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国良散文选及对部分文学爱好者的点评选编》之一

姚华

<p class="ql-block">目录</p><p class="ql-block">前言………姚华2024年9月20日</p><p class="ql-block">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邓国良老师……史向前……2024年9月21日</p><p class="ql-block">邓国良自我介绍…邓国良2024年9月21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忆录选】</p><p class="ql-block">《五味人生——第二节 中学阶段》……文/邓国良……2019年3月24日</p><p class="ql-block">《深切怀念姨父母》……文/邓国良……2024年9月23日</p><p class="ql-block">【散文与点评选】</p><p class="ql-block">1、邓国良:读孙宝林《回忆里的玻璃厂小学》有感……2024年8月17日</p><p class="ql-block">2、邓国良:评姚华美篇《再赞北大荒》……2024年8月12日</p><p class="ql-block">3、邓国良:史向前两部文集成册之感……2024年8月6日</p><p class="ql-block">4、邓国良:读史向前《四篇游记》有感……2024年8月4日</p><p class="ql-block">5、邓国良:对《王成富老师印象之二三》……2024年7月31日</p><p class="ql-block">6、邓国良:评姚华美篇《相聚在威海》……2024年6月12日</p><p class="ql-block">7、邓国良:评姚华诗文选《相聚情怀》……2023年8月10日</p><p class="ql-block">8、邓国良:续评姚华的诗文选二《相聚情怀》……2023年8月10日</p><p class="ql-block">9、邓国良:读史向前《银发写作东中师生》美篇有感……2023年8月5日</p><p class="ql-block">10、邓国良:对姚华诗文的评价:……2023年7月16日</p><p class="ql-block">11、邓国良:读史向前小小说《仗势》有感……2023年3月26日</p><p class="ql-block">12、邓国良:读赵明宇《秀水河之恋》有感……2023年1月31日</p><p class="ql-block">13、邓国良老师点评:姚华诗词选(一)【北大荒情怀】……2022年12月14日</p><p class="ql-block">14、邓国良:读史向前《三年后回农场之一至之七》有感……2022年8月27日</p><p class="ql-block">15、邓国良:读赵明宇小说《贾三点》有感……2022年6月16日</p><p class="ql-block">16、邓国良:读《丑丫》有感……2022年5月15日</p><p class="ql-block">17、邓国良:读史向前新作《磨盘山的传说》一文有感……2022年4月19日</p><p class="ql-block">18、邓国良:读向前点评王夫《我五岁那年走失了》有感……2022年4月9日</p><p class="ql-block">19、邓国良:读赵明宇《春雨般的母亲》一文有感……2022年4月6日</p><p class="ql-block">20、邓国良:读《李新民纪念母亲的文章有感》……2022年4月5日</p><p class="ql-block">21、邓国良:读史向前《房子的故事》之七有感……2022年11月30日</p><p class="ql-block">22、邓国良:读史向前《房子的故事(1-3)》有感……2022年11月27日</p><p class="ql-block">23、邓国良:读石进小说《相恋八年》有感……2022年9月16日</p><p class="ql-block">24、邓国良:读史向前《我与转业官兵(连载)之七》有感……2022年7月8日</p><p class="ql-block">25、邓国良:读向前《凌水寺的香火在延续》有感……2022年6月17日</p><p class="ql-block">26、邓国良:读向前《我与专业官兵(连载)之六》有感……2022年6月5日</p><p class="ql-block">27、邓国良:读向前《寡妇邻居》有感……2022年5月12日</p><p class="ql-block">28、邓国良:读赵明宇《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感……2022年4月10日</p><p class="ql-block">29、邓国良:向前《兴凯湖大白鱼繁育专家张晓光》有感……2021年11月22日</p><p class="ql-block">30、邓国良:读姚华《沪上行之四》有感……2021年10月20日</p> <p class="ql-block">曾经工作过的地方,8510农场红星大楼</p> 留下珍贵的工作日记 前排左一:邓国良 <p class="ql-block">邓国良被聘为株洲日报通讯员</p> <p class="ql-block"> 前 言</p><p class="ql-block"> 今天向大家推荐一位文学爱好者,提到他,凡是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好人,有才华。他11岁时从湖南来到北大荒,于1986年调离农场,在农场学习和工作二十余载。他1966年高中毕业,若不是文革,考上一所较好大学很有可能。后来通过自身努力,1983年已近不惑之年的他,经农场推荐和通过选拔考试,以优异成绩考入黑龙江农垦教育学院。在校期间,表现突出,成绩优异,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农埸领导安排他到工业科工作。他工作认真,办事严谨,待人友善,为人低调,用老百姓的话讲老实忠厚本份。他当过工人,当过教师,当过机关干部。他不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职业,都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他虽然学的是数学专业,但对文学的好爱和追求也是他的梦寐以求。调到湖南株洲以后,在宣传报道方面有所收获,为株洲市体育事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热恋第二故乡北大荒,虽然他离开农场近四十年,但仍然与在农场时的许多同学、同事联系密切,并积极参与文学交流互动,近些年为一些文学爱好者的作品写了200余篇的读后感和点评。文友们深受启发,常为他的点评点赞渴彩。今天我说到的人,就是邓国良老师。</p><p class="ql-block"> 在此,特摘选他写的回忆录《五味人生》中的第二节(中学阶段)(第五节(工作以后)和《深切怀念姨父母》,同时,选编了五十五篇散文点评及四篇诗文与广大爱好者共享,一定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收获。</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非常感谢从北大荒农垦走出去的大连市沙河口区作家协会会员、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兴凯湖微生活》签约作家史向前为美篇《邓国良散文选》写序《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邓国良老师》。</p><p class="ql-block"> 姚 华</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0日</p> <p class="ql-block">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邓国良老师 </p><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老师曾是8510农场东海中学高二班优秀生,1966年复习高考,未能如愿上大学。深造黑龙江农垦教育学院。曾在8510农场红旗煤矿、焦化厂工作,在三中任教,在农场工业科任职,堪称文武双全。</p><p class="ql-block"> 1986年调入湖南株洲市,开始展露才华,笔墨绽放,先后有300篇稿件在市级党报、电视台、广播电台上发表和广播,论文获省二等奖。作为主要撰稿人和编辑,完成了30余万字的单位史志;15万字的《五味人生》回忆录已编辑成册。</p><p class="ql-block"> 最令人感动和佩服,文笔功底深厚的邓国良老师,热情为他人作嫁衣裳,写下了200余篇的点评文章,被誉为8510农场评论第一人,是文学爱好者的良师益友。</p><p class="ql-block"> 几年来,邓国良老师为我点评作品超百篇,为我的作品锦上添花。如《向前两部文集成册有感》、《向前乔居滨城十年》、《欣赏向前四篇游记之感》、《读向前梦里几度自行车》、读向前《八五一0农场地域文化》、读史向前(新编故事)《少年千里寻父记》等。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感恩邓国良老师。</p><p class="ql-block"> 史向前</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1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简介:</p><p class="ql-block"> 邓国良,毕业于黑龙江农垦教育学院。曾在八五一O农场红旗矿、焦化厂、三中、农场工业科工作。1986年调入湖南省株洲市,先后在工厂和市直属机关工作。曾获得市政府嘉奖,被评为单位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论文获省二等奖。有300多篇稿件在市级党报、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发表、播报。