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如此-唯一

<p class="ql-block">  十四、表里山河,一眼千年</p><p class="ql-block">山西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省份。它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绚丽文化。再也没有哪一个省份,可以像山西那样让我激动不已、热泪盈眶、朝思暮想。每当我回想起那个充满历史韵味十足、古建资源雄厚、文化内涵丰富的地方,心中总是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和兴奋。</p><p class="ql-block">二十几天的旅程,这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一路走来,一路收获,一路成长。我在西侯度的动物烧骨里,与180万年前的古人类相遇;在云冈大佛的琉璃双眸下,目睹北魏工匠的一钎一锤;在永乐宫近1000平方米的壁画前,赞叹元代色彩艺术的精妙绝伦;在香烟缭绕的五台山顶,被响彻千百年的钟声穿透心灵;历经千年的晋国宗祠,记录下历史变迁的艺术载体;雄伟壮阔的应县木塔用榫卯结构,封印了中国建筑史的奇迹;城墙斑驳的平遥古城,彰显了晋商汇通天下的卓越功绩;北方民居建筑一颗明珠的乔家大院和王家大院,体现了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金戈铁马、九寨尊崇的雁门关,让无数的游牧骑兵望关兴叹;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悬空寺,赋予了一堆木头不死的灵魂;浩渺洪流、汹涌澎湃的黄河壶口瀑布,承载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多少记忆;巍峨陡峭、蜿蜒叠嶂的太行山脉,见证了千百年来民族的融合与统一。</p><p class="ql-block">每每当我想起这些地方,心中总是充满敬意和敬仰,我相信,每个去过山西的人都会被那里的建筑之美和自然风光之秀以及人文气息之浓所深深吸引,深深感动,无法释怀,无法忘却。</p><p class="ql-block">一言以蔽之,尚恐费言语。表里山河,晋善晋美,一眼千年。伟岸气魄的三晋大地,散落着先人灿若繁星的智慧,也凝结着无数文明赓续传承的印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悬空寺和黄河壶口瀑布。</p> <p class="ql-block">  1、三根马尾吊起的悬崖艺术</p><p class="ql-block">黑神话悟空,竟是山西的一场狂欢,最近山西的火爆程度,已经到了当地刀削面师傅手里的刀快要削出火星子的程度。一个月以来,无数游客奔着游戏中出现的古建来到山西,却发现这儿的古建越扒越有、越看越有,没个尽头。</p><p class="ql-block">既见未来,不可不拜?我真的被黑神话悟空里的场景震撼到了。实机视频中出现的大量古刹、古塔、牌楼、石窟、石刻、造像,居然都有原型,而且大多都取材于山西古建筑。</p><p class="ql-block">回想起三十几年前,我曾在河北的定州和山西的侯马周边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古建筑,有的荒弃在乡野一角,有的被邻人侵入存放杂物,有的已被乞丐所据,堂上屎溺已干。她们大都年久失修,灰头土脸地缩在某些人迹罕至的胡同角落,已经难以回溯出她们初立世间时整洁明新的动人样貌。尘满面,鬓如霜,无处话凄凉。龟玉毁于椟中,谁之过已无从究起。</p><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几时回?世事难料,现实中的破败不堪回首却在网络幻梦中迎来新生。山西地处陕西以东。玄奘西行,是不会路过山西的。然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佛国法渡无远弗届。定鼎秦地的李唐王朝,其源本即是兴于三晋。东边日出西边雨,世事浮云无定踪,谁能想到,《黑神话·悟空》横空出世,连带着山西古建筑也成了时下最热闹、最热门的旅游线路,不由让人感慨万千,江山非久适,命数未终奇。</p><p class="ql-block">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游戏中那些山西古建与土山天地相连,与大地熔为一体,仿佛这片黄土地上自然生长出的华葩,迥非大自然兴之所至,凭藉鬼斧神工、天造地设而奇崛出的一峦。</p><p class="ql-block">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释家由盛而衰,风云变幻莫测,连带庙宇也难脱天灾人祸、寥落之苦。已经无从得知,究竟是在哪一天,最后一个前来朝拜的善信跨出了门槛,最后一个住持默默背起了行囊。香火燃尽后,这些建筑安静地矗立在仿佛已经被世人遗忘的犄角旮旯。她们看着凝尘后被偶尔闯入的风撕开破洞的层层蛛网,看着蛇虫鼠蚁逐渐迁出早已风干得无一丝水分的砖石土木阶堂,看着从残窗破洞间透过的一抹月色星光,看着颜漆黯然剥落的枱蒲柱梁。她们心如止水,她们满怀慈悲。</p><p class="ql-block">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上一篇我们跟着悟空走进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今天继续我们的山西仿古之旅悬空寺,饱览空中楼阁1500年前的悬崖艺术。</p><p class="ql-block">6月12日,晴。心满意足中依依惜别应县木塔,四十多公里之外的恒山悬空寺,是我们下一个目的地。从应县出来40分钟后,便到达浑源县悬空寺景区。初夏的阳光洒在大地上,斑驳的光影随着车轮的滚动轻轻摇曳。