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唐生智发给士兵的银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曾回忆:“湘潭一带的小孩子看牛时打起架来,一个做唐生智,一个做叶开鑫,一会儿一个打败了,一个跟着追,那追的就是唐生智,被追的就是叶开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唐生智(1890年10月12日-1970年4月6日),字孟潇,乳名祥生,信佛后法名法智,号曼德,国民革命军一级陆军上将。出生于湖南省东安县的一个官宦之家。22岁那年如愿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受到校长蒋百里的赏识。</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唐生智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等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湖南一带有一支人称“佛教军”的奇特军队,全军两万余名官兵同时受戒向佛,佩戴圆形“佛”字胸章。这支部队的首领就是“佛教将军”唐生智。</p><p class="ql-block"> 唐生智35岁开始学佛修身,拜师密宗大师顾伯叙。他率领这支军队南征北战,迅速崛起。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湖南督军是赵恒惕。湖南这个四战之地,一向派系林立,大大小小十几个军阀,谁都没太把他放在眼里。其中对赵恒惕威胁最大的是唐生智。唐生智,保定军校出身,自直系吴佩孚撤出湘南北上和皖系争天下去后,他就占据着湘南小半壁江山,不断招兵买马,扩充实力,颇有问鼎长沙之意。</p><p class="ql-block"> 赵恒惕没有胆量撤了唐生智,更不敢派兵打过去直接吞并,思来想去,最后他花重金从康边请来了白喇嘛,在长沙开大光明法会。赵恒惕的目的很明确,武的不行来文的,此举一方面可以打着为全湘祈福的名义收买人心,另一方面可以借此拉拢湘中其他信佛的军人,孤立唐生智。</p><p class="ql-block"> 湘中著名的佛教密宗居士顾伯叙给唐生智出了个主意:令部队全体受戒,变成一支佛军,在深度上下功夫。于是,唐生智和顾伯叙两个不辞辛苦、深入基层,在每一个营都建佛堂,全体官兵一律身披袈裟,合十顶礼,由顾伯叙摩顶传戒。受戒仪式结束后,每个官兵都能得到一枚“受戒证章”,一面书“佛”字,一面书所受的五戒。同时,唐生智亲身演讲佛法真义,告诫三身佛的含义是:清净为法身、慈悲为报身、忠义为应身。不用说,忠义才是最关键的“佛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时和尚居士成为军阀的座上宾,喇嘛与活佛成为武夫的帐下客。大小法会一个劲儿地开,求升官,求发财,更求保命。时局动荡,军阀混战,命运多舛,大家将希望寄托在佛教上,临时抱佛脚,不管有没有用,至少能求得一点心安。</p><p class="ql-block"> 唐生智部队全体受戒后,凝聚力加强了不少,在日后和赵恒惕的竞争中占了上风,成功把他赶出湖南。但这群武夫该杀人还杀人,就不知道释迦牟尼会做何想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0年,毛主席在中南海设宴,宴请唐生智。</p><p class="ql-block"> 唐生智是湖南人,毛主席也是湖南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孟潇兄,终于见到你了!近来身体可好?”“托主席挂念,近来身体不错。”“坐!我听说你信佛,专门请了吴立民过来,一会儿你俩可以好好聊聊。”</p><p class="ql-block"> 唐生智虽然接受新式教育,却笃信佛教,十分虔诚。</p><p class="ql-block"> 吴立民是国学大师,学问渊博,精通佛学。毛主席把吴立民请来,是为了缓解唐生智的尴尬,让他感受到政府对自己的关心。果不其然,唐生智听说吴立民到场后,非常开心,连连感谢毛主席。“感谢主席!感谢政府!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和重视。”不一会儿,吴立民到场,宴席正式开始。酒过三巡,唐生智谈到过去,说起自己在老蒋手下效力的往事,脸上十分羞愧。</p><p class="ql-block"> “战争年代,我跟着老蒋干了不少错事。要是人生能够重来,我一定早日投诚,避免中国人打中国人的悲剧。”“孟潇兄,别这么说!在我看来,你还是有功的,而且功劳不小呢!第一:去年8月你弃暗投明,率众投诚,让长沙老百姓免于战火,是长沙和平解放的功臣。第二:抗日战争时期你出过力、流过血,也算得上爱国名将,无愧身上的军装。”毛主席说这些话是出于好意,想让唐生智放下心理包袱,不料却起到了反作用。</p><p class="ql-block"> 唐生智听完这些话后,瞬间落泪,一边哭一边大喊:“我有罪!我是民族罪人!我害死了南京三十万军民!我死后没脸见祖宗啊!”让我们把时间回到1937年12月的南京,一个中华民族不想提到的日子和地点。12月8日,日军来到南京城下,开始大规模进攻,誓要拿下中国首都。