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首长的《大漠生命线》有感

雪中梅

<p class="ql-block">  今年春天在老家时,原部队卫生队的战友在单位群里发消息:季处长出了一本《大漠生命线》书,需要的战友报名,费用战友全包。于是,我买了一本。五月底回到海滨的家里,书已经在朋友家放了好久。整个夏天,忙碌装修房子,没有顾上静心去读。其实,也是我有意没有急着读老首长的新书,一是天气太热,二来需要慢慢回味着去读。溽暑的日子总算结束了。坐在桌前翻开首长的新作,用了四天的时间读完,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仿佛又展现在我的眼前。</p> <p class="ql-block">  季志林,陕西省礼泉县人。1974年12月入伍,历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铁路管理处战士、文书、排长、参谋、副股长、股长、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处长、长长,上校军衔。1998年7月转业,历任陕西省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果业办主任等职务。2016年6月退休。我1989年7月大学毕业入伍,1990年7月分配到铁路管理处卫生队任副连职军医,2000年7月调到酒泉卫星发射基地513医院特诊科工作。我在铁路管理处卫生队工作了十年,那个时候作者已经是铁管处机关的主要领导了,也就是我的首长。</p> <p class="ql-block">  老首长的这本<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漠生命线》</span>书由陕西省检察文学杂志社出版。它不是小说,是一本纪实文学,是首长在军营24年的工作生活和回忆录,更是一本铁路管理处详实的历史记录。作为一名铁管处的干部,读完这20多万字的作品,我的感受和陈文汉总工程师的“读季志林《大漠生命线》有感”的感受一样:一是亲切;二是翔实;三是既全面、又有重点。对于我们这些到铁管处的大学生军官来说,尽管处里组织学习过这条铁路的建设历史和使命,知道发射中心进行卫星、导弹、火箭和飞船等发射试验,以及人们所有的工作、生活所需要的物资和生活等用品都离不开这条铁路线的运输,但是,如此真实全面了解这条军用铁路的建造和成长的经历,还是从老首长的书中了解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基地深处戈壁大漠中,为了保密,这条铁路是连结场区和外界的命脉。卫生队是铁路管理处的后勤单位,它是基地最大的基层卫生单位,我们的工作是保障铁管处全体官兵和职工家属的身体健康。那个时候我们经常下到小点号去巡诊,每年都参加新兵入伍的体检。为了确保这条大漠中的生命线,铁管处的官兵和职工在处党委的带领下,一年又一年的和自然环境斗,和艰苦的生活条件斗,确保了每一次试验任务的圆满完成。</p> <p class="ql-block">  老首长在《大漠生命线》书中,翔实地介绍了这条地图上没有标记的军运铁路的辉煌历史,及他从一名入伍的战士到铁管处一位上校主管的成长经历。他的每一个阶段的成长就像铁管处的火车车厢一样,一节挂在一节上,最后成为一列长长的人生列车,行驶在他人生的征途上,勇往直前。首长是从兵成长起来的,也是从铁路小点号走出来的军官,对战士和270公里长的铁路线的感情,在他的生命中已经占据了重要的一部分。离开部队28年后的今天,他依然深深眷恋着那条大漠生命线,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写下了感动无数老铁战友和东风人的作品。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空洞的口号,朴实、真诚的语言,一字字一句句真切地再现了这条铁路线上的战士、营房、巡道、接车等情景。读到那些真切的情景,熟悉的点号、熟悉的车站、熟悉的首长和战友的名字、熟悉的处机关大院、熟悉的每一次老兵复员的车站送别场景等,泪水会模糊双眼……</p> <p class="ql-block">  作为后勤单位的普通干部,很少和机关首长接触,每一次的集会或看病,首长都是很严肃的样子。通过读老首长这本书,24年来在部队工作和生活的真实写照,让我认识了一个真正的季处长:生活作风严谨,还是位长期的文学爱好者。处长的一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铁管处的老铁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大漠生命线》不仅解密了这条神秘的军运铁路线的辉煌成就,还写出了作者的赤子之心,战友之情,以及对事业的执着,对祖国的忠诚。