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教师的成长基于课堂、扎根于教学,基于“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课”等实践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最基本的载体和形式。特级教师斯霞说:“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只有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备好课,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备好课是教师教学活动走向良性循环的起步环节。上课是备课后的教学实践延伸,精心备课,才可能有精彩的课堂。9月25日下午,天水市第一中学胡筱岩老师为我们做了题为《新课标背景下的备课、上课和评课》的专题报告。</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报告一开始,我们就听到了一位从教四十年的优秀教师对备课的真诚感悟。胡老师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辈子上好一堂课很容易,一辈子上好课很难。</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节课备一辈子,一辈子备一节课,一辈子都在备课,更是难上加难。</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的确如此,胡老师的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教师职业的精髓与挑战。一辈子上好一堂课,或许凭借热情与初心即可达成,但一辈子都能保持高质量的教学,则需要对教育的深刻理解、持续的学习提升及不懈的努力。而“一节课备一辈子”,意味着对每一个教学细节的精雕细琢,体现的是教师的极致追求。“一辈子备一节课”,则象征着教师将整个人生经验融入一堂课中,展现其深厚底蕴。“一辈子都在备课”,则强调了教师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态度。这不仅是对教师职业的尊重,更是对教育事业的崇高致敬。</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关于备课,胡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经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牢记备课的“三个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准备好六大备课“工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从八个方面下功夫</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胡老师从备课“三有”讲起。提醒我们要牢记:心中有课标、脑中有教材、眼里有学生。</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心中有课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全面把握、深入了解本学科的目标要求、主要内容及其逻辑顺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了解、熟悉本学科各年级课程目标之间的联系,以及本学科课程目标与其它学科课程目标之间的联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把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了解、熟悉课程标准中各单元对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基本要求。</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脑中有教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了解教材,清楚每册书、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能具体说出某一知识都需要哪些知识的铺垫。</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钻研教材,作到彻底理解;其次是分析教材。找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掌握教材,作到灵活运用。</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3.眼里有学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变单一知识目标为多元目标,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学科思维的同时,给学生以丰富的内心体验和个人感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变统一目标为多层目标,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变固定目标为开放目标,尊重学生的学习感受,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准备好六大备课“工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勾起学生兴趣的“钩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备课的时候需要将所讲的内容变成问题,勾起学生的兴趣,并自始至终抓着学生的注意力,而不是直接兜售课本上的内容。要做好这个钩子,需要教师平时刻意练习自己的洞察力,所见所闻所历都可能是教学中的素材。</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解剖课程知识结构的“刀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这把刀子可以将整个课程的知识结构剖开,而不是按部就班的从课本的第一节讲到最后一节,像如今特别流行的知识图谱,其基本原理是人的大脑神经元是网状结构,对知识的存储也是网状结构,而不是直线结构,所以教师对于整个课程应该能够达到解构、重构游刃有余,对于每节课的知识点要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加以剖析。</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3)支撑学习新知识的“梯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前面的钩子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意义感,但要解决问题还必须学习新的知识,经常有教师说对于很难的理工科,无论如何激发学生还是绕不过因为难而不愿学的“痛点”,如果备课只是按照教师的思维把知识讲完,这肯定是无法治疗这个痛点的,要想解决它我们需要在层层递进的道路上架设梯子,让学生可以有支撑点,逐步实现最终的目标,如抽象的知识我们可以思考如何让它具象,思辨性强的课如何增加引导,综合性强的课如何补充缺口等等。</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4)梳理方法、路径、模式的“梳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知识的学习最终需要形成结构,只有结构化的、简化的知识才能被应用。教师在带领学生爬过了一座座知识山、跨过一道道问题坎以后,还要要回头看看来时的路,并梳理出可应用的方法、路径、模式,这样才能在学生思维中形成稳固的锚点。 </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5)量度教学目标达成的“尺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评”是教师依据目标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以评价目标为导向的多种评价活动,以此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透明,教师的教学更加针对,及时检测反馈学与教的效果。</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6)反思课堂成败的“镜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以学生的表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镜,还要以优秀教师的课堂为镜,反思自己的课堂为何会失败。为何学生不爱听。都是学生的原因吗?意义感、效能感、获得感、情感是否都做到了,还是仅仅是传统的知识兜售。</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3)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4)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5)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b></p> (三)从八个方面下功夫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备教学目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一、建立明确的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目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二、建立明确的目标要求,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方法,体现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效果。</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三、建立明确的目标性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态度和价值观的树立,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备教法学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依据学习目标确定教法和学法。不同的目标应采取不同的教法、学法,教法和学法必须适合确定的目标,为目标的达成服务,这样,课堂教学就会有效、高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心理特点来确定教法和学法。教 法和学法只有切合学生的实际,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运用,方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3)依据教者本人的个性特点、知识水平、教学经验来确定教法和学法。