一路上,望着窗外那一望无际的盆地,心中涌起一股股淡淡的感慨,历史的厚重感随着光线的流转愈发显得深沉。从大同盆地到太原盆地,这不仅是一段地理的跨越,更是一次穿越千年的时空之旅。</p><p class="ql-block">去恒山,主要是看悬空寺。寺在恒山脚下,实话讲,悬空寺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渺小的。这个渺小在于翠屏峰的过于庞大、巍峨和挺拔遒劲,以至于会有点小小的失望与失落。</p><p class="ql-block">车行于盘山路,踏上千峰岭,透过车窗极目远眺,唯有层层山岭蜿蜒起伏渐隐于缥缈烟云之中;但低头左右均是沟壑,自己仿佛站立在昂扬身姿的蛟龙脊背上,此情此景,无不生出几分豪情来。望向山中,远山云雾缭绕,翻腾在青翠的山峰间,聚聚合合,厚厚薄薄的云雾形成了奇特而美丽的仙境。</p><p class="ql-block">我在车中,感叹这里的晨,清静,清幽,座座庙宇亦在晨中庄严着。晨雾中的红檐蓝瓦宛如一幅画般,如梦如幻。远远望见它,犹如一幅袖珍画,<span style="font-size:18px;">似乎只有几根单薄的木棍支撑着悬崖峭壁上的重檐高楼,有点鬼斧神工的味道。</span>心中不免疑惑:古人为什么大费周折把寺庙建在悬崖上?等到了近前,定神仔细观赏,才发现确实灵巧,也很壮美。</p><p class="ql-block">站在山脚下,远望对面悬崖绝壁间的那一片恢弘。不到现场,真的很难相信古人的奇思妙想,竟然会在如此的险境中凌空建一座寺庙。它倚靠绝壁,下临深谷,看似错综复杂,却丝毫不见凌乱。犬牙交错但又不失严谨,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危中见俏,形成了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的独特风格。既融合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又不失中国传统建筑的格局,选址之险、建筑之奇、结构之巧、工艺之精、寺庙之美,内涵之丰富,堪称世界一绝。</p><p class="ql-block">悬挂在悬崖绝壁上的悬空寺,一千多年来巍然矗立,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魅力,和丰富的宗教内涵相融合而称道,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专家学者慕名而来。古代有人曾写诗赞叹悬空寺:“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p><p class="ql-block">735年,诗仙李白游览至此,也被它的奇绝所震撼并深深迷恋为之赞叹,在岩壁上写下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壮观”两个大字,尽管如此还不够尽兴,又多加了一“点”,</span>意为悬空寺比壮观还要多一点。</p><p class="ql-block">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称悬空寺为“天下巨观”。游记更是用“峡愈隘,崖愈高,两崖之半,层楼高悬,曲榭斜倚,望之如蜃吐重台”来描述悬空寺的奇和绝。</p><p class="ql-block">我们悬空寺一日游,也算见识到了这“壮观”一景,身临其境更感受到了“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p><p class="ql-block">在五岳之中,比奇、比俏、比峻、比绝、比险,恒山似乎都毫无优势可言,但是丝毫不影响文人墨客到访到此一游。这些或隐于树梢、或悬于峭壁的题刻,早已记录下来往风雅之士的赞颂,又经年累月后融于山间化作今日新的风景。</p><p class="ql-block">想必,就是因此,恒山在《笑傲江湖》里享有了最高规格的待遇。在血雨腥风的江湖中,恒山派是唯一的一个完全由正面人物担当的理想集团,甚至令狐冲“空降”恒山派,也是为了让这一帮孱弱的青衣女子树立起至尊的江湖威望而已。</p><p class="ql-block">看,立身清正、无欲则刚,才是笑傲江湖的核心内容。</p> <p class="ql-block">《笑傲江湖》第三十回开头写到:令狐冲引着方证大师和冲虚道长下见性峰,趋磁窑口,来到翠屏山下。方证与冲虚仰头而望,但见飞阁二座,耸立峰顶,宛似仙人楼阁,现于云端。这里的飞阁就是恒山悬空寺。</p><p class="ql-block">一千多年前的中国,鲜卑族建立北魏,都城设在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大同市。中国北魏时期正值南北民族融合时期,佛教在中国也开始盛行兴旺起来,北魏时期兴建的佛教寺院不计其数,如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大同云冈石窟就是北魏时期开凿的。当时修建的寺院庙宇众多,大都建在繁华的城市,或是名山大川之中,唯独悬空寺建在悬崖峭壁上,仿佛挂在空中,令人触目惊心。那么,古人为什么要在如此险峻的绝壁上建造寺院呢?</p><p class="ql-block">悬空寺所在的翠屏峰脚下的峡谷,北往平城,南至五台山,是北魏时期的重要交通要道。然而,就在这狭长的古道中,却流淌着一条湍急的浑河。由于地处深山峡谷,每年一到雨季,山上的雨水都涌入河中,因此,浑河水常常因暴雨而泛滥成灾,不仅南北交通要道经常堵塞瘫痪,物资无法运输,当地百姓也苦不堪言。当时,人们以为是山中的妖魔鬼怪在作祟,才酿成洪灾,于是就想到用建造浮屠的办法来镇水降妖伏魔。</p><p class="ql-block">浮屠就是佛塔,传说在洪水泛滥的地方建造佛塔,能够镇住鬼怪,驱邪避灾。但是,只有在寺院中或平地之上才能够建造佛塔。古河道所在的峡谷十分险要,根本找不到一块适于建造寺院的山地。因此,建造寺院,修筑佛塔的美好愿望一直难以实施和实现。