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番薯,别称红薯、甘薯、金薯、地瓜、甜薯、红苕等,一年生草本植物。番薯有两个比较鲜明的特点,一是叶子的光合作用产生的碳水化合物,能输送到根系,在栽培过程中,地下的根慢慢地膨大,形成了块根,里面贮藏着大量的营养物质;二是番薯除了用薯块发芽繁植外,可以通过扦插方式繁植,只要将其藤条插入土中,便能生长结薯,且易种易管,土壤的适应性广,生命力强。</p> <p class="ql-block">番薯原产于美洲中部墨西哥、哥伦比亚、秘鲁、厄瓜多尔一带,是由当年的海上霸主西班牙人携至菲律宾栽种,再从菲律宾传入中国的。在明朝万历年间,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到现为菲律宾的吕宋岛经商,见当地种植一种叫甘薯的块根作物,心脆多汁,生熟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想到家乡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贫瘠,粮食不足,还常年闹饥荒,陈振龙决心把甘薯引进中国。可当时菲律宾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视甘薯为奇货,禁止出境。陈振龙多次购买薯种,第一次,陈振龙把甘薯藏在箱子里,被发现后没收了。第二次,他又把甘薯藤编到了一个藤篮里面,没想到还是被查出来了,这一次他不但被打得鼻青脸肿,差点被投入大牢。陈振龙并不灰心,他又想了一个办法,他发现甘薯藤跟麻绳的颜色差不多,如果不仔细看根本分辨不出来,于是他就将麻绳与甘薯藤混在一起,然后用泥巴覆盖伪装后,绑在货物上。这一次终于成功了,他躲过了海关的检查。终于在1593年,巧妙地将藤苗秘密带回国内。</p> <p class="ql-block">陈振龙回家试种获得成功后,开始在自己的村子里推广,村里人都知道了这种神奇的农作物能充饥,由于甘薯来自域外,大家都把它称之称为“番薯”。到了第二年,福建地区遭遇了大旱,百姓收成大减,很多人开始饿肚子。这时候陈振龙让儿子陈经纶上奏,告诉福建巡抚自己种植番薯的事情。而陈经纶刚好是福建巡抚金学曾的幕僚,当金学曾向幕僚征求赈灾办法时,陈经纶转述了其父种植番薯可以度荒的看法。一开始,巡抚半信半疑,但乡亲们都饿着肚子,于是他决定试试。陈振龙父子毫无保留地把种植方法传授下去,经过四个月的试种之后,果然收获了不少番薯,金学曾马上命令先在漳州、潮州一带插种推广,此后,福建全省推广,百姓取得了种植番薯的巨大效益,并解决了饥荒问题,为此,金学曾贡献极大,被称为番薯公,后世人设祠祭祀,番薯也被称作“金薯”,清闽县太学生陈世元著《金薯传习录》,也是为了纪念金巡抚的。</p> <p class="ql-block">陈振龙二十岁中秀才,他原本可以一心走科举的,没想到屡试不第,于是转而经商,开始跟着一些队伍出海做生意。就是这么一个决定,解决了饥荒问题,养活了中国三亿人。此后,番薯果然在荒年发挥了作用,迅速推广到了浙江、江苏、山东、河南、河北乃至全国。陈振龙引进番薯之事,徐光启《农政全书》、谈迁《枣林杂俎》等均有记载。为了感念陈振龙父子和金学曾的功德,清道光年间,福州人何则贤在乌石山南建“先薯祠”,1957年福州市政府在乌石山灵山峰建“先薯亭”,番薯之功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番薯在中国发展的神速,最主要的原因是能解决温饱和救命。在旧中国,老百姓生活困苦,如果遇上天灾、动乱和外族入侵,饿死者无计其数。“民以食为天”,番薯就成了人们解决饥饿的一大作物品种。“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戏剧台词,说明了当时番薯的广泛普及。另一个原因是番薯本身显示出极强适应力,特别适合在山地栽培,产量高,一亩胜过种谷数十倍,并成为当时中国仅次于稻米、麦子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遭受了建国以来一场连续多年的严重干旱灾害,史称“三年自然灾害”,番薯异军突起,在那个时代救了很多人的命。乡下人为了能有番薯吃,特别是常年能吃到晒干的番薯丝,往往与山里人结亲,就把女儿嫁到山里,可见,番薯改变了一代女人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中国科学院院长、文学家、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在1963年特为红薯写过一首词,对番薯的功绩作了高度概括,《满江红———纪念番薯传入中国370周年》中写道:</p><p class="ql-block"> 我爱红苕,小时候,曾充粮食。</p><p class="ql-block"> 明代末,经由吕宋,输入中国。</p><p class="ql-block"> 三七零年一转瞬,十多亿担总产额。</p><p class="ql-block"> 一季收,可抵半年粮,超黍稷。