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嘉峪关

张敬宽

<p class="ql-block">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比山海关早建九年。这里地势险要,南依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凭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只有30华里,是河西走廊的最狭窄处,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关西为古战场,关东有九眼泉湖,冬夏澄清,终年不竭。明征西大将军冯胜收复河西后,在此选址建关,经历了一百六十八年的时间,一座规模宏大的关城,矗立在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上,适合战争防御需要。蓝天白云之下,嘉峪关显得更加巍峨壮观,古色古香的建筑让人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走近嘉峪关,只见关楼矗立在罗城正中的“嘉峪关”门的楼台上。由兵备道李端澄于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主持修建。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左宗棠题“天下第一雄关”匾悬于楼上,民国20年(公元1931年)此匾在关楼拆毁时丢失,现楼是公元1988年根据文献记载和仿柔远楼的模样修建的。城楼上悬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天下雄关”四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显示出这座历史名胜的独特地位与威严气势。</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是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站在城墙上,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沧桑。城墙高耸入云,墙头插满了箭矢,显得戒备森严。城门外有一排房屋,屋顶覆盖着灰色瓦片,可能是当地的民居或商户。远处可以看到连绵起伏的山脉,山间点缀着点点绿色植被。</p> <p class="ql-block">柔远楼又称西楼,楼下为柔远门,建筑为三层三檐歇山顶式,楼高17米,底层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建筑色彩庄重,美观大方。有雄居西陲,俯视天下之感。古人赞日:“磨砖砌就鱼鳞瓦,五彩装成碧玉楼”。柔远楼为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建成。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壮观,可以看到城墙上设有多个瞭望塔楼以及箭眼孔洞等防御设施。</p> <p class="ql-block">在修建嘉峪关时,相传有一名技术高超的工匠,名叫易开占。他经过周密的调查,仔细的估算,精心的设计,提出了一个精确的用材方案。嘉峪关全部工程完成时,所有的材料中最后只剩下一块砖。后来就把这块砖放在西瓮城“会极”门楼的后檐台上,以示对劳苦功高的工匠们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被革职,“谪戍伊犁”。经长途跋涉,路过嘉峪关感慨万千,有诗为证:</p> <p class="ql-block">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p> <p class="ql-block">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p> <p class="ql-block">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p> <p class="ql-block">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p> <p class="ql-block">这块大石头上刻着一首诗,“出塞应无事,平戎喜得贤。”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外敌入侵的警惕。站在嘉峪关前,望着那巍峨的城墙,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豪情,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变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