教学若离开了教师个人的特点,活泼的教学活动便不会发生;而且,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才有成功的可能。</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3.备课堂板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提纲式板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网络式板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计算式板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表格式板书</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是教者教学思路的反映,也是学生学习思路的体现。因此,要拿出一个优秀的板书,不经过教者的深思熟虑是不可能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不仅如此,优秀的板书的还具有教育意义。你的板书设计得整洁、清晰,板书设计得有创意,板书的字写得漂亮,久而久之,无形中就会影响到学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许多青年教师不懂得板书设计的这些意义,不懂得板书的教育功能。他们上课,口如悬河、信笔挥洒,讲到哪写到哪,想到哪写到哪。一堂课下来,处处皆板书,处处又无板书。更有甚者,字上写字,一片模糊。对于这样的板书,学生只有“望洋兴叹”了。</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4.备课堂结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随着新课标的广泛实施,很多学校都加大了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力度,对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比如:</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翻转课堂模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学案导学模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3)问题探究模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基本程序为:明确问题一学生讨论一教师小结一应用结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4)实验主导模式</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5.备教学语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规范。即首先要讲普通话,要简洁、清晰、连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有一定的文采。即语言要形象、生动,有韵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3)要充满感情。教学语言干瘪无味、味同嚼蜡,学生听起课来,昏昏欲睡,课堂学习效率自然会大打折扣。相反,教师的教学语言生动活泼、有血有肉,才能使学生动情,才能唤起学生热情,课堂教学效率自会高得多。</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6.备教学机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开放的流程,备课时不论准备得多么充分。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除了扎扎实实地备好能够预料到的因素外,还要有应变心理准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流程。一般而言,它无固定的程式。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论准备的多么充分,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除了扎扎实实地备好能够预料到的因素外,还要有一种应变的心理准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span class="ql-cursor">古语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突发情况,虽然课前无法预知,但只要教者在备课时有一种应变的心理准备,并且时时提醒自己不断地强化这种心理准备,那么,即使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突发情况,教师也能从容应对。</span></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7.备学生心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教师备课除了应从教材、教者这一角度认真准备以外,还必须考虑学生,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一般而言,备课中的这一环节不仅少不得,而且课堂教学的成败多半取决于这一环节。</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即使你把教材备得滚瓜烂熟,把教学语言、教学用具,乃至一些必要的教学动作备得多么充分,可是,只要你忽视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那么,你准备的所有的一切就没有任何价值了。</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8.备课堂趣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与教学联系起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巧用趣味性的化学实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3)利用顺口溜与歌谣等形式帮助教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清代理学家张伯行在注解这句话时,发挥得很好。张伯行说:“教人者必有以兴起其好学之心,而后乐之不厌,若未见此中意趣,心多扞格,那肯好学。”由此可见,有趣是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span class="ql-cursor">课堂教学只有趣味浓厚、趣味纵横,才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基于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倾全力从教材中、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挖掘可能存在的趣味因素,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span></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上课</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是夯实知识的“落脚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是触动思维的“爆发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是寻找学习的“刺激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四是拓宽教学的“生长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 胡老师说,上课,作为教与学的交汇点,其精髓在于精准把握四个关键“点”,以点亮学生的智慧之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是夯实知识的“落脚点”,这是基石也是起点。教师在课堂上,需精准定位每个知识点的核心,如同工匠铺设基石,层层叠加,确保学生知识体系的稳固与完整。每一句话、每一个例子,都是构筑知识大厦的砖石,让学生在扎实的基础上,稳步前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是触动思维的“爆发点”,这是火花也是动力。教师应巧妙设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如同点燃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思考与探索中,思维得以飞扬,智慧得以绽放。每一次讨论、每一次思考,都是推动学生思维升级的引擎。</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是寻找学习的“刺激点”,这是兴趣也是激情。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喜好,以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为媒介,如同为学习注入新鲜血液,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每一次互动、每一次发现,都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火花。</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四是拓宽教学的“生长点”,这是视野也是未来。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引导学生关注更广阔的世界,如同为教学插上翅膀,让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中,视野得以拓宽,能力得以提升。每一次拓展、每一次尝试,都是为学生铺设通往未来的道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总之,上课之艺术,在于精准把握这四个“点”,以点亮学生的智慧之光,引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思维的天空中翱翔。</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上课</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操作要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设疑导入—实验探究—合作讨论-归纳总结—巩固提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设疑导入 明确任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设计方案 实验探究</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3.