作为主撰人和编辑,完成了30余万字的单位史志。编辑了省运会大型画册。近些年,写了200余篇点评文章。15万字的【五味人生】回忆录已编辑成册。</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0日</p> 【回忆录选】 <p class="ql-block">《五味人生——第一章 第二节 中学阶段》文/邓国良……2019年3月24日</p> <p class="ql-block">  1960 年秋季,我进入八五一零农场东海中学上学,开启了初中的学习生涯。东海中学位于黑龙江省鸡东县东海镇(原发展乡)。1960 年农场机关也搬到了东海,先后盖了农场办公大楼、职工宿舍、招待所、职工医院、商店等。还有农场所属的玻璃厂、基建队、良种站等都位于东海镇地域内。东海中学校区坐落在农场良种站范围内,南面是穆林河畔,北面百米左右是哈密铁路(哈尔滨至密山),东面二三百米处是发展河。学校离农场场部、东海火车站都在一公里左右距离。</p><p class="ql-block"> 初一年级刚入校时有甲、乙两个班(后我所在班改为二班),初一新生 50 多人。生源大都是农场职工子弟,少数场外生。教职员工 10 多人,以转业军人为主体。校领导班子成员:校长刘化刚、教导主任赵修源,教师有程励光、干学良、孟启明、许春梅、梁木先、罗剑斌、邬嘉漠、杨锡九、武景富、鲁文亮、王君臣、王德健、刘有恒、肖景仁等人。这些老师大部分是转业军人,他们中有的是部队的文化教员,也有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来的知识分子。教职工中湖南人占半数。我们初中开设了语文、数学、俄语、政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体育等课程。语文老师程励光、杨锡九,数学老师邬嘉漠、孟启明,俄语老师罗剑斌,物理老师刘有恒,化学老师鲁文亮。刘化刚校长、赵修源主任都上过我们的政治课。东中老师爱岗敬业,教学水平高,讲课深入简出、通俗易懂,老师教学不厌其烦,深受同学们好评。同学们上课时专心致意、学习刻苦、不耻下问, 学习气氛十分浓厚。同学之间关系融洽、和睦相处,而且能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物理化学也上实验课,虽然仪器设备不多,但简单实验还是可以操作。语文老师程励光原是部队文化教员,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上课时他操着湖南口音讲那边的 “那”时发音特别重,常引起同学们发笑。物理老师刘有恒在部队从事无线电工作,他讲电学非常专业。化学老师鲁文亮科班出身,我记得他讲水分子时,操着较浓的湘音说 H20(他是湖南宁乡人)。俄语老师罗剑斌原是解放军海军青岛基地苏联军事顾问的翻泽,他俄文水平较高,他两个儿子都是取的俄文名字。有一次上课,他跟我们讲了这么一件事,苏联顾问针对某项工作询问相关人员是否有把握如期完成任务,对方胸有成竹地表示一定能。胸有成竹一词,译成俄文就是肚里有棍棍的意思,翻译过来的意思让顾问先生觉得很是诧异。为了提高俄文水平,当时学校开展了与苏联的中学生结对子活动,双方均用俄文书信交流。后来中苏关系破裂后,这项活动便中止了。这里特别提一下罗剑斌老师,改革开放后的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凭借深厚的俄语功底,来到边陲口岸绥芬河开办公司做边贸生意,业务很红火,获利丰厚。1991 年我去绥芬河到过他家,看到他家里有很多俄罗斯人,都是他的业务合作伙伴。读初中的时候,刘化刚校长有时也给我们上政治课,讲时事、讲国内外形势,讲得最多的就是中苏关系。学校还请农场宣传干部殷周(赵修源主任的丈夫)讲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他把赫鲁晓夫称作赫秃子。农场党委书记赵其昌也给全校师生作过报告。</p> <p class="ql-block">  初中阶段,同学们的课余活动也比较丰富,经常开展篮球、乒乓球、象棋、游泳、滑冰等比赛活动,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到农场俱乐部看电影,有时农场电影队也到学校放露天电影。影片内容战争题材居多,如《地道战》、《地雷战》、《上甘岭》和《战上海》等,也有一些外国电影,如苏联的《列宁格勒保卫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列宁在 1918》、《南斯拉夫的瓦尔特保卫沙拉热窝》以及《桥》这些影片。师生中不少人有文艺特长,所以各类文艺比赛也经常开展, 不仅有班级组织的,还有全校性质的歌咏比赛和舞蹈比赛,另外手风琴、口琴等乐器比赛也屡见不鲜。学校还经常组织师生参加义务劳动,夏锄、秋收和采草子,冬季储存蔬菜和打扫卫生这些活我们也经常干。</p><p class="ql-block"> 上初中那三年,因自然灾害影响,再加人为因素造成,当时全国都处于非常困难的时期。经济萧条,物质匮乏,粮油供应十分紧张,副食及日用品短缺。人民群众过着忍饥挨饿、食不果腹的生活。那段时间,师生们的生活十分艰苦, 吃的主食以玉米、大豆为主,辅以高粱、小米之类,小麦面粉每人每月供应少量。农场赵其昌书记考虑我们学生正处成长阶段,由他拍板把我们的粮食定量由原来的每人每月 12 公斤增加到 15 公斤。据说,赵书记当时提出,宁愿他个人挨批受处分,也要减少一部分上交粮,以保障全场职工家属基本粮食供应。当时全国个别地方少数昏官,为了自保乌纱帽,不顾人民群众死活,欺下瞒上, 浮夸虚报产量,把原本应留给当地百姓的基本口粮一味上交,结果造成饥荒,使不少百姓因饥饿而死亡。作为受益者,我是发自内心的感谢赵其昌书记,是他让我们没有挨饿,安然度过那个饥饿的年代。我想原东中的校友以及八五一零的上万名职工家属也应有同感。</p> <p class="ql-block">  虽然我们的口粮定量标准比较高,但是那时肉食蛋禽、副食及食用油供应量少,每餐基本以窝窝头(里面还要放萝卜叶子)、大楂子、高粱米饭为主, 菜里油水很少,荤菜更加少见,所以我们还是经常会感到肚子饿。为了解决饿肚子的问题,同学们想尽办法,我们利用周末或课余时间到庄稼地里去捡拾那些农户没完全收获干净的大豆、玉米粒、冻土豆、甜菜之类的东西,回宿舍后放在炉盖上烤着吃,甚至连大豆的豆角皮、榆树叶和草籽都采摘着吃。夏秋季节到果园地里捡拾点没摘尽的半生不熟的西瓜、香瓜甚至烂瓜吃。那时流行一句口号叫做采集草子保钢粮。冬天到地里去刨冻土豆,弄得手指开裂长冻疮, 有时候甚至把手指都抠烂了。那时候同学之间都能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同甘共苦并共度难关,哪怕是几粒豆粒、几勺炒面、一点烂豆粉、几个瓜果或者放假返校家中带来的一点食品大家都会拿出来互相分享,真是患难见真情。每逢元旦和期末离校,同学间都互相赠送贺卡,那时贺卡大都印有电影明星、有北京十大建筑,如人民大会堂、历史、军事博物馆、北京火车站、民族文化宫等。至今,我仍珍藏了那个时期一些同学送给我的贺卡。那个时代的友情是纯真的、是牢不可破的。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原东中同学现虽身处全国各地,有的甚至相距数千公里,但几十年来同学之间联系从未中断。我和李新民、韩枫、郝晓起等同学之间的相处就是例证。我们几十年如一日保持联系、经常沟通,你来我往互相走动,嘘寒问暖、互瞩保重。我们是形同手足、胜似亲人的同窗好友加兄弟。因为饥饿,一部分同学实在支撑不住退学回家了。坚持下来的同学三年中饱经了艰苦生活的磨练,以坚强的毅力及战胜困难的决心,度过了三年的艰苦岁月,较好地完成了初中学业。有的考入本校高中,有的应征入伍,有的被中专录取。开启各自人生的新征程。</p> <p class="ql-block">  1963 年秋季我进入东海中学高中学习。当时东中只有两个高中班,高二年级是一班,我们高一年级是二班。因为是在原校就读,老师和同学都十分熟悉, 任课老师中的大部分是原来初中时教过我们的。熟悉的环境加上熟知的老师和同学,所以高中的一切都能很快适应。到了 1963 年,全国各方面形势有所好转,三年困难时期基本结束,人民群众在遭受了三年困苦之后,迎来一线曙光,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改善。作为学生,我们的在校生活也有了明显变化,起码肚子能填饱,不再忍饥挨饿了,无须再去花时间找吃的充饥。愁事少了,心情舒畅,可以静下心来搞学习了。当时学习氛围十分浓厚,形成了你追我赶、互相帮助、共同探讨、努力提高的良好的学习氛围。同学间不团结的现象很少发生。课余或周末,大家会在一起开展一些文体活动,有时候散步谈心,有时候逛商店或者看电影。那种团结、友好、愉快的学习生活至今难忘。</p><p class="ql-block"> 2019年3月24日</p> <p class="ql-block">  《深切怀念姨父母》文/邓国良……2024年9月23日</p><p class="ql-block"> 姨父王振江于1925年11月1日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2013年3月13日在八五一O农场去世,享年88岁。姨母张传淑1926年6月1日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一个农民家庭,于2014年4月15日病逝于美国。俩老的逝世,让我悲痛万分,因相距甚远,不能为二老送上最后一程,令我万分遗憾。</p><p class="ql-block"> 姨父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辽沈战役后,他跟随部队参战一路南下打到广东。在解放战争中他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光荣负伤,荣获战功。1955年被授予上尉军衔。他响应党中央号召,听从中央军委命令,于1958年转业来到北大荒,成为第一代垦荒人。他在八五一O农埸多个单位担任领导职务,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农垦事业,为农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86年8月1日建军节,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给他颁发了开发建设黑龙江垦区的荣誉证书,姨父的一生光荣而又伟大!