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周源古道 赏志义山居

青山绿水

<p class="ql-block">  秋分时节,受朋友之邀,重走周源古道,作客志义山居。</p> <p class="ql-block"> 一 </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十几人分别驱车从金华、武义出发在柳城江下桥头碰头分路。一班人马继续行车至周源村,一班人即下车从古道行走。</p><p class="ql-block"> 没出发前有一半人兴致勃勃想参与其中,可真到了出走时只剩下赵国虎、郑和平和我。</p><p class="ql-block"> 这条古道是以前双源口、周源等村民到柳城的径直之路,途中需要经过祝公壕岭。</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江下西桥头出发,沿今修筑的机耕路向祝公壕岭走去。经过了杉坑溪外大桥,这条桥之前是一座石拱桥,取名《普济桥》,建于1583年,先后五次被洪水冲毁,一次遭长毛损毁,2005年又再次被洪水冲毁,现已成了一座平面式的水泥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二 </p><p class="ql-block">秋分时节的阳光怎么还是这般热烈,晒到头顶火辣辣的。据天气预报说今有小到中雨,早有防备带了把伞正好遮挡着头顶的太阳。但没走多少路汗水已湿透了衣背。当我们走到祝公壕岭脚时,发现机耕路仍然延伸着向山上盘绕,原来的古道被杂草植被复盖,已看不清古道的痕迹很难行走了。我们仨只得顺着机耕路爬绕着,爬了二三十分钟也便到了祝公壕自然村,走近屋前今年89岁的主人许云贵夫妻俩向我们打招呼。</p><p class="ql-block"> 祝公壕四面青山环抱,视野闭塞,中间一处小山坳地势平坦。但村庄虽小历史悠久,也不知道它始建于何年,小时候只听大人说已居住26代人了,行政上距其北面约五里山道的冰坛村管辖。40多年前这里本有3户人家居住,另两户已迁移至冰坛村,剩下一户至今还在此居住着。</p><p class="ql-block"> 纯朴的山民过着宁静而清苦的生活,但他们心向社会心向党。记得40多年的一天,这屋后的山上天空飘来了两个巨大的气球,一个落在地上,一个挂在树枝上,他们发现后去把它取下来拿回了村,气球里面居然全是食物,有各种各样的罐头等包装食品。在那食物匮乏的年代他们却原封不动,跑到冰坛村通风报信交给上级政府。</p> <p class="ql-block"> 三 </p><p class="ql-block">我们与许云贵大爷寒暄几句后,继续往祝公壕的南面古道爬行。这里的道路宽阔,路边的杂草植被似被有人修劈过,爬行中见有一大爷头戴箬笠,目光远视胡子拉碴,身穿一件灰白色短袖和一条兰黑色短裤,脚上穿着一双解放鞋坐在路中石阶上休息着,旁边地上放着一把锄头,胸前左肩挂有一只旧蛇皮袋。走近了我们问道回说他是双源口人,现住周源,今年80岁,去祝公壕屋前的田里割草干活过,我们连连称赞他身体硬朗。</p> <p class="ql-block">  爬上了岭顶凹口处,见有一倒塌破落的古凉亭,地上长满青草,从墙上的预制砖块看出,这凉亭还是近代才修复后再倒塌的,大自然记录着古道历史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翻过岭头走下坡岭,路坡陡直坚硬。记得小时候晚上借着灰白的月光,从冰坛到周源看电影看戏来回翻山越岭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现在回想万一踩到盘在路中的毒蛇有多危险。</p><p class="ql-block"> 下走至岭脚到了双源口村,但见今已没了村庄,村民已各自迁往城里,恢复了自然地貌。原双源口村是韩姓族群,正处于两条山源的口上。或许双源口的村名就是从这里来的。村民为了纪念家族史,筹资刚在今年7月修建了一座韩氏祠堂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翻过双源口南面的小山凹就到了今天的目的地——周源村。</p><p class="ql-block"> 周源村处于一个地势开阔的山坳里,该村始建于明朝年间,今户籍总人口684人。周源顾名思义是周姓人家的聚集地,但也不是一统全村,村里还有曹、曾、韩、陈、包、吴、汤等姓氏。村庄老旧新房基本保存完好,还有村民新房在建的。不像有些村庄老房子拆的拆,倒的倒破败不堪。</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爬古道用时一个小时多点到达了今天的主要目的地周志义家,巧的是两班人马同时进门。这时,天空突然雨雾弥漫下起了漂泊大雨,一时间地上的雨水满地,似乎老天以这种方式代表主人欢迎我们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周志义家处在村庄路口北侧上方房群的顶部,是一座土木结构的二层三间瓦房,房屋外墙普普通通跟一般的农舍没什么两样,也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屋后山上毛竹茂盛。虽然山势陡峭,但也不用担心山体会滑坡,织网一样的毛竹根会把泥土连接的像石块一样结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走进屋内,映入眼帘的是客厅里干净整洁,一个较大的茶几上摆了许多水果。由于人多客厅里挤满了人,同行及时把大家引上了二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二楼装潢精致,宽敞明亮,没有隔间全连通着,摆有许多大型的稀奇古怪的木制工艺品,还有古木制家居等。</p> <p class="ql-block">  “倚楼听风雨,淡看江湖路”。临窗远眺,屋外视野开阔,青山环绕,山峰重重,风雨连连,不失为一幅优美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那些老鹰、龙等根雕形像逼真。周志义说:“只要自己喜欢,不管化多少钱也要买下来!”坚定的语气显示着他做事的主见和坚强,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对于古物根雕艺术文化的追求和喜爱使人动容。</p> <p class="ql-block">  今年57岁的周志义,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显得年轻些,浓黑的眉毛引人注目,说起话来柔中有刚,谦虚低调而又诚实,使人一下子心就融合进去了。话语间他处处充满了对亲情乡情的热爱。事业上他是位成功人士,在城里武义、金华都有房子。他带领全家人长年在外开超市,因家里年迈的父亲需要照顾,他就把超市交给妻儿打理,自己回家专职照顾父亲。</p><p class="ql-block"> 父亲走后,他又着手精心修筑了一条从村口到他家门口几十米长的岭道。并在村口北侧的上方修建了两个壮美的雅亭。</p> <p class="ql-block">  中饭后,我们来到了周志义打造的雅亭里休息着。</p> <p class="ql-block">  雅亭取名自在亭和听呜亭,处于村道陡壁八九米高的上方,两亭前后相距五六米,边上长有粗壮坚硬的青力杂树,此树是农村人心中的树中之王,其木质拿来做家具及锄头、柴刀、斧头柄等是上等选材。</p><p class="ql-block"> 一排高大的青力杂树守护在陡壁岭道上,使人有种安全感,其深青色茂盛的树叶让人舒服养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坐在自在亭上环视四周,青山环抱,绿水滢滢,阵阵微风佛过全身清凉舒爽。有同行说:“这么优美雅致的环境真的不想回去了。”</p> <p class="ql-block">  两雅亭与底下路口的一棵巨大的古樟和《镇源桥》相对应,使美丽的村口更加锦上添花,增彩增色。</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在镇源古桥的石阶上集体留影后,正准备回家时,天空忽又落下豆大的雨滴,然后就噼里啪啦越下越大。仿佛又以这种方式代表好客的主人目送我们离开,也预示着我们几个回去时雨天路滑不要从古道走了。于是我们就随车回家了。</p><p class="ql-block"> 走周源古道,赏志义山居,收获颇丰,开心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