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题字:姜海旗</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王基担任魏国尚书、荆州刺史、扬烈将军,朝廷中商议要攻打吴国,下诏让王基考虑进攻事宜。王基回答说:“如果大军行动却无功,则威名折于外,财用穷于内,所以务必计划万全之后再出兵。如果不做好开通河道、储备粮食、制造战船的准备,虽积兵江内,也没有一定能渡江进攻的气势。现在江陵地区灌溉的肥沃土地数以千计,安陆郡周围也有很多良田。如果陆上和水上都重视农耕,以充实军用物资,此后再率兵进逼江陵、夷陵,并分兵据守夏口,通过水路往下运输军用物资,敌军知道我军有充足的准备,他们据守天险的想法就会变得沮丧,而心向我朝人的信念会更加稳固。在此基础上再联合少数民族攻打东吴的内部,并有精锐部队在外行动,那夏口以上地区就一定能攻克,而江外各郡也不能据守。这样,吴蜀交往就会断绝,吴国便可擒获。否则,出兵之利,未必占有。”于是,伐吴之事就停止了。</p><p class="ql-block">毋丘俭、文钦在淮南反叛,朝廷派王基统率军队与司马师一起前去平叛,司马师让王基在军前开路。司马师身边的人都认为毋丘俭、文钦的部队剽悍,难以和他们抗衡。司马师便诏令王基暂停,不要前行。王基认为:“毋丘俭等人大举进军,完全可以深入推进,但之所很久没有前行,是因为他们的谎言已经被揭露,将士心中已有疑虑。我军现在没有展示威武以符合百姓的期待,却停军建垒,让人感到畏惧怯懦,这不是用兵的气势。如果吴国趁机出兵,淮南地区就不会在国家的统治之下,谯、沛、汝、豫等地就会危急而不安定,这是计策的大失误。我军应该迅速进军占领南顿,南顿又是很大的粮仓,估计能足够大军四十天的食用。抢在敌人之前占据战略要点,蓄积充足的粮食,这是平定贼军之要。”王基多次请求,朝廷才允许他进军据守㶏水。</p><p class="ql-block">王基到达之后,又上书说:“用兵贵在速度,没有见过用兵谨慎而造成缓慢的好处。现在外部有强大的敌寇,内部有叛乱的臣子,如果不能一时解决,后果将不可预测。多数人都希望将领用兵稳重,这是对的,但驻军不前也是错误的。现在坚守壁垒不出,将充足的粮食让给敌人,自己却要从远处运输粮食,不是好计策。”司马师想要等到各路人马都聚集齐再行动,还是没有允准王基的意见。王基说:“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彼得则利,我得亦利,是谓争南顿是也。”于是司马师就进军占据南顿。这时,毋丘俭等从项地发兵也想争夺取南顿,可大军出发十几里,得知王基先到达,便又返回项城。</p><p class="ql-block">当时兖州刺史邓艾在乐嘉驻守,毋丘俭派文钦率领部队攻打邓艾。王基得知他们已经分散兵力,就出兵逼近项城,毋丘俭等人败退。</p><p class="ql-block">后来,诸葛诞叛魏,王基行镇东将军职权平叛,督领扬州、豫州诸军事。当时大军在项城,因为敌军将士精锐,朝廷诏令王基收兵,加固壁垒。王基多次上书请求进军征讨。吴国派朱异来援救诸葛诞,在安城驻军。王基又收到诏令,让他率领各军转移北山据守。王基对将领们说:“现在城中壁垒越来越坚固,兵马聚集,应该精修守备以逸待劳,如果再转移大军据守险要之地,兵马放纵,虽有智者,不能善后矣。”于是就上疏说:“现在和敌军对峙,应该像山一样安稳。如果转移士兵倚仗险要之地,人心就会动摇,对于气势是很大的损耗。各军一同据守坚固的壁垒,大家的心才能安定,这是统兵之要啊。”</p><p class="ql-block">书表上奏后,皇帝回复允准。大将军司马昭进兵驻守丘头,分各部包围据守,王基督领城东城南二十六支部队。城中粮食吃尽,敌军又不断进攻壁垒,王基就率军抵御,并攻破敌军。</p><p class="ql-block">攻占寿春后,司马昭写信给王基说:“初议商议的人意见不一,请求转移部队的人很多,当时我没能亲自到阵前,也认为应该是这样。将军您深思熟虑其中的利害关系,自己秉持坚定的想法,上违诏命,下拒众议,最终得以击溃敌军,即使古人叙述的战事,也没有超过这件事的。”</p><p class="ql-block">司马昭想乘势进击,大有荡覆吴国之势,王基劝谏说:“过去诸葛恪趁着东关的胜利,竭尽江表地区的兵力围攻新城,新城没能攻克,而将士死伤了一大半。姜维趁着洮上胜利之势,轻兵深入,粮食供应来不及,大军在上邽覆没。凡大胜之后,上下容易轻敌,轻敌则思虑不深。现在敌军在外刚刚失败,内部的祸患又没有解决,是他们专心整军备战的时候。况且我大军出兵已经超过一年,将士们都有回家的想法。现在俘虏十万敌军,罪人们得到惩罚,历代征战以来,没有过像现在这样保全大军却能攻克敌军的盛势。武皇帝克袁绍于官渡,自认为战果丰硕,就不再追击,担心会挫败威势。”司马昭采纳王基的意见,停止了追击。</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九地篇》曰:“君命有所不授。”这是王基谏言用兵的“法宝”所在,而没有司马师、司马昭“将能而君不御”的睿智与开明为“基”,王基纵然再有勇略也是枉然。这正所谓“君明则臣直”。</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老路名片:</i></p><p class="ql-block"><i>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孙子兵法大讲堂讲师团团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7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