</p><p class="ql-block"> 姨母从小聪明好学,文化程度高,是一位知识女性。她于1949年9月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需学校,1956年转业到广东省轻工业厅工作,担任过捷克专家的翻译。她1959年从广州去了北大荒,离开了繁华热闹的南方大都市,来到了荒芜寒冷的北国边陲,由舒适安逸的城市,来到条件艰苦的农场,工作和生活环境产生了极大反差,但她却无怨无悔。姨母在农场主要从事财务工作,担任过几个单位的主管会计,她精通业务,爱岗敬业,管账理财,一丝不苟。她为农场财会工作做出了应有贡献,把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献给了北大荒!</p><p class="ql-block"> 我11岁时来到姨母家,在她家生活了近6年。在这些日子里,得到了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关怀,他们视我为己出,我在农场上学期间的费用全由他们提供。我初中阶段,正值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校生活比较艰苦。这期间,姨父母非常关心我,要母亲给我备些炒面炒豆蛋类等食物带到学校充肌,从而使我渡过了那三年艰难的学习生活,顺利地完成初中学业。我参加工作后,姨父母仍然一如既往地关心我,每当我工作和生话中遇到困难时,他们总是千方解决百计为我排忧解难,想方设法帮助许多难点问题。我的人生成长历程,凝聚着姨父母的大量心血,从他们身上我得到了父母般的温暖,我的成长进步,离不开他们的谆谆教诲。姨父母的恩情我终身难忘,永远铭记于心!</p><p class="ql-block"> 敬爱的姨父母,虽然您们离世多年,但您们的英容笑貌常常浮现在我眼前,您们的慈祥面容永远留在我心中,我永远怀念您们!愿您们在另一个世界里,拥有永恒的宁静与美好!</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3日</p> 【散文与点评选】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孙宝林《回忆里的玻璃厂小学》有感</p><p class="ql-block"> 宝林《回忆里的玻璃厂小学》一文把启蒙学校的往事历历数来,有滋有味。玻璃厂小学简陋的校舍、几位终生难忘的恩师、冰天雪地的环境下学生上学放学途中遇到的困难场景…… 宝林至今都记忆犹新,回味无穷。怀旧是人之共性,特别是人生中难以释怀、不可磨灭的经历和往事,在脑海中总是那么根深蒂固, 念念不忘。朝花夕拾,思绪万千,旧事重提,别有情趣,这也许就是念旧叙旧的根源所在。人们回忆人生途中的美好时光往往津津乐道,对历经的艰难困苦铭心镂骨,人生舞台上的一幕幕,值得每个人去回眸。</p><p class="ql-block"> 宝林文中提到的邱林海、张良佑两人,都是深耕农场教育战线的知名人物, 他们为一零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是他们一生的真实写照。邱林海科长给我的印象是较为严肃,但他事业心强、工作有魄力、做事讲究原则,他是农场教育界权高位重的人物。我在三中任教时, 张良佑老师是我的领导,他任教导主任。他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教学有方。作为一个曾经生活在大上海繁华都市的人,他能在北大荒扎根一辈子, 把一生都献给了农场的教育事业,其崇高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p><p class="ql-block"> 读了宝林的文章,总有一种朗朗上口的感觉。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言简意深。宝林是一位写作快手,一篇又一篇文章不时推出,他勤于习作的精神确实可嘉。看到曾经的八五一零人涌现出这么多文坛新秀,真是让人由衷地感到高兴!愿宝林笔耕路上坚持不懈,多写妙文如画,意境深远的文章。</p><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17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评姚华美篇《再赞北大荒》</p><p class="ql-block"> 姚华美篇美轮美奂,诗情画意,乐曲悠扬,激情澎湃。勾勒出北大荒美丽画卷,展现了黑土地上蓬勃生机,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姚华作为荒二代,热爱家乡,情系农场,关心农垦事业,不忘培育之恩。美篇情感交融,作品受看上乘!</p><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12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向前两部文集成册之感</p><p class="ql-block"> 读向前《八五一零红星大楼》和《缘在东山脚下》有感:</p><p class="ql-block"> 值此作家史向前的《八五一零红星大楼》和《缘在东山脚下》两本文集成册问世之际,谨向他表示祝贺!</p><p class="ql-block"> 这两部作品凝聚了向前大量心血、汗水和智慧;是他勤于动脑,志在耕耘的收获;是他持之以恒,奋发努力的结果。天道酬勤,有志者事竟成,两本文集是他多年笔耕路上辛勤付出的回报。爬格子,搞创作是一件苦差事,离不开毅力和勤奋,向前老骥伏枥、业精于勤的精神成就了他的创作成功,完成了上百万字的文稿,实现了多年夙愿,圆了作家梦。</p><p class="ql-block"> 向前《楼》和《山》二书,素材取于东海发展地区,叙述了由红星大楼而派生的许多鲜活事例,讲解了东山角下发生的精彩纷呈的故事。这楼这山八五一零人再熟悉不过,作者以楼、山为载体,挖掘出不少创作题材,写出了百余篇合计近五十余万字的作品。这些文章构思严谨、创意新颖、可读性强, 包含有散文、通讯(报告文学)、小说、故事、评论等体裁。有些内容读者耳熟能详,但也有鲜为人知的。特别是事关大楼的多篇文章,很是吸引广大读者眼球,农场人读过之后倍感亲切。这栋红星闪烁的大楼是八五一零人引以为荣的骄傲,是家乡人心中的天安门。《八五一零红星大楼》一书有几篇很有份量的文章,如《八五一零红星大楼》、《八五一零农场地域文化》、《八五一零农场十八年》、《八五一零农场在北大荒创造的第一》等,作品一经推出,反响热烈,好评如潮。读过这些文章,回顾农场经历的那些艰难的创业历史,分享了农场曾经的辉煌成就,知晓了农场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缘在东山脚下》一书,围绕东山周边的村落的那事那人做文章,追根溯源讲述当地历史的脉络, 饶有兴趣地编织了美丽的爱情传说。</p><p class="ql-block">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因容易却艰辛”这句话的内涵揭示着事情的背后都蕴含着巨大的艰辛和努力,这在作家史向前身上得到了印证。作为读者,我佩服他勤奋创作的毅力,欣赏他孜孜不倦的精神。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不正是向前笔耕之路的写照吗!二本书成册,百万字成文,史向前作家之称名副其实,实至名归!</p><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6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向前《四篇游记》有感</p><p class="ql-block"> 读过作家史向前海南之行的四篇游记,大有身临其境之感。他在结束海南游程返回鲲城之后不到十天的时间,就下笔如飞,一气呵成地推出了四篇游记, 真是令人折服。</p><p class="ql-block"> 他的这几篇游记别具一格,写景说人叙事谈风光。从木棉树引伸到黄道婆, 对这位元末的纺织技术改革家赞赏有加。看到马援将军的骑马雕像,触景生情地表达了对东汉伏波将军的无比敬仰,马将军镇守边关,平定叛乱功高盖世。从古至今,上下五千年,我泱泱大国涌现了多少像黄道婆这样的杰出人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明创造,促进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又有多少像马援将军这样精忠报国镇守边关的将领,他们大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之英雄气概,捍卫着国土的完整和边塞的安宁。左宗棠抬着棺材入新疆平叛,就是此类典型例证。我想,作者游记中推出这两位人物,正是体现了他在写作中,一以贯之的注重思想性、体现正能量的初心。</p><p class="ql-block"> 《三亚湾的美三亚湾的情》和《走进呀诺达热带雨林》这二篇文章主要记叙了这二处景点的大美之处。作为热带的海南,低纬度且临近赤道,充沛的光照和海洋性气候润育着这里的万物茁壮成长。热带雨林,郁郁葱葱,百花绽放, 姹紫嫣红。高高耸立的椰树结着硕大的果实,芒果林中摇曳的绿叶下果实满枝, 尖峰岭上的菠萝四溢飘香,呀诺达的热带雨林令人神往,乐不思蜀。三亚湾银白色海滩上游人如织,海水湛蓝,水天一色。还有那大、小洞,天涯海角、大东海等等,在海南,有观不完的景点,看不够的美色,这真是海南处处是风光, 遍地是景色。作者到此一游,饱览风光,心旷神怡,意犹未尽,于是写出了如此赏心悦目、回味无穷的游记,既是自我陶醉,更是与读者分享这种喜悦与收获, 确有不虚此行之感。</p><p class="ql-block"> 我曾五次去过海南,每去一次都有不同的感悟。第一次去是在三十年前, 那时海南还相对落后,景点也不多,兴隆的华侨农场,万宁的万泉河,三亚的鹿回头等就算是最好的旅游打卡地。可如今的海南已今非昔比,国际旅游岛、中国最大的自贸区等桂冠层层加冕。