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邓国良散文选及对部分文学爱好者的点评选编》之二</p> <p class="ql-block">目录</p><p class="ql-block">前言……姚华2024年9月20日</p><p class="ql-block">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邓国良老师……史向前……2024年9月21日</p><p class="ql-block">邓国良自我介绍……2024年9月21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忆录选】</p><p class="ql-block">《五味人生——第一章 第五节 参加工作》文/邓国良……2019年6月25日</p><p class="ql-block">31、邓国良:读黄茂矩《北大荒流民的前世今生》有感……2021年10月15日</p><p class="ql-block">32、邓国良:点评姚华【致敬北大荒农场光荣在党50年的党员们】……2021年7月19日</p><p class="ql-block">33、邓国良:点评姚华《赞歌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2021年7月2日</p><p class="ql-block">34、邓国良:参加八五一零红星文苑开展的“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纪念活动有感……2021年6月20日</p><p class="ql-block">35、邓国良:读梅子《一个老兵的档案》有感……2020年12月29日</p><p class="ql-block">36、邓国良:读向前《游记漫笔》有感……2020年12月22日</p><p class="ql-block">37、邓国良:读[姚华]美篇《十月,回故乡》一文之感……2020年12月5日</p><p class="ql-block">38、邓国良:读天茂《怀念场长许云成》有感……2020年10月11日</p><p class="ql-block">39、邓国良:读向前《再说东山》有感……2020年8月20日</p><p class="ql-block">40、邓国良:读《向前的井台会》和《执着相爱》有感……2020年8月21日</p><p class="ql-block">41、邓国良:读向前《我与转业军官(连载)之十二》有感……2020年8月1日</p><p class="ql-block">42、邓国良:读罢作家史向前新作《我为杨煜老师写事迹材料》一文有感 《我心目中的杨煜老师》……2020年7月30日</p><p class="ql-block">43、邓国良:读史向前《少年千里寻父记》有感……2020年7月11日</p><p class="ql-block">44、邓国良:点评美篇《8510转业官兵与子女们》上、下集:……2020年6月3日</p><p class="ql-block">45、邓国良:读向前《我与转业官兵之二》及《新民点评文》有感……2020年6月15日</p><p class="ql-block">46、邓国良:《8510转业官兵与子女们》美篇读后感……2020年5月30日</p><p class="ql-block">47、邓国良:读史向前《春难熬》有感……2020年5月22日</p><p class="ql-block">48、邓国良:读史向前《小区池塘闻蛙声》有感……2020年5月10日</p><p class="ql-block">49、邓国良:读史向前《高家油坊二小姐》下篇有感……2020年5月3日</p><p class="ql-block">50、邓国良:读姚华《我爱海棠花》 有感……2020年5月2日</p><p class="ql-block">51、邓国良:读向前《八五一零农场文化名人萧永江》有感……2020年3月12日</p><p class="ql-block">52、邓国良:读向前《梦里几度自行车》有感……2019年10月6日</p><p class="ql-block">53、邓国良:读史向前《八五一零农场地域文化》有感……2019年1月23日</p><p class="ql-block">54、邓国良:读向前《八五一零农场十八年》及续集《转业官兵与二代》有感……2018年7月28日</p><p class="ql-block">55、邓国良:读向前《红星大楼》有感……2018年1月22日</p><p class="ql-block">【诗词选】文/邓国良</p><p class="ql-block">1、庆祝建军九十七周年2024年8月1日</p><p class="ql-block">2、《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 102 周年》2023年7月1日</p><p class="ql-block">3、聚会周年随感2020年8月20日</p><p class="ql-block">4、七 律庚子鼠年2020年2月21日</p><p class="ql-block">【歌词选】文/邓国良</p><p class="ql-block">东中校歌</p> <p class="ql-block"> 前 言</p><p class="ql-block"> 今天向大家推荐一位文学爱好者,提到他,凡是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好人,有才华。他11岁时从湖南来到北大荒,于1986年调离农场,在农场学习和工作二十余载。他1966年高中毕业,若不是文革,考上一所较好大学很有可能。后来通过自身努力,1983年已近不惑之年的他,经农场推荐和通过选拔考试,以优异成绩考入黑龙江农垦教育学院。在校期间,表现突出,成绩优异,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农埸领导安排他到工业科工作。他工作认真,办事严谨,待人友善,为人低调,用老百姓的话讲老实忠厚本份。他当过工人,当过教师,当过机关干部。他不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职业,都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他虽然学的是数学专业,但对文学的好爱和追求也是他的梦寐以求。调到湖南株洲以后,在宣传报道方面有所收获,为株洲市体育事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热恋第二故乡北大荒,虽然他离开农场近四十年,但仍然与在农场时的许多同学、同事联系密切,并积极参与文学交流互动,近些年为一些文学爱好者的作品写了200余篇的读后感和点评。文友们深受启发,常为他的点评点赞渴彩。今天我说到的人,就是邓国良老师。</p><p class="ql-block"> 在此,特摘选他写的回忆录《五味人生》中的第二节(中学阶段)(第五节(工作以后)和《深切怀念姨父母》,同时,选编了五十五篇散文点评及四篇诗文与广大爱好者共享,一定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收获。</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非常感谢从北大荒农垦走出去的大连市沙河口区作家协会会员、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兴凯湖微生活》签约作家史向前为美篇《邓国良散文选》写序《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邓国良老师》。</p><p class="ql-block"> 姚 华</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0日</p> <p class="ql-block">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邓国良老师 </p><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老师曾是8510农场东海中学高二班优秀生,1966年复习高考,未能如愿上大学。深造黑龙江农垦教育学院。曾在8510农场红旗煤矿、焦化厂工作,在三中任教,在农场工业科任职,堪称文武双全。</p><p class="ql-block"> 1986年调入湖南株洲市,开始展露才华,笔墨绽放,先后有300篇稿件在市级党报、电视台、广播电台上发表和广播,论文获省二等奖。作为主要撰稿人和编辑,完成了30余万字的单位史志;15万字的《五味人生》回忆录已编辑成册。</p><p class="ql-block"> 最令人感动和佩服,文笔功底深厚的邓国良老师,热情为他人作嫁衣裳,写下了200余篇的点评文章,被誉为8510农场评论第一人,是文学爱好者的良师益友。</p><p class="ql-block"> 几年来,邓国良老师为我点评作品超百篇,为我的作品锦上添花。如《向前两部文集成册有感》、《向前乔居滨城十年》、《欣赏向前四篇游记之感》、《读向前梦里几度自行车》、读向前《八五一0农场地域文化》、读史向前(新编故事)《少年千里寻父记》等。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感恩邓国良老师。</p><p class="ql-block"> 史向前</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1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简介:</p><p class="ql-block"> 邓国良,毕业于黑龙江农垦教育学院。曾在八五一O农场红旗矿、焦化厂、三中、农场工业科工作。1986年调入湖南省株洲市,先后在工厂和市直属机关工作。曾获得市政府嘉奖,被评为单位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论文获省二等奖。有300多篇稿件在市级党报、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发表、播报。作为主撰人和编辑,完成了30余万字的单位史志。编辑了省运会大型画册。近些年,写了200余篇点评文章。15万字的【五味人生】回忆录已编辑成册。</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0日</p> 【回忆录选】 <p class="ql-block"> 《五味人生——第一章 第五节 参加工作》文/邓国良……2019年6月25日</p> <p class="ql-block"> 因回湘后,落户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不得己在时隔三年多后,我再次来到东北,这与第一次闯关东完全不一样。心灵深处由单纯变得复杂,社会环境明显不一样,目的也显然不同,此时心中思潮起伏, 错综复杂,五味杂陈。经过几天的车马劳顿和长途跋涉,火车到达永安乡站。因为轻车熟路,下了车,我直奔姨妈家。当时母亲也在姨妈家。因事先未与他们联系,所以我的到来似乎让他们有点感到突然。我将有关情况向姨父母讲述后,加上他们之前己知道没有落上户口的原因(那个年代,农场粮油关系不属商品粮,在城镇落不上户)。 他们认为,处于这种情况也只好再到农场重新落户了。接着,我便把中央文革信访接待处的批示件给姨父母看。他们看过后,姨父说过几天就把户口粮食关系及信访批件交给农场相关领导,只有场领导同意才能解决落户问题。当时许云成是农场场长(当时称革委会主任),他家正好在姨妈家的前面一栋。几天后,姨父将我的相关材料送给了许场长,并向他介绍了我的情况。