身为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拼死抵抗,誓与南京共存亡。轰轰烈烈的南京保卫战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12月11日,老蒋下令撤退,唐生智跟着守军一起离开南京。12月13日,日军在南京城犯下滔天罪行。</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听到唐生智的哭诉后,心情沉重,举起一杯酒对着天空。“孟潇兄,我们一起喝杯酒吧。这杯酒,敬南京死去的同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1年,唐生智因病住院治疗,这位曾经的国民党一级上将,此刻躺在病床上,病痛无情地侵蚀着他的身体....这一天,作为中央领导人之一的陈毅前来探望他。陈毅,一位铁血军人,看到唐生智时,眼中闪过一丝敬佩。“孟潇先生,你够朋友。”陈毅轻声说道,声音中透着敬意。“国民党一级上将,只有你没有和我们红军、解放军打过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来,唐生智被诊断患上了直肠癌。</p><p class="ql-block"> 医生们沉重地告诉他,他的病情被及时发现,通过手术治疗,他的生命可以得到延续。然而,唐生智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我相信中医,我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这一决定让一众领导同志们感到十分焦虑。他们努力地去说服唐生智,向他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但却始终无法打动他的心。唐生智坚持着自己的选择,继续服用中药。毛主席派遣周总理亲自前来医院,希望说服唐生智接受手术治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唐生智的病房,周总理握住他的双手,表达了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他的关心,并强调北京医院的专业水平和治疗技术一流。</p><p class="ql-block"> 周总理详细分析了早期肠病的治疗前景,并劝说他尽快接受手术治疗以延长生命。他引用了毛主席的一些理论,谈论了共产党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和责任。他没有使用任何强制性的语气,而是以一种引导性的方式,让唐生智自己明白了问题的严重性。唐生智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他的眼神开始变得坚定起来。他深吸一口气,说道:“我唐生智听共产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听周总理的话。我原来的想法是不对的,是错误的,现在我同意进行手术!”此前,李维汉也曾向他解释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唐生智已开始动摇,而周总理的劝说使他最终下定决心接受治疗。经过一番准备,手术顺利进行,唐生智也因此延长了10年的寿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7年,林彪、江青一伙为了打倒贺龙,决定给他扣上“特务”帽子。</p><p class="ql-block"> 林彪深知贺龙与唐生智的历史渊源。于是,在那个炎热的夏天,五名身穿军装的人出现在长沙的唐家门前。为首的那位来到唐生智面前,目光坚定而又神秘,他是林彪的使者。</p><p class="ql-block"> “唐老先生, 那位为首的人声音低沉而有力”,“我们得知,蒋介石在我们中央军区发起进攻之前,在江西庐山召开了一次高级军事会议。这次会议的目的,据我们所知,是密谋进攻我们中央苏区。”</p><p class="ql-block"> 唐生智心中一动,这一信息对他来说并不陌生。</p><p class="ql-block"> “据我们所知,你参加了这次会议,是不是这样?”唐生智回答说:“是的。”唐生智坐在狭小的房间里,眉头紧锁...这些人声称要了解关于蒋介石和贺龙之间的交流,特别是蒋介石是否曾密电贺龙,希望他支持蒋的军事行动。唐生智心中清楚,这不过是政治角力的一部分,而他所在的立场是与共产党相合的。</p><p class="ql-block"> 他沉思片刻,然后缓缓开口:“你们所说的这一切,纯属子虚乌有。”他的声音坚定而冷静,“贺龙投身革命,是出于他自己的信念和觉悟,与任何个人的密电毫不相干。他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绝不会在革命的道路上左右摇摆,更不会沦为特务的嫌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0年4月6日,唐生智肠癌复发离开人世,享年80岁。他自称:“一生做人做事,是生活中了生死,了生死在生活中,为国为民,当乘愿再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