这里交通十分便捷,高铁四小时可环岛一圈,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这些都给海南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旅游业更是红红火火,方兴未艾。大美海南,未来可期。</p><p class="ql-block"> 作者妙笔生花写游记,真情实意赞海南,悠然自得谈体会,满满收获在文中。为向前美轮美奂的游记说好称赞!</p><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4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对《王成富老师印象之二三》</p><p class="ql-block"> 新民对王成富老师的评价恰如其分,没有言过其实。在成富身上有许多闪光点,他博学多才,兴趣爱好甚多,文化知识面广,文学底蕴深厚。他对古玩领域颇有研究,很有建树,是文物鉴宝方面专家,业内有一定名气。他对格律诗很有考究,对平仄、押韵、对仗掌握熟练自如,赋诗得心应手,在诗海中游弋有余。他摄影水平堪称一流,祖国各地的许多美丽风光,漂亮景色,在他的镜头下都是那么光影交织,美不胜收。他还是红色文化的爱好者,践行者、传播者和热心人。他常常活跃于这一领域,为宣传红色文化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成富接人待物真诚友善,处事风格谦逊低调。虽在许多方面,他成绩斐然, 卓尔不群,但从未见他张扬炫耀,其为人风范、处事格局确实可圈可点。</p><p class="ql-block"> 成富呕心沥血,花费三年时光,编写了《情系北大荒》这部鸿篇巨制,其精神难能可贵。此举充分表达了他情系北大荒,热恋黑土地的博大情怀。几年前, 成富将其大作馈赠于我,使我喜出望外,大有如获至宝之感。阅读完《情系北大荒》一书,我被深深打动了。书中一些人物有我的领导、同学、同事,看过他们的事迹倍感亲切。书中有些情节如同自己所历经,品味之时浮想联翩,感触良多。使我仿佛又看到了在北大荒广袤的原野上一马平川膏腴地,抽穂扬花玉米杵,麦浪滚滚闪金光,大豆摇铃千里金的丰收场景;又回到了那农机轰鸣, 人欢马叫,握锄挥镰,汗滴禾下土的农耕和劳动场面。感谢成富为我们带来精神食粮,勾起我们对北大荒的美好回忆!</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31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点评姚华美篇《相聚在威海》</p><p class="ql-block"> 看了姚华精心制作的事关威海聚会的5个美篇,欣赏了那动听的音乐旋律,婀娜多姿的舞蹈,悠扬婉转的歌曲,如天籁之音的优美朗诵声,仿佛使我置身于那热闹非凡,喜庆祥和的聚会埸景之中。看到那一张张兴高采烈,笑逐颜开家乡人的面孔,看到那些曾经的同事朋友熟悉的面容,看到那阵营厐大,个个笑容灿烂,温馨美满的聚会全家福,我倍感亲切和由衷的高兴,从中分享了这次盛会的喜悦和欢乐。</p><p class="ql-block"> 8510威海聚会举办得十分圆满成功。缘于农场领导的高度重视关怀,农场委派谢副总经理(副场长)亲临会场祝贺;缘于一个强有力的组委会,以孝平为首的全体成员高水平的组织协调能力;缘于全体参会者的共同努力,积极参与,热情投入;缘于天时地利人和;缘于山海情怀、大美威海,文得天下、登峰如画文登的吸引力……</p><p class="ql-block"> 8510威海聚会胜利落幕,社会反响强烈,网络上热传聚会盛况,视频号常見聚会的欢快内容和画面,8510名声大操,8510荒四代霸屏了!多么令人兴奋和自豪!</p><p class="ql-block"> 姚华的5个美篇美轮美奂,亮点纷呈,美篇记录着聚会的许多难忘场景,美好瞬间,愉快欢乐场面,内容丰富,品味十足。纵观姚华许多作品,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宣传农场,为8510站台,常怀感恩之情,热恋黑土地,思念家乡人。姚华是一个聪明睿智,好学上进,满满正能量的荒二代!为他的美篇点赞道好!</p><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12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点评姚华诗文选二《相聚情怀》</p><p class="ql-block"> 读过姚华的诗文选(二),给我一种全新的感觉,诗词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浓浓的故乡情,表达出对同学、同事的深厚友情,充满着对北大荒的热爱,对农场的眷恋。作为垦二代,作者成长于此,事业成就于此,这情怀,这感慨在诗文中表述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 姚华孜孜不倦地求索,获到了源源不断的收获。他的好学上进的精神,求真务实的写作手法,满怀激情地讴歌黑土地的家国情怀,令人动容,令人钦佩!</p><p class="ql-block"> 祈盼今后看到姚华更多的文学作品,笔耕之路越走越宽广,多推读者喜闻乐見的力作,为北大荒,为八五一O而写而歌!</p><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10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续评姚华的诗文选二《相聚情怀》</p><p class="ql-block"> 诗文选二内容丰富,有意境,有看点,图文并茂,是诗是文又是百花园。诗和文及图记载着许多往事,看后使人耳目一新。从许多影照中看到了多年未见的熟悉面孔,倍感亲切!从姚华诗文中分享了快乐!往事越千年,回忆那峥嵘岁月,记录着那美好时刻,再现那了欢聚场景,这就是姚华诗词的真谛所在!这也是作品颇具可读性和欣赏性的缘由,从而一经推出好评如潮。从中看出姚华是一位热心者细心人,其文学功底和文字组织能力非同一斑。祝贺姚华诗文(二)发表,望其在写作方面再接再励,不断推出新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10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向前《银发写作东中师生》美篇有感</p><p class="ql-block"> 读过《银发写作东中师生》美篇,被篇中人物和事迹所打动。其中许多人我都熟悉,他们中有我无比尊敬的恩师,有我亲密无间的同学,有我情同手足的兄弟,还有我曾经一起苦读寒窗的校友。</p><p class="ql-block"> 东海中学,这座毗邻穆棱河畔,哈密铁路线旁的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中学, 在十多年的办学中,为农场的各行各业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后来他们大都成为了农场发展的中坚力量,这就是东中可以引以为荣的办学成就!</p><p class="ql-block"> 说到东中,首提的应是东中的师资队伍,这支以转业官兵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就是东中的硬实力。他们学识渊博,事业心强,热爱教育事业。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被广大学生所接受,他们把传经、授业、解惑做到了极致,因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成绩。文中提及的杨锡九、孟啓明、孙勇才、许永芬、姚玉琛等都是其中代表人物。</p><p class="ql-block"> 正是由于在学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一届又一届的东中学子圆满完成学业, 从东中校园走出,走上工作岗位后的他们在各行各业中脱颖而出,在各条战线几经历练,大都有所成就。</p><p class="ql-block"> 名师出高徒,得益老师培育,东中学子中涌现出一些文学爱好者和银发写作者。退休后,他(她)们笔耕不辍,孜孜以求地耕耘于文坛和习作之中,作家名份加身,诗人头衔冠之,史向前、赵明宇、乌先玲就是其中典型代表。美篇中罗列的许多人都颇具文学功底,写就了各俱特色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银发写作东中师生》美篇讲的是东中走出的人和事,有创意、有看点、有情感、有品味。作者倾心打造了一篇有一定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好作品,值得肯定和赞许!</p><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5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对姚华诗文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从姚华诗歌的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北大荒的帜灼情感,洋溢着对黑土地的眷恋,流淌着荒二代激情澎湃的热血,抒发了浓浓的家国情怀!为你的散文诗点</p><p class="ql-block"> 2023年7月16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向前小小说《仗势》有感</p><p class="ql-block"> 向前小小说《仗势》一文很贴近生活,反映出社会上仗势者不乏其人,也折射出人情关系充斥着方方面面。按理说,给小说中的人物王志高量体裁衣的话,他从教是比较合适的,这方面他具备一定特长和优势。他因辅导场长女儿有“功”,场长对他高看一眼,并有求必应。这位王先生凭借场长的关系调到了梦寐以求的农场宣传部任职,但他有点不知天高地厚的对部长发难,确有仗势之嫌、妄自称大之举。他殊不知农场机关也是人才汇聚之地,没有一定的才干和看家本领,单凭关系何以立足?但是这位场长也真懂得“感恩”,还帮忙帮到底,王想先生一职不行,又给他换到其他岗位。他把王先生又调到学校任副校长,但他还是无法胜任,最终不得不回归本行,应聘到别的学校继续从事语文教学。