许场长当时说,这件事要集体研究后才能答复。因当时农场和全国各地一样,文革运动正在兴起, 也很有声势,场领导中有的靠边站了,有的在挨批斗,当时农场武装部长某某是场领导成员之一。</p> <p class="ql-block"> 考虑到一时半会儿不一定能解决好落户,在家闲着也不是回事儿,于是我找了一份临时工作。这项工作主要是上山打石头,石场在南山,离家有四公里左右。每天早晨七点多钟,我和几个都住场部的同伴一起步行去石场,大概要走四五十分钟。到工地后,我们便开始一天紧张的工作。先是用钢钎打眼,一人双手紧握钢钎,另一人拎起大钢锤用力敲打钢钎,在石头上凿开炮眼。打到一定深度后,装上雷管炸药。然后,除了点引线的人,其他人都要撤到安全距离之外。随着一声炮响,大片石头被炸开。炮声响了后要等待一段时间再去石场清理,首先要检查是否有哑炮(没有引爆的)。接着,把炸好了的石块归拢到一起,接着又开始打眼放炮。这项工作极具危险性,人身伤亡的事故在别的地方发生过。工作强度大,钢锤有八磅重,一天不知要拎起多少次,握钢钎也震得手发麻。注意力要高度集中,生怕钢锤打偏伤了人。另外,炸好的石块要清理,有的一二百公斤,几个人才能撬动。我们这伙工友有七八个人,都是还没有正式分配工作的小年轻,徐连和、常兵和江小范他们几个的名字和模样至今我还记得。常兵的父亲常广年在虎林、密山、鸡东一带很有名气,人称常团, 他是抗联的一名团长,也是八五一零农场前身永安机械农场第一任场长。后来在内蒙一个部门任职,文革中受到冲击,常兵便到农场来投奔他舅舅修德山(农场机关小车司机),听说常兵后来又回内蒙了。江小范后来成为一名医生,而徐连和随上海知青的妻子返城在沪定居。</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伙人虽然都涉世不深,缺少工作经验,但从事这种高危作业三个多月,没有发生任何人身安全事故,这是非常庆幸的。</p> <p class="ql-block"> 回农场己三个多月时间, 落户的事还没有结果。这时心里有点着急,因正值运动期间,姨父母也不宜去农场过多催促,母亲倒是经常打听这事,询问派出所民警及其他相关人员。据说,场领导已开会研究过此事,他们大都同意我落户,只有那位武装部长大人持反对意见。其实按他的级别不属场级领导,但文革中武装部地位似乎显得很重要,他便被纳入三结合的场级班子成员中。因和许场长是住前后栋多年的邻居,彼此都很熟,加上母亲在左邻右舍中口碑很好,有一天母亲便直接带着我到了许场长家,许场长和夫人都很热情地接待我们。母亲与许场长说明来意并恳请场长帮忙解决我的落户问题,我也向场长当面说了自己的情况,我说我虽不是农场职工直系亲属(职工子弟),但我从农场迁出的户口因粮食关系问题到湖南未落下,而这次中央文革信访部门已批示可按知识青年支边政策落户。所以,请场长帮忙解决我的落户事宜。许场长听我陈述完,了解具体情况后,要我们不要着急,说一定会帮我们尽快解决。听了许场长这么说, 我们心里有了点底,似乎看到了希望。我和母亲向许场长及夫人道谢后便离开。没过几天,农场就专门研究了我反映的问题,并同意解决我的落户问题,并且许场长还在相关材料上作了批示,并指示农场派出所尽快办理我的落户手续。我真是万分感谢许场长,是他帮我解决了多年悬而未决的户籍问题,许场长的恩情我终生难忘,感激涕零。之后在一位朋友写的《转业官兵与二代》一文读后感中,我对许场长表达了一段肺腑之言,说出了我内心深远对他的感激之情。</p> <p class="ql-block"> 户口问题解决了,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事。有了农场户口, 按当时农场政策便可以在农场安排就业,这样我就有了一份正式工作,我的人生因此也迎来新的转机。落户没多久,姨父的战友蔡长新到场部开会(当时他担任煤队副队长)。会后,他到姨妈家串门,当时我正好在家。他们闲聊一会儿后,因蔡队长之前未见到过我,便询问我的情况。姨妈把我的情况大概跟他说了一下。蔡队长听说我刚高中毕业还未分配正式工作时,便连忙说要我去煤队上班。姨父说煤矿工作不仅很辛苦,并且危险性高,怕以后出现什么安全问题。蔡队长说可以先到井下工作一段时间,再找机会调到井上学门技术。姨父母听他这么一说便同意了。我当时对煤矿工作性质全然不知,心想只要有份正式工作就行了,别的没有过多考虑。</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也爽快地答应了。之后不久,由蔡队长到农场劳资科帮我办了去煤队工作的手续。这里顺便再说一下蔡长新队长,他和姨父原来都在四十二野战军服役,他是坦克连连长,爱人也是湖南人。蔡队长后来担任过农场红旗矿副矿长、农场交通科副科长,他对我后来的工作给予了很多关照(后面会提及)。</p> <p class="ql-block"> 1967 年 11 月的一天,我到煤队上班,从这天起我正式成为了一名农场职工。先简述一下农场概况。农场属国有企业,八五一零农场前身是兴凯湖农场,成立于1948 年。后农场多次更名,分别为永安机械农场、东海农场和八五一零农场, 1969 年成立兵团时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四十四团。农场地域分布于密山市和鸡东县,有二十多万亩耕地,一万多人口。农场原设有公检法、交通、土地、工商等具有政府职能的机构,还有学校、医院、通讯等社会服务性单位。农垦体制改革后,一部分职能部门归属地方,与农场脱钩。历史上农场人员结构多元化,包括原居民、转业官兵、支边知青、盲目流入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等。在煤队报到后,队里分派我到采煤班工作。一个班有十来人,我记得当时班组成员年龄都比较大,他们都有一定的井下工作经验。班长贾介娥是山东人,为人很好,还有张维胜、贾宝福、韩培志等等。煤矿工作分三班倒,每班工作八小时。上班时除穿工作服外,还要头戴安全帽,身背矿灯,脚穿长筒雨鞋,手戴布手套。矿灯大概有二公斤重,用一根皮带系在腰上,灯头插在安全帽上。</p> <p class="ql-block"> 我记得上班第一天,我和几名老矿工坐同一节矿车下井,矿车由钢丝绳牵着,由绞车牵引往井下放,虽下行速度受控制,但主井坡度比较陡,矿车一个劲在轨道上往下滑行,感觉越往下越快,再加上井下漆黑一团,心中立马产生很恐惧的感觉,仿佛我就要掉入万丈深渊了,此时心情特别紧张,胆战心惊。好在矿车下行时间不太长,到与平巷交接处我们就下了矿车,进入平巷巷道, 这时悬着的心稍稍平静,惊恐紧张的情绪逐渐缓和。</p><p class="ql-block">煤矿的采掘是依据探矿的地质资料进行的。采矿的矿井有斜井、竖井之分, 我所在的煤矿是用斜井采煤。一般来说,先建主井,再打通平巷。主井主要是运输通道,主要负责运输采出的煤,还负责往井下运采煤的设备材料及运送矿工上下。还有道风管、电缆、水泵及水管都布局在主井两侧。主井按煤层走向设计倾斜度,其长度不一,一般都有四五百米,大型矿井有上千米长。主井越长, 两侧的平巷就越多,平巷跟着煤层走,平巷一侧是采煤掌子面。另外主井旁还建一平行附井,在井下与主井相道,副井是安全备用通道,如主井出现安全问题,井下人员可从副井撤出,救援物资从副井运送到井下。主、副井平行走向, 相隔不远。主井两侧分布有平巷,平巷有二、三百米长,巷道二米来高,三米左右宽,上面和两侧由原木支撑(按俗语称棚子),巷道中间铺有两条铁轨便于矿车通行。巷道里十分潮湿阴暗,除了隔十多米距离安有一盏亮度很小的防爆灯外,就全靠矿灯照明。一个班除二人推车外,其余人上掌子面工作,主要是打眼放炮、打单顶子、合煤。在掌子面上工作很危险,因掌子面有三、四十度的坡度(坡度有时也大小不一),掌子面高度由煤层厚度决定,一般在两米以下,甚至薄煤层还不到一米。掌子面极易冒顶,顶板上的岩石一个劲往下掉, 形成四到五米甚至更高的空洞,几十立方的石头砸到掌子面上,把支撑好的顶子推倒,这时掌子面处在危险之中,作业人员必须马上撤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有时一个劲儿地冒顶,大量的石头把掌子面甚至平巷都摧毁破坏了。冒顶事故在矿井时有发生,有的没有前兆,来得很突然,这种情况对人员安全危害极大,严重破坏矿井正常生产,造成较大人员安全事故和财产损失。冒顶这类情况平时多凭工作经验判断处置,经验丰富的矿工在这方面多少有些先知先觉。采掘放炮也有一定危险,爆破后的煤块和矿石伤及矿工的现象也有发生。爆破后,矿井内到处是烟尘弥漫,巷道一般由内通风设施排烟,如果巷道长了排烟效果也不会大好,烟尘一时难消,烟和煤尘呛得人很难受,在井下工作时间长了,对肺部影响很大。煤矿工人得矽肺病的不少。所以人们常说煤矿人的工作环境是两块石头(顶板、底板)夹一块肉(人的身躯)。矿井有时会发生瓦斯爆炸、透水、钢丝绳断裂造成矿车跑车井下冒顶等事故,所以煤矿采掘工作是一项高危职业。</p> <p class="ql-block"> 上班第一天班长安排我负责推车。我和另一名工友负责把挖出来的煤用车从平巷推到与主井交汇处,然后像列车编组一样,把五、六节(有时还多一些) 矿车用插销连在一起,首车插到钢丝绳的接头处。之后,按电铃通知井上绞车司机提车升井。矿车到井上卸完煤后,空车又返回井下,又重复上面的操作流程。中午时分,我们升井吃饭,中餐大家一般都是自带的干粮,面包、馒头、花卷之类,菜是以土豆、豆腐、白菜、萝卜为主,把装有饭菜的饭盒放在生了火的炉盖上热一下便开始就餐。为防瓦斯爆炸井下绝不允许出现明火,所以在井下不能抽烟,抽烟的人吃过饭也赶紧抽支烟过瘾,午餐后稍微休息一会儿, 工友们又开始下午紧张的下井工作。上班的八个小时内除了吃饭时间基本都在井下工作,有时还把干粮带到井下吃。这一班下来,大概在二百多米长的巷道内推着矿车往返三、四十次,一节矿车装满煤后总重过吨,可见劳动强度多大。一天下来,全身都是黑呼呼的,整个身体只有眼珠是白的,耳孔鼻孔灌满煤尘, 连吐出的痰的颜色都是黑的,难怪外界称煤矿工人为煤黑子,因此下了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澡堂洗澡。上班第一天后的感受是煤矿工作苦、脏、累且非常危险。</p><p class="ql-block">在井下工作,不可能只干单一轻松的活,与采掘相关的各项工作都必须学会。下井一个多月之后,打眼、放炮、支撑、合煤等工作我都和同事轮着做过。煤层低的地方,人必须弯着腰干,工作面陡峭难以站稳,捧着电钻去打眼会震的全身发抖,不仅用力顶住电钻往煤层推进,还要眼疾手快。一排排炮眼打完后,我们都汗流浃背且筋疲力尽。煤矿实行白班夜班两班倒,上零点班是比较难熬的,每个月都要上十多个零点班。晚上十一点半左右就得起床,穿好工作服,从宿舍出发,先到充电房领矿灯,然后步行到井口大概要走十多分钟,正好在零点左右入井开始工作。直到第二天八点左右才升井。下班后洗完澡、吃完早餐便开始睡觉,一直睡到下午四五点钟。零点班就是白天睡觉晚上工作。那时好像每上一个零点班补助三角钱。刚上零点班很是不适应,晚上睡得正香的时候就得起床上班,有时候还睡不踏实,生怕误点影响工作。上了一段时间的零点班后,对作息时间稍微适应一些,经过较长时间磨合后基本调整好了生物钟。</p> <p class="ql-block"> 煤队的生活条件极其一般。宿舍是洋草盖的屋面、筑的泥土墙,每间二十多平方米的宿舍南北通炕要住十七八个人。食堂伙食只是能吃饱,谈不上吃好, 很少看到肉禽蛋之类的荤菜。过年过节队里会宰几头猪来改善一下伙食,年终还会安排聚一次餐。业余文化生活比较单调,大概一个月看一次电影,也没有其他娱乐场所供我们活动,所以大多数时间我都是在宿舍里与同事们下下棋、打打扑克。休息时偶尔到永安、东海、密山和平阳站(现鸡东)去玩一下。</p><p class="ql-block"> 通过二三个月的井下工作,我逐步适应了这一特定的工作环境,恐惧情绪有所缓解,三班倒也比较习惯了。对井下工作流程和各工序的操作特别是安全规则有所掌握。老工人对我也比较照顾,他们总是提醒我工作时要千万注意安全。比如说难度大、危险性较高的活尽量少要我干,这充分体现了这些老同志对我的关心与关怀。