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游岳阳楼有感</p><p class="ql-block">古代中国文人做文章讲究“微言大义”,什么是“微言大义”,就像范仲淹写一座楼,却能生出“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忧患意识,抒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据说范仲淹当年写《岳阳楼记》的时候,没有真的“到此一游”,这说明什么?说明文人发感慨的深刻与肤浅与是否真的“从生活中来”没有绝对的关系,却与他有“一心为民”的情怀息息相关。</p><p class="ql-block">毕竟像范仲淹这样有情怀的大家高手少、所以真能言之有物的也少,可是偏偏写文章的文人骚客多,结果造成一代一代的文人“微言大义”不成,就来点“小题大做”,比如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受到江西人民的热情款待,写出了千古第一骈文《滕王阁序》,用华美的词藻,盛赞我的家乡江西“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成为日后江西发展的预言。隋朝时期,隋炀帝营都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使赣江成为连接洛阳都城与海上丝绸之路珠江口的重要河道,但彼时的江西还称不上物华天宝,谈不上人杰地灵。</p><p class="ql-block">文因楼名,文因楼传,是先贤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武汉黄鹤楼因崔颢的一首七言律诗《黄鹤楼》和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黄鹤楼中听玉笛”而名扬天下。</p><p class="ql-block">同样,位于山西永济的鹳雀楼,也因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而名垂千古,使鹳雀楼名列中国四大名楼。鹳雀楼建于北周,毁于成吉思汗入侵南宋时期,据说上世纪九十年代重建鹳雀楼时,就是按照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的风格和意境恢复的。什么风格,一是雄伟壮观,大气恢宏。二是高台建筑,极目千里。</p><p class="ql-block">黄鹤楼现在的门票一张60多元,这是沾了崔颢的光,是崔颢给后人留下的遗产。鹳雀楼如此,岳阳楼如此,滕王阁也是如此。</p><p class="ql-block">诗文使人更懂了楼,楼使人更热爱诗文。因诗文来看楼的,更能读懂诗文中的“微言大义”,更能理解诗文中的“小题大做”,更能领悟远古先贤的千古幽思。</p><p class="ql-block">诗文因楼而作,楼因诗文而名。</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