</p><p class="ql-block"> 向前的《仗势》揭示出当今社会上还存的非正常的一种现象,实际上这位场长是利用手中的职权来报答王先生。名曰“引进人才“,实则是以权谋私。另外,这则故事告诫人们,不是那金刚钻,就别揽那瓷器活,做人一定要低调。哪怕有背景、有后台、有靠山,也不可趾高气扬、仗势欺人和自以为是。</p><p class="ql-block"> 《仗势》一文透视了某种社会现象,鞭挞和讽刺了有这种行为举止的人和事,想必一定能引起读者共鸣!小说虽短,意义深远,思想性强,值得一读。</p><p class="ql-block"> 2023年3月26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赵明宇《秀水河之恋》有感</p><p class="ql-block"> 《秀水河之恋》的故事情节很好,它讲述了几代人的悲欢离合及他们的非凡人生。依文中表述,江月娥在丈夫常水生保家卫国中光荣牺牲后,得到了光 棍石大山无微不至的关心。但是寡妇门前是非多,石大山对江月娥的关心与照 顾遭遇到各种流言蜚语和诽谤,但他们两人是清白的。石大山把对江月娥的爱 埋藏在心底。倒是石大山的养子石柱和江月娥的女儿秀姑这对光腚娃娃,一起 长大的发小因情而偷吃禁果,并获得了爱的结晶。为思念情哥石柱,秀姑将其 “私生子”取名石望清,其寓意深远。望清大学毕业后投笔从戎,官至大校军衔, 爱人也是军人,女儿已大学毕业。故事的几位主人公都各有特色,江月娥村姑形象逼真,勤劳朴实善良,含辛茹苦把独女秀姑拉扯大,早逝于花甲之年。常水生赴朝参战,牺牲在异国他乡。石大山,一位老实憨厚的农民,虽终身未娶,但养子石柱是他的欣慰,也是他的骄傲。他和月娥之间的那份情得以延续,才派生出石柱和秀姑之间后来发生的许多故事。这也是该小说的看点和重点,更是引人入胜之处。小说讲述了可以说是三代军人的故事,水生战死沙场,石柱在抗美援越中身负重伤,石望清成为军中骄子。小说讲的军魂,写的是拥军篇,抒发了作者深厚的崇尚军人的情怀,颂扬了军人职业的神圣而又伟大!这也许是有着从军经历作者的初衷。《秀水河之恋》一文情节生动,构思新颖,语言朴实,内涵丰富,思想性强, 颇具可读性。故事中的人物描述得体,内容贴近生活,虽虚构但不乏真实性, 结局堪称圆满。这是一篇图文并茂的好作品!祝贺明宇新作问世!</p><p class="ql-block"> 2023年1月31日</p> <p class="ql-block">  湖南省株洲市邓国良老师点评:姚华诗词选(一)【北大荒情怀】</p><p class="ql-block"> 看了姚华诗词选(一)【北大荒情怀】,被作者的执着和情感所打动。姚华是荒二代,是地道的农垦人。他出生于农场,成长在黑土地。他骨子里有着对这片沃土的深厚情怀,有着对一O的热爱和眷恋。他深爱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他怀念养育、成长、工作于此的这片土地;他思念曾与其朝夕相处的领导、同亊、同学。这种深厚之情,帜热之感,在他诗词的字里行间表达得淋漓尽致,尽善尽美。</p><p class="ql-block"> 纵观姚华的许多作品,情、义、爱都充溢其中,都不乏政治性,思想性,可读性,都凸显满满的正能量。姚华善于思考,乐于创作,勤于动笔。美篇制作堪称一绝,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图文并茂的美篇,情感丰富的诗文,娓娓动听的叙事故事,博人眼球赢得了读者。</p><p class="ql-block"> 姚华【北大荒情怀】诗词情感交融,手笔不俗,力透纸背,酣畅淋漓。应为其喝彩颂赞!遥祝姚华写作水平不断攀升,佳作美篇常见常新!</p><p class="ql-block"> 2022年12月14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向前《三年后回农场之一至之七》有感</p><p class="ql-block"> 读过向前纪实散文《三年后回农场之一至之七》,感觉这几篇纪实散文都写得真切动情,抒发了作者对第二故土一草一木、一景一物的真实情怀。融景生情、爱屋及乌的丰富情感在这几篇文章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美不美,家乡的水;亲不亲,家乡的人,说的多么的好。红星大楼前,发展小村,东山脚下, 庙岭下的百草湖,松顶山林场,锅盔山峰,穆棱河畔,无不留下作者与好友的足迹。事过境迁,物是人非,唯有那栋楼还是巍然屹立,红星闪烁,众山翠绿依旧,林中泉水依然清澈甘甜,河水还是那样川流不息,时而咆哮发威,时而静静流淌…… 从作品中得知,作者热爱第二故乡的赤子之心始终不变,对故土的眷恋之情永远铭刻心中,因为那是养育他的沃土,那是他成长的摇篮,也是他奉献青春年华的地方。那里的一切都使他终生难忘。</p><p class="ql-block"> 优美有趣的散文引起读者共鸣,勾起大家共同的美好回忆,我们十分熟悉的景物又一幕幕展现在眼前。作为曾经的农场人,我常常回忆在那里学习和工作的一切,那难忘的岁月,那熟知的人和事,那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艰辛及美好都牢记心头,让人难以忘怀。感谢向前使我们再次品味“故土”锦绣山水之美,我仿佛再次踏上了那片沃土!借此机会忠心祝福八五一零大地永远绿水青山,肥沃的黑土上牛羊成群、粮满仓!</p><p class="ql-block"> 2022年8月27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赵明宇小说《贾三点》有感</p><p class="ql-block"> 读赵明宇的小说《贾三点》一文,觉得该小说题材有特色,博读者眼球。故事人物虽是虚构,但此类真人真事在当时确实存在。故事揭示的应算那个年代的一点奇葩事,也是当时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而今重新提及也不乏味。也难怪, 因贾三点是凡人,也有七情六欲,儿女情长,三十多的年纪正当年,干柴烈火, 一触即发。加之婆娘又不在身边,当夜深人静与异性同处一室时,条件反射, 加上荷尔蒙效应,自然而然就发生了那样的事。但是他当时的“冲动”选的时候不对,恰逢龙江兵团发生了黄砚田、李耀东事件,这两人一个团长、一个团参谋长,都因没管好裤裆下那玩艺,强奸了为数不少的女知青,实属奸罪累累, 罪恶滔天。</p><p class="ql-block"> 再看当时背景,那时在全国范围内迫害知青现象屡有发生,这类案件层出不穷。案情捅破天,惊动了中央,统帅发了话,周公怒不可遏,叶师拍案而起“要杀一儆百”,并下发中央文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场打击那些迫害、殴打、奸污知青的犯罪运动。黄、李二人正好撞在枪口上,所以立马被枪毙。说到这,贾三点还算幸运,他逃过一劫,多亏那位洪姓杭州女知青的“敢做敢为”,她不仅没有落井下石,反而承担了全部责任,使贾三点得以轻罚。</p><p class="ql-block"> 明宇小说客观公证地记述了贾三点这个人物。在贾身上,看到了其优点和长处,作为入伍多年的军人,他曾有过辉煌,虽然文化不高,贾三点善言谈, 作报告时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当然都离不开那老生常谈的“三点”。正因如此,他能当上团宣传股长也符合情理。</p><p class="ql-block"> 贾三点倒在石榴裙下,前因后果十分明了,最终解甲归田,免遭牢狱之灾, 对于他来说,也算是一种较好的结果。洪姑娘是否真奔“锤子”而去,明宇文中留有悬念。《贾三点》一文别有风味,颇有看点。虽是小说,内容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扑风捉影,是实锤,有真料。读过小说,又勾起读者对那个年代的人和事的回忆。事过境迁,往事如烟。</p><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16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丑丫》有感</p><p class="ql-block"> 《丑丫》一文讲述的是一个励志与爱情的故事。主人公丑丫小时候就是一个特别懂事的孩子,她性格开朗,聪明活泼,学业优异,思想进步。参加工作后,勤奋努力,吃苦耐劳。她先后担任过生产队团支书、治保委员、宣传员等社会兼职工作,样样拿得下,事事做得好,因表现突出,博得领导和职工赞许。这样一个有文化、明事理、工作肯干及上进心强的好青年,却在一次公关岗位竞选中,在笔试成绩第一的情况下,因其貌不扬却在面试中被淘汰了,与她向往的宾馆服务员工作失之交臂。遭遇挫折后的丑丫并没有灰心意冷,也没有萎靡不振,她要立志改变自我。</p><p class="ql-block"> 机会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赐给那些不言败的人的。果然因为一次演讲, 改变了丑丫的命运。精彩的演说、出众的口才、及语出惊人的理念,得到领导的欣赏和认可,事后,她被调入农场团委工作。之后,好事接踵而来,先是找到了白马王子收获了爱情,接着又到场妇联任职,家庭事业获得双丰收。</p><p class="ql-block"> 丑丫命运的改变给人以启迪,征途漫漫,唯有奋斗。一个人的前程是可以通过不懈地努力创造出来的,知识改变命运千真万确,丑小鸭也可以变成白天鹅,甚至可以变为金凤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说法富有哲理,寓意深远,丑丫就是例证。丑丫的故事既动听又完美。丑丫不丑,其心灵洁白无瑕,精神坚忍不拔,她是好样的。作者精心构思,巧妙润笔塑造了主人公丑丫,情节符合逻辑,没有冗长的赘述,仅通过几个简单事例,用朴实的语言把丑丫这个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详实的史料,生动的描述。美满的家庭,至爱的亲人。艰苦的岁月,成长的历程。包罗万象,尽显文中。这是一段人生纷繁的生活轨迹,更是一篇丰富多彩的回忆文。《丑丫》一文言简意赅,主题突出,故事生动,情文并茂,值得一读。