通过老师傅传帮带,我井下工作的业务能力有所提高,掌子面的活都学会了,打眼、放炮、支顶棚、打顶子等工作都干过,几个月下来还算顺利,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在接下的日子里,我依然天复一天、月复一月的在井下工作着。后来队里又陆续地调入一些人员,他们是因家庭出身不好或被认为是多少有些“问题”而被从外单位调来的。当时的煤队似乎成了“问题人”集中改造的场所。前面说过,矿工是高危职业,这并非夸大事实。我在矿里工作这一段时间,发生了两起旷工死亡事故。一名叫肖永林的工友因矿车提升时钢丝绳断了,他和矿车一起飞速坠入大巷井底被撞死。他的父亲是名牌大学毕业,是一名很有造诣的建筑设计师,农场办公大楼(红星大楼)就是他设计的。还有一名叫鲁加美的年青矿工也是因井下事故死亡。鲁加美是我东海中学的校友,低我一届,他只读到初中毕业。他的父亲也是因所谓历史问题被安排到煤队工作。</p> <p class="ql-block"> 当时煤队的文革运动搞得轰轰烈烈且声势浩大,批斗现象、整人场面较其他单位有过之而无不及,整人是主流。那期间,队里成立了文革领导小组,由韩某某、孟某某、鄂某某、张某某几人组成。队里开大会批斗,先后有孙元科、蔡长新、戴学圣、柳大个(实际个子很矮)和张同豪等人被揪斗。孙元科是煤队的队长,他是一位建国前参加革命的转业军官,当时说他是叛徒。蔡长新副队长是作为走资派被批斗,他也是一位建国前参加革命的军转干部。他平时说话随意,爱训人,工作中可能得罪了一些人。戴学圣是队里会计,家庭出身问题被当阶级异己分子揪出来。柳大个是一名井下水泵工,把他定为小爬虫。张同豪人称万事通,此人比较奸诈,出身地主家庭,以地主崽子名目被斗。还有一位卢老先生,山东人,说他有历史问题被揪斗。每次召开全队批斗大会,这些人被押入会场,胸前会被挂着一大块牌子,上面写着他们的“罪名”,他们面对观众席依次站成一排,低着头,弯着腰,轮番接受批斗。在会场上,他们还要大声自报罪名和姓名,比如我是叛徒孙元科、我是走资派蔡长新等等之类。批斗会上,时不时有人喊口号,打倒某某,时而还会对他们拳打脚踢,施以暴力。批斗大会一般要开几个小时,他们便要一直老老实实站着。让你站的脚发麻、腿发抖,甚至还要在食堂开饭的时候,让看管的人员把这些被批斗人员押到食堂罚站,要他们对着毛泽东挂像说:我有罪,罪该万死,向伟大领袖毛主席请罪。这些被揪斗人员都会集中监住,由造反派安排人员每天二十四小时轮流监管值守,他们完全失去了人身自由,这按当时的叫法称之为蹲牛棚。当时文革中煤队的这些情况只是全国文革运动的一个缩影。</p><p class="ql-block"> 2019年6月25日</p> 【散文与点评选】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茂矩《北大荒流民的前世今生》有感</p><p class="ql-block"> 茂矩《北大荒流民的前世今生》较为系统详实反映了流民们为谋生计、求生存而投奔黑土地的真实情况。这些情节我们这一代人都比较了解,所以读后倍感亲切。这些流民在建设北大荒、开发黑土地、屯垦戍边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拖家带口,不远千里闯荡北大荒,成为拓荒守边主力,农场开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军。其特殊身份使得他们对工作从不挑剔,干一行爱一行。他们的下一代薪火相传,接棒父辈未尽事业,为北大荒可持续发展再立新功。《流二代》中涌现出许多佼佼者,在肥沃的黑土地上施展才干,锤炼成才。茂矩文中所例仅是他们中的一小部分,这类人物不胜枚举。同时,这些流民的到来,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些单身者的婚姻问题,他(她)们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延续香火,使农垦事业后继有人。</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年代,这些流民敢于冲破重重阻力,历尽千难万险远赴北大荒,这种举止、这种胆识、这种精神可歌可颂,值得尊敬!也应该为他们正名!茂矩能引经据典,沿革历史,用事实说话,写就一篇叫响黑土地,震撼世人的力作佳文。南翔精心谋划制作美篇,使《北大荒流民的前世今生》美篇美轮美奂,精彩纷呈。为茂矩、南翔正能量之举点赞!祝贺美篇问世!</p><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15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点评姚华【致敬北大荒农场光荣在党50年的党员们】</p><p class="ql-block"> 姚华好!你制作的【致敬北大荒农场光荣在党50年的党员们】“美篇”我反复看了几遍。这是你满怀对党的激情,充满对老党员的爱戴,抒发对农场的眷恋之情油然而生的佳作。你为“美篇”制作付出了精力,消耗了大量时间。你不辞辛劳、不厌其烦地四处收集资料,罗列归纳整理,细心韵笔、精心制作,尽心尽责、乐于奉献!我作为一名在党近四十年的党员和曾经的农垦人发自内心的为你点赞!</p><p class="ql-block"> 美篇中展现的老党员、老同志我大多比较熟悉和了解,有的至今还联系密切。他们中有我十分敬重的农场领导,也有我在场时的单位领导和同事,还有我同窗多年的老同学。我真为他(她)们获此殊荣而感到高兴,也分享他(她)们的自豪!从美篇中看到他(她)们堆满笑容的面孔,精神矍铄的风采,健康无恙的体态,由衷感到高兴,并对他(她)表示深深祝福!</p><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19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点评姚华《赞歌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姚华献给党百年华诞美篇精彩纷呈。彰显其对党的挚灼情怀,充满了对党的无限热爰,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 </p><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2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参加八五一零红星文苑开展的“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纪念活动有感</p><p class="ql-block">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 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重温这首铿锵有力、雄壮豪迈的志愿军战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发生在七十年前的那场伟大而悲壮的抗美援朝战争! 1950 年 6 月 25 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发动了朝鲜战争。之后,战事不断漫延,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到我国国土安全。四个月之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抗美援朝战争正式打响。</p><p class="ql-block"> 在这场历时三年多的战争中,多少优秀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朝鲜战场与敌人展开了浴血奋战,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他们中涌现出许多像邱少云、王成式的英雄人物,他们中许多人牺牲在朝鲜战场,长眠于异国他乡。</p><p class="ql-block"> 战争结束后,英雄凯旋归来,他们没有居功自傲,躺在功劳簿上。他们听从党和政府号召,分配到全国各条战线,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继续发扬光大。八五一零农场的转业官兵中有四十七人曾参加过抗美援朝,他们中有战斗英雄、连队指挥员、普通战士和文艺兵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最可爱的人!这几十位参战志愿军,转业到农场后,无论是从事领导工作,还是在基层岗位,都为农场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是农场的有功之臣!后人不会忘记他们!</p><p class="ql-block"> 八五一零红星文苑开展的“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纪念活动很有意义,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一次热爱农场、缅怀先辈的活动。向前、增茂等人为此付出很多,也得了许多群友的积极响应,在此为他们点赞!并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 2021年6月20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梅子《一个老兵的档案》有感</p><p class="ql-block"> 我怀着恭敬和崇拜的心情拜读了梅子所著《一个老兵的档案》,深深被书中主人公王殿全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所吸引,被他刚强不阿的人格魅力所感动, 被他“逆来顺受”不气馁的人生信条所感染,被他敢于担当的精神所佩服,被他孜孜以求的毅力所打动。我和王殿全先生曾在同一个单位工作过,有幸较长时间、较近距离的多方面接触过这位长者。他在我印象中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人, 说话轻声细语、和颜悦色,待人笑容可掬、谦逊礼让,处事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我记得他负责井下爆破使用的炸药雷管的保管发放,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事关安全大事。王老以高度的责任心保管这些高危物品,没有出现过任何闪失, 他多次被评为东风煤矿先进工作者。</p><p class="ql-block"> 从书中得知,王老一生阅历丰富,专业精湛,技木娴熟,经历坎坷,多经磨难。他经过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服务过不同的社会。但不论何时,他的爱国热情,报国之心是执着的、坚定的。虽然曾经迫于生计供职过伪满时期,那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憎恨日本侵略者,唾弃傀儡政权。参加国民党军队后, 他看透了腐朽没落的蒋家王朝,故与他人一道思变而起义,从而走向光明,决心为新中国建设、为人民军队发展奉献自身。他在空军后勤部工作十余载,把所有的聪明才智和专业所长献给了国防事业。转业到北大荒后,他从业多个单位和不同岗位,干一行爱一行。军人出身的王老,后来成了财会方面的行家里手,账算得精、财理得好。王老一生命运多舛,多遭挫折,多次受到运动冲击, 尤其是文革中他本人及其家庭成员不同程度地受到打击迫害。面对逆境,处事不惊,王老以乐观豁达的态度熬过苦难和艰难,挺过了十年浩劫!</p><p class="ql-block"> 在王殿全先生诞辰百周年之际,《一个老兵的档案》的出版十分有意义,既是子女对父辈缅怀思念,也是告慰老先生在天之灵!