合作讨论 归纳总结</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4.巩固提升 变式训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实例: 《第三章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铝》</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评课</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评课是一种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它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进行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估,并且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做出正确的解释,促使教学活动更加理性化、科学化,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高中化学课程以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因此,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一个预设和偶发并存且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生态系统的建造者和自然成长者,教师是资源的开发和系统的导引者。现代课堂教学提倡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自主性和合作性,其中以探究性为核心。</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听评课活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是教学目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是教学设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是教学过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四是教学手段;</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五是教学效果。</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教学目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教学目标预设与重难点的描述,是对执教教师是否吃透教材的审视,也是后续评价的一个标尺。教师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一,看教学目标是否依据新课标与教材制定,是否关注学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二,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清晰、具体,定位准确。</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教学设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一,看教学设计是否新颖,是否能体现学生认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二,看教学设计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练兴趣,贴近现实生活实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三,看教学内容是否把握准确,强化重点,突破难点,具有可操作的特点。</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3)教学过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一,看教学过程思路是否清晰,简洁流畅,有层次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二,看教学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状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三,看教师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4)教学手段</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一,看教师是否充分借助多媒体组织教学,课件是否简洁实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二,看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否多样,运用恰当。</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三,看教师板书是否工整清晰,体系性明显,重点突出</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5)教学效果</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一,看教师是否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和培育,目标达成率度如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二,看教师是否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堂好课的六个基本要素:</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目标:清晰有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导入:</b><b style="font-size:18px;">引人入胜</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情境:</b><b style="font-size:18px;">高远辽阔</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评价:直达内心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活动:深度参与</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小结:意味深长</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一节优质质课的课堂评价标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仪表端庄,教态亲切、自然。(10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温故到位,导入新课自然、有趣。(5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3.语言流利,表达顺畅、有感染力、自然、富有逻辑性、普通话标准并富有情感。(10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4.时间分布合理。 (5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5.课堂气氛活跃,双边活动充分, “收、 放”恰当,并具有有效性和可控性。(10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6.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使用得当。 (10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7.在教学方法方面基本采用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启发诱导,学思结合的当代教育新理念。(15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8.课堂评价新视野的六种状态”良好</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0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9.板书工整,书写速度快,板书内容的主、副区布局合理。(5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0.重点、难点讲练突出、适当并符合知识建构理论。(20分)</b></p> (1)仪态端庄、教态自然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表情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教师喜、怒、哀、乐的面部表情在课堂教学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体态语言。恰当地运用表情来表达老师的感情及对学生的意愿,如友好、期望、赞许以及友善的批评等。表情可以使学生感到亲切,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眼神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眼神要平等、和蔼、亲切。课堂教学时,教师的目光要合理分配,不要长时间直视某一学生,也不要忽视冷落某些学生,应学会前后均匀兼顾,以便随时通过眼神调节课堂氛围和学生情绪。</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站立走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走路、站立的姿势应端庄大方,移动应缓慢,站立的姿势和位置选择恰当,相对固定,必要时应走到学生中间,与同学们进行感情交流,使学生听清发音,但正面退回讲台,不要单脚站立或倚墙、靠窗。</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服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服饰要整洁、大方;不戴不适当的饰物,如护身符、教徒饰物,不要油头粉面,不要过分化妆有失儒雅。</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手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手势是体态语言中的重要的一种,适当的手势,即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也可以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感染力。