</p><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15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向前新作《磨盘山的传说》一文有感</p><p class="ql-block"> 向前新作传说故事《磨盘山的传说》与读者见面了。读过该文后,我觉得磨盘山的故事很神奇,名头由来有意境,蕴藏其中的神话般的内含,演绎着一段纯洁美好的爱情故事。</p><p class="ql-block"> 从故事中看到,月儿不图钱财、不攀富贵、不嫁豪门、一颗芳心只爱喜柱, 确有非君莫嫁之意。喜柱作为王家长工,原本对月儿没有非分之想,但从平常的察言观色中,他或许能觉察出月儿对自己的好感和柔情,但这只能深藏心中。直到王父逼婚,月儿只好摊牌,把对喜柱的爱向父母倾说,表达非喜柱莫嫁之意。深明世事的王员外还能说什么?面对宝贝女儿,除了疼爱,也有理解。固然, 他对喜柱也知之甚多,小伙子帅气、勤奋、聪颖…… 但碍于面子,加之门当户对的婚配习俗,王员外总觉得一个长工怎配得上自家的宝贝女儿,岂能当家中乘龙快婿?王员外既怕影响女儿情绪,担心出现不测,又为月儿恋情心存不快, 凝虑多多,只想阻挡。在不好直言的情况下,他便使出“阴招”,差使喜柱上南山顶峰凿石制作磨盘,这在常人看来不可想象,无法做到。老谋深算的王员外认为,喜柱完不成此事,他的目的就达到了。谁知,苍天有眼,天道酬勤。喜柱凿山之事感动了玉黄大帝,接着神话般、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有情人终成眷属。</p><p class="ql-block"> 作者依托美丽如画的磨盘山为背景,以虚拟的手法,用朴实无华的语言、通俗易懂的文字,创作出神话般的爱情故事。传说堪称精彩,文章可圈可点!</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19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向前点评王夫《我五岁那年走失了》一文有感</p><p class="ql-block"> 读过向前点评王夫《我五岁那年走失了》一文之后,颇有感慨,心有触动。王夫讲述的是儿时随母省亲时的一段故事。在若大的沈阳火车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不慎走失,后遇好心人相助,他有惊无险地回到母亲的怀抱。这件事也使我触景生情,想起同样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我清楚地记得,那是 1960 年初,当时刚十岁出头的我,拿着家人写给我的路条, 只身一人从湖南长沙火车站出发,登上了前往东北的列车。这次旅途耗时七天七夜,行程三千多公里,途中经过七次中转。这一路上我得到了许多人的热情帮助和悉心照顾,他们嘘寒问暖,上下车时看护我,转车时陪伴我,最终使我顺利地到达目的地——永安乡车站。结合王夫的故事和我的自身经历,我深深感受到六十年代初的人的淳朴善良和助人为乐的良好社会风尚。然而1966 年开始的十年浩劫却使社会混乱、是非颠倒、人性扭曲,负面充斥、乱象丛生,积重难返。幸运的是,党在关键时刻一举粉碎了四人帮。文革结束, 开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中华巨轮启航新征程。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两个文明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凡事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也还会存在一些丑恶的社会现象,阴暗的东西或多或少还存在,难得做到彻底消失。从社会层面讲, 各类人员形形色色,良莠不齐。少数不法之徒受利益驱使,道德缺失,良心泯灭, 有些人竟然干起拐卖妇女儿童的罪恶勾当,严重破坏社会安定团结,致使被拐家庭长期蒙受巨大痛苦,造成了极大伤害。对这种伤天害理的人和事法理不容, 该当何罪?向前点评中例举的孙海洋被拐这类案件并非个案,之前就屡有发生。</p><p class="ql-block">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助推妇幼事业发展,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各级公安机关重拳出击打拐,对这种犯罪行为严惩不贷,随着打击力度的不断增强,使得拐卖人口的犯罪现象己大幅度减少。他们侦破了一些大案要案,让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严惩,使一些被拐骗妇女和儿童重回原有家庭;甚至有些被拐卖的幼儿,在历经二三十年,自己都已结婚生子后才最终与亲生父母团聚。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电视台《宝贝回家》栏目为寻找被拐卖儿童,充分发挥了媒体的独特作用,这一节目开播后,为不少被拐骗孩子寻到了亲生父母。是的,宝贝回家之路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和努力啊!</p><p class="ql-block"> 王夫的文章和向前的点评,充满着正能量,弘扬了社会美德,宣传的是真善美,鞭挞了假恶丑。原作和点评内涵深刻,意义不凡。原作和点评都很棒,为其点赞!</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9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明宇《春雨般的母亲》一文有感</p><p class="ql-block"> 清明时节天气转暖,柳絮纷飞花争艳。今日恰逢清明,明宇新作《春雨般的母亲》一文跃入眼帘。读过之后,感动至极,热泪盈眶,颇有同感。文章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挚爱,对慈母的怀念。明宇的母亲和众多女性一样,在旧社会,历经艰难困苦,饱受封建社会的摧残,她们成为小脚女人,让她们一生痛苦不堪。</p><p class="ql-block"> 文中作者列举的几件和母爱有关的难忘经历,充分说明了母爱是温热心灵的太阳,母爱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母爱大于天。</p><p class="ql-block"> 明宇的母亲赵婶,在我记忆中为人友善,乐于助人。从事社会工作,热心周到,任劳任怨,极具亲和力。在老场部地区,在众多家属中,她威信高,口碑好。赵婶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p><p class="ql-block"> 《春雨般的母亲》一文引起了我,不,应该是引起我们共同对母亲的思念缅怀之情!清明之际,为母亲们献上一束鲜花,寄托一份哀思!母亲伟大!母亲,您是我们心中最最敬爱的人!</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6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李新民纪念母亲的文章有感》</p><p class="ql-block"> 上午看过明宇回忆母亲的文章,接着又欣闻新民在其母亲诞辰百周年时写的纪念文章,真是倍感亲切,思绪万千。新民思母之情令人感动,催人泪下!在农场时,我对李婶或多或少有过一些了解,后来新民也跟我谈及过事关他母家的情况,看过他写的回忆文章后,对李婶的印象进一步加深。一位高大、慈祥、可亲的伟大母亲的形象出现在我眼前,对这位慈母的敬意油然而生!和千万个母亲一样,新民母亲除具有勤劳、俭朴、贤淑、善良之品质外, 她还睿智敏捷、心胸豁达、思想超前。她具有刚强的毅力,敢为人先。在家庭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新民母亲拖儿带女,义无反顾地闯荡关东,历经艰难困苦来到北大荒,并能立足生存,这在常人看来相当的不容易!后来一家人在农场扎下根,老人家把几个子女都拉扯大,直至他们成家立业。子女们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在不同工作岗位奋发向上,努力工作,以此回报社会,回报母亲的含辛茹苦!</p><p class="ql-block"> 新民纪念母亲百年诞辰一文值得一读。 清明时节读忆文,感慨万千,沉思良久。这是一个孝子的思母之情,感恩之举!为新民点赞,为忆文喝彩!祈祷仙逝的长辈们在天堂静静安息!</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5日</p> (李玉仁设计)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向前《房子的故事》之七有感</p><p class="ql-block"> 向前《房子的故事》之七仔细阅读后,觉得此章节内容很丰富,对房子之事叙述得十分详细。1975 年,从作者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产权的宅子和货真价实的家庭固定资产,再到 1991 年作者住房面积不断扩大,房屋面积从三十平方到六十平方的单位福利房、再到八十多平方的自建房,作者筑起了安乐窝, 家中居住条件和环境得到很大的改观,实现了量的变化,质的飞跃。</p><p class="ql-block"> 在这几处住宅中,作者喜结良缘、乐得贵子,真是好事成双,喜事连连。可谓吉星高照,鸿福满堂。儿子在这种幸福家庭中茁壮成长、努力学习、成绩优异,高考金榜题名,成就了其后来的亊业和前程。从福利分房到自建房,再到商品房,这历史性的跨跃,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和体现社会的进步以及物质文明的提高,从另一个侧面凸现出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p><p class="ql-block">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力的提升以及精神和物质生活不断地改善,老百姓的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安居乐业不是梦,亿万人民奔小康。