</p><p class="ql-block">不久,一名道士云游至此,当他看到峡谷纵横,山高水长,两面悬崖绝壁,顿时心生感慨:人间竟有如此神山仙境,于是,他便在此修行直至去世。去世前,这位道士曾给弟子们留下一句遗训“上延霄客、下绝嚣浮”,意思是说,后人一定要在这里建造一座空中寺院。<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一座寺院要让人们感觉到可以与天上的神仙共语,并且将人世间的喧嚣与烦恼忘记和抛掉。</span>这位道士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天师道长、道教领袖寇谦之。</p><p class="ql-block">道家讲究清静虚无,修行时要在一个能够“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地方,才能最终得道成仙成佛。因此,这个群山环抱的悬崖峭壁,就是修行的最佳地方。为了完成师祖的遗训,他的弟子和徒子徒孙们就此开始精心设计寺院构图,多方筹资选址,寻找合适的地点,经过43年时间的苦心经营,众多弟子合力,终于在拓跋珪进军平城的兵站旧址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成了这座震古烁今的空中寺庙。</span></p><p class="ql-block">百姓驱邪镇水的愿望,道家寻求天人合一的理想,佛家倡导普渡众生的理念,使得悬空寺的身世充满传奇色彩。可以说悬空寺是汇集佛教、道教理念的一座寺院。有趣的是,在悬空寺中,还可以找到各种不同宗教信仰相互融合包容的现象。</p><p class="ql-block">随后一座镶嵌在悬崖峭壁上的千年古刹,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朝拜。<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此一段闪耀着灿烂辉煌的历史就此拉开大幕。</span>任风雪吹尽,也无法掩藏这座挺立于集儒释道三教信仰之上的“空中楼阁”,那个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生根发芽的超级想象力,现如今已然成为全世界趋之若鹜观瞻膜拜的“旷世奇观”。</p><p class="ql-block">期间,不断修缮,我们现在看到的建筑,一般认为属于明清。即便如此,也很古老。诺大的建筑,挂在陡壁之上,保存到现在,实属不易。</p><p class="ql-block">悬空寺奇巧在哪里?为什么能在悬崖上屹立千年不倒?有人说它址选得好,选址于一个山体凹槽处,这样的地理优势使得它可以抵御雨水侵蚀和风吹日晒,加上气候干燥与少有的仙境奇迹。</p><p class="ql-block">道教尊老子为祖师爷,老子的《道德经》有“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佳句,好像此意专为“下绝嚣浮”的注脚。此外,他们还明确提出并更巧妙融合了佛、道、儒三教合流的奇特思想,将三教殿建在了寺院的最高处。每一砖一瓦都透露着古代哲学的深邃。</p><p class="ql-block">各种宗教信仰在恒山的争夺,于是乎悬空寺就成为了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兼具佛寺、道观与文庙的功能,悬空寺中供奉着道教的老子、吕洞宾,佛教的释迦牟尼以及儒家的孔子,这三位教主共同放在了一个殿宇中。它不仅仅是一个电视剧的取景地这样简单,而是真正的历史活化石。</p><p class="ql-block">悬空寺在建造之初,取了道家的“玄”佛家的“空”,整体的外形像楼阁,“玄”取自于中国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因而命名为“玄空阁”。后来因为“悬”与“玄”谐音,整座寺院又建立在悬崖的半山腰,因而又被人们称作为悬空寺,久而久之,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悬空寺是一座令人惊叹的建筑,它巧妙地悬挂陡峭的峭壁上,宛如飘浮在空中的宫殿。与天地之间仅有一线之隔,让人震撼不已。幻想着踏上楼宇是否能“与天上的神仙共语,抛却人世间的烦恼”。给人一种凌空欲飞的感觉,感受到宗教与自然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不仅建筑形制堪称一绝,在悬空寺里,还有着独特的宗教氛围。由于悬空寺建于北魏,正值佛教逐渐兴盛的时候,而恒山自古便是道教圣地。因此,佛教的“慈悲为怀”,道家的“师法自然”,还有儒学的“中庸之道”,在悬空寺里体现的淋漓尽致,都能够找到拜谒的场所。</p><p class="ql-block">悬空寺北庙有个三圣殿,我没去考证,我的疑惑是,既然为道教人士所建,为何称为寺,而不是观?即便那些人心胸宽阔,来个三教合一,也没有理由把操持权拱手相让。三圣寺为何置如来像于中间?且听见另有一说,此处路难行,原来有栈道,通向远端,它充当了一个驿站的功能。既然是驿站,建在半空,与栈道相连也就讲得通了。</p><p class="ql-block">至于为何称寺,又是三教合一,这个也好理解。驿站,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从它经过,他们有不同的精神信仰,他们的精神信仰亦需要疏解与强化,更需要有管道贯通;因此,驿站是可以成为寺观的,如同寺观也可以成为驿站。行者途经此处,既栖息肉体,也栖息心灵。两个观点,两种解释,前一个未必假,后一个未必真。不过,我认为后一个解释更好,当然,也有可能二者均为真。</p><p class="ql-block">站在悬空寺下面,只是觉得这座令人叹为观止的木构建筑很奇妙,全凭榫卯结构,无需一根铁钉,牢牢固定在峭壁上。但是还没有意识到这悬崖的陡峭,直到进入悬空寺,穿梭在直栏横杆之间,腿一直都在颤抖。