手势有助说话,表达教师的思维,手势应舒展自如,切忌机械单一。</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温故到位,导入新课自然、有趣</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问题导入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故事导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3) 悬念导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4)直观导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5)讨论导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6)类比导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7)社会热点导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8)趣味实验导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9)诗词导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10)化学史导入</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① 相关话题导入。在特定的情况下,师生围绕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在交流中进入课题。比如,从学生所熟悉的偶像开始进入课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② 复习提问导入。用问题做链条,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复习并导入新课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参评者用的最多的一种方法,也是我们平时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这也符合也子的“温故而知新”的教育理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③ 故事导入。一个生动的感人的故事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材中的故事很多,可以从中选出最有吸引力的来激发学生的兴趣。</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④ 悬念导入。教材中短剧、故事、传记等体裁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的命运和归宿是学生最关心的,电视连续剧就是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从而提高收视率的,这类体裁的阅读文章,完全可以根据剧中主要人物的命运和归宿来设置悬念,增强课堂的吸引力。</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⑤ 直观导入。利用教材的插图、彩页或者根据课本内容自制一些图片和幻灯片,直接进入课题,当然这种课题必须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只有课题贴近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他们的兴趣才能被激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⑥ 讨论导入。提出一个与课题有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引出课题。</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⑦ 类比导入。通过挖掘课本内容的相同点,相似点以及差异导入新课,此种方法多用于理科教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⑧ 社会热点问题导入。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用社会热点问题导入新课有利于矫正青少年学生不正确的社会观点和认识社会问题的方法,让他们思辨中找到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观点。</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语言流利,表达顺畅、自然、富有逻辑性,普通话标准并富有情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普通话是汉族的共同语,是规范的现代汉语,是全国的通用的语言。这项要求是针对教师使用语言提出来的最基本的要求。语言是知识传授的载体,作为传授载体它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规范性,普通话的规范指的是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这项规定或规范中的“流利”、“顺畅”就是对普通话熟练程度的表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如果你是语文老师,你的普通话熟练程度至少应该是二级甲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中小学学生的情感度极强,恰当的语言情感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它可以提升人的品质。品质是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①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熟练程度,通过提问时的表情也能了解学生对某项知识的了解程度,对学生我们要眼观四路,耳听八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② 作业批改:批改作业要记录学生的正误率,一般来讲,错误率超过了30%知识,必须重新讲授,在 批改中获得的信息一般比较准确。</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③ 面批面改:面批面改的学生的面一般比较窄,要达到全部面批面改在农村教育现实中是做不到的,我们对哪些学生要面批面改呢?A、经常粗心大意的,B、做作业不规范的,C、有抄袭历史的,D、课堂情绪不高的,E、成绩急剧下降的,F、因不明原因而学习不好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④ 课下交谈:利用课余时间对某些不放心的学生进行“直访”,面对面交谈,从他最感兴趣的领域谈起最后引入到主题来,这种说话比较轻松,了解的问题也比较真实,也能帮助你界定授课重点和难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⑤ 对大小检测的成绩进行分类排队,对试卷的正误率进行详细统计,详细的正误率能清楚地说明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和知识的未知区。</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使用时必须遵循“辅助教学手段”这个原则,不能将一节课全部制成一个45分钟的ppt片,按顺序开启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淡化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取消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消弱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或者可以不使用多媒体,如果一定要使用,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多媒体中的内容必须是知识最近发展区和知识未知区的内容,一般不支持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和进行复习。不使用多媒体也不会影响你的授课档次。</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传统的课堂评价标准主要关注“双基”,老师的教学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但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教学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我们要从单纯的关注知识与技术目标向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转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属于一种知识灌输性的教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满堂灌。关注的是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注重的是教学结果。而新课程特别注重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学生的知识不是老师“给予”的,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步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去主动地获取知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现在我们评课必须“以学评教”,主要看老师怎样指导学生学。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时的“愤”是百思不得其解,不到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你不要启发他,“悱”是郁闷,想说说不出来,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时候不要去引导他,你举了一个角而学生推不出其他三个角来,你就不要重复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因而,我们不难看出,灌输性教学法减少了学生的思维量,缩短了思维曲线,断送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灌、练、问”发展仍旧是以教为中心,都背离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现代教育理论的原则。长期下去,学习习惯了被动学习,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span class="ql-cursor">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评课时:</span></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要看教师对学生“如何学”的设计。