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浙江看看

林韵如

<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底突然想去浙江看看,上回去了杭州和嘉兴,这次主要去浙东南。</p> <p class="ql-block">因为路程太远,选择坐火车。我有五年没坐火车了,有小小兴奋。</p> <p class="ql-block">很多年没有看到站台上的流动摊贩。想起小时候参加团市委夏令营,父母告诉我坐火车不要把贵重物品放到窗口,也不要买流动摊贩的东西。上大学时下乡,在火车上,有一个同学的手机差点在火车要开的瞬间被人从窗口顺走,我因此特别庆幸自己童年时就知道了一些关于出远门的常识,养成了时刻要保护自己的意识。</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绍兴。绍兴古称会稽、越州,有9000年历史,2500年建城史。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宋高宗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改名绍兴。</p> <p class="ql-block">讲到绍兴,首先想到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p><p class="ql-block">‍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清光绪七年八月初三日(1881年9月25日)出生在绍兴东昌坊新台门周家。</p> <p class="ql-block">鲁迅故里保存有鲁迅故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以及与鲁迅有关的文物古迹,是一条具有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p> <p class="ql-block">‍暑假+周日+热门景点=人挤人。对于总是错峰出行的我,这个旅游体验不太好。估计鲁迅先生看见这人潮也得搬家了。</p> <p class="ql-block">乌篷船、乌毡帽、黄酒、社戏…都是绍兴的文化元素。</p> <p class="ql-block">黄酒棒冰,绍兴黄酒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p> <p class="ql-block">百草园</p> <p class="ql-block">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段生动的描写:“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兰,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p> <p class="ql-block">每个孩子都有一座像百草园的花园,它承载着童年的快乐和困惑,当我为捉到一只油黑的蟋蟀开心时,那掀开砖头带起的一丝凉风又让我因为夏去秋来忽然伤感。</p><p class="ql-block">很喜欢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那是童年的欢乐园,没有人不怀念自己的童年,可惜儿时简单的快乐长大后许多人都丢失了。</p> <p class="ql-block">宁波,简称“甬”,别称甬城、明州。唐长庆元年(821年),明州州治迁到三江口并筑内城,标志着宁波建城之始。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改名宁波。</p> <p class="ql-block">宁波老外滩,坐落于甬江、奉化江、余姚江三江交汇处。唐朝后期,与广州、泉州、扬州并称中国四大港口,南宋时又与广州、泉州、杭州并称四大港口。盛世的辉煌到了19世纪中期,因为国力衰弱,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不得不开放的通商口岸。</p><p class="ql-block">现在的老外滩经过活化利用成为旅游项目。自小就喜欢东方文化的我对这些西洋建筑风情不感兴趣,不过来一回宁波,喜欢不喜欢都得顺路看看。不看看,怎么知道不喜欢?</p> <p class="ql-block">宁波有句城市宣传语: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前半句就是指天一阁。明嘉靖年间(1561-1566年)兵部右侍郎范钦辞官回乡,建起藏书楼天一阁,取天一生水之意,防火护书。