</p><p class="ql-block">想象一下,古代匠人如何在这样的地理条件下,精确测量、精心设计,让寺庙与自然山水和谐共生,简直是建筑力学与美学的双重奇迹。</p><p class="ql-block">1500年的古董,起初我是万万不敢登上去的。不过等登上这贴在悬崖上的悬空寺,过道基本上只容得下一个人通行,旁边的护栏也直到膝盖高度。风一吹就打个哆嗦,对面一来人就心提到了嗓子眼,木头收到压力的嘎吱声更跟催命符似的。</p><p class="ql-block">过道上的每一步都令人胆战心惊与心旷神怡又紧张万分,真的是不敢大意。不过进入到室内后还好,现在都还记得跨越殿内上2层要爬一个极其陡峭的小楼梯,好多人堵在那里,不过这确实也快不得。还有在折返回来的路上要经过一个小山洞,只能蜷缩着身子慢慢踱步,一抬头就会和山体来个亲密接触。</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呈一院两楼布局,长约32米,共有楼阁殿宇40余间,寺内有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雕塑像80多尊。其中,大雄宝殿里的三尊脱纱佛像称得上是悬空寺的镇寺之宝,这三尊塑造于金代的佛像,面容慈祥端庄,有着明显的北方少数民族的风格,最为奇特的是,佛像采用独特的工艺技法塑造,每尊只有一公斤左右的重量,可以说是既轻巧又坚固,不会给悬崖上的悬空寺造成负担。</p><p class="ql-block">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在陡崖上凿洞插悬梁为基,南北两座雄伟的三檐歇山顶高楼,似凌空相望,悬挂在绝壁上。三面环廊合抱,六座殿阁相互交叉,楼阁间以栈道飞架各个相连贯通,高低错落有致。背倚陡峭的绝壁,下临深谷,寺不大,但巧夺天工,也颇为壮观。</p><p class="ql-block">二层楼的殿堂中,一楼是出家人修持的斋堂、禅堂、念佛堂,二楼是主殿三佛殿、太乙殿和关帝殿,主殿旁有四个配殿,由南至北为伽蓝殿、白衣送子观音殿、千手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南北两端各配有一座正方形钟鼓楼。</p><p class="ql-block">悬空寺最奇特的地方除了修建于悬崖峭壁之上,其还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庙宇,此外它的布局是线性立体的,这在中国的寺庙中也是独一份绝无仅有的。</p><p class="ql-block">南楼内高三层,长约8米,宽约4米,有纯阳宫、三官殿和雷音殿,纯阳宫也称吕祖庙,主要供奉的是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三官殿是悬空寺整个建筑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殿,殿内塑像为泥塑。</p><p class="ql-block">三官殿供奉的是赐福于人的天官、赦罪于人的地官以及为民解厄的水官。神像背后的屏风上雕有牡丹花卉,头顶上方各有九条蟠龙,象征九五至尊。两侧分别为侍女、臣子、天蓬元帅、龟蛇二将、玄武大帝,这些人物造型生动,形象逼真。三官彩塑皆高约两米,亦是寺内最大的彩塑,皆是明代彩塑珍品。</p><p class="ql-block">雷音殿是佛教殿堂,位于南楼最高处,佛教认为佛祖释迦牟尼弘扬佛法时,声音如雷鸣般响亮,所以称雷音殿。</p><p class="ql-block">北楼高三层,长约为7米,宽约为4米,分别为五佛殿、三圣殿、三教殿。五佛殿位于最低层,供奉五方佛而得名。</p><p class="ql-block">三圣殿在楼中层,供奉着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三尊菩萨造型精美,体态丰满,在三圣两侧还站有十大弟子、释迦、韦陀、阿难、天女等塑像。造型美轮美奂,极具唐、明两代的雕塑神韵,大部分为明代彩塑。</p><p class="ql-block">在悬空寺的17个殿宇中,有11个佛教殿堂,5个道教宫观,建在全寺最高处的是三教殿,悬空寺是中国最早的三教合一的寺庙之一。据寺里的碑刻记载:从金代开始这里已经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圣地了。</p><p class="ql-block">三教殿距离地面60米左右。它是悬空寺最有特色,最能体现“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位于悬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层。三位教主共聚一堂,殿内正中端坐着佛祖释迦牟尼,慈悲安详,左边是儒家圣人孔子,微笑谦恭,右边供奉着道教始祖老子,清高飘逸,佛、道、儒三教始祖同在一室,不仅向人们展示着金代高超的塑像技艺,同时三教始祖仿佛在友好对话,交流思想的独特场景,耐人寻味,实属罕见,体现了恒山独特的地域历史和魅力文化。</p><p class="ql-block">人们参观悬空寺,往往只惊叹于建筑的精巧和奇险,而忽略各个殿宇里面的彩塑和悬塑,殊不知这些也同样精彩。它们向我们展示了西方极乐世界,古人终其一生的梦想脱离六道轮回,通往极乐世界。</p><p class="ql-block">悬空寺让我们大开眼界,感受到文化的多元性,古人从各个方面煞费苦心地告诫人们要行善积德。有十大明王的当头棒喝,有六道轮回的因果劝说,有极乐世界的终极向往,直至今日,我们依旧无法解脱,正是人生实苦,所以我们更要过好每一个当下吧。</p><p class="ql-block">悬空寺的悬塑主要分布在雷音殿,它位于南楼的最高层。大殿供奉的是华严三圣。在他们的周围布满悬塑,既有亭台阁楼,又有24位飞天和18罗汉,他们脚踩五色祥云从天而降来听佛祖讲经说法。只是大部分悬塑遭到后人破坏,头部残缺,很是可惜。不听介绍、不看资料,很难与之联系起来,无法想象古代的人们是如何构思出如此有震撼力的形象。