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行——黄岛区灵山岛

从骨至筋-陈增亮

<p class="ql-block">中国的海岛超过7000个,但因缺乏淡水,大多数海岛无法居住,具备居住条件的海岛不到500个。</p><p class="ql-block">我的家乡,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市黄岛区)是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海岸线309公里,岛屿42处,其中有人居住的海岛有4个,分别是灵山岛、竹岔岛、斋堂岛和沐官岛。</p><p class="ql-block">我今天游览的海岛是灵山岛。</p> <p class="ql-block">灵山岛位于黄海海域,岛西隔灵山湾与黄岛区相望,距陆地最近点10.5公里,岛东为黄海近海海域。</p><p class="ql-block">灵山岛呈东北西南向,长5.1公里,宽1.5公里(最宽处3公里),总面积7.28平方公里,岸线周长14.3公里。在黄岛区4个有人居住的岛屿中,它是最大的。</p><p class="ql-block">灵山岛有大小山峰56个,群峰高耸,陡峭难攀。地势南高北低,南多陡坡,北多断崖,东西两面多梯田。主峰歪头顶海拔513.6米,耸峙南部,号称“北方第一高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灵山岛山清水秀,宛如一块硕大的碧玉浮于海面,青翠欲滴,“灵岛浮翠”为古胶州八景之一。清代,胶州州牧周于智素喜山水,曾赋诗咏之:“山色波光辨不真,中流岛屿望嶙峋。蓬莱方丈应相接,好向居人一问津。”1930年代,作家萧军游此岛曾写有《水灵山岛》游记。</span></p> <p class="ql-block">陆地上的“积米崖港”与灵山岛的“灵山岛港”之间都有“灵山岛快船码头”,有多班快船,单程耗时30~40分钟,票价40元。(大风大雾天气停航,需留意天气预报)</p> <p class="ql-block">灵山岛有环岛路,景区电瓶车往来穿梭,票据60元(价格有点高)。</p><p class="ql-block">村与村之间的步行道极具海岛特色——用鹅卵石铺设,两边以鲍鱼壳镶嵌。</p> <p class="ql-block">灵山岛地属青岛市黄岛区,是乡镇级别的行政区,辖12个自然村,过去称为灵山岛公社,1984年撤销灵山岛公社,建立灵山岛乡,乡政府驻城口子村。1987年,设灵山岛街道居委会。(这12个自然村是城口子村、陈家村、唐泉村、李家村、沙嘴子村、金家口子村、打鱼口子村、东南沟村、南辛庄村、毛家沟村、上庵村和沟南崖村——很有特色的村名)。</p><p class="ql-block">灵山岛虽小,邮局、学校、医院等机构一应俱全。</p> <p class="ql-block">岛外岛内步调一致,虽有一湾海水相隔,并未受到影响,线上购物同样如火如荼。</p> <p class="ql-block">有人居住的海岛必定有淡水资源。灵山岛上原有水井30眼、大口井9眼和小塘坝1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若遇干旱枯水年份须从陆地运水上岛。1965年后建立了3处密封式地下蓄水池,总蓄水量4600立方米,铺设管道4500米,使岛上居民用水问题得以解决。</p><p class="ql-block">现在使用的是自来水,原先建造的储水池得以保护,成为那段历史的见证者。这个“思源池”是其中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贝壳楼。</span>灵山岛贝壳楼使用了500多个品种、100多万只流光异彩的贝螺原壳,经过精心设计施工建成,有着“世界第一贝壳楼”的称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烽火台。</span>烽火台又称烽燧,是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据传,明朝初期灵山岛上开始有大规模居民,因经常受到沿海一带盗寇侵袭,故在岛的东北端修建了一座烽火台,一旦海盗入侵便点起狼烟,告知岛民,如来敌较少群起抗击,如来敌较多,岛民就藏入岛内的天然洞穴内,以防其害。现存烽火台为在旧址上复建。</p><p class="ql-block">灵山岛烽火台见证了中国古代海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宋金唐岛湾海战。宋金唐岛湾海战,是中国海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也是世界历史上首次使用火药兵器的著名海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牙岛。</span>在灵山岛最北端离主岛250米处大海中,有一座无人居住的岩石岛,岛上的人称它为牙岛子,也叫"小灵山岛"。小灵山岛南北走向,长约200米,宽约100米,面积约0.02平方公里,海拔20.3米。它原来是与灵山岛整体相连的,是灵山岛深入海中的一部分,后因地壳运动,发生断裂,才出现这样一座小岛。</p><p class="ql-block">远观整个小岛形状神似一只伸长了脖子,划动着四脚,奋力向海岛游来的海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背来石、千层岩</span>。在灵山岛北端海蚀岩壁下方的潮间带,有一块形似花蕊、质如宝玉的灰白色礁石,它端庄清秀,玲珑剔透,是灵山岛的珍奇,岛上人称它为"背来石",也称“运来石”。</p><p class="ql-block">据地质学家考证,灵山岛起源于白垩纪时期的造山运动,受火山喷发、地壳动荡等因素影响,形成一系列雄奇险峻的岩壁景观,背来石原本是岩壁中的一部分,经过千百万年的风吹水蚀,与岩壁脱落,又经过千百万年的海水冲刷,形成了今天的特殊形态,充分体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试刀石。</span>在海岛的东面,临海的一角,好象是用刀削了下来一样,这就是“试刀石”。相传有一年海盗入侵灵山岛,岛上一位渔家好汉率众乡亲来到海边,他为了试试刀锋,挥刀削去这个山角,海盗吓得抱头鼠窜。后来,人们就叫这块被削下的山角为“试刀石”。在海岛的东面,有一座小山,它临海的一角,与整个山体分开,好像是被人用刀削了下来一样,这就是"试刀石"。</p><p class="ql-block">"试刀石"的下部浸在海水里,退潮后,豁口成了一条通道,人入其中,抬头可以仰望"一线天",看飞云过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虎嘴崖。</span>虎嘴崖位于灵山岛南端山崖处,山体陡峭,状如一只卧身昂首的猛虎,海拔为100米。临近有亭一座,名观虎亭,由亭内可直观整个虎嘴崖。</p><p class="ql-block">虎嘴崖的典故要从西边的琅琊台说起,秦始皇在琅琊台接受徐福上书,令其到东海寻找长生不老药,并在那里封神祭海。话说徐福第二次出海归来,船队自东向西返航,远远地看到大海中有一只巨大的老虎趴在海面上,在老虎的嘴里有一颗金光闪闪的丹药,徐福认定那就是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令船队加速行驶靠近,近观时才发现是个天然奇观。原来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从东面的海上看,整个海岛就像是一只巨大的老虎,而太阳就像是被老虎叼在嘴里的仙丹。后人称这一奇观为"虎口含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初心灯塔。</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灯塔位于灵山岛最南端,自山坡沿石阶下行,两边悬挂着心愿锁,被称为“心愿长廊”,是每一个来灵山岛人的必打卡地,初心灯塔成为了“网红灯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行至海边灯塔处回望,灵山岛山势陡峭,危岩耸立。</span></p> <p class="ql-block">灵山岛是浮于灵山湾海面上的一颗明珠,是一处未经开发的自然的美丽海岛、美丽鱼村。若有时间在岛上小住三两日,海风拂面,海天一色,朝迎海上日出,暮送海面映霞,夜观漫天星辰,静听波涛低语,探访海岛民俗,遍尝海鲜美食……这岂不快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