天一阁收藏珍本孤本书籍七万卷,为清代乾隆年间修订《四库全书》做出了巨大贡献,它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大的私人藏书馆。</p> <p class="ql-block">我信了高德关于天一阁晚上七点下班的景点说明,五点多赶到天一阁时已经下班了。旅行多了遗憾难免,习惯了也不觉得遗憾,得与不得都是收获。</p><p class="ql-block">在外围月湖转了转,遇到一位当地的大爷,他说如果喜欢古迹,来宁波第一选择就是天一阁。我也喜欢收藏书,书通古今,读书可以扩展视野、平和心态、丰富自己内心世界。</p> <p class="ql-block">街头逛逛吃个晚饭。宁波的实体经济非常发达,沿途看到许多来自宁波本土的著名企业。城市布局新城老城交融并存,夜景不绚丽烧钱,经济实惠又大方。</p> <p class="ql-block">奉化溪口古镇。</p><p class="ql-block">‍溪口别称武岭,始建于北宋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五日(公元1887年10月31日),溪口玉泰盐铺少老板蒋肈聪妻子产下一个男孩,乳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成年后以“中正”自称,字介石。</p> <p class="ql-block">丰镐房,蒋氏故居,取自西周丰邑、镐京两座都城之名。父亲病逝后,蒋介石继承了丰镐房,1910年4月27日,蒋经国出生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庭院中央的两棵桂花树,一棵为金桂,一棵为银桂,是宋美龄亲手栽种,寓意“两桂当庭”。2003年宋美龄在纽约去世,银桂随之枯死,现在的这棵树是景区补种。我倒觉得不如不补,枯死是树的选择,由它去吧。</p> <p class="ql-block">1932-1935年,丰镐房被蒋介石扩建至49间房,只留东南角一间屋,居住者是蒋介石儿时好友周云生。蒋家故宅扩建,周云生不同意卖房,于是蒋介石留下了这间屋。后人就用这个故事告诫人做事要留有余地,给别人一条路,自己就多了一条路。这是中国古人处事的智慧,东方文明的教育内容或许没有西方的科技含量高,但是在品格、道德、心性上的调养让人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蒋氏宗祠,由新老两座祠堂合成。老祠堂重修于清康熙五十五年,供奉溪口蒋姓先祖。新祠堂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是蒋介石扩建丰镐房时为安放迁出的先祖牌位而造,也称“三房祠堂”。匾额“忠孝传家”为蒋介石亲笔题写。</p> <p class="ql-block">武山庙,溪口镇任、宋、单、张、蒋五姓宗族共祀之庙。武山庙始建年代无考,至迟在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进行过一次修缮。蒋介石的父亲曾被推选为庙首。民国初年,这里兴办过武山小学,蒋经国在此接受启蒙教育。</p> <p class="ql-block">大凡会馆、宗庙总得有个戏台,大概类似现在每个城市建地标修建筑和喷泉广场吧?</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始建于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是溪口文士祭拜文昌帝君和聚讲雅集之地。1924年蒋介石出资重建,三年后成为蒋宋别墅。1939年被日军飞机炸毁,1986年复建。</p> <p class="ql-block">舟山,古称海中洲,别称甬东,中国第一个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p> <p class="ql-block">在许多人心中,普陀山的名气要大于舟山吧。</p> <p class="ql-block">普陀山原名梅岑山,因西汉末年梅福在此修行而得名。与峨眉山、五台山、九华山并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p> <p class="ql-block">普济禅寺,前身为“不肯去观音院”。</p><p class="ql-block">相传唐咸通年间,日僧慧锷请五台山观音像回日本,在普陀山莲花洋受风阻数次不得出航,慧锷感悟这是观音大士不愿意东渡日本,于是留下观音像,回到了日本。之后当地百姓在潮音洞旁建了不肯去观音院,供奉观音像。后梁末帝贞明年间(815-820年)寺院迁至现在的位置。宋嘉定七年改为专供观音的寺院。清康熙三十八年改名“普济寺”。</p> <p class="ql-block">普陀山是个不分季节都人挤人的地方,四面八方的人怀拽着心事来求观音大士满足愿望,也有不烧香只看建筑和佛像的,我就是其中一个,来之前非常期待,来了感觉太吵太闹。