要让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辨一辨,让学生去观察、去感悟,去掌握规律;这是认知和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发现、发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过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要看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引而不发,自寻答案,悬念在悬着的时候学生才有欲望,点悟要讲究火候,补充要充分,修正要及时,引申要恰当。</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span class="ql-cursor">三要看教师的学法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应是整体的,学生的学习认识活动并不是孤立的智力活动,它总伴随着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非智力活动同步进行。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有两个系统,动力系统和操作系统。动力系统对学生起着定向、强化、促进和保证作用,解决“想学”和爱学的问题,操作系统是学生学习的技巧、策略、手段和途径,解决“会学”和“学会”的问题,二者是车之两轮,缺一不可。</span></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问答型模式:分层次设计问题,A级,B级和C级,问题深度和难度要分上、中、下三个层次,提出的问题要有较高的思考价值,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激活课堂气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齐答型模式:老师不断提出问题,全班学生踊跃齐答,一呼百应。齐答与个别回答要交替使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一部分较好的学生代替了大多数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教师才能获得真实信息的反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3.表演型模式:让学生到讲台前演练,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交往能力,让学生到黑板演算试题,并讲出思维过程。</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课堂评价新视野的“六种状态”良好</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注意状态:看学生的目光是否追随发言者(教师学生)的一举一动;看学生的回答是否针对所问;看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参与状态:是否全员全程参与学习;是否积极投入思考或踊跃发言;是否兴致勃勃地阅读、讨论;是否自学进行练习(听、说、读、写);有没有一些学生参与教(指点帮助别人或标新立异)。</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3.交往状态:看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友好的合作;看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流时是否言语得体;看整个课堂教学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4.思维状态:看学生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善于以自己语言说明;是否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问题,并展示争论;看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考或创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5.情绪状态:通过捕捉学生细微表情变化去分析评价;在学生个别回答问题时,观察其他学生的反应;看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绪。</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6.生成状态:是否全面投入学习;是否有满足、成功、喜悦等体验,对后续学习确有信心;学生能否总结当堂学习所得,或提出新的问题。</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侧身写字,边写边移动,目光不时地与学生交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黑板分主、副区,以讲台为参照物,右边为主区,左边为副区,右边的板书内容一直保留在课终,不能随意擦掉,左边为副区,为解释主区内容,须在副区内画图,解例题可以一边用一边擦掉。</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0)时间分布合理。重点、难点所占存的时间应该不少于总时间的1/2。</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维度一:体现在学习方式上——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维度二:体现在价值追求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维度三:体现在学习情景上——联系阅读与主动问答,自主讨论与自评互判。</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维度四:体现在教师作用上——一引人入胜,精导妙引,结尾无穷。</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新课标下课堂评价标准的四个维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维度一:体现在学习方式上——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自主学习的程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程度如何,具体要看一节课中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能动度、时间度和创新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自由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目标、方法、进度以及对结果的评价多大程度上由自己决定;能动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时间度就是看学生有没有自学时间,自学时间有多少;创新度就是看这节课中学生是否有创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般来说,自学课学生是容易创新的,但不是每节自学课学生都能有创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合作学习的效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合作学习是指共同的学习目标、采用小组或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它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建立的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通过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小组合作学习效度如何,主要看小组的选题是否科学;分组是否合理;是否互赖互动;是否有预设生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所谓选题科学,就是所选主题符合重要性、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这四个标准。合理的分组一般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人数也不能过多,以4-6人为宜,每人都应有明确的分工。互赖强调每个小组成员的努力都是小组成功所需要的和不可取代的,他们对共同努力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贡献,小组的成功是建立在每个人成功的基础上的,有一个人不成功,小组就没有成功。互动强调的是面对面的交流、帮助、支持;没有预设的课是不负责任的课,没有生成的课是不精彩的课,在预设中有生成,在生成中有预设。</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探究学习的深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从本质上说,探究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具有深刻的问题性、广泛的参与性、丰富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情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探究学习的深度如何,主要看学生有无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问题的数量是否多、质量是否高。一节课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教师善于启发;教师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学生的探究有深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维度二:体现在价值追求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所谓“一个中心”,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时时问自己:“我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有用吗?什么时候有用?这样的方法和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吗?