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现在鞍山60岁以上的老人还记得老红楼吗?</p><p class="ql-block">下面这组照片拍的是大孤山红楼。记忆中它们本来在多年前就被纳入拆除计划,而且也真动了,在这儿住的人也早迁走了,成了一栋栋空楼,多数窗户都拆掉了。我好久没到这边来了,上次来,楼还被铁板围着,这次来铁板撤除了,见各栋红楼的单元门和一楼住户窗子都用砖砌死了。</p><p class="ql-block">这片红楼怎么好几年没拆完?首先这不同于灿尾楼,因为这里楼均处于刚动工阶段,再者,这儿的地段也是不错,楼都是三层矮楼,住户不多,想来地产商将这片楼扒倒重盖只赚钱不会赔钱的。看眼前红楼的处置情况,只有一种解释一一这鞍山仅幸存下来的红楼不会拆了,将做为历史“文物”保存下来。红楼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它是鞍山这座城市的一部分记忆。</p><p class="ql-block">鞍山大孤山红楼,据说建于1955年,是鞍钢为大孤山矿职工修建的住宅楼,共有20栋,因其是红砖彻的楼,而得名“红楼”。</p><p class="ql-block">听一位老者说,大孤山红楼与当年太平村一带的大片红楼,均是按照苏联设计的图纸而建成。这些建筑见证了一段历史,展现了那个时代风貌,当年苏联老大哥曾援助过我们。红楼不仅是一栋栋居民楼,更成为了鞍山城市变迁的记忆。太平地区的大片的红楼早已让新的建筑物所代替,好在大孤山红楼没拆得彻底,好让人们有机会一赌它的尊容,了解那段历史。</p><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24日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这户白色涂层脱落了,让我们看到了棚顶的秘密,原来老红楼的棚顶都铺的是木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上图,黄箭头所指之物。我发现长长一栋楼,在楼顶的边缘一共才“卡”着两枚,它在此不知有何功用,不仅仅是为美观而装饰上的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这窗户上方有小开合的排气窗,如果我猜的不错,这应该是厨房的窗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发现没?这个厨房窗子安了防盗栏。我寻思这也是后来安装的。笔者小时候住太平村的红楼时就从没安装过防盗栏、防盗罩之类的东西,因为那时没见过入窗盗窃的事,甚至我们出外时常常连屋门都不锁。</span></p> <p class="ql-block">我住过太平的红楼,六七十年代的事了,那时我们没有一家安装防盗桩,却非常安全,没人想过会有人爬窗户来偷盗。也没见谁家发生过被盗的事。</p><p class="ql-block">那时有二家一厨房一厕所的,也有三家一厨房一厕所的,就是关上大门要么是二家,要么是三家。记忆中,我们外出时是经常不锁门的,只有二家或三家都出去才锁大门。</p><p class="ql-block">红楼里发生过许多温馨的故事。当时,我家住的是两家一厨房,我家住的是16平3的居室,邻居王大伯家因三辈人住一起,所以,他家分到的是一个大屋一个小屋,虽然也是三屋,实则我们是二家住一个厨房。</p><p class="ql-block">那时电水煤气表是两户用一个表,我们是按人口分摊电、水、煤气费,虽然费事,而且还是花钱的事,我们却从来没因此发生过不愉快。</p><p class="ql-block">王大伯是山东老家,王伯母会摊煎饼,每次摊煎饼都给我们带份;伯母还会自做豆腐脑。现在豆腐脑不算什么,那时豆腐脑可是稀缺食品,会自己熬制的更少,香喷喷地豆腐脑我们吃在嘴里,暖在心里。那时每家包饺子也“互通有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