</p> <p class="ql-block">普陀山的黄色,尊贵、明亮、温暖。中国北方和西方寺院以藏传佛教为主,院墙多红色;南方以汉传佛教为主,院墙为黄色。我喜欢寺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爱这明快响亮的色彩。红色黄色是我最爱的两个颜色。今天一路的人挤人,唯有这明快的黄色让我心情愉悦。</p> <p class="ql-block">多宝塔,高18米,元元统三年(1335年)普济寺主持孚中怀信禅师受太子宣让王资助购太湖石砌成,又名太子塔。多宝塔是现存元代最大的宝箧印式塔,也是普陀山保存最古老的建筑,与九龙殿和杨枝观音碑并称普陀山三宝。</p> <p class="ql-block">有寺院的地方总会有小生灵围绕,生命天生能够感知何为善良,选择有安全感的地方栖息。</p> <p class="ql-block">咱这花色还是换个地儿冥想吧,差点踩着您老人家。</p> <p class="ql-block">紫竹林,相传观音菩萨在此指白石为紫竹林。</p> <p class="ql-block">潮音洞旁,不肯去观音院原址,这里是日僧慧锷留下观音像的地方,普陀山供佛由此地开始。</p> <p class="ql-block">温州,古称东瓯,晋明帝太宁元年(323年)建郡,为永嘉郡。传说建郡时有白鹿衔花绕城,故又称鹿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称温州。</p> <p class="ql-block">在五马街吃午饭。</p><p class="ql-block">五马街是温州传统商业步行街,清代以前称为五马坊,北宋36坊之一。唐前《古今风俗通》记载:“王逸少(字羲之)出守永嘉,庭列五马,绣鞍金勒,出则鞚之,故永嘉有五马坊焉。”</p> <p class="ql-block">五马街对面是松台山公园。</p> <p class="ql-block">公元665-713年,温州出现了一位高僧,永嘉禅师,六祖惠能的法嗣,禅宗称为“第三十四代真觉禅师”,法名玄觉,号明道。</p> <p class="ql-block">松台山是温州的一个小山丘。宋《方舆胜览》记载:郭璞登山相立,错立如北斗,城之外曰松台曰海坛曰郭公曰积谷…于是城于山,且凿二十八井以象列宿。”温州郡城由东晋道学术数大师、文学家郭璞主持按照二十八星宿位置开凿二十八口井,把天文地理融入生活,建成一座天人合一的城市,成为中国独有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午饭后坐船进入江心屿。</p> <p class="ql-block">中国四大名屿之一,江心屿,位于温州郡城正北,玄武位。东晋,郭璞在岛上按北斗七星开凿水井七口,谢灵运开启山水诗先河,为江心屿写下“乱流趋正觉,孤屿媚中川。”宋元时期,文天祥又以“乘潮一到中川寺,暗度中兴第二碑”首倡江心屿豪迈诗风。千年以来,李白、杜甫、陆游等五代诗人为江心屿留下无数文辞翰墨。宋高宗、乾隆皇帝、弘一法师在这里题写匾额楹联。因此江心屿被称为“诗之岛”。</p> <p class="ql-block">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普寂禅院旧址。</p><p class="ql-block">普寂禅院,初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奉敕成为十方道场。建炎四年(1130年)宋高宗南下驻跸于此,更名龙翔禅院,并在寺中留下“清辉”、“浴光”四字御宝。南宋绍兴年间,蜀僧清了禅师奉旨合并龙翔、兴庆为“龙翔兴庆禅院”(今江心寺)。</p> <p class="ql-block">江心寺</p> <p class="ql-block">温州革命历史纪念馆,净信教院旧址。</p><p class="ql-block">净信教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更名为“兴庆教院”。绍兴年间,与龙翔禅院合并为“龙翔兴庆禅院”(今江心寺)。</p> <p class="ql-block">澄鲜阁,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为救度水路鬼众,在江心屿上建水陆阁,又名“江上楼”。明正统年间重建。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本地文人王叔杲发起重修,阁名取自谢灵运“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诗句。清康熙年间废弃,1988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回环泉。岛上七口古井布局如北斗七星,表达了古人追求天地人合一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宋井,江心屿古井之一,井壁上刻有观音大悲咒,并有宋元佑壬申七年二月初三日主持宗达立等字样。