿到餐馆要求做成菜肴。一般的餐馆都不愿意为顾客加工鲶鱼,因为这东西土腥味大,做不好要挨骂,做好了也挣不了多少加工费。</p><p class="ql-block">当时义和轩的规模小,虽然挣不了多少加工费,但苍蝇虽小也是肉,再加上李老二艺高人胆大,便接下了代客加工鲶鱼的活。他们把鲶鱼做得没有土腥味,深受顾客喜爱,生意愈加红火。后来义和轩不断改良烹饪方法,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名菜“烧鲶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从小楼烧鲶鱼上市后,名扬四方,食客络绎不绝。天津、北京的食客更是不辞路遥,纷踏而至,小楼前总是车水马龙。相传由于人们大量捕捉鲶鱼送往小楼饭馆,鲶鱼精急了,请来通惠河妖让通惠河水翻腾上涨,冲毁河堤,淹没土地村庄。祸水殃及到二十里外的漷县村关帝庙。关帝水下功夫略差,便化妆成老翁,画了一只饕餮让村民用青石雕刻,放置在张家湾城西门外的土桥南侧,镇住了河妖。可见当年人们吃小楼烧鲶鱼的火爆程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菜谱的首页便是小楼烧鲶鱼的大幅照片,上面写着“通州三宝之一,招牌菜”。小楼烧鲶鱼有两种,一种叫“大蒜鲶鱼”,一种叫“连刀鲶鱼”,选择了前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楼烧鲶鱼所用的鲶鱼均取自大运河,每条都有二斤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鲶鱼需要在清水中饲养四、五天,以去除土腥味。然后将鲶鱼用黄酒、香辛料腌制四、五个小时。再裹上绿豆淀粉、红薯淀粉,用香油在不同的油温下反复炸制三次。最后再浇上秘制的汤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楼烧鲶鱼吃起来外焦里嫩,口感舒适,洋溢着野生鲇鱼的鲜美。其制作技艺是通州的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州有很多著名的老字号,诸如庆筵楼、聚英楼、四名楼、德益楼、春记饭庄、大芳楼等,这些餐馆在最近这变幻莫测、跌宕起伏、竞争激烈的百余年里纷纷退出了历史舞台。唯有小楼饭店不但没倒,而且日益昌盛,足见其<span style="font-size:18px;">烹饪技艺之</span>精益求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少店尝试模仿小楼烧鲇鱼,都做不出小楼的味道。以至于不少人像我一样,为了吃小楼烧鲇鱼,大老远穿城来到通州。吃饭期间,餐桌不断翻台。大堂内放着一摞桌布,每换一桌客人就换一块桌布。待我们吃完饭,一摞桌布即将换完。</p> <div><br></div><div><font color="#ed2308"><b>通州三宝之 “万通酱豆腐”</b></font><br></div>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祖居通州的回族人马先生是有名的资本家,在当地有好几家店铺,其中比较有名的是位于闸桥北的“万通商店”,主营干货杂品。1918年,马先生在当时通州最繁华的闸桥77号创办了万通酱园,前店后厂,生产经营各种酱菜。马先生好交朋友,善用社会关系,其一位亲戚请吴佩孚为万通酱园题写了牌匾,还盖上了官印。解放初期,匾上吴佩孚的名字被抹掉,最终此匾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马先生乐善好施,常救济贫苦回民,在通州回族居民中享有很高声望,因德高望重被选举为清真寺的“乡老”,为清真寺义务管帐50年,直至谢世。因忙于社会公益事业,马先生聘请懂经营、会管理的伙计替他经营,年终分成比例是“东三伙七”。<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万通酱园注重产品质量,制作精益求精。而且重视营销,利用马先生在回民社会中的特殊地位,使回族居民成为其固定消费群体,又及时抓住社会历史机遇,先后为吴佩孚、冯玉祥、傅作义的军队供应咸菜、调料等。马先生是爱国人士,现在的通州民族小学,在1938年创建时,其北院校舍用的就是马先生捐赠的房产,现在仍被穆光民族幼儿园使用。1948年12月通县全境解放后不久,马先生让万通酱园的掌柜找政府商量,打算把店铺和厂子交给国家。由于当时通州的隶属关系频繁改变,政府没有接收政策。正因如此,万通酱园处于动荡年代却一直稳步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6年6月1日,万通酱园开始参加公私合营,当时的河北省通州市,将全市的糕点、糖果、酱园三大行业的几十家公、私厂店合营,组建“通州糕点酱业总店”。