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故事:再遇老战友 同叙离别情

武学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陈龙章</b></p> <p class="ql-block">2019年4月18日上午,在古城西安陇海大酒店的大厅里,“重返襄渝线,牵手战友情”联谊活动拉开惟幕,我和老伴正在和久别重逢的老战友们互致问候,一位高个子年近古稀的战友正朝我走近。</p><p class="ql-block">“你好啊!老战友!”我当时一楞,心中思忖着:可能这位战友认错人了吧?</p><p class="ql-block">“你好!老战友!”我一边礼貌地握住他的手,一边琢磨着他是哪位战友……。</p><p class="ql-block">“我是李本峰啊!二排的,二排副,李本峰!”他操着山东口音的普通话,激动地盯着我连连自我介绍。</p><p class="ql-block">“刚才你在和别的战友打招呼时我就认出你来啦,我一直没有忘记你啊,陈龙章老战友!我一直掂记着你啊!老战友!”</p><p class="ql-block">他握住我的手,情绪很激动。</p><p class="ql-block">“老战友!你可不老啊!还是那么精神!我可老多了,你都认不出我来了……”,李本峰感概万千。</p><p class="ql-block">“大家都老啰,几十年不见,那能一下子认出来……”。我见他越说越激动,拉着他坐在边上的沙发上,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久久没有分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李本峰战友和夫人谭梅花</p><p class="ql-block">是啊,当年以工地为阵地,以连队为家的风华青年,几十年春夏秋冬,如今都成了古稀老人,滿头白发,怎能认得出来呢!我们一直握着手,一边回忆那难忘的一天,一个难忘的早晨……。</p><p class="ql-block">“1971年夏天,我们一连在蜀河隧洞施工。那是一个工地交接班的早晨,我正在指挥我们排的运渣车作业,当时我是二排副,你是一排三班副对吧?当时正是我们排和你们排交接班时间。突然我被一辆运渣车撞倒,脚被卡在车轮底下动弹不了,这时你们排正准备接班。你看到这情景,赶紧跑过来,与其它几个战友把车推开,把我搀扶起来。看到我脚在流血不能站立,你二话不说,背起我就朝连部卫生室跑,边走边安慰我,没事,没事,一会儿就到了……。我记得你当时个子比我小,却背着我这个大个子一直送到连队卫生室才返回工地,途中还有一段爬坡,多亏了你,老战友龙章啊……。”我们都沉浸在回忆的海洋里,共忆往昔,共叙战友之情。相聚时间虽短,战友情谊久长。</p><p class="ql-block">在大厅里,我还遇到了前来参加战友聚会的顾水华战友。我和顾水华战友是老乡,1969年一同入伍,在部队6年时间,一直在一连,同在一个班,同吃一锅饭,同睡一个炕,决战成昆线,奋战襄渝线,耕耘安康农场,转战青藏铁路,退役后经常来往。1986年,我到北京创业,从此天南海北,中断了联系,一晃30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顾水华战友</p><p class="ql-block">2013年4月,我回上海看望阔别30年老战友顾水华。在邻居的指引下,终于找到一幢熟悉的二层小楼。“水华!水华!”我在楼下叫着老战友,没有回音。“水华在家吗?我是龙章!”我又大声喊着。“啥人啊!(谁啊!)”一个熟悉的声音从楼上传出。“龙章!我是龙章!”我紧跟着回答。</p><p class="ql-block">“龙章!阿龙章!是阿龙章啊!梅华!梅华!是阿龙章来啦!”听见水华一边喊着老伴梅华的名字,一边走下楼梯,来到了客厅的大门口。一个陌生的身影出现在我的面前,只见水华战友走路不利索,脸有点浮肿,布满皱纹,头发半秃,妥妥一个病态老者。我心里一酸,赶紧迎上紧紧握住他的手,半天说不出话。真是岁月无情啊!</p><p class="ql-block">是啊,30年啊,30年没见,我们都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了。我问水华老战友手和腿是怎么回事,他说都是部队里落下的,长年在隧道里干活,体力透支了,那时年轻逞强好面子,不觉得什么,到人老了风湿病就找上门,现在靠吃药支撑。水华战友缓缓地诉说着……。</p><p class="ql-block">看着一张熟悉而又陌生的脸,见到离别30年的战友兄弟,那一双微微颤抖的手,一个积劳成疾的战友,我心潮涌动,泪润眼眶,那遥远的记忆,瞬间影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1969年4月新兵第一年,我和顾水华还有两个山东兵被分在一连一排三班,正赶上“决战成昆线,大战100天”,一天四班倒,不分昼夜,轮番施工。那时施工条件非常简陋,一切都靠人拉肩扛,在隧道里砸石头,搬石块,装上翻斗车推到洞外卸车。在洞外工地,筛沙子,抬石子,扛水泥,上一米高的平台,供搅拌机合成混凝土,再运进洞里掌子面施工,班长老兵处处关照我们新兵,为我们新兵做榜样。老兵杨天碌还手把手教我们怎样架风枪、打炮眼、装炸药、点导火索,体贴入微,言传身教。</p><p class="ql-block">艰苦奋战三个多月,成昆铁路终于被打通,当我们和对面的兄弟连队在隧道里相遇时,大家欢呼,握手,胜利的喜悦驱逐了战友们的困倦和疲劳……。当年那个生龙活虎,身强力壮的叫顾水华的小伙子,如今却变成了……。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里充满酸甜苦辣的滋味。此时,愧疚之情油然而生:我不应该这么久才来看望老战友啊……。</p><p class="ql-block">怎能忘啊!退役后的1984年,我家建造楼房,水华战友他得知后前来帮我家化石灰、抬楼板、运砖头……,忙里忙外,一刻也闲不住,如同自家造楼房一样卖力,真是战友情深!</p><p class="ql-block">在一连的军旅生涯,无论在军营还是地方,让我们结下了今生难忘的友情。曾经,我们把朝气逢勃的青春留给了军营,留给了襄渝铁路;几十年的离别岁月,隔不断我们彼此的思念和惦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陈龙章战友和夫人马佩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陈龙章,1969年3月从上海奉贤入伍,曾任铁道兵第十师四十七团一连一排班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