</p> <p class="ql-block">海眼泉,南宋绍兴年间,清了禅师在龙翔寺东侧开凿东井供僧众日常饮用。明代书法家文徵明曾为东井题写“海眼”二字。海眼泉清润甘甜,是温州三大名泉之一。</p> <p class="ql-block">江心屿也是温州航运发展的见证。江心双塔兼顾灯塔作用,入选世界古航标灯塔百强。</p><p class="ql-block">东塔始建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毁于兵火,南宋绍兴十年(1141年)重建。西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1876年,英国占用江心屿修建驻温州领事馆,拆除东塔塔顶,这座文化与自然荟萃的名屿在国家主权衰弱的岁月里失去了光泽,直到上世纪80年代,逐渐恢复了昔日的辉煌,向世界展示中国文明、东方美学和航运史。</p> <p class="ql-block">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也是温州旅游的代表作品,由雁荡山、楠溪江、方山-长屿硐天三个园区。是一个以火山岩地质与宗教文化交融的风景区。</p><p class="ql-block">雁荡山,位于温州市乐清市,是“三山五岳”之一,灵岩景区的灵岩禅寺由赵朴初亲笔题字。</p> <p class="ql-block">在灵岩景区观看了飞渡表演。由悬崖采药演变来的飞渡表演展现了雁荡人艰辛的生活和顽强的毅力。</p> <p class="ql-block">灵峰景区,由地貌特质产生的象形石千奇百怪。</p> <p class="ql-block">我对大山大水没多少兴趣,只爱极了灵岩禅寺那一抹黄色和晚餐雪白的米发糕。</p> <p class="ql-block">晚上住在叫做响岭头的地方,这家饭馆的厨艺还不错。雁荡这个游玩模式让我想起了张家界。地盘都很大,都要住在景区内,都要排队等专属交通车,还有都不是我喜欢的景点类型,都不会再来了。</p> <p class="ql-block">下了一夜雨,是游览大龙湫的好时机。旅游就像抽盲盒,不一定遇到什么天气,看见何种景观。</p><p class="ql-block">雁荡地区产茶,清晨的山路上有茶农在采茶。</p> <p class="ql-block">湫,水潭。龙湫,上有悬瀑下有深潭叫做龙湫。大龙湫瀑布或许不够壮观,但它是中国落差最大的瀑布,高低落差197米。</p> <p class="ql-block">位于温州市永嘉县的楠溪江园区,拥有以流纹质火山岩地貌为主的石桅岩景区,和历史悠久的古村落苍坡村,是中国耕读文化与山水完美组合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进入石桅岩景区,走一段山路后需要坐船前行。游客很少,大概因为雁荡山地理位置太偏。遇到一位苏州游客,苏州到雁荡还需六小时车程。</p> <p class="ql-block">动物通道,我对走这条路的小生灵充满好奇。能多留几条动物通道就好了,地球不止是人类的。</p> <p class="ql-block">船工的狗子,它会不会走那条动物通道?</p> <p class="ql-block">苍坡村。</p><p class="ql-block">公元955年,后周时期,有一个叫李岑的福建人从长溪来笔架山下避世定居,至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李氏后代李嵩邀请国师李时日用“文房四宝”的形式设计了现在的苍坡村。直指笔架山的中心街为“笔”,两侧池塘为“砚”,池塘靠近中心街各放一块长条石,为“墨”,整个村庄房屋呈田字格分布,白墙黑瓦,为“纸”。</p> <p class="ql-block">义学祠。</p><p class="ql-block">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为纪念南宋吉州府学教授李源、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村民李昌日率族人建义学祠。</p> <p class="ql-block">水月堂,又名吉洲园。北宋末年,八世祖李锦溪奉命抗辽。出征前,割下胡须送回家乡以表卫国的决死之心。李锦溪战死后,崇宁三年(1124),他的弟弟埋须营坟,并建“水月堂”纪念兄长。现存建筑为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村子里目前只有老人和孩子居住,留不住年轻人是目前中国乡村现状。离乡游子总会回到故乡,等到想家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苍坡村历经千年仍保留有宋代的道路、祠堂、亭榭、住宅,古色古香,安逸精巧的一座小村子。