其中酱园行业参加合营的有国有通州酱业厂以及万通酱园、广和居酱园、公和兴酱园等,还有七八家小酱油厂。合营以后,现代化生产设备与传统工艺相结合,但万通酱园的生产方式仍维持传统工艺,产品结构与特点不变。1958年4月通州划归北京市,7月,分设通州糕点酱业总店与通州食品厂。通州食品厂设在通州西海子,其中酱菜车间以万通酱园为主体。同年9月密云水库开建,酱菜车间为密云水库等建设工地大批供应产品。1960年开始,通州食品厂的酱菜车间迁到通州果园村,并正式组建腐乳车间。其后陆续建了酱油、米醋、酱菜、黄酱等车间。1967年,通州食品厂的所有酿造类产品车间已全部迁到通州果园村,正式组建“通县酿造厂”,1998年更名为通州酿造厂。2000年,为配合通州卫星城规划建设、响应排污治理号召,通州酿造厂搬迁到漷县经济开发区,重组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因“万通”商标已被南方某厂商注册,通州酿造厂注册了“仙源”商标,并更名为“北京仙源食品酿造有限公司”。但其最大的销售店仍设在果园村,我便至此寻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靠近京杭大运河,万通酱园创建初期,生产酱豆腐的坯料购自浙江绍兴“惟和腐乳厂” ,原料为黄豆、蚕豆各半。坯料在绍兴装坛以后,运至杭州码头装船启运。小木船从北纬30度的绍兴到北纬40度的通州需时月余。坯料在船上从南到北昼夜兼程,润五大水系之水气灵光,聚十个纬度的日月精华,已发酵成南材北味。坯料到厂以后,立即投入红曲、黄酒,并根据北京人的口味加入佐料,封坛,经伏天暴晒,成熟后入库一年,使佐料滋味完全浸入豆腐之中。按此工艺酿制而成的万通酱豆腐,颜色鲜红亮丽,质地细腻,芳香醇厚,咸中带甜,别具风味,享誉京畿,畅销京东八县。凡走大运河水路途径通州的官民商旅,大多要买点万通酱豆腐带往四面八方,久而久之万通酱豆腐便声名远播。</p><p class="ql-block">1928年以后,运河水路来料渐难。万通酱园一度曾从天津南开和北京万康两家进坯料。1939年大运河上游山洪暴发,大运河航运从此中断。万通酱园开始自己生产坯料,探索了一整套制坯、发酵、制曲工艺和贮存方法,保留并突出了万通酱豆腐的传统特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6年公私合营以后,现代化生产设备与传统工艺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酱豆腐产量。从1964年开始,通县酿造厂组建科技攻关小组,发明了“通风制曲”新工艺,制成的红曲颜色鲜艳、色度均匀,缩短培养周期30%以上,提高了酱豆腐的内在与外观质量,1970年被北京市科协评为科技发明二等奖。又研制成功天然红曲新汤料,既大幅提高了产量,又改善质量,使酱豆腐颜色更鲜艳,口感更好,1983年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这两项科研成果在全国酿造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北京、河北、上海、江苏等著名酿造厂纷纷前来参观取经。通县酿造厂生产的酱豆腐于1978年、1989年被评为北京市优质产品。1990年成为亚运会指定产品。</p><p class="ql-block">仙源酱豆腐有大瓶装和小瓶装,大瓶中的酱豆腐有一斤六两多,选了大瓶。店里正在搞中秋活动,买一瓶需付原价14元,多买则第二瓶之后一律打85者,当即又买了一大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仙源的散装原酿鲜黄酱也非常有名,早年间北京人吃的黄酱均来自这里。用仙源黄酱拌馅、做菜非常好。京酱肉丝这道菜,只有用仙源黄酱制做味道才正宗。地道的老北京炸酱面馆,一定要用仙源黄酱。仙源黄酱在东北地区被誉为“天下酱”。欧美和加拿大的中餐馆,如果不用仙源黄酱,也只能唬弄老外。拿出带来的容器买了2斤多,才花了9.5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到家,迫不及待用仙源黄酱做了一碗鸡蛋炸酱。浓郁的酱香顿时催生了我俩的口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用大号的碗,盛上少量自己擀的面条,再加入煮熟的蔬菜,用刚炸好的黄酱搅拌均匀,这一顿炸酱面晚餐吃得真舒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通州三宝之 “大顺斋糖火烧”</b></p> <p class="ql-block">明朝崇祯十年(1637 年),李自成的大军逼近南京。南京回民小贩刘刚,带着全家随运粮船来到市井繁华的通州镇落脚谋生,在通州城内提篮、挑担走街串巷叫卖火烧、油炸果子。