</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悬空寺最有特点的还是大雄宝殿,由三个独立的殿阁组合而成。第一个殿阁太乙殿,供奉太乙救苦天尊。中间是三佛殿,里边供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这三尊佛像是悬空寺的镇寺之宝,右边是关帝殿,里边供奉的关羽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建筑的精巧和奇险,更是悬空寺一绝。远望悬空寺俨然一副巧夺天工的悬崖浮雕,形成了一种半壁楼 、半壁窟的独特风格。工匠利用半插飞梁为基础,借助岩石的托扶,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形成了一个稳固的木质框架式结构,增强了抗震性能。这种巧妙的建筑技艺,使得悬空寺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p><p class="ql-block">这座重达数十吨的寺庙孤独地悬挂在半空,似乎只有几十根碗口粗的立木支撑整个楼体,但其实起主要支撑作用的并非这些立木,而是深深插入岩石的横梁。据说北魏时期的工匠们利用简陋的工具,在岩壁上打出两米多深的石孔,然后将横梁一根根插入石孔,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杠杆,轻松地挑起了悬空寺的绝大部分重量。工匠在这些露在外面的横梁上铺上走廊,并通过绳索将建筑材料运上高空,最终组装出一个壮丽的悬空寺,如一幅玲珑剔透的立体浮雕,浮现在万仞峭壁间。</p><p class="ql-block">手摇木柱,在悬空寺还有一奇妙之处:横梁下的支撑木柱,有长有短,有的着力,有的形同虚设,甚至可以晃动。这些木柱可不是虚设,一般情况下并不吃力;可一但来人太多,负荷增大,虚柱就会挺身而出,起到一柱承千斤的作用。使悬空寺成了一座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峻峭险奇的特殊建筑。</p><p class="ql-block">长线桥架于南楼和北楼之间,长约10米,桥上建楼,楼内建殿,殿内供佛。形成了奇幻、奇险、奇巧的景观。</p><p class="ql-block">悬空寺木梯莲花图案更别具一格,寺内的木梯上,皆有用铁钉组成的数十种莲花状图案。铁皮包裹的木阶既能起到保护和装饰的作用,又赋予了深刻的寓意。踏步木阶而上,寓意“步步登莲,吉祥如意”。也是古寺一绝。</p> <p class="ql-block">从悬空寺上看恒山一隅,也算是来过恒山了吧。走近山崖仰望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最高处的殿阁底部,距离下方河谷约90米,相当于30层楼。值得称奇的是,悬空寺其实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山下的洪水泛滥时 ,也免于被淹。四周的大山遮蔽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p><p class="ql-block">悬空寺“悬空”的奥秘还在于:选址巧妙,建于凹陷的山腰上,避免建筑被风吹日晒和风化腐烂,还可以避免滚石落下来被砸到;布局紧凑,错落有致,构造精巧;力学原理,榫卯结构,防震减震,用桐油浸泡木材,或者一遍一遍地用漆刷,这样可以防止腐烂和虫蚁蛀的侵蚀,同时使木料更加坚实。</p><p class="ql-block">它既融合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又不失中国传统建筑的格局。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虚实相生。</p><p class="ql-block">悬空寺不仅外貌惊险、奇特、壮观,建筑构造也颇具特色,形式丰富多彩,屋檐有单檐、重檐、三层檐,结构有抬梁结构、平顶结构、斗拱结构,屋顶有正脊、垂脊、戗脊、贫脊。</p><p class="ql-block">总体外观,巧构宏制,重重叠叠,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风格。店琮楼阁40余,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依靠榫接结构,嵌入崖内而不倒。历经星月沉浮王朝更替,看尽人来人往风起云涌,纵然时代创造者北魏早已离我们远去。而悬空寺至今仍保持着“上通仙界,下接红尘”的姿态,傲然于恒山之间,独步于青霄之上,供世世代代中国人寄住信仰。</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它的翘檐如鹏鸟的翅膀伸展半空,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正是悬空寺的奇巧设计,让人叹为观止。据说,柱子是后人竖的,只起加固作用,真正吃重的是底下的横梁,三分之二埋悬崖内,露出三分之一。古代的能工巧匠用精湛的技艺赋予了一堆木头不死的魂灵和雄视千古的精神。</p><p class="ql-block">柱子并不有碍观瞻,不过,美与安全相比,意义总在于其次。至于走入其中,近距离观赏,我以为意思不大,只是体验一下它的奇险而已。</p><p class="ql-block">与西方砖石结构建筑的“以刚克刚”不同,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抵抗地震冲击力时,采用的是“以柔克刚”的设计理念,这种巧妙的措施,能够有效地吸收地震扩散出来的能量,保护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完整。</p><p class="ql-block">一千多年来无数次的山崩地震,风雨侵蚀,悬空寺始终屹立不倒。这其中不仅融合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精髓,而且从它独特的选址,也看得出当年工匠的聪明才智。