《房子的故亊》主题突出、思想性高、可读性强。作为读者,我感知到的是,作者所讲的房子的故事,从小处说是一个小家的改变,放大而言,实际是中国社会这几十年变迁的一个缩影。《房子的故事》一文是对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社会进步的赞美!</p><p class="ql-block"> 2022年11月30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向前《房子的故事》有感</p><p class="ql-block"> 向前《房子的故事》前三篇我都一一拜读了,总的感觉有韵味,有看头。借房叙事,透过家居的变化,折射出一部史家苦甜参半的奋斗史。那年月,他们不甘现状,逆境中为讨生活迎难而上,渡过难关,谋求生计,为求好一点的生存环境“铤而走险”。向前的母亲,一位裹着三寸金莲的普通农妇,在那艰难年代,竟然冒着风险带领一家老小远走高飞,“逃”往那陌生的北大荒,这需要何等勇气和胆量。常言道,树挪死,人挪活。向前一家的变化恰巧印证了这一点,盲目流入北大荒的数以万计流民身上的变化也是最好的例证。《房子的故事》手笔不俗、乡土味浓,很接地气。文章以叙事为主线,讲的不仅是史家之事,也是那个年代中国农村的普遍现象,家庭的变化反映出社会的进步, 国家的发展,想必大多读者应有这种认知,本人在这方面确实感同深受。</p><p class="ql-block"> 作者首推长篇作品,确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之效应。这缘于其长期积淀的文学功底,也是他多年孜孜不倦,深耕文坛的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这点在向前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十多万字的洋洋大篇饱览之后,读者定当会有一个全新的感觉。祝贺向前的长篇大作——《房子的故事》一炮打响!期待着后续部分陆续推出,以飨读者。</p><p class="ql-block"> 2022年11月27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石进小说《相恋八年》有感</p><p class="ql-block"> 读了作者石进的小说《相恋八年》深受感动,文中两位主人公是受人尊敬的孟启明、许春梅两位恩师。从文中得知,他们的爱情故事是这般丰富多彩, 曲折离奇。他们相识于军校,初识便一见钟情,迸发出爱情火花,并立下山盟海誓。但他们的感情却一直有人从中作梗,有些人想迎合上级领导,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想恶意阻拦这桩婚事,并且利用不当的手段打压,企图拆散这对鸳鸯。但孟启明、许春梅两位老师不畏权势、不攀附权贵,始终不离不弃。后来由于工作原因,二人多次调离多个单位,虽天各一方,但依然长相思,互牵挂。八年激情燃烧的岁月,鸿雁传书,享受爱情的甜蜜。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终于牵手走近了婚姻的殿堂。后来的生活中,两位老师相濡以沫,相亲相爱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如今,两位老师都已步入耄耋之年,但依然相敬如宾,恩爱有加。如果说孟、许两位老师八年的恋情是一段多彩的罗曼史,那后来他们半个多世纪的相爱相守更是一出十分绚丽的情感大戏!我衷心地祝福两位老师身体健康,幸福满满!</p><p class="ql-block"> 作者用真情倾心打造了一部浪漫的爱情篇。其丰富的内容,生动的情节引人注目,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该篇文章确实值得一读,此篇的推出必将在受阅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在此,本人祝贺作者新作告成,并为十分韵味的小说《八年的相恋》点个大赞!</p><p class="ql-block"> 2022年9月16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史向前《我与转业官兵(连载)之七》有感</p><p class="ql-block"> 读向前《我与转业官兵(连载)之七》后,进一步加深了我对转业官兵们的了解。篇中所涉及到的胡绍庚、查能明等几位军转干部,不论认识与否(对查能明有一定印象),他们都是值得我尊敬钦佩的人。作者作为当年在七连工作队的副队长,对连队情况有所有了解。期间发生的一些事情,作者记忆犹新。所以,当时发生在七连的几件事的处理结果及其方式方法描述得清晰可见,合乎情理。从中可看出七连几位转业干部的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及处事风格。同时, 他们有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性格也有差异。可以看出这些军转人多才多艺,除了工作外,他们的业余生活也丰富多彩。他们的生活充实、精神饱满且乐观豁达, 这也是他们战胜困难,长期坚守的力量源泉。</p><p class="ql-block"> 作者笔下,每一位转业官兵都是一面旗帜,他们都无愧于十万转业官兵这个光荣称号。作者把我引入到了那个年代,又通过对作者的多篇有关介绍转业官兵文章的深入解读,使我进一步认识到,转业官兵们具有坚强的党性原则, 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度的政治觉悟。他们思想解放、勇于开拓、光明磊落并德高望重。虽脱下了军装,但他们身上仍然保留着威武雄壮的军人气质,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服从命令、服从指挥的光荣传统。在北大荒这块热土上继续发扬光大、始终坚守、乐于奉献、无怨无悔!在黑土地上辛勤耕耘,甘洒热血写春秋!</p><p class="ql-block"> 作者的每篇有关转业官兵的作品都是一段精彩史料,都是一首首动听的赞歌。数百名转业官兵在八五一零的开发建设中创造出史诗般的功绩,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他们为农场的发展建功立业,名垂青史!转业官兵——这个英雄的群体值得讴歌。挖掘、收集和整理编写转业官兵情系北大荒、献身农场的史记资料,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作家史向前真情执着,开创先河,激情满怀陆续推出了多篇转业官兵的纪实散文,令人动容、精神可嘉。他的鼓与呼, 他的笔耕不辍,赢得了读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博得赞声和好评。</p><p class="ql-block"> 我作为一名读者,经常拜读品味向前的作品,受益匪浅。他的精神值得学习,他的文章可圈可点!</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8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向前《凌水寺的香火在延续》有感</p><p class="ql-block"> 读过作家史向前的散文《凌水寺的香火在延续》一文后,感觉作者身上有一股韧劲,对文化方面的事情有独钟,那么执着追求,对感兴趣的事物总要探个究竟,大有“不破缕兰终不还”的气概。</p><p class="ql-block"> 文中简介了凌水寺的前世今生。寺庙原址毗邻百合山庄的诗墙,似乎两处景观很有姻缘,两处景点都与大连文化名人矫红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凌水寺建于明朝,它曾是辽南最大寺庙,名列旅大“八景”之一,曾拥有过辉煌的历史。史上香客、商贾云集,烟火鼎沸,是求神拜佛的好去处,是一栋庄严肃穆的佛教殿堂。然而,这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刹却毁于文革之中,真是令人心痛。回想起来,那场浩劫中,有多少国之瑰宝毁于一旦,有多少艺术珍品损失殆尽,有多少画龙雕凤、古香古色的亭台楼阁被推倒破坏,又有多少庙宇宗教场所被拆掉摧毁,那“破四旧”的疯狂程度简直触目惊心、无以复加,令人发指。</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大了文物保护力度,修复了许多文物古迹,一些庙宇祠堂得以修缮或重建,香火再续,香客络绎不绝,佛家道教文化得以继续传承。从文中得知,凌水寺的重建也在筹划之中,但愿佛光普照,能再展其大雄宝殿之雄风,归队再入“旅大八景”行列,成为滨城百姓游玩之仙境。《凌水寺香火在延续》和《诗墙》宛如姊妹篇,作者精心倾力写就两篇富含大连文化底蕴的纪实散文,增强了读者对大连的认知感,从文中得知大连不仅是浪漫之都、旅游胜地,更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名城。 作者把凌水寺的前世今生都说得很透彻, 寺庙渊源长,史料详,故事多。仔细品读过文章,仿佛一座幽静肃穆的寺庙出现在眼前,古刹雄浑钟声在耳边响起。</p><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17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向前《我与专业官兵(连载)之六》有感</p><p class="ql-block"> 我认真阅读了向前新作纪实散文转业官兵中有亲人——我与转业官兵(连载)之六。感觉文章写得好,既讲述了作者与转业官兵普瑞生的亲人关系,又真实表述了作者二姐与普瑞生的爱情故事,描述得非常有趣。当年中央军委一声令下,普瑞生与众多转业官兵一样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脱下军装,义无反顾的来到北大荒。普瑞生是军中难得的译电专业人才,他掌握了娴熟的译电技术。在那个年代,由于通讯落后,信息闭塞,联络不畅,故无线电报成为重要的联系方式。