</p> <p class="ql-block">此行最后来到杭州。杭州古称临安、钱塘、武林,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曾在此建都。杭州因为风景秀丽被称为“人间天堂”。</p><p class="ql-block">西湖文化和运河文化是杭州的代表作品。</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运河边有不少垂钓者。大运河自开通之日,无时无刻不影响两岸人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是我走了八年的一个主题,<span style="font-size:18px;">沧州、德州、临清、济宁、枣庄、徐州、扬州、湖州,今天看了杭州段,</span>一条大运河,承载的不仅是经济,还有运河两岸的百姓生活、文化交融。</p> <p class="ql-block">我喜欢在街头随手拍照片,定格在瞬间的是日常生活。</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是围绕西湖的一日游。避开暑热,早晨来到西湖。北宋元佑元年(1086),苏轼第二次任杭州知州,为了疏浚西湖,向朝廷上奏章《乞开杭州西湖状》,这是有记载以来首次在官方文件中使用“西湖”这个名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最喜欢的两个民间故事《济公传》和《白蛇传》都发生在西湖。</span>西湖因为神话传说闻名,千年来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来此题诗作文,古典文学中经常会出现西湖的名字,明代周清原的《西湖二集》就收集编纂了三四十篇关于西湖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回来杭州去了雷峰塔,这次要去灵隐寺。时间还早,打个车先去看看704。不到八点,704也不开门,只好去龙泉古井。</p><p class="ql-block">龙泉古井俗称外龙井,凿于南宋初年,传说东晋道学家葛洪在此炼丹取水,也称葛洪井。</p> <p class="ql-block">西湖第一行宫,704工程,因建于1970年4月得名704工程。工程分地上地下两部分,地下部分布局复杂,可以有效抵挡常规武器、生化武器和核武器攻击,设计级别为绝密,是一座功能完备的地下要塞。</p> <p class="ql-block">地面建筑四幢别墅,一号楼是林彪一家起居生活场所,二号楼为叶群专用室内泳池,三号楼是林彪手下“四大金刚”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居住,四号楼现已拆除。</p> <p class="ql-block">地下要塞是一个时期的标志产物,对现代化战争已没有任何效用,开放成旅游景点也是符合活化历史建筑的文物保护理念。</p> <p class="ql-block">灵隐寺是杭州最古老的寺院,又名云林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为印度高僧慧理创建,我国著名的禅宗十刹之一。</p> <p class="ql-block">飞来峰造像是集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造像于一体的大型石刻造像群,始凿于五代后周广顺元年(951年),现存五代、宋、元、明各时期造像115龛、390余尊和大量摩崖石刻。其中属于藏传佛教风格造像有34龛50尊,是中国汉族地区供奉藏传佛教造像最多的石刻造像群。</p> <p class="ql-block">高僧取经故事组雕,雕凿于宋代,由三个不同时代和内容的取经故事组成。第一组,公元1世纪,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白马驮经故事。第二组,三国魏(220-265)颍川人朱士行取经故事,他是中国最早去西域求法的僧人。第三组,公元7世纪唐玄奘取经故事。</p> <p class="ql-block">玉乳洞,主要开凿于北宋时期(960-1127)。</p> <p class="ql-block">青林洞,主要为五代吴越(907-978)和北宋(960-1127)风格。</p> <p class="ql-block">我最喜欢这尊元代的水月观音像。</p> <p class="ql-block">灵隐寺是中国香火最旺的几座寺院之一。我喜欢焚香的味道,寺院里的香味和佛像让我静心。</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两侧的两座石塔建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是灵隐寺最古老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从连环画开始看古典小说,最喜欢白蛇传和济公,后来看了几个版本的白话小说,白蛇传的版本差异很大,济公就大同小异,都是阐述佛家济世渡化的教义。