</p><p class="ql-block">行走在悬空寺的楼阁和栈道上,时间仿佛已经停止,只有奔流不息的浑源河和山谷的风声在提醒人们,这组建筑早已和山谷浑然一体,时光流转,正是1500年前的工匠的智慧,在悬崖峭壁之上创造出了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伟大建筑。</p><p class="ql-block">世界历史上有一座著名的巴比伦空中花园,这个高悬空中的梦幻花园,一直以来被人们传颂向往,遗憾的是空中花园早已不复存在;而一千多年来矗立在悬崖峭壁之上的中国古刹悬空寺,却一直真实地让人们领略到了悬空建筑的艺术魅力。</p><p class="ql-block">悬空寺最重要的是它集“悬、奇、巧”特点于一身的木结构建筑,2010年,悬空寺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十大岌岌可危建筑。</p><p class="ql-block">一般从悬空寺出来,必不可少要去趟恒山。从悬空寺原路返回的路上,我们未能登临恒山确实是一大憾事,迎着微风轻拂、愉悦的自在地穿行山间,蓝天白云恒山下,一路稻田、小羊、可爱的椅子,心情也随之疏朗,人生虽有遗憾,但不影响开心。</p><p class="ql-block">匆匆一瞥,已是惊绝。它顺应自然,融入自然,驾驭自然,其鬼斧神工的建筑艺术,使得悬空寺经历了1500多年的风风雨雨和几十次的地震,依然巍然屹立。创造它的北魏王朝早已湮灭在茫茫的历史尘烟之中,唯有悬空寺随时光同存,将一千多年前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绵延至今,惊艳后人。</p> <p class="ql-block">  2、旷世奇观,壶口瀑布</p><p class="ql-block">对黄河壶口瀑布的向往攒了大约有几十年那么久吧。春暖花香的六月,终于逃离了一切,在下次燃烧之前把这个浅浅的念想实现了。</p><p class="ql-block">如果提起黄河,你第一时间会想到哪首诗词?</p><p class="ql-block">是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还是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是陆游的“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是刘禹锡的“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还是张养浩的“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等等、等等。</p><p class="ql-block">黄河,千万年历史的河流,一直以来都被人们称赞为“母亲河”。黄河的壮观令人惊叹和赞美,同时也被赋予了神秘而动人的诗情画意。这些诗句尽管只是表达黄河的壮阔宏伟、动人心魄、水光山色的冰山一角,但却传递了无穷无尽的壮美炫丽。</p><p class="ql-block">国脉千秋在,大河万古流。我想说的是,黄河永恒的力量和震撼人心的壮丽,已深刻地影响了许多诗人书虫和文人墨客的心灵。</p><p class="ql-block">前往壶口,像赴一场期待已久的约会。与其说是一次观光,不如说是一次朝拜或是朝圣。却是给我们这次旅程增添了不少乐趣。</p><p class="ql-block">因为,早在见到壶口之前,我就已经在心里对它进行过无数次的遐想与向往和想象,基于自己看过的有关壶口的图画和影像以及读过的文字。黄河壶口瀑布的故事,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小说,充满了神秘悬念与惊喜,她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力量与勇气。</p><p class="ql-block">我记得上中学时课本上有一幅题为壶口瀑布的图画。画面充满狂野与张力,奔腾咆哮的黄河仿佛要冲破画面,直扑到我的面前。满目的深深浅浅的土黄,上面似乎还有一层昭昭雾气。我当时想:壶口真的是这个样子吗?</p><p class="ql-block">我记得电视里看到两位飞跃壶口瀑布的勇士,柯受良和朱朝晖。一个是光彩照人的明星,一个是质朴平凡的农民,壶口瀑布把他们关联到了一起。他们飞跃壶口瀑布成功的那一刻,让大家震撼和赞叹,壶口的惊涛在他们成功的那一瞬间,似乎也有了一丝温情与温柔。</p><p class="ql-block">我记得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惊天动地的响声,极速跌落龙槽的河水,翻滚跳跃的黄色泥浆,升腾而起的黄色水雾,一往无前排山倒海的气势。</p><p class="ql-block">我还记得的,更有那些歌词,那些诗句,那首钢琴协奏曲。当然,我永远记得的,还有乘坐火车路过甘肃兰州黄河铁桥和风陵渡时匆匆一瞥的黄河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6月17日,山西之行的最后一天,我们决定去看看心心念念的壶口瀑布。带着对黄河的种种幻想和祈盼,我终于要和她零距离接触了。兴奋、忐忑、激动、不安,也许都有一点。</p><p class="ql-block">关于壶口的黄河本身,我觉得没啥可写的,因为无论我用什么美丽动人的文字,或多少诗意,大概都陈述不尽它不断变迁激荡的历史,大概都形容不及梁衡的名篇《壶口瀑布》的那份震惊和震撼,大概都描绘不出前辈诗人们站在黄河边抒发的那种豪迈和豪情。</p><p class="ql-block">虽然人多车多,好在景区的摆渡车一辆接着一辆,十几分钟,基本都能抵达壶口的黄河边。下车后,进景区,我们跟随游人,下台阶,上栈桥,一路向前,在跨过架在河岸和河中巨大岩石上的一组石桥,桥下有不起眼的浑浊河水流过。就听到一女子望着石桥下的水流,说着“这没什么呀,除了水黄点,算不上什么特别的”。