这样,译电人员便大有用武之地,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电波, 上传下达,译电室成为桥梁纽带和指挥神经中枢。可见,作为译电员的转业军人——普瑞生的工作多么重要,为保障上下联络畅通,他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在农场,他收获了甜蜜的爱情,与作者的二姐喜结连理。这是他来北大荒后最大的喜事。俗话说,千里姻缘一线牵,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就是苍天许配的情缘。若不然南北相隔数千里,姻缘不存,伴侣难结。</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黑土地牵红线,北大荒为媒介,有多少转业官兵、支边青年和知识青年以及其他各类人员在这里不仅收获了事业,还喜获爱情,组建了幸福家庭,生育繁衍了后代。东南西北五湖四海人员的爱情结合,在某种意义来说, 提高了人口质量,提升了下一代的智商,这并非无稽之谈。</p><p class="ql-block"> 笔者依亲人关系,把文中的主人翁、转业官兵——普瑞生与作者二姐的爱情故事讲述得娓娓动听,情节生动,内容真切,原汁原味。树立了一个才艺双全的转业官兵形象在读者面前!企盼作者再续转业官兵精彩纷呈的故事!使这个英雄的群体成为人们心中高高耸立的丰碑!为深怀转业官兵情感的作者点赞!</p><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5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向前《寡妇邻居》有感</p><p class="ql-block"> 向前新作小小说《寡妇邻居》是一篇散发并弥漫着浓郁的乡村气息的作品。本篇讲述的是解放初期,发生在作者辽宁老家的史三家子村的事。篇中主要讲述的是村里杜氏和冯氏两个寡妇之间发生的事。杜氏打破常规,不畏流言蜚语, 继续留在婆家,与公公厮守,过着如常的日子。从其言谈举止中可得知,冯氏自我感觉良好,有点清高,别看她是寡妇,但是一般的男人她还看不上,偏偏对邻居史长远却心存好感,有所萌动。</p><p class="ql-block"> 篇中冯寡妇水中救二柱的情节安排得好,她亲生儿子栓柱和史家二柱在水中同时遇险的情况下,冯却毅然决然选择先救二柱,这举止让人出乎意外,在别人看来有点不可思义,无法想象,但她做到了。透过这件事,反映出这位普通农妇的平凡而又伟大!好人有好报,冯寡妇的儿子栓柱由于好心小伙相助, 终于也得救了,这是一个十分庆幸并圆满的结果。之后,两家孩子互称对方为爸妈,亲近感更进一步。两家聚餐庆贺,史冯二人把盏共饮,情谊尽在怀中。从文中看出,史冯两人循规蹈矩,没越雷池一步。冯寡妇把对史长远的情感深埋心中,史冯两家永做好邻居。这就是故事最好的结局。《寡妇邻居》一文中的故事讲得津津乐道,题材源于旷野乡情,贴近现实生活。构思巧妙,手法得宜,人物描绘得当。文章有创意、有看点、有情调, 值得欣赏品读。</p><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12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明宇《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感</p><p class="ql-block"> 读过明宇《往事仿佛就在昨天》一文,确实感觉这几桩事真实有趣,也不乏幽默。当年,农场人饭后茶余谈论的事,今天明宇撰文道说,仿佛这事就发生在昨天,“鲜”味十足。先说狼之事,邓承炳、刘干事在遭遇群狼攻击之危急时刻,与恶狼斗智斗勇,险中取胜,安全脱身,毫发无损。邓刘二人上演了一出与狼共舞之戏。再说那人熊之斗,刘老汉父女俩却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在与膘肥体壮,看似憨厚,却暗藏杀机的黑瞎子打斗中,岂是对手?父女所幸保住了性命,但都留下了终身残疾。这两桩人与野兽“之战”,结局截然不同。由此可见,遭遇险境时,智者取胜,盲动不可取。当今,在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倡导中提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但愿人与动物相处同一地球村,做到相安无事,不再发生黑熊伤人之类事件。去年发生的云南的象群千里迁徙事件就是最好例证。</p><p class="ql-block"> 再说那闹“鬼”的故事,事发东中。张同学“精心设计”,用明宇老爹做的木板拖鞋当作道具,自导自演,搞了一个恶作剧。查个水落石出之后,治校严谨的刘化刚校长,对这事固然不会放过,张同学挨了一个警告处分。以此告诫那些好事者,学校对此类事情实行零容忍,下不为例。明宇笔酣墨饱叙往事, 津津乐道讲故事。</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10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向前《兴凯湖大白鱼繁育专家张晓光》有感</p><p class="ql-block"> 向前撰写的人物纪实——兴凯湖大白鱼繁育专家一文我认真仔细阅读了。感觉该纪实篇层次清晰,内容丰富,陈述精准。文章全面系统地向读者推介了晓光潜心研究繁育兴凯湖白鱼的感人事迹,进而全面了解了晓光不辞辛劳、孜孜不倦、专心致志、攻坚克难从事养殖业的艰苦创业精神,同时也欣闻晓光在繁殖大白鱼方面取得斐然成就和获得的各项殊荣。</p><p class="ql-block"> 几年前,我曾看了中央电视台关于晓光繁育兴凯湖大白鱼的专题报道,这次播报时间长、内容多,画面广。作为国家的主流媒体能大篇幅地给予以播报, 实属不易,可见一斑。那一刻,当荧屏上不时闪烁我所熟知的晓光的身影,介绍他的育鱼经和先进亊迹时,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由衷地为晓光感到高兴和自豪!我作为晓光家邻居中的一员,对晓光的家庭比较了解,他的父母待人友善,他的姥爷姥姥和蔼可亲,他的几位舅舅也是乐于助人。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谐的家庭氛围、父辈的言传身教等影响了晓光的一生,为其后来人生道路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也成就了他后来辉煌的事业!</p><p class="ql-block"> 人物纪实《兴凯湖大白鱼繁育专家张晓光》一文可读性强,可圈可点,耳熟能详,读后倍感亲切!晓光是八五一零人的骄傲,也是农垦二代中的佼佼者, 更是实至名归的繁育兴凯湖大白鱼的顶尖专家!借此机会,衷心祝福晓光今后在繁育大白鱼方面再创辉煌,为国家水产事业发展再立新功,谱写更加绚丽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22日</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读姚华《沪上行之四》有感</p><p class="ql-block"> 上海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红色之都,是美丽之城。中共一大在这里召开, 红色种子在这片热土上撒播,星星之火开始燎原,为中国共产党百年的辉煌历史谱写了绚丽的篇章。悲壮的淞沪会战中,英勇顽强的十九路军与入侵倭寇浴血奋战,可歌可泣、气壮山河。上海是国际金融中心,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陆家嘴、浦东新区、上海世博会和自贸区等都充分凸显上海国际大都市的绝对地位。直插云端的东方明珠、欢乐的迪斯尼乐园、人流如织的南京路、川流不息又奔腾入海的黄浦江、热闹非凡的上海豫园等都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使他们慕名而来,流连忘返,这一切都彰显出大上海的无穷魅力。</p><p class="ql-block"> 姚华《沪上行之四》——美丽的上海美篇记载着其在沪期间观景揽胜的美好时刻,美篇内容丰富、美轮美奂。姚华身上洋溢着浓浓的爱国爱党之情,作品充满着满满的正能量,在此为他点赞!姚华热爱社会、崇尚生活的激情值得大家学习。借此机会,为姚华上海之行的四篇美篇说声好、点个大赞!</p><p class="ql-block"> 姚华沪上行的美篇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洋溢着家人欢乐相聚的愉悦气氛,充满着幸福美满的亲情友情,彰显了忠孝仁爱的拳拳孝子之心。美篇篇幅大、图文多,涉及到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的多彩内容。也是一部姚华家庭多年来的生活史,进而折射出这个四世同堂家庭的幸福美满和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 遥祝姚华母亲健康长寿!为美篇称赞说好!</p><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20日</p> <p class="ql-block">  作者介绍:</p><p class="ql-block"> 姚华,1960年6月25日出生,原籍山东省沂南县人,中共党员,工商管理硕士,高级会计师,国际注册高级工商管理师。曾在黑龙江省和垦区大型骨干企业及北京相关企业、学校担任过领导职位。</p><p class="ql-block"> 代表作:《我的父辈们》《难忘青春》《致敬北大荒农场光荣在党50年的党员们》《五家坡的故事》《我爱海棠花》等。1988年农场建场40周年场歌创作者之一《前进八五一0农场》。2024年又修改了曾经在北大荒五、六十年代传唱的《北大荒啊好地方》歌词。</p><p class="ql-block"> 曾在兴凯湖微生活平台上发表:《我爱海棠花》、《胜利属于伟大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永远做一名传承北大荒精神的志愿者》散文与诗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