在此,我为该书喝彩,为作者点赞!</p><p class="ql-block"> 致敬王殿全先生!</p><p class="ql-block"> 致敬传奇老兵!</p><p class="ql-block"> 2020年12月29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向前《游记漫笔》有感</p><p class="ql-block"> 作家史向前的新作《游记漫笔》初到大西山水库览胜一文我仔细阅读了。随着游记的展开,仿佛把我带入大连西山水库风景名胜之中,有亲临其境之感。正如文中介绍的,西山水库是大连市的重要水源地,开发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这座水库进一步开发利用,为大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市民的安全用水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今西山水库风景区又成为城市的美丽景观,是人们观景览胜的好出处。</p><p class="ql-block"> 作者怀着好心情探访了这一绿水青山之宝地,用惬意愉悦的心情写出这篇游记。文中收集了许多水库的历史资料,把这座水库的前世今生介绍得详细到位,开建时间、建设周期、投入资金情况,以至后继开发等都有所表述。尤其是周恩来总理曾亲临水库并作指示,成为西山水库的荣耀,也再次证明人民的好总理多么关注民生。作者以通畅的文字,层次有序的描写了西山水库景区如诗如画的景色,辅以清晰库区美景照片,把西山水库景区自然景观广视角推出, 使游记如一幅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既浏览了美景,又写出游记佳作,可谓一举两得。我被作者热爱生活的激情和孜孜不倦的创作精神所感动!向前《游记漫笔》初到大连西山水库览胜一文是一篇好游记、上乘之作,为其点赞!</p><p class="ql-block"> 2020年12月22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姚华]美篇《十月,回故乡》一文之感</p><p class="ql-block"> 姚华图文并茂的《十月,回故乡》美篇生动细致记叙了2020年双节期间回农场探亲访友的全过程。在外打拼,事业有成的姚华回到故乡,喜悦的心情激动不已,养育自己的黑土地难于割舍,通过在农场多个工作岗位的历练成长为一名中层干部,他把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奉献给农垦事业,为农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一个年青时好学上进,对文化知识孜孜以求的姚华形象铭刻在我的记忆中。美篇中姚华把一个游子回到慈母身旁的感受表述得那么温馨亲切,見到慈祥的老娘,依偎在母亲怀中,这样的感觉真好!姚华是好男儿,是孝子。</p><p class="ql-block"> 美篇以大量篇幅的图文记述了回农场后,与昔日的领导及亲朋好友、同学欢乐相聚的场景,并介绍了他们中许多人的情况,从中可見他是一位十分重情感的人。</p><p class="ql-block"> 姚华此次故乡行,充满着至亲友情,收获满满!为才艺双全的姚华点赞!为他的《十月,回故乡》美篇大声喝彩!</p><p class="ql-block"> 2020年12月5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天茂《怀念场长许云成》有感</p><p class="ql-block"> 天茂好!你写的怀念场长许云成一文我拜读了,我认为特别的棒!文章对许场长为官勤政清廉、工作严谨务实、关心职工群众疾苦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表述。这是一篇充满情感,用事实说话,有份量且上档次的怀念文章。许场长是一位有恩于我的好领导,也是我十分敬重的长辈,更是我终生难忘的恩人! 他帮助我解决了人生遇到的许多难题,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许老的恩情永驻心中!在许场长逝世十周年的这个重要的日子里,缅怀这位德高望重的好领导, 回忆再现他的英容笑貌,颂扬他为农场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十分有意义!为你撰写该文拍手称赞!为你的佳作喝彩! </p><p class="ql-block"> 2020年10月11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向前《再说东山》有感</p><p class="ql-block"> 穆凌河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头——东山,在作家史向前笔下,诞生出许多精彩而又吸人眼球的故事。作者的《再说东山》一文又把东山附近的两个村屯的前世今生的历史进一步深入挖掘,并把离东山不远处的八五一零场部地区的行政区域及所属企事业单位的状况再次介绍展现。使读者在原有基础上, 对过去的事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事过境迁。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演绎着时代的变迁。虽东山依旧,地貌未变,但以它为圆点所辐射的四周地域内,都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这其中,我对“发展”地区的事更感兴趣,提到“发展”似乎那么有亲切感。这也许是爱屋及乌的原因。因我的母校——东海中学就在“发展”的铁道南, 六十年前的学习生活与“发展”这地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校期间,我和同学们有时利用课余时间三五成群到那休闲遛达,或买点日用品、或理个发、或邮寄信件,偶尔也看看电影,几年间没少光顾那里。至今,对那里的原有样貌还有朦胧印象,比如说对“一条龙”还记忆犹新。再者,“发展”这地方是农场首府所在地,这里是农场行政中心,小有名气的红星楼便坐落于此,那也是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在这里留下了我的身影和足迹,镌刻着我人生中学习和工作的部分经历。所以,我对那里刻骨铭心,心怀情感,从某种意义来说, 那里也是我的福地!</p><p class="ql-block"> 我自 1986 年调离农场后,分别于 1991 年和 2011 年两次回到农场。2011 年那次我到了场部,再次踏入“发展”这块土地,也看到了向前笔下的东山和涓涓细流——发展河。那次,我还浏览了东中原址,原校舍虽己显陈旧,但老榆树还是那么挺拔,枝繁叶茂,穆凌河水涛声依旧,奔流不息。东中——我心中永恒的记忆!同时,据我观之,看到的场部地区变化是今非昔比。鳞次栉比的楼宇错落有序、整洁划一的街道、多功能的健身场地、漂亮的街心公园、繁华的小商业街和热闹兴盛的集市。还有那学校、商场、医院及宾馆、俱乐部和工商税务、国土公路等多个部门的办公楼分布在场部地区的各个角落。这里既具备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风貌,也有富有乡土风味的新型农村,两者交融,别具一格。这里拥有铁路、公路、机场,路网纵横,交通发达,出行便捷。此刻, 东山脚下,一个现代化新兴小镇拔地而起!</p><p class="ql-block"> 向前的《再说东山》一文,引人入胜,使读者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浮想联翩。以东山为题材的故事,在作者精心提炼下显得有滋有味,文章非常接地气,颇具可贵的高尚品质。</p><p class="ql-block"> 2020年8月20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向前的《井台会》和《执着相爱》有感</p><p class="ql-block"> 向前最新力作《井台会》和《执着相爱》相继联袂推出,引起众多文友网友关注,赢得一片赞扬!小说中描述的人物故事,在常人看来似乎是离经叛道, 不可理解。但现实生活中这种恋爱的范例并不少见!文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向前的小说做到了这一点。</p><p class="ql-block"> 恋爱与婚烟有着极其丰富而又复杂的内涵,它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仅反映的是男欢女爱的故事,还常常牵涉到政治、法律、经济、伦理、道德诸多方面。人们闲来都愿津津乐道谈论,并有感慨,但到头来却谁也说不清楚。</p><p class="ql-block"> 向前用“执着”二字,直奔主题,娓娓道来。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几经周折, 两对有情人喜结连理,终成眷属,令读者欣慰!爱情是纯洁的,婚烟是讲缘分的。千里有缘来相会,对面无缘手难牵。本来应该是水到渠成之事,但是,在真正谈婚论嫁之时,常常夹杂着一些现实问题,比如房子、车子、彩礼和嫁妆等, 而且很多到最后都是无果而终。在那充斥着阶级斗争的年代,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家庭出身、政治面貌成了谈婚论嫁的先决条件。有多少恋人,因家庭出身的影响而与心爱的人分手,又有多少已经组建的幸福家庭,因政治原因, 一方为了划清界限,被迫家庭解体,导致妻离子散!我们这些过来人都是知道的。</p><p class="ql-block"> 向前能够在《井台会》《执着相爱》中大胆设想,细心润笔,辛勤耕耘, 刻画了两个动人的故事,为我们奉献了一份文化盛宴。</p><p class="ql-block"> 2020年8月21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向前《我与转业军官(连载)之十二》有感</p><p class="ql-block"> 祝贺向前的(纪实故事)工程队的四名转业军官——《我与转业军官(连载) 之十二》又闪亮登场,与广大读者见面!该篇讲述的四位转业军官的事迹真实感人,虽然他们的年龄、个性、文化程度、阅历不尽相同,但军人的气质和情怀, 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共性,军魂铸造了他们高尚的品质和坚忍不拔的战斗精神,也是他们无怨无悔、攻坚克难的力量源泉。这几位老兵人人都有丰富的人生经历,个个身上都有闪光点和鲜活的故事,他们为农场的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都是值得敬重的人。</p><p class="ql-block"> 文中提到的孟启明老师是我的恩师,也是我的老乡。他教过我数学,孟老师教学有方,治学严谨,讲课深入浅出,举一反三,通俗易懂。他执教期间, 使我对数学产生了较大的兴趣,由于初中打牢了基础,所以后来数学成为我中学阶段的强项,从中受益匪浅。这完全得益于孟老师循循善诱的教诲。现在回忆起来,他讲课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洪亮而又幽默的声音和略带湖南口音的语调又回响在耳边,那笑容可掬的神态不时在眼前浮现。2011 年回农场时,我去看望了孟老师、许老师夫妇,师生重逢,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离别时我们依依不舍。从文中得知孟老师今年喜逢九十华诞,在此,恭祝他老人家福禄康寿奔百年!