我虽没说啥,但也觉得这个水流量,实在是有负于我们千辛万苦、千里迢迢。</p><p class="ql-block">我心想:黄倒是黄,但怎么全然不似我想象中的澎湃激越、震撼山川?难道,我到了一个假的黄河?</p><p class="ql-block">跟着人流继续向前,上、下了几级台阶之后,桥没了,我已站到了河滩上。坑坑洼洼的石头,上面覆盖着一层黄色的沙土,低洼处还有泥浆。向着人群密集处又走了十几二十步,就听见了闷雷一样的轰鸣声音。在烈日灼心的河滩上,只见人头攒动,却不见黄河流动。仔细瞧瞧,在高坡上,人群中,夹杂着陕北汉子的花马甲白头巾,和身边披红戴绿的毛驴特别醒目,周围聚集的众多游客,争先恐后地相互摆拍着,由此断定,那里一定是壶口瀑布最令人惊奇,也是最让人惊喜和惊心动魄的河段。</p><p class="ql-block">我沉不住气了,迈开腿,疾步靠上去,哇塞,太惊艳了,在陡峭的峡谷中,看到了黄色的白色的雾气。汹涌磅礴的河水如同奔腾的热流直冲而下,轰鸣声震耳欲聋,这场面极其壮观,瞬间呈现在我眼前,从我脑海里闪现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诗句。这个视角和这种气势与气氛,是在陕西看不到的,令人兴奋不已。我发现,山西相比对岸的陕西,因地势相对较低,壶口相对偏北,为观瀑者提供了天然便利的视角,既能够俯视,也可以仰视。</p><p class="ql-block">等到凭栏而立,看到黄河壶口瀑布那一刻,精神还是不由得为之一振,瞬间惊呆了下巴。一种震撼感,一种狂野感,一种疯狂感、一种回归感,扑面而来。它在瞬间演变成一种朝拜感与朝圣感和一种奔放感。</p> <p class="ql-block">此后的一个时辰,我在河滩上跑前跑后、跑上跑下,在移动中寻找最佳观瀑角度和拍摄位置,与同伴互拍,与黄河互动,感受着大自然的灵动,享受着观壶口瀑布的快乐😁和喜悦。</p><p class="ql-block">一会儿在岸边俯视,可以近距离地感受黄河水从宽阔的河面突然收缩的狭窄河道,以及倾泻而下,气势磅礴,声如雷鸣的壮观景象……</p><p class="ql-block">一会儿在下游仰视,可以近距离观赏瀑布扑面而来,滚滚而去,感受水雾缭绕的神秘氛围和瀑布轰鸣的强劲震撼……</p><p class="ql-block">向下看时,只见河道里翻滚的泥浆,如同沸腾了一般,向龙槽深处跌跌撞撞翻滚而去,腾起一阵阵水雾。恍惚的一瞬间,我仿佛又回到了校园教室课本的那副画前。原来,壶口真的是那个样子,充满神秘、充满力量、充满激情,气势磅礴、震撼天地,让人心惊动魄,扣人心弦。</p><p class="ql-block">极目远眺,土黄色的浪花仿佛千军万马汹涌而来,呐喊着,嘶鸣着,簇拥着。汹涌的浪涛仿佛龙的鳞片一般。刹那间,我仿佛明白了为什么华夏祖先把龙作为图腾,莫非,他们就是从这里奔涌的黄河身上得到的启示?</p><p class="ql-block">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轰轰烈烈隆隆冲去,从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拥挤着、撞击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跌在石上,跌撞个粉身碎骨,然后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p><p class="ql-block">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p><p class="ql-block">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精彩纷呈、气象万千的世界吗?</p> <p class="ql-block">我久久站在岸边,只见沟壑正对面的河床,大股大股的混浊水流,极快地冲过来,却不料下一秒以更快的速度坠入深不可测的沟底,不知水底是有石头阻挡还是水流太大过于拥挤,一刹那,刚才还如土黄色布匹般丝滑的黄河水,瞬间如团团礼花从沟底腾起绽放,又以极快的速度消亡,如此反反复复。我看得着了迷,恍惚又觉眼前的大团水花,似满树的杏、李、桃花的怒放。</p><p class="ql-block">扶栏远眺,黄河奔腾所溅起的细密的水珠迎风而来,打在脸上,不似青云山巅那云蒸的轻柔,也不似海浪与摇摆的渔船相击时那泼洒的威严,更像是一个天然的加湿器,给原本艳阳高照的夏日炎炎增添了一波波俏皮,让人整颗心都随之愉悦亢奋起来。</p><p class="ql-block">在蒙蒙雨雾和巨大的轰鸣声中,我静静站立着,眼睛湿润,喉头哽咽,默默享受这水流带给我的视觉冲击听觉享受以及心灵的震撼,似乎天地间唯有这一方黄色的瀑布。我震撼于它的磅礴激流奔涌、声威如雷,勾勒出惊涛拍岸、浊浪排空的壮美画卷,无畏险阻、勇往直前的魄力,一如我们民族的气节。</p><p class="ql-block">我默默沿着栏杆向上走,水流声越发震耳欲聋,但雨雾明显减弱。原来,我已来到真正的壶口处。上游宽阔平缓的河床,到了此处,左侧隆起形成现在的观景台,目测能容纳几千人站立,观景台与黄河西岸之间,陡然裂开的一道深深的沟槽。</p><p class="ql-block">壶口上游的宽阔河面,在正午的阳光下,千万朵如笑脸一般欢欣跳跃的黄色细浪,追逐着嬉闹着,一路向前狂奔。却不料,到了壶口,河面陡然收窄,一道深沟如巨兽的口,赫然出现,万千欢腾的细浪瞬间被挤成一道道巨大的水柱,从壶口不规则倒“U”型槽口的周围,以排山倒海的势头冲下沟槽,翻滚出堆堆黄白色的泡沫,发出巨大的轰鸣。腾起的团团水雾,恰似一条飘带,被风卷到下游,便湿了我和游人的衣衫。</p> <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的独特景观,无处不在吸引着我,其中“水里冒烟”和“谷涧生雷”两大奇观,更令人陶醉和兴奋不已。因为,它们不仅代表了壶口瀑布壮观的场景,而且寓意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情景。