或许是不适应气候、水土不服,没来几天他就闹开了肚子。大概刘刚知道芝麻酱有涩肠的功效,而红糖能温内和中、缓急,桂花、花椒之类的香辛料都是温里药,便将自带的麻酱红糖和在一起,加上些面粉,添点桂花之类的佐料做火烧。烤出来的火烧又香又甜,他吃了以后肚子就好了,从此诞生了糖火烧。于是刘刚索性专门制做、经营糖火烧。刘刚做的糖火烧制作精细、别有风味,加上他待人和气、买卖公道,短短几年就在通州城里有了名气,便在街上开了个铺子,老婆掌柜,他和儿子制作。刘刚的乳名叫大顺,他将铺子取名“大顺斋”,刻了砖匾嵌在店门的砖券之上,一来表示刘家字号,二求买卖顺利。刘刚重信誉、讲义气,对那些到他店里进货的无本贫苦小贩还实行赊欠,大顺斋的糖火烧就火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乾隆初年(1736年),大顺斋生意更旺,遂在毗邻闹市的回民胡同买下五间门面,两间为店,三间当作坊,把祖上留下的砖匾也移了过来,经营糖火烧及南味糕点,成了前店后厂的糕点铺,营业额在同行业中首屈一指。百余年的风吹雨淋,“大顺斋”匾额变得模糊不清,掌柜便找了京城的几位书法家重新题写,均因开价太高未能如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京城有一位书法名家叫吴春鸿,河北武清县人,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从四品,尤擅赵孟頫字体,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吴春鸿为人处世低调,有一年清明节,他独自回武清老家为先祖扫墓。临近傍晚,吴春鸿乘马车从武清返往京城,走到通州城外一块空旷处时,遇到贼人持刀打劫。恰有一挂马车飞奔而来,从车上跳下三人,将贼人按倒在地。这三位是 “大顺斋”的伙计,从天津进货归来。此时天色已晚,吴春鸿便随他们去了“大顺斋”,掌柜好生招待。第二天早上,吴春鸿告辞回京时,看见木门砖券上“大顺斋”三字模糊不清,便让掌柜取来文房四宝,当即题写了“大顺斋南果铺”和“大顺斋”两块匾额。掌柜一见落款为“吴春鸿”,又惊又喜,连忙拜谢,从此二人成了莫逆之交。吴春鸿极少为人题字,故作品留世稀少。时至今日,吴春鸿题写的匾额仍悬挂于“大顺斋”店铺之中,堪称稀世之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清末,大顺斋进入鼎盛期,先后在通县设立大来号,专管供应油、面等原料,在北京城内设立大生号、大新号、大兴号,出售糖火烧,兼营油盐酱醋。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烧掠通州,大顺斋遭到难,生意日渐萧条,两三年后才开始好转。民国元年(1912年),驻通州的清军哗变,大顺斋被兵匪抢掠后焚毁,虽于当年重建,却已大伤元气。民国十二年(1923)以后,兵匪猖獗、日军入侵,大顺斋日渐衰落。到1949年前夕,大顺斋已奄奄一息。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 大顺斋获得新生,誉满京城,糖火烧也成为通州独特的风味食品。1955年,大顺斋参加公私合营,上世纪六十年代被并入通县食品厂,1980年恢复老字号,又逐步走上了股份制企业发展之路。职工人数、固定资产、产量、利润均增长了几百倍,生产品种达165种,在北京设有数十处糕点专柜,部分产品还销往外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几百年来,大顺斋创出了40多种独具特色的清真糕点。大顺斋的主顾多为中下层回民,价廉是其又一特点。大顺斋善于经营,以九折价把糕点批发给小贩到车站叫卖,使糕点销往京津两市。并在周围村子里设代销站,允许赊账。大顺斋敬客如敬神,顾客进店,伙计先让座、敬茶。不买货的客人,可以随便看看、聊聊。买货的客人,店里立即送上各式点心供品尝、挑选。买得多,店里代送;买得少,伙计把点心包装好,附上一张印有“大顺斋”的“门票”。大顺斋就这样赢得了良好的口碑。</p><p class="ql-block">自从1988年大顺斋糖火烧在全国食品博览会上获得银牌后,大顺斋至今连年获奖不断,诸如多款产品被评为“国际金奖”“精品奖”“好产品”“优质产品”“优质清真食品” “评比第一名”等等。大顺斋也一直被推荐为“优质食品老字号企业”“商业知名品牌”“著名商标”等等。1990年北京亚运会期间,大顺斋被指定糕点生产厂家,十五种产品被指定为亚运村专供食品,每天专车送货,颇受体育健儿和穆斯林宾客青睐,井获锦旗一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顺斋的点心中,历史最久、名声最响的,当推桂花糖火烧,我们来此寻找的通州三宝之一就是它。大顺斋糖火烧酥绵松软、甜美可口,存放时间长,只要密封好,一两个月不霉、不干、不走味。