</p><p class="ql-block"> 向前以满腔热情和挚爱情怀,连篇累牍地推出情系转业军官的十二篇散文作品,文章通俗易懂,文风质朴,内容丰富,情节生动,故事感人,受看爱看。农场三百七十多名军垦老兵,包括作者文中介绍的每一位转业军官,他们都是龙江农垦事业的开拓者,是军魂铸造的忠诚战士,是后人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是农场开发建设的元勋,是八五一零的骄傲,是北大荒艰苦创业史上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代可敬可爱的转业军人!</p><p class="ql-block"> 向前的文章字里行间情系转业军官,笔酣墨饱书写军转人华丽篇章。其笔耕不辍的创作精神难能可贵,他文思敏捷、下笔成章的文采可圈可点!祝贺作者精心打造的《我与转业军官(连载)》十二篇散文完美收官!</p><p class="ql-block"> 2020年8月1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罢作家史向前新作《我为杨煜老师写事迹材料》一文有感 《我心目中的杨煜老师》</p><p class="ql-block"> 读罢作家史向前新作《我为杨煜老师写事迹材料》一文,杨煜老师慈祥、谦逊、和蔼可亲的形象再次浮现在我眼前。我对杨老师比较了解,也有过深入接触,与他交往中的一些事情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我是在三中工作时认识杨老师的,他给我的印象是工作认真、教学严谨、待人热情而且随意平和。后来,我在工业分厂负责职工业余教育,与杨老师的联系更密切了。当时夜校开设了语文、数学、物理、日语等语程,还组织学员赴鸡西电大学习英语。夜校聘任三中老师授课,日语教学就由杨老师担任,他日文功底深厚,水平很高。那时,我跟班学日语。记得每次上课前,他就早早来到教室等候学员们到来。他用一部三洋录放机作教学工具,备了初级日语磁带,课堂上不厌其烦的讲授。之初,日语五十音图大家都背得滚瓜烂熟,接着是学句子、短文。杨老师认真负责地教,学员们积极努力地学,收效明显。日语课坚持开课近两年,杨老师尽了心、费了力,给学员们留下了良好印象,大家都十分尊敬他。由于业校办学取得了一些成绩,还受到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肯定和表扬,本人也有幸被组织上推荐参加进修选拔考试,获得了到农垦教育学院深造的机会。说起来,这也与包括杨老师在内的关心支持职工教育的热心人们密不可分,是他们为我加了分。</p><p class="ql-block"> 十多年前,杨煜老师在女儿威威陪同下到株洲访友,相隔二十来年与杨老师相见倍感亲切,我们长时间叙旧交谈,回味往事,兴趣相投,无话不说,十分愉悦。我在饭店设宴为杨老师接风洗尘。但没想到那一次与杨老师相见竟成了永别!后来,他逝世的噩耗传来,我心中悲痛不已,为失去一位好师长、受人尊敬的前辈、我的忘年之交而感到万分难过。借此机会,再次祈祷杨老师天堂安息!他的英容笑貌永驻我心中!</p><p class="ql-block"> 感谢向前的精品力作,把一个个转业官兵的光辉形象再次展现在读者面前。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崇高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在北大荒开发建设中的丰功伟业流芳千古!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个英雄的群体——十万转业官兵!</p><p class="ql-block"> 2020年7月30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向前《少年千里寻父记》有感</p><p class="ql-block"> 向前的新编故事《少年千里寻父记》我反复看了几遍。每看一遍都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所打动,情感随之迸发,怜悯之情油然而生,伤心的泪花夺眶而出。</p><p class="ql-block"> 寻父记一文的主人公王兴运是一位命运多舛的苦孩子。出生才三个月,正值嗷嗷待哺时,母亲却去世。接着又得了一场大病差点夭折,被善良慈祥的姥姥抱回喂养,在她细心照养下小兴运活下来了,身体渐渐康复。此时,王兴运的父亲王文山迫于生计,把不到四个月大的兴运托付给岳母,离开老家河南濮阳,只身去山西洪洞谋生。这为故事的主题千里寻父埋下伏笔。在姥姥精心照料下,王兴运渐渐长大。然而在他十五岁这年,厄运再袭,姥姥因病不治撒手人寰。至亲离去,悲痛万分。依偎在姥姥身旁十五载的他,痛失亲人,父亲又在千里之外。此刻,兴运的叔父王文林夫妇接纳了他,使其悲伤的心灵暂时得到抚慰,在无依无靠中有了归宿。然而,在叔叔家小住后,懂事的少年王兴运觉得不能拖累叔叔一家,于是决定去山西寻找父亲。王兴运告别叔叔和婶婶,临行前来到姥姥墓前叩拜。之后,年少懵懂的他便开启了寻父征程。在历时一年多,路遥千余里,跨越豫晋两省的艰难行程中, 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受了困苦磨难,孤独无助,饥饿难忍,险象环生。从濮阳到洪洞一路走来,经过十来个县域,沿途乞讨。途中,被财主恶少放狗咬伤,遇到好心人王大爷救治,并认其为干爹。山西境内被虏去当了小壮丁,在军营近一年,好在机灵并会来事的小兴运讨得晋绥军营长丁善本喜欢,在攒下点盘缠后,寻父心切的王兴运趁机与所谓“干爹”的丁营长不辞而别,再次踏上寻父之路。后来又遇到同病相怜的“妹妹”。两个苦难少男少女相依为命,结伴而行,王兴运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离别多年的父亲。父子久别重逢,又“捡到” 了女儿,王文山高兴万分,心中喜悦无比。他对儿子关爱有加,让儿子学文化、学手艺。经过一年的学习,王兴运不仅识字上千,并初步掌握了印染布技术。这时,王文山毅然决定携儿带“女”回河南老家。之后,便是读者从文中看到的故事的圆满结局。</p><p class="ql-block"> 向前新编故事《少年千里寻父记》是根据东中王君臣老师的回忆录——我的父亲一文的题材构思创作编写的。故事发生的年代在民国初期,当时军阀混战、割据,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老百姓生灵涂炭,苦不堪言。此时,山西王阎锡山统治下的山西似乎略好于其他地方,因此,引来邻近省份河南的部分百姓纷纷逃往山西谋生。向前寻父一文中王文山的原型,即王君臣老师的爷爷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内容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只是作者在某些方面进行了处理,虚构了一些人和事,也增加了许多的故事情节。</p><p class="ql-block"> 寻父一文鸿篇巨制,洋洋万言。不仅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而且事件遵循历史,符合常理,逻辑性强。作者以通俗的语言,细腻而又生动地描述了少年王兴运千里寻父的故事。全文虽长,但不赘述,读着韵味,使人爱不释手。文中故事妙趣横生、精彩动听,文章朴实无华、妙笔生辉!作家史向前最近连续推出了多篇作品,他写的许多纪实散文都曾获得广大读者青睐和好评。而今,这篇新编故事一面世,又产生了如此强烈的反响。故此, 对作者而言,用硬核写手、高产作家来形容应不为过。</p><p class="ql-block"> 2020年7月11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点评美篇《8510转业官兵与子女们》上、下集</p><p class="ql-block"> 向前、姚华、吉贵饱含激情、劳而不怨、精心打造的《8510转业官兵与子女们》上、下集美篇完美收官,并以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内容以飨读者。今天汇聚了读者点评文章的美篇又隆重推出,与广大读者见面。纵观《8510转业官兵与子女们》上下集美篇,感觉这是一部内容翔实,资料完整,弥足珍贵的一O转业官兵“大全”。还是一部展示一0转业官兵风范风采的群英谱。更是一部军转人情系北大荒,献身农垦事业,战天斗地、敢叫日月换新天伟大壮举的史诗篇。同时,也是一部反映转业官兵子女继承父辈光荣传统,弘扬北大荒精神,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不同岗位不懈努力、奋发向上的励志篇。</p><p class="ql-block"> 总览美篇,展现的是八五一0发展史,聚焦军魂,浓墨重彩谱写的是转业官兵们的辉煌人生!</p><p class="ql-block"> 我认真阅读了所有点评文章,感觉到作者都抒发了真实情感。那是对北大荒精神的讴歌,对黑土地的眷恋,对一0的热爱。尤其是充分表达了他们对转业官兵的深深缅怀和无限敬仰。这是北大荒情怀的升华!</p><p class="ql-block"> 借此机会,再次感谢向前、姚华、吉贵的辛勤付出,为他们宣传正能量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点赞!</p><p class="ql-block"> 2020年6月3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向前《我与转业官兵之二》及《新民点评文》有感</p><p class="ql-block"> 新民对向前《我与转业官兵之二》一文的点评结合自身,融入其中,畅谈感慨。点评与原文遥相呼应,道出了大家的共同心声,抒发了对转业官兵中为师者的深厚情感。</p><p class="ql-block"> 是的,从小学到中学,我们老师中的绝大多数都是转业官兵。他们阅历丰富, 文化底蕴深厚,知识渊博,专业一流,事业心强。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深切的北大荒情怀和奉献精神,他们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的那种义无反顾,告别部队,脱下军装,离开舒适的环境来到极其艰苦的北国边陲。他们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北大荒,全身心投入到农场开发建设中。他们献身党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循循善诱、传经授道解惑,为农场培育了大批人材。他们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受人尊敬。他们在困境中充满自信,在逆境中百折不挠。他们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及高尚的人格品质。他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也是我们人生的楷模典范,更是我们心中永远值得敬重的人!</p><p class="ql-block"> 新民点评中说向前铭记老师教诲、不忘师恩、知恩图报、感恩载德,这种尊师美德值得称赞,值得学习。其实,新民在这方面也做得很好,下面几桩事足以说明。我记得大概是在二十多年前,新民来株洲,他和我专程去雷锋的母校——雷锋中学,看望在那里工作的程励光老师,师生多年不见,有说不完的话, 道不尽的情。孟启明老师出回忆录和诗集,他出资赞助,这在孟老师书中已有记载。罗剑斌老师生前,新民曾多次去绥芬河看望他。肖景仁老师到海口,新民和赵杰得知后,立马从乐东专程去海口看望肖老师夫妇,并在饭店设宴为肖老师夫妇接风冼尘,并邀请郝晓起、王真夫妇及建业几位同学作陪。