中国明清时代的白话小说以世俗、诙谐为表现,读进去就体会到蕴含的宗教、文化、哲学道理。</p> <p class="ql-block">去虎跑路过杭州动物园,我问春生、香果住这儿吗?出租车司机说就住这儿,每天可多人来看他俩。我奇怪熊猫都一样,干嘛非得排队挤着看哪一个?司机说这是有名气的熊猫,人都想看看明星。这就是看名人的意思吧?</p> <p class="ql-block">西湖三大名泉之一,虎跑泉。相传唐元和十四年(819年),高僧性空栖禅于此,苦无水,梦中有神灵告知南岳有童子泉,当遣二虎移来。第二天,果见二虎刨地出泉,故名“虎跑”。虎跑泉有“天下第三泉”之称,与龙井茶并称“西湖双绝”。</p> <p class="ql-block">虎跑泉位于大慈山麓,环境清幽,鲜有游人,山林中走一走非常舒适。</p> <p class="ql-block">罗汉堂,原为鼓楼,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p> <p class="ql-block">滴翠轩,紧靠滴翠崖得名。崖左下是虎跑泉源头。北宋诗人苏轼曾于熙宁六年(1073年)及元祐年间两次来游虎跑泉,作《病中游祖塔院》,并题额“滴翠轩”。</p> <p class="ql-block">钟楼,建于明洪武年间,清代商人胡雪岩从日本购入大钟赠于寺。</p> <p class="ql-block">杭州六和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790),吴越国国王钱弘俶为镇钱塘江潮而建。南宋隆兴二年(1164),高僧智昙重修。现在我们看到的六和塔塔身为南宋遗物,外部檐廊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杭州人朱智出资重修,塔刹为元代元统二年(1334)遗物。六和塔与通州燃灯塔、聊城舍利塔、扬州文峰塔并称“运河四大古塔”。</p> <p class="ql-block">出租车把我直接送到六和塔景区门口,火车+出租车的旅行方式把我带回到了二十年前,那时候没有汽车,和同学旅行都是这种方式。出租车直达景区入口,节省了找停车位的时间和从停车场走到入口的路程,非常适合针对一座城市的深度游。</p><p class="ql-block">这些年自驾游让我忘了最初的旅行方式,今年春天在洛阳唤醒了我的记忆,这次在杭州尝试了一下,我开始想要做几个以火车出行为主的攻略了。</p> <p class="ql-block">元宝街18号,胡雪岩旧居,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p> <p class="ql-block">宅内亭台楼阁、假山池塘用连廊巧妙的连接贯穿,选材用了大量紫檀、楠木、酸枝等高档木材,堪称清末中国巨商第一豪宅。</p> <p class="ql-block">我很喜欢中国的庭院设计,明廊暗弄贯穿所有房屋亭榭,整座宅院结合为一体,不像西方一个大空场子中间支棱个屋子,各自孤立。</p> <p class="ql-block">由胡雪岩创办的胡庆余堂位于南宋皇城小镇。</p> <p class="ql-block">胡庆余堂,胡雪岩于同治十三年(1874)创办。相传胡雪岩因为母亲患病买到了霉变的药,于是一怒之下创办药号,经过数年用心经营,成为江南药王。</p> <p class="ql-block">这个场景好眼熟,1992年台视版《新白娘子传奇》取景地之一,80后的童年没有人没看过这部剧。这些年的旅行中,我去过这部剧的四个外景地。</p> <p class="ql-block">至今来看病的人依然络绎不绝,胡庆余堂在杭州人心中就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品牌。我们现在引以为豪的大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有时候想想一百年两百年后的中国人,说起现在这个时代能聊什么?聊豆腐渣工程送了多少条人命?还是聊纸箱子做包子馅?我们在身处的这个时代都是平凡人,可能对重大事件没什么推进作用,但要坏事儿是挺容易的,所以洁身自爱吧,免得后世人指指点点。</p> <p class="ql-block">浙江之旅,对于杭州,因为来过,所以是有目的的深度游,其他城市只不过蜻蜓点水留下最初印象。因为路远,来一回总想到处看看,不过走马观花罢了。</p> <p class="ql-block">国庆节要上班没有安排外出,闲暇时光画了一幅画,也是浙江行的收获。国庆假期结束,我也要开始镇江苏州行。祝我这一次旅行顺顺利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