</p><p class="ql-block">奇观“水里冒烟”,是指滚滚黄河奔流到壶口,急剧收束,倒悬倾注深潭,水浪翻卷激荡,水雾轰然而起,飘洒空中,迷罩两岸,犹云似烟,正如古诗所云的“收来一壶水,放出半天云”。</p><p class="ql-block">奇观“谷涧生雷”,你会看到瀑布坠入壶口深潭那一刻,波涛汹涌争先恐后,冲击岩石发出轰鸣,浪花翻卷阵阵怒吼,方圆十里,都能听到,如雷贯耳,仿佛“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千古绝唱。</p><p class="ql-block">我细细地体味“水里冒烟”的感觉,远远望去,确似沐浴绵绵烟雨之柔,袅袅烟云在上空盘旋,如同进入了梦幻世界,神秘多彩,震撼人心,遐想万千……</p><p class="ql-block">我静静地回味“谷涧生雷”的感受,惊涛拍岸,恶浪翻滚,确似倾听雷霆万钧之鸣,沉浸在黄河大合唱昂扬的旋律之中,不禁回忆着历史风云,领悟着人生真谛……</p><p class="ql-block">靠在壶口瀑布的围栏旁,我久久凝视,静静体验,默默怀想。眼前的黄河从远古走来,也定将向未来奔去。她的眼睛时而回望渺远的历史,时而眺望辽远的未来。她不仅仅是一条奔涌在华夏神州大地上的大河,更是一条穿越时间与时空的大河。</p><p class="ql-block">站在壶口瀑布前体验到的不仅仅是视觉和听觉的震撼,更强烈的是精神的振奋和血脉喷张的觉醒,即便是胆小者,也能增添面对困难奋勇向前的勇气。</p><p class="ql-block">大自然的杰作,看不够,根本看不够。喜欢水的我,久久地站在那里,看着奔腾的黄河,听着如交响乐一般的水流声,时不时闭上眼,在脑海中复原或想象眼前这般壮丽的景象,如果不是赶时间,好想静静的在这待上一个整天。动与静,就这样定格,自然景观给视觉和心灵带来的触动和冲击,是再美的人文思想都无法及的,那是每个人心中独有的白月光。</p><p class="ql-block">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遇阻便让,于让中得其形。尊其形者得其利,违其性者见其惩。千载悠悠,黄河之水看似在历史上经常泛滥成灾,数番改道,却也不过是诸如水满自溢般的不争之静。个中深藏着的动与静的结合,与离开黄河时,那无意中一瞥,融合在一起——黄河之名,与黄河之水。 </p> <p class="ql-block">听说黄河壶口瀑布阴雨天气更有它的专属色调,和那已经清澈了许多的微黄搭在一起,多了一些厚重感和沧桑感。由于是雨季水大,我们没能下到最佳观景点龙洞,它离河床更近了一些。在那里,可以向上仰望瀑布。若是天再阴沉一点,黄河中的泥沙再如往日一般多一点,黄河之水便真的从天上来了。</p><p class="ql-block">顺着黄河的河道向北望去,只见两边的峡谷陡立,左边是陕西,右边是山西。浑浊的河水在峡谷里翻着浪花,到了离壶口不远的地方,河水顺着河床左倾,左低右高,宽阔的河道一下变窄了。河道的右边裸露出大片的岩石河床,没有一点泥土,被水冲刷的河道岩石,有的枝楞八翘,有的圆头虎脑,有的孤石屹立,有的岩片狰狞,在河道里各自展现着神奇和险要。</p><p class="ql-block">在右边岩石河床上,有两三道凹下的河槽,分流着上游的少量来水,但也气势不凡,起浪堆花,绝大多数的黄河水集中在左侧,它们奔腾咆哮着向“壶嘴”涌去。宽阔的河面瞬间集中在一点上,宽不过四五十米,落差近二十米,汹涌的激流猛地就砸了下去。那溅起的几十米高的浪花,冲天而起,那震耳欲聋的天籁之音,数里可闻,那浑浊的黄河水霎时变成雪白的浪花,黄河水在“壶”里沸腾了。它吐着凶悍的白沫,嘶鸣着,撕扯着,吼叫着,拥挤着,狂悍的向前奔去。那浪花腾起的水雾,在没有“壶盖儿”的阻拦下向上蒸腾着,随着瀑布自生的狂风向两岸飘去,看着心惊,淋在身上战栗。</p><p class="ql-block">脱缰怒吼的水声,张牙舞爪的浪花,冲天而起的水雾,翻搅不息的白沫,视觉、听觉、感觉,在看到壶口瀑布的瞬间已经凝固了。我也看过其它瀑布,宽也好,落差大也罢,总的是能给人以感觉上的准备时间,有机会去欣赏,去品咂。而这里似乎没有过度,有的只是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说不出的震撼。流不迭的水流,在“壶嘴”的左边,又形成了几十米宽的瀑布,多少显得温柔些,河水垂悬顺势而下,形成人们常说的“金瀑”,这一静一动,形成强烈的反差,左顾右盼,体会其中,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还有好几股未能涌入壶口的水流,贴着黄河西岸,奔流几十上百米之后,从西侧河床倾泄至一条深沟的中游,形成一道宽达几十米的黄色瀑布。正是这股溢出的黄河水,让我之前一入雨雾便看到朵朵绽放的“礼花”。</p><p class="ql-block">壶口是如何形成的呢?据地质考察,约一两百万年前的一场地壳运动,使壶口下方龙门地区的岩石发生断裂,宽阔的河面到了断裂处,被骤然收窄,水流变得极速。携带大量泥沙的黄河水,似锯似刨似锤似凿,切割、冲刷、敲击、磨蚀,一两百万年间,硬生生把这道岩石的罅隙,琢成一道不断向上游延伸的沟槽,直到壶口,这才造就今日“千里黄河一壶收”的伟大奇观。</p><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不仅是一处自然奇观,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见证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也激励着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人生是否会如黄河水这般——欢悦奔流,却突遇瓶颈被挤压,从高处跌落被重塑,携带大量泥沙依然一路向前,虽也会偶遇暗礁甚至断流,但历经万险千难后再纳百川,依然优雅从容,泽被万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