由此可见,对老师的真实情感在新民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让我们永远记住师恩师德!借此机会,为已仙逝的老师们祈祷,愿他们天堂安息!为健在的老师们祈福,祝他们福寿安康!颐享天年!</p><p class="ql-block"> 为向前动情的散文《我与转业官兵之二》拍手称赞!同时为新民点评叫好!</p><p class="ql-block"> 2020年6月15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8510转业官兵与子女们》美篇读后感</p><p class="ql-block"> 读了【姚华】 制作的《8510转业官兵与子女们》美篇使人心灵震撼,令人感概良深。篇中推介的转业官兵有我敬重的农场领导,有我终生难忘的恩师,有关心培养呵护我的单位领导,有待我如慈父母般的长辈,还有那许许多多我熟悉的人。他们都是我心目中的崇高英雄!他们虽没有山的高峻,却有山一般的坚强;虽没有海的汹涌澎湃,却有海一般奔腾不息的意志;虽没有天空的浩瀚无垠,却有辽阔天空的胸怀。他们是我心中永远的丰碑!</p><p class="ql-block"> 转业官兵中的许多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顽强战斗,英勇杀敌,冒着枪林弹雨,浴血奋战,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为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不朽功勋。他们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从繁华的大都市决然毅然、义无反顾来到北大荒。在开发黑土地,建设北大荒的艰难岁月中,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怨无悔、甘于奉献,把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献给了农垦事业。他们开发建设北大荒的丰功伟绩彪炳史册!</p><p class="ql-block"> 献了青春,献子孙,薪火相传,接力前行。部分转业官兵的子女,继承和发扬父辈的光荣传统,子承父业,成为第二代农垦人。他们根植黑土地,坚守在农场,建设新垦区,在广袤的田野上绘制更新更美蓝图,建设美丽家园,为八五一O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从美篇介绍得知,一些离开了农场的转业官兵子女,他们遍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奋斗在不同战线,从事着不同工作,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实践着人生价值,献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的是改革开放的弄潮儿,有的成为科教兴国的中坚力量,有的成长为领导干部,有的经商兴业……。不论在哪,不管从事何种职业,他们都不辜负父辈期望,弘扬北大荒精神,爱岗敬业,事业有成。</p><p class="ql-block"> 浏览美篇,品味无穷。我心潮不已,感慨万分。十万转业官兵,这个英雄的群体,誉满三江平原,光耀祖国农垦事业!370名转业官兵,八五一O开发建设发展的有功之臣,他们人生史诗般的故事精彩纷呈,他们的丰功伟绩青史流芳!致敬,农场先辈!致敬,一O转业官兵!他们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p><p class="ql-block"> 美篇图文并茂,内容翔实,个人简介明了,制作精美,是一部难得的农场转业官兵史料大全。在短时间内,收集到了这么齐备的资料实属不易。为了美篇策划制作,向前、姚华、吉贵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付出了辛勤劳动,奉献了爱心!这种精神难能可贵,可圈可点,令人感动。为美仑美奂的美篇喝彩!为美篇策划、撰稿、制作、校对者点赞!</p><p class="ql-block"> 2020年5月30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向前《春难熬》有感</p><p class="ql-block"> 向前叙事散文《春难熬》叙述了两个不同时期的春之事。第一个春难熬讲的是在那缺衣少食的年代,在农村春难熬现象屡见不鲜。春季往往是农村青黄不接的时候。因为那时农村土地是集体耕种,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社员(村民 ) 以在生产队劳动取酬,一年下来以工价和工分多少折算分到全家口粮和少许现金。但由于诸多原因,每户分得的口粮都很难满足一家人一年的需求。等到来年开春,各农户家庭粮食耗尽,粮仓空空,上顿不接下顿,面临饥饿,日子难过。这就是春难熬的真实含义。</p><p class="ql-block"> 这时人们盼望收获季早日到来,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做到手里有粮,心中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这就是小孩盼过年,大人望插田的原故。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只有当年粮食丰收,来年方能摆脱春难熬,然而在那个年代,尤其是那几年困难时期,要甩掉“春难熬”谈何容易。那时农村是这样, 城镇也好不了多少,由于农业受自然灾害和其他原因影响,粮食减产,粮油储备不足,物资极度匮乏。因此城镇人口粮油计划供应指标低,也是食不果腹, 饥饿难忍。所以,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部分城镇人口下放到农村,实践“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价值。作为我们当时生活在农场的人来说, 相信对那段艰苦岁月始终难忘。不管萝卜缨子窝窝头,或是用冻土豆、榆树叶、大豆壳充饥,那日子实在难过难熬,但我们也挺过来了。</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后,祖国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蒸蒸日上,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解决了温饱到直奔小康,农村脱贫也将进入收官之年。那种苦日子的“春难熬”己抛到九霄云外,不复存在。</p><p class="ql-block">至于今春难熬,那是另类难熬。突如其来的新冠状肺炎病毒,使亿万人民陷入“春难熬”境地。全国进入“临战”状态。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下,举国上下,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全国人民响应政府号召,居家隔离不出去添乱。数万名白衣天使迎难逆行,从祖国各地紧急驰援荊楚,会战武汉、会战湖北、抗新冠冠毒,救治病患,不破楼兰终不还。大批医疗器械及防护用品和救援物资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运抵三镇。武汉必胜! 湖北必胜!中国必胜!这是今春响彻中华大地气壮山河的铿锵誓言。当下,全国防控防疫迎来曙光,取得阶段性成果,胜利就在眼前!庚子鼠年难熬之春终将结束,待到春暖花开时,我们再享人间繁华!</p><p class="ql-block"> 向前笔下的《春难熬》叙述的是我们曾经的往事和正在历经的非常时期。内容真切,使人回味。他讲的以往那段春难熬的故事无不是我们这代人的亲身经历,不同的年代赋予春字不同的含义。往昔的“春难熬”已成为历史,一去不复返。至于当下的“春难熬”,那只是暂短偶发性的。待送走瘟神,驱尽阴霾, 既将迎来的是山花烂漫,春意盎然!愿祖国无恙,愿人民安康!</p><p class="ql-block"> 2020年5月22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向前《小区池塘闻蛙声》有感</p><p class="ql-block"> 向前新作《小区池塘闻蛙声》一文叙述的是他所居住的大有文园社区发生的事,说的是闻蛙声听故事。描述了小区的环境及获得的荣誉,林荫小道,小桥流水,池塘及周边景观等。主要记叙水池边发生的事。侧重讲述了从卵—— 蝌蚪——蛙的蜕变。景观池边,倾听物管讲述池塘之变,疫情期间,饶有兴趣的观看家长陪伴孩子捞蝌蚪玩耍,夜深人静闻蛙鸣。作者绘声绘色地对由卵到蝌蚪再到蛙的演变进化过程进行介绍。他观察细致入微,从池塘边的石头缝, 看到黑乎乎的蛤蟆卵,继而是催生出的密密麻麻的小蝌蚪,然后就是不断鸣叫的蛙声。此刻,作者融景生情,浮想联翩,勾起美好回忆,重拾穆棱河边,月牙泡“蛙声”景象。月牙泡原生态,蛙类适宜生存,它们尽情衍生繁殖,聚集成“大家族”。每当夜幕降临,月牙泡就会上演蛙声合唱,“呱呱”蛙鸣划破十里夜空,宛如一曲动听的旋律!</p><p class="ql-block"> 《小区池塘闻蛙声》一文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憧憬,也是对社会文明、生态优先的赞美。同时,作者对自己生活的小区优雅的环境、温馨宜居的状态充满着自豪感!</p><p class="ql-block"> 纵观向前的系列记叙文章,感觉其身上有一种使命感。扬善抑恶、弘扬正能量是他写作的主基调,对景物的刻画描述都充满着美好愿景,往往都富有深刻内涵。向前这篇文章,说的是闻蛙声,实则是讲环保理念。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了建设好共同的家园,尊重自然规律, 保护好生态环境,这是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千年大计。社会和谐,环境优美, 这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生活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p><p class="ql-block"> 向前新作一如既往地再现了其写作风格,善于捕捉身边小事,挖掘写作题材,富于想象力,创作灵感意会神到,下笔千言,落笔生花。这篇《小区池塘闻蛙声》内容详实,层次分明,语言纯朴,表述清晰,是一篇上好的散文。我为作者点赞!</p><p class="ql-block"> 2020年5月10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史向前《高家油坊二小姐》下篇有感</p><p class="ql-block"> 随着向前的小说《高家油坊二小姐》下篇的推出,该文上篇留下的伏笔及悬念终于尘埃落定,故事结局很完美,满足了读者的企盼。有情人终成眷属, 王喜柱和二小姐喜结连理,即将步入婚姻殿堂。向前文中对高、李二家冰释前嫌、和好如初这一情节处理得很好。李公子因痴情而犯下大错,对王喜柱造成严重身体伤害,同时引起二小姐和高东山严重不满和愤怒,两家矛盾冲突一触即发。此时,好在李烧锅深谙为人处世之道,一是对犯错的儿子家法处之,二是代儿之过上高家“负荊请罪”,向高家赔不是。他的做法得到了高家谅解,这场“危机”被化解了。</p><p class="ql-block"> 正是文章构思在这方面运作得当,使该文成为一部爱情喜剧小说。