</p><p class="ql-block"> 原产地,南北美。输入者,华侨力。</p><p class="ql-block"> 陈振龙,本是福建原籍。</p><p class="ql-block"> 挟入藤篮试密航,归来闽海勤耕植。</p><p class="ql-block"> 此功勋,当得比神农,人谁识?</p> <p class="ql-block">番薯的食用方法非常多,除了鲜食、煮熟吃、烤起来吃外,还能刨成番薯丝,晒干,贮藏着慢慢吃。番薯可以加工成薯片,果脯,还可加工成淀粉,俗称“山粉”,是江南正月十五元宵节“山粉糊”必不可少的原料,也是做粉条、粉皮、粉丝(俗称豆面)的主要原料。更有人还用番薯酿酒,酿出的白酒甘醇清香,喝一口回味无穷。番薯全身是宝,在“猪多、肥多、粮多”,家家户户养猪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番薯叶、番薯藤还是生猪很好的青饲料和青贮饲料。</p> <p class="ql-block">现在,农村里家家户户早就不养猪,规模化的养猪场也用精饲料喂猪了。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番薯的命运发生了极大的反转,人们自己开始吃番薯叶、番薯藤了。因为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大米大鱼大肉吃腻了,而特别可怕的心脑血管问题、“三高”疾病、癌症等问题威胁着人类自身的健康。于是,营养学家和医学专家们提出了少吃精致食物、多吃果蔬谷物杂粮等粗纤维食物的主张。连古人都知道吃了番薯“血不稠”,我们怎么就忘了呢!于是,番薯的价值被重新认识,甚至刮目相看了。</p> <p class="ql-block">其实,《本草纲目》和《本草纲目拾遗》就早有记载,番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等功效,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等。上网查询,则有更全面的详细记载:番薯含膳食纤维、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及钾、铁、铜、硒、钙等十余种微量元素,被营养专家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更有护肤、减肥、降低胆固醇、利于人体酸碱平衡、预防亚健康和心脑血管病等“现代病”的功效。中、美、日等国不少医学专家甚至还将番薯列在抗癌食物的首位,称其为“长寿食品”或“航天食品”,将番薯叶尊为“蔬菜皇后”。前不久,世卫组织经三年研究,评选出六大健康食品,番薯被列为十三种“健康最佳蔬菜”的冠军,成为“冠军菜”。</p> <p class="ql-block">番薯梗,将叶摘去,取其梗。去皮,择成段(约中指长)。放油后爆炒二分钟加入少许盐、味精即可出锅。其外观淡绿油亮,味道清香,口感脆爽。番薯叶中维生素C、B2、胡萝卜素及α-生育酚含量颇丰,是人体所需矿物质良好的供给源,番薯叶也含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捕捉在人体内兴风作浪的氧自由基“杀手”,具有抗氧化、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延缓衰老、抗炎防癌等多种保健作用。另外,番薯叶和块根中含有大量的液蛋白,能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持动脉血管的弹性,有利于预防冠心病,同时还能防止肝脏和肾脏中结缔组织的萎缩,保持消化道、呼吸道和关节腔的润滑。番薯叶中富含的纤维还能加快食物在肠胃中运转,具有清洁肠道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最后还要讲一个故事。清朝乾隆皇帝寿至89岁,在我国历代皇帝中享年最高。据传,他在晚年曾患有老年性便秘,太医们千方百计地为他治疗,但总是疗效欠佳。一天,他散步路过御膳房,一股甜香气味迎面扑来,十分诱人。乾隆走进去问:“是何种佳肴如此之香?”正在烤红薯的一个太监见是皇上,忙叩头道:“启禀万岁,这是烤红薯的气味。”并顺手呈上了一块烤好的红薯。乾隆从太监手里接过烤红薯,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吃完后连声道:“好吃!好吃!”此后,乾隆皇帝天天都要吃烤红薯。不久,他久治不愈的便秘也不药而愈了。乾隆皇帝对此十分高兴,便顺口夸赞说:“好个红薯!功胜人参!”红薯治便秘,应归功于它的纤维素含量达到7%~8%,它能吸收肠内的大量水分,促进消化和加强肠道的蠕动,从而有利于粪便的及时排出。尤其对老年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从此,红薯又得了个“土人参”的美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