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当学林则徐<br> □关 巍<br>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民族英雄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诗句大意是,只要有利于国家,无论生死,我都会努力去做,怎能见不好的事儿就躲、见好事儿就上呢。<br> 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磊落胸襟和宏大格局。做官做事如此,林则徐做人教子亦如此。夜读林则徐家书,看到他对汝舟、聪彝、拱枢三个孩子谆谆教诲的一行行文字,深为感动。<br> 林家长子汝舟考中戊戌科进士,殿试位列二甲第六名。对这样的学霸,老父亲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反复叮嘱儿子“戒骄无慢”“读书明理”。他讲道“吾儿虽早年成功,折桂探杏,然正皇恩浩荡,邀幸以得之,非才学应如是也。此宜深知之。”在做官与做人方面,他强调“官虽不做,人不可不做。在家时应闭户读书,以期奋发。一旦用世,不致上负高恩,下玷祖宗。”对长子日常的为人处世、读书学习,则严格要求“吾儿益宜读书明理,亲友虽疏,问候不可不勤;族党虽贫,礼节不可不慎。即兄弟夫妇间,亦宜尽相当之礼。持盈乃可保泰,慎勿以作官骄人。而用力之要,尤在多读圣贤书,否则即易流于下。古人仕而优而学,吾儿仕尚未忧,而可夜郎自大、弃书不读哉!”<br> 对次子聪彝,老父亲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叮咛孩子务要做人笃实、做事勤勉。他在信中娓娓道来,帮助孩子分析职业发展。“尔今犹是青矜一领。本则三子中,惟尔资质最钝,余固不望尔成名,但望尔成一拘谨笃实子弟。尔若堪弃文从稼,是余所最欣喜者。盖农居四民之首,为世间第一等最高贵之人。”可见这位老父亲不仅是开明之人,更是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古人讲,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读书致仕之路走不通,没关系,就踏踏实实沉下心来致力于耕读传家,“学习耕作,黎明即起,终日勤勤而不知倦,便是长田园之好子弟。”且明令要求“所当谨守者有五:一须勤读敬师,二须孝顺奉母,三须友于爱弟,四须和睦亲戚,五须爱惜光阴”。<br> 对三子拱枢,在老父亲眼里可没什么“老儿子、大孙子,老人家的命根子”一说,该批评则不留情面,该要求则愈加严格。“尔年已十三矣,余当尔年,已补博士弟子员。”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参加科考入读府学(林则徐十三岁府试获第一名,十四岁中秀才)。回头再看,“尔今文章尚未全篇,并且文笔稚气,难望有成,其故由于不专心攻苦所致。”老父亲真不客气,直截了当指出,你“文笔稚气”,就是学习不专心、不吃苦、不用功。谈到孩子的业余爱好,老父亲讲到,听说你喜欢画画,这是好事儿。但要知道,仅仅掌握画画的技法,只能成为一个普通画匠。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画家,还要多读书、多储备、多思考,“须将腹笥储满,诗词兼擅,薄有微名,则画笔自必超脱。”<br> 林家这样的家风家训家教,提升了孩子们的道德修养,陶冶了孩子们的品格情操。从历史看,林则徐的三个儿子虽然都没能成为父亲一样的封疆大吏,但他们无论是躬身入局,还是为人处世,无一不是深深铭刻着林则徐的教导和熏陶。他们从父辈那里并没有承袭什么大富大贵,承继的是做人的正直笃实,胸怀宽广,心态平和。<br>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林则徐留给子孙后代的是做人的德行,此谓之本。 简介:<br>关巍,辽宁省散文学会理事,航空工业作家协会会员,沈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航空画报》《军工文化》《中国航空报》《沈阳日报》等报刊。作品《淡可解浓》入选《太阳鸟文学年选:中国人的浪漫——2022中国杂文精选》。 绿制作:<div>色蔬菜(刘晶),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沈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散文发表于《沈阳晚报》《沈阳广播电视报》《幸福老人报》、沈阳指尖App,散文和诗歌发表于《共和国知青》,作品近百篇。曾任《幸福老人报》知青版编辑。现受聘《中国知青专刊》编辑。喜欢诵读、声乐、器乐。崇尚:天道酬勤、学无止境。</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