《高家油坊二小姐》上下篇全文颇具可读性,把一个爱情故事讲述得娓娓动听,即有离奇,也有色彩,吸引读者眼球。文中主要人物也刻画得很好,既使是虚构, 也让人觉得很逼真,仿佛这些人和事都发生在现实之中,就在身边。一言以敝之, 向前这篇小说很成功,值得拜读欣赏!应为该作喝彩!同时,我看了新民对向前《高家油坊二小姐》下篇的点评,认为虽文字不多,但很精准。评说内容不离谱,中心突出,抓住了要点,评在了实处。文字简洁,语句通顺,不哗众取宠。故应为他的点评称赞!</p><p class="ql-block"> 2020年5月3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姚华《我爱海棠花》 有感</p><p class="ql-block"> 读了姚华《我爱海棠花》一文后感觉一新,视野阔开。随着文章在屏中的不断滑动,跃入眼帘的是一幕绚丽多彩的海棠花景!</p><p class="ql-block"> 姚华把品种繁多,色彩斑澜的海棠花描写得细致详尽,增强了读者对这一花卉的感兴认识,有奇花共赏之感。</p><p class="ql-block"> 姚华借花忆往,以花抒情,说花论事。把儿时的天真烂漫,童年趣事以花为媒表述尽致。以花为托,一往情深地抒发对父辈的情感,表达仁义忠孝之心。以花之美,描述甜蜜的爱情,小鸟依人,相依相偎,幸福美满。文章充分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p><p class="ql-block"> 姚华好学上进,事业有成,多才多艺,待人热情,助人为乐。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静下心来投入创作难能可贵,精神可佳。</p><p class="ql-block"> 我看过姚华多篇作品,感觉他文笔不俗,具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尤为可喜的是,他的写作水平不断提升,笔下生花的文章常见常新。《我爱海棠花》达到了新的境界。在此应为美篇称道,为姚华点赞!企盼姚华今后的创作道路越走越宽广,不断推出更多读者喜闻乐见,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美篇佳作!</p><p class="ql-block"> 2020年5月2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向前《八五一零农场文化名人萧永江》有感</p><p class="ql-block"> 读了向前新作《八五一零农场文化名人萧永江》一文,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永江老师的了解和认知,一位谦逊亲和友善的师者形象在我脑海中浮现。继而对永江老师心怀仰慕、钦佩和敬意之情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萧老师退休前在农场从事文化艺术和教育工作,为农场文教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把艺术的种子撒播在黑土地上,将聪明才智用于农场建设,把丰富的艺术和乐理知识传授给学生,不辞辛劳的培养下一代。他把青春年华奉献给北大荒,献给他热爱的八五一零农场,献身于他始终执着追求和酷爱的文化艺术事业。</p><p class="ql-block"> 永江老师退休后,宝刀未老,依然欢快遨游于艺术殿堂,活跃于文坛,笔耕不辍、创作不止。多篇小说、百首诗歌发表于国家级刊物,摘得多个奖项, 获得“新时代优秀人民文艺家”和“国家文艺先进工作者”等殊荣。</p><p class="ql-block"> 我清楚地记得 2016 年 10 月,在八五一零三中教师的北京聚会上,那次我见到了阔别多年的萧永江老师和其夫人谢兰。那时永江老师虽已年过八旬,但依然精神矍铄、笑容可掬,依然风度翩翩、气质不凡。西装革履的他彰显学者风范。我与他再见如故,交谈甚欢。会后道别,依依不舍。那次他赠送给我一本由他签名的《一代宗师》画册。画册承载着永江老师满满的荣誉,凝聚着他的心血,展示着萧老师的多彩人生!</p><p class="ql-block"> 从向前文中得知耄耋之年的永江老师发挥余热,继续活跃在艺术舞台上, 实践着老有所为的人生价值,真是莫道桑榆晚,红霞尚满天。衷心祝福萧老师松鹤长春,福乐绵绵!</p><p class="ql-block"> 向前文学题材多源于黑土地,取之于八五一零的那些人和事,那里有太多的故事可讲。向前妙趣横生、笔下生花,文章可圈可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祝福向前在文学创作道路上阔步直前,笔酣墨宝、佳作连连!</p><p class="ql-block"> 2020年3月12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向前《梦里几度自行车》有感</p><p class="ql-block"> 读了向前《梦里几度自行车》一文颇有所感。在那个年代,想要拥有一辆自行车似乎是一种奢求,一是物资匮乏,二是经济条件受制。正如向前文中所述, 当时他那辆自行车是通过一定关系从牡丹江市购得。要知道在那个连火柴都要凭票供应的年代,想弄到一辆自行车供应指标谈何容易?那时,对一个家庭来说,想拥有“三大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对许多人来讲是可望而不可及。向前置办了自行车实属一举多得,本人及妻儿上班上学方便快捷,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解决了他工作生活中的诸多困难。所以,他梦中几度自行车,对它眷恋不忘是情理之中。</p><p class="ql-block"> 向前的文章让我想起了我的那台自行车。我记得我拥有的第一辆自行车也是在七十年代中期,1975 年我调入“三焦”上班,家住十八连(原采煤三连), 每天都骑自行车上下班,大概坚持了近两年。我还清楚地记得,冬季还骑着自行车驮着白面去穆凌河南岸鲜族屯换大米。在农场机关工作期间,大部分周末都是骑自行车从东海回三营,周一大清早再骑车返回东海。回湖南工作后,自行车依然还是我的代步工具,直到本世纪初才与之告别,我与自行车也相依相伴近三十年。</p><p class="ql-block"> 说到自行车,源于 1791 年由法国人西拉克发明,大清时朝的 1875 年引入国内。虽历经多个朝代更迭、时代变迁,至今并未完全淡出人们视野。近些年来,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倡导减少污染、绿色出行,各地推出的共享自行车,成为了都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向前《梦中几度自行车》一文,表达了他对自行车的一种情感,一份眷恋, 难以忘怀。人们往往都乐意怀旧,这似乎也是一种享受,回首往事,津津乐道、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2019年10月6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向前《八五一零农场地域文化》有感</p><p class="ql-block"> 农场地域横跨密山、鸡西两市(县),在七十多年里曾几度更名。从单一农业到工农并举、商贸结合的多元产业结构并存。不同时期农场人员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转业官兵、支边青年、知识青年、现役军人、自行流入者、原居民及其后代。他们在农场发展中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发展历程蕴涵了丰富的农场地域文化,不同时期的人物摧生了不同的企业精神。</p><p class="ql-block"> 时势造英雄有一定道理。农场的发展、艰苦环境的历练、企业精神文化的熏陶感召塑造了修德山、张文忠、孟启明、张晓光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他们在不同的时期、不同岗位为农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这就是八五一零精神文化的闪光点,也是一零企业精神之所在!</p><p class="ql-block"> 向前的文章使我们重温了农场发展史,也领略了八五一零的企业精神和地域文化,再现了农场一代又一代英模。作为曾经的农垦人,我衷心祝福农场的明天更加美好!向前《八五一零农场地域文化》一文我阅读了几遍。每每看完, 回味无穷。身临其境,感悟甚深。字里行间,阐述明晰。跨越时空,历历在目。拓荒精神,凸显其中。《地域文化》一文描述了农场的变迁,域名不同,规模迥异。农场数十年的发展让世人瞩目,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北大荒精神!黑士地养育和锤炼了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几代农垦人,培育出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p><p class="ql-block"> 2019年1月23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向前《八五一零农场十八年》及续集《转业官兵与二代》有感</p><p class="ql-block"> 向前撰写的《八五一零农场十八年》及续集《转业官兵与二代》两篇文章我都认真拜读了。真为作者高兴,写出这般高水平的文章。其作品一经问世, 深受读者喜爱,阅读点击量数以万计。文章折射出转业官兵在八五一零农场十八年的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发展历史,彰显了北大荒人攻坚克难、不屈不挠、特别能吃苦耐劳的战斗精神。文章凸显了转业军官这一群体,他们是第一代垦荒人,是农垦事业的开拓者,是农场开发和建设的有功之臣。他们响应党的号召, 义无反顾,无怨无悔扎根边陲,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建设新家园,心系北大荒,汗洒黑土地,献了青春献终身。他们值得讴歌,值得怀念,值得尊敬! 他们的精神要永远弘扬和传承!他们像一座丰碑高高耸立在北大荒这块神奇的土地上!</p><p class="ql-block"> 向前的续集中,许多转业官兵的后代抒发了对父辈的深厚情感。是追思、是怀念,是永远难以忘怀的纪念。这些二代农垦人,在父辈的感召下,子承父业, 扎根边疆,为农垦事业发展奉献青春和年华。献了青春献子孙在北大荒这是不争的事实。荒二代在成长历程中,父辈们是座右铭,激励着年轻一代继承先辈光荣传统,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在不同的工作中都各有建树。此外,我对许永芬老师怀念许云成老场长一文感受颇深。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好领导。为官一生,两袖清风,清正廉洁,堪称楷模。五十年前的一桩事, 使我永生难忘。当时,由于时任场领导许云成的亲切关怀,解决了我人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难题。就感恩而言,他是我的恩人,从领导层面看,他是一位坚持原则,严格按政策办事的好领导。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此时,我只能用感恩二字,答谢许老。祈祷许老在天堂安息!</p><p class="ql-block"> 感谢向前为我们提供了美文,为八五一零农场史增添了辉煌篇章!