相传本世纪20年代,北京回民阿訇张迁去圣地麦加朝觐,当时烈日炎炎,多数教徒所带干粮变质,饱尝饥谨之苦,唯有张迁带的大顺斋糖火烧安然无恙,滋润如初,随行者羡慕不已。此后北京伊斯兰教徒去麦加朝觐,都要带大顺斋的糖火烧作为旅途干粮,致使大顺斋的糖火烧扬名海外。1960年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点名要吃大顺斋的糖火烧,次日又派人买了十几斤。1980年三位美籍华人教授到通州参观沼气项目,也向陪同人员提出要买大顺斋糖火烧,到手后他们高兴地说:“我们要把它带回美国去,让大家品尝故乡的风味”。1983年一位香港同胞买了大顺斋糖火烧,临上飞机前给接待单位写了一封感谢信:“我此行一大收获,就是带上了大顺斋糖火烧这份珍贵的特味食品,谢谢你们!”</p><p class="ql-block">我买了两包糖火烧,一包自己吃,一包孝敬老妈。</p> <div><br></div><div><font color="#ed2308"><b>“通州三宝”名不虚传</b></font><br></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上午,拿出昨天从通州带回来的宝贝当早午餐。</p><p class="ql-block">把大顺斋糖火烧放在烤箱中加热,沁人肺腑的芳香在空气中弥漫。吃起来酥绵松软、甜而不腻,唇齿间充斥着芝麻、桂花、红糖的香气。</p><p class="ql-block">大顺斋的糖火烧用料严格,都是定点选购。面必须是纯净的标准粉,油必须是通州的小磨香油,桂花一定要用天津的甜桂花,红糖和芝麻酱也都有固定的供应商。大顺斋制做糖火烧所用的面粉只占原料的四分之一,其余四分之三是用芝麻酱、红糖、桂花、香油等辅料搅拌成一种称作“调和”的东西。把和好的面揪剂擀薄,抹上“调合”,再将面皮抻长卷起、压成扁圆,先放入饼铛用文火烙,再放进烤炉烘烤。大顺斋糖火烧制作技艺,已经成为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1999年以来,大顺斋的自来红月饼、自来白月饼、枣泥月饼等连续六年荣获中国月饼节优质月饼奖。昨天也顺便买了几块自来红、自来白月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两款月饼外皮酥软,毫无油腻感。里面的馅料也是甜而不腻,软糯适口。自来红月饼里面放的是枣泥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取出一块仙源酱豆腐佐餐。果然是颜色鲜红亮丽,质地细腻,芳香醇厚,咸中带甜,保持着几十年前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州三宝不仅是人间美食,还曾引发冰上运动。旧时北京民间的溜冰没有专用的冰鞋,更没有冰场。老百姓只是在一块木板上安装两根大铁条,绑在鞋上便可在冰上一逞雄姿。当时人们不看重短距离速滑和花样表演,最擅长的便是长距离速滑。有些人为展示其长途速滑本领,在脚上绑上木板,从朝阳门起滑,在通惠河的冰面上飞驰到通州,买上几个糖火烧,带上一罐酱豆腐,马上回京。顷刻往返九十华里,以买来的通州三宝自证其速度之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民间能人多,编了很多合辙押韵的“三宝体”顺口溜。诸如:</p><p class="ql-block">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靰鞡草。</p><p class="ql-block">云南有三宝:三七、天麻、螺旋藻。</p><p class="ql-block">青海有三宝:鹿茸、麝香、冬虫草。</p><p class="ql-block">男人有三宝:丑妻、薄田、破棉袄。</p><p class="ql-block">女人有三宝:温柔、贤惠、脾气好。</p><p class="ql-block">糊涂有三宝:装聋、作哑,眼不好。</p><p class="ql-block">天津有三宝:鼓楼、炮台、铃铛阁(gǎo)。</p><p class="ql-block">保定有三宝:铁球、面酱、春不老。</p><p class="ql-block">张家口三宝:莜面、山药、大皮袄。</p><p class="ql-block">北京有三宝:烤鸭、珐琅、象牙雕。</p><p class="ql-block">京西有三宝:玫瑰、白梨、流村枣。</p><p class="ql-block">通州有三宝:腐乳、鲶鱼、糖火烧。</p><p class="ql-block">诸多“三宝”之中,唯有“通州三宝”都是美食,物美价廉还最容易得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