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传授的知识、教给的方法、培养的能力以及价值导向,都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两个基本点”之一,就是坚持依标施教</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依标施教”就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因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一个课程标准可以编写多套教材,我们在教学中所依据的不可能是“多套教材”,只能是唯一的课程标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另外,在当前学业考试命题中,我们依据的也不可能是那套教科书。所以,评价一节课,主要看它是不是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精神实质,至于该节课是不是“讲通学透”了教科书,不应是我们所关注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两个基本点”之二,就是坚持体现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所谓人文性,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生活化,个性化(选择性)、有地方特色等,教学形式丰富多彩。要求一节课本身应体现综合性,可以是相关知识的综合,也可以是教学目标的综合,也可以是看问题的角度综合,等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所谓开放性,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思想应是开放的,而不是只固定在某一种思想或理论上,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教学目标是开放的,目标设定不仅限于教学内容的完成度,而是从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培养等多方面入手;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改变学科教学的单一性,体现社会学科的综合过程是开放的,一节课结束时应在总结、升华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维度三:体现在学习情景上——联系阅读与主动问答,自主讨论与自评互判</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联系阅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联系”即综合,或彼此接上关系,“阅读”即从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过程。联系阅读,就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相关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获得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活动。一节课是否优秀,我们要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否围绕目标,对相关知识进行纵横联系、互相贯通,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主动问答</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主动问答”即学生自主、积极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有学者说:“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自主讨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讨论,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的活动。自主讨论是指在教师的导引下,学生自选问题,并就这一问题自由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以解决问题,或生成新的问题的活动。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四)自评互判</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自评是指自我评价,即以自己自身作为评价主体而对自我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全面认识自我,反馈调节;互判即相互评价,是指学生们相互促进的评价,它重视相互学习和相互提高。罗杰斯认为,当学生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把他人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性、创造性就会得到促进。同时,也有研究认为,初中生评价能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关于这一点在其他年级的学生中是少见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维度四:体现在教师作用上——引人入胜,精导妙引,结尾无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引人入胜</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引”指的是“引出课题”和“进行指引”。“入”是让人处于某种状态或境界。“引”是手段,“入”是目的,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引人入胜指的就是在一节课的起始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对某一课题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或境界的教学行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精导妙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精导”即精心指导。“妙引”即巧妙引领。精导妙引就是一节课的进行中,教师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阅读、问答、讨论、评判等学习活动,给予精心指导、巧妙引领的教学行为。其目的是掀起学习高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一节课是否优秀,要看是否有一个教学高潮。</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结尾无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指的是一节课的结束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升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行为。如果说开头的艺术是为将学生引到教学胜境之中,以求收到最佳效果的话,那么结尾艺术,就是要将教学小课堂带入人生大课堂,将最佳效果从课堂之点辐射到社会之面,所以,一节课不仅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而且还应有一个回味无穷的结尾。教师精导妙引,用艺术性的手法掀起教学的高潮,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具体说,教师掀起的教学高潮,有强烈的激励功能、鲜明的愉悦功能、很强的促学功能和潜移默化的审美功能。所以,在一节课教学中,教师应精心指导、巧妙引领,努力掀起教学高潮。</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而且不同的人特点不同。一节课成功与否,要看教师是否能够扬长避短,按照自己习惯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备课、上课、评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重要环节,它们之间紧密相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循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备课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在备课阶段,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准备教学资源和工具。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上课的效果。一个充分、细致的备课过程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上课是教学的核心环节。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备课的内容,通过讲解、演示、互动等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上课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关键过程。教师的教学技巧、课堂管理能力以及与学生的互动方式都会对上课效果产生重要影响。</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评课则是对教学过程的反馈和评价。评课通常发生在上课之后,通过同行评价、学生反馈、自我反思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评课的目的在于发现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的方向和依据。评课不仅能够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效果,还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教学质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总之,备课、上课、评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重要环节,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备课为上课提供基础和保障,上课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过程,评课则是对教学过程的反馈和评价,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的方向和动力。三者之间紧密相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循环,共同推动着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