农垦改革的号角己经吹响,祝福我的第二故乡北大荒的明天更加美好!</p><p class="ql-block"> 2018年7月28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向前《红星大楼》有感</p><p class="ql-block"> 史向前《红星大楼》一文近来受读者热捧,这符合情理,并不意外。就该文而言并非标新立异,文章中心内容是讲楼,也就是八五一零人都熟悉的那幢办公楼。但此楼引发的联想和涉及的面就太广了。</p><p class="ql-block"> 许多人与该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一,读者中有诸多楼主,肖景仁老师曾二度进入大楼工作,我们二、三班的鸿飞、培义、孝连、天茂、明宇、韩枫、贵斌、桐臻、晓起、增轩等同学都先后步入大楼成为楼主。特别是明宇同学, 1969 年从部队复员走进红星大楼到 2007 年退休后离开,曾三进三出,在这里工作三十五年,可称之为老楼主了!其二,大楼是农场政治行政文化中心,首脑机关所在地。那是农场人心目中神圣的地方,也就是八五一零的“中南海”。那时,去趟大楼办事都很荣幸,甭提有多高兴。其三,大楼自身渊源,它建于艰苦年代,困难时期。在那样的特殊年代,赵其昌书记敢于拍板建楼,说明他能总揽全局,敢于担当,具有足够的政治智慧和勇气。其四,大楼是当时农场的地标建筑,方圆几十里独一无二、名声在外、众人知晓,且其建筑质量无可挑剔。而今来看,虽经几十年日晒、风吹和雨淋,但依旧巍然屹立。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史向前的原作图文并茂,加上天茂、韩枫、明宇、新民、茂矩等人的评论精彩纷呈,为其锦上添花!红花还要绿叶配,好文还需众人推。奇文共欣赏,凝义相与析!我想这些就是《红星大楼》一文最近又再度掀起热潮, 引起轰动的原因所在。</p><p class="ql-block"> 2018年1月22日</p> 【诗词选】文/邓国良 <p class="ql-block"> 庆祝建军九十七周年</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霹雳惊雷第一枪, </p><p class="ql-block">旌旗猎猎飘南昌。</p><p class="ql-block">挥戈杀敌军号响, </p><p class="ql-block">工农革命建武装。</p><p class="ql-block">(二) </p><p class="ql-block">朱毛会师在井岗,</p><p class="ql-block">红都瑞金建政权。</p><p class="ql-block">革命火种九洲燃, </p><p class="ql-block">反击围剿把敌歼。</p><p class="ql-block">(三) </p><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二万五, </p><p class="ql-block">历经千辛和万苦。</p><p class="ql-block">红色基因植延安, </p><p class="ql-block">革命到底不停步。</p><p class="ql-block">(四) </p><p class="ql-block">一寸山河一寸血, </p><p class="ql-block">铁血忠魂报国家。</p><p class="ql-block">同仇敌忾把敌杀, </p><p class="ql-block">小米步枪创神话。</p><p class="ql-block">(五) </p><p class="ql-block">势如破竹战役三, </p><p class="ql-block">打败国军八百万。</p><p class="ql-block">三座大山被推翻, </p><p class="ql-block">神州大地换新颜。</p><p class="ql-block">(六)</p><p class="ql-block">赴朝参战保和平, </p><p class="ql-block">英勇无敌志愿军。</p><p class="ql-block">中印中越反击战, </p><p class="ql-block">打出军威皆英雄。</p><p class="ql-block">(七)</p><p class="ql-block">和平年代守护神, </p><p class="ql-block">卫国护民保安宁。</p><p class="ql-block">抗洪救灾打冲锋, </p><p class="ql-block">可爱人民子弟兵!</p><p class="ql-block">(八)</p><p class="ql-block">人民军队忠于党, </p><p class="ql-block">强军思想指方向。</p><p class="ql-block">战无不胜解放军, </p><p class="ql-block">威武之师谁能敌?</p><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1日</p> <p class="ql-block">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 102 周年》</p><p class="ql-block">马列光芒耀东方,</p><p class="ql-block">华夏大地惊雷响。</p><p class="ql-block">南湖红船引航向,</p><p class="ql-block">革命烽火烈而旺。</p><p class="ql-block">镰刀锤头旗猎猎,</p><p class="ql-block">工农联盟掀巨浪。</p><p class="ql-block">摧枯拉朽倒三山,</p><p class="ql-block">开创历史新纪元。</p><p class="ql-block">扫尽阴霾除四害,</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国力强。</p><p class="ql-block">伟大复兴中国梦,</p><p class="ql-block">神州十亿福无疆!</p><p class="ql-block"> 2023年7月1日</p> <p class="ql-block"> 聚会周年随感</p><p class="ql-block">(一) </p><p class="ql-block">威海聚会亮点增, </p><p class="ql-block">锡九墨宝字苍劲。</p><p class="ql-block">景仁贺词情意深, </p><p class="ql-block">学生在此谢师恩。</p><p class="ql-block">(二) </p><p class="ql-block">天茂玉霞好热情, </p><p class="ql-block">同学聚会立大功。</p><p class="ql-block">任劳任怨忙筹备, </p><p class="ql-block">情谊你我记心中。</p><p class="ql-block">(三) </p><p class="ql-block">新民赵杰献爱心, </p><p class="ql-block">椰岛咖啡味香纯。</p><p class="ql-block">旗手韩枫胜重任, </p><p class="ql-block">举旗引路向前行。</p><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明宇茂矩作美文, </p><p class="ql-block">纪念册里留大名。</p><p class="ql-block">秀茹介绍育儿经, </p><p class="ql-block">望子成龙己成真。</p><p class="ql-block">(五)</p><p class="ql-block">琦瑜音乐细胞浓, </p><p class="ql-block">一展歌喉献众亲。</p><p class="ql-block">参会同学都很棒, </p><p class="ql-block">只言片语难表尽。</p><p class="ql-block">(六)</p><p class="ql-block">威海聚会逢周年,</p><p class="ql-block">热烈场景重浮现。</p><p class="ql-block">欢声笑语叙往事,</p><p class="ql-block">久别重逢笑开颜。</p><p class="ql-block">陈酿香醇千杯少,</p><p class="ql-block">海味满席至极鲜。</p><p class="ql-block">观山览水登名楼,</p><p class="ql-block">俊影玉照在美篇。</p><p class="ql-block"> 2020年8月20日</p> <p class="ql-block"> 七 律</p><p class="ql-block">庚子鼠年不寻常,</p><p class="ql-block">冠魔肆虐瘟疫狂。</p><p class="ql-block">全国听令党中央,</p><p class="ql-block">一级响应“战事”忙。</p><p class="ql-block">举国之力援荆楚,</p><p class="ql-block">天使数万克冠状。</p><p class="ql-block">众志成城送瘟神,</p><p class="ql-block">何愁病毒不灭亡 !</p><p class="ql-block"> 2020年2月21日</p> 【歌词选】文/邓国良 <p class="ql-block"> 东中校歌</p><p class="ql-block"> 在奔腾的穆凌河畔,有一座年轻的校园。</p><p class="ql-block"> 在金秋八月中诞生,广袤黑土地培育她成长。</p><p class="ql-block"> 在延绵的哈密线旁,扬起理想的风帆。</p><p class="ql-block"> 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奔向科学真理的春天。</p><p class="ql-block"> 八十分进北京号角吹响,莘莘学子苦读寒窗。</p><p class="ql-block"> 师生并肩奋进求索,迎接光辉灿烂的明天。</p><p class="ql-block"> 啊,东中,我可爱的校园;</p><p class="ql-block"> 啊,东中,科学知识的摇篮,</p><p class="ql-block"> 面向缤纷世界,面向美好未来;</p><p class="ql-block"> 学好知识本领,建设美丽家园,向前,向前,勇敢向前!</p> <p class="ql-block"> 作者介绍:</p><p class="ql-block"> 姚华,1960年6月25日出生,原籍山东省沂南县人,中共党员,工商管理硕士,高级会计师,国际注册高级工商管理师。曾在黑龙江省和垦区大型骨干企业及北京相关企业、学校担任过领导职位。</p><p class="ql-block"> 代表作:《我的父辈们》《难忘青春》《致敬北大荒农场光荣在党50年的党员们》《五家坡的故事》《我爱海棠花》等。1988年农场建场40周年场歌创作者之一《前进八五一0农场》。2024年又修改了曾经在北大荒五、六十年代传唱的《北大荒啊好地方》歌词。</p><p class="ql-block"> 曾在兴凯湖微生活平台上发表:《我爱海棠花》、《胜利属于伟大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永远做一名传承北大荒精神的志愿者》散文与诗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