正如《检察文学》杂志执行主编王学柱说,“我认为季志林这部《大漠生命线》是一部他自己在部队创业奋斗、成长进步的历史,还是一部他和战友们一起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创业、奉献史,更是一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铁路管理处广大官兵、职工几十年来工作、生活、奋斗、创新、拼搏、奉献等纪实性的非常珍贵的文献史料作为教科书将永远载入共和国的史册。”首长的作品不愧为此荣,值得我用心珍藏。</p> <p class="ql-block">  首长告别军营已二十八载,我2006年6月告别了东风,乘坐铁管处的火车离开了基地也十八年了。读到首长的“离开部队的时刻”篇章时,心情激动不已,泪水几次模糊了双眼。“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对战士这样,对干部也是如此。每一位告别军营的战友,心情都是难分难舍,更别说为此付出了24年心血和情感的这条大漠生命线的维护者,那种难舍和心疼,怎能用泪水表达尽!28年后的今天,老首长的这本《大漠生命线》为老铁们的军旅生涯送上了一份珍贵的礼物。感谢季处长,敬礼!</p> <p class="ql-block">  如今我国神舟飞船来往中国空间站捷报频传,中国航天事业的腾飞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顽强坚持的结果。能成为一代参加了祖国航天事业经历的军人,这是我生命中最自豪的一段人生。科技迅速发展,酒泉卫星发射场的秘密不断解开,这片神秘又神奇的大漠,越来越被世人了解。交通也越来越便捷,那条神秘的军用铁路线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它仍然穿越在大漠深处,它的身边依然是铁路管理处官兵们的深情呵护和陪伴。感谢季处长,为我们送上这份珍贵的礼物!铁兵精神会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我们这些为航天事业默默奉献的战友们,应该感到欣慰,我们为航天事业做出的贡献,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初,我在朋友圈看到一篇“向功勋铁路告别”的文章时,心情久久难以平静。2021年12月15日上午九时许,一班列车沿着略显斑驳的铁轨,缓缓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火车站驶来。承担了63年航天运输任务的清绿铁路,迎来了最后一班由东风开往清水的列车。这是一趟向功勋铁路告别的班列,而承担这列军用火车的单位,就是我工作了十年的老单位——20基地铁路管理处。于是,我写了一篇《我的点号,我的团》美篇,下面节选片段。</p> <p class="ql-block">  “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战略的决策,这条铁路终将“寿终正寝”,陪伴它的铁路管理处也完成了它的使命。63年的岁月,从此载入中国航天史的史册,每一位老铁家庭成员的心里,都留下了永恒的怀念。还念那条绵延孤寂的大漠铁路线;怀念每一位巡道的孤独的年轻战士;怀念每一次经过小点号时,那一张张纯真灿烂的笑脸和军礼;怀念我的团站和亲爱的战友们!报道说,列车返回东风火车站途中,每到一个点号,守点战士便带着行李登车。离开坚守多年的点号,他们眼含泪花,万般不舍。22时30分许,全体点号战士到达东风火车站。这些可爱的战士,他们对小点号的情感,似戈壁上的红柳,从此,在岁月的年轮里,年年燃烧、鲜亮。</p> <p class="ql-block">  清水至东风的铁路,将被酒额铁路酒泉至东风段代替。铁路的移交,点号的消失,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现实写照。63年的军列使命已完成,标志着科技更发达,世界更开放。历史并不只是那一去不复返并被完全空间化的可计量测度的时间,它是在特定时空以及由人们不断描述解说者的经验话语,但它又同时是那可以超越特定时空而与我当下交会的某种情感。</p><p class="ql-block">  当我下次回到东风基地时,铁管处已无法再去触摸;当我想要坐上火车去巡看那些小点号的想法涌上心头时,时空给我的是大漠满眼的寂寞和孤独,它无声地告诉我:这已成为历史,你不会再看见那些可爱的巡道兵的背影,那些在夕阳西下的大漠上呈现的永恒的美的剪影。是的,铁管处,已成为东风航天史上的一页,它将永远成为老铁们一道永不褪色的绿色岁月线。”</p> <p class="ql-block">  季处长的《大漠生命线》书是2020年12月15日定稿,那个时候铁管处还是存在的,一年后的同一天,这条铁路线和它的团站结束了他们的使命,这是冥冥之中的巧合吗?今天,铁路管理处已经载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史册,那段63年的峥嵘岁月将永远铭记在铁军人的心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5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