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第67军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十大作战行动梗概

魏丕强

<p class="ql-block">1985年1月18日,陆军第67军奉中央军委命令,率步兵第199师,步兵第138师,炮兵第12师师部及所属炮兵第22团、第24团,炮兵第8师第46团,军炮兵团、军高炮团混编高炮营,配属第6、第7侦察大队,沈阳军区电子对抗营及昆明军区坦克旅1个坦克加强连,加强边防第15团,赴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随着作战时间由6个月调整为12个月,以期在热带山岳丛林地区的雨季和旱季全面锻炼部队,步兵第200师第598团、炮兵团榴炮第2营于1985年8月加入作战序列。</p><p class="ql-block">陆军第67军在历时1年的对越作战中,先后与越军第313师、314师、356师、31师所属的10个步兵团、特工团,5个炮兵团(旅)交战。全军指战员坚决贯彻中央军委、昆明军区、成都军区作战方针和作战命令,提出了<b>“坚守阵地,寸土不丢;冷枪冷炮,袭扰耗敌;慎重出击,务期必克;减少消耗,增大战果”</b>的指导思想。主战场防御正面约24公里,设防阵地222个,战斗哨位1840个(战斗中有变化,有增有减),抗住了越军43万发炮弹的狂轰滥炸。先后粉碎了越军“5.31” “7.19” “12.10” “1.12”4次团营规模反扑,35次连营规模进攻,1000余次排以下偷袭袭扰。先后实施了“9.8” “9.23” “12.2” “1.28”4次出击作战和211高地哨位争夺战。组织了19次敌后侦察、破袭、捕俘作战。全军炮兵在特殊的战场条件下,除以有效火力支援坚守部(分)队作战外,还多次组织了炮兵独立作战。战中,共歼敌8400余人,其中伤敌4390人、俘敌10人,毁坏敌各种火炮255门(次),高机(机枪)103挺,弹药所39个,军车27辆,各种工事1150个,夺占敌高地(阵地)19个,缴获火炮3门、各种枪支141支及大量军用物资的辉煌战果。</p><p class="ql-block"><b>1986年5月14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对陆军第67军签发《嘉奖令》,并分别授予韦昌进、都昌林、原明、童培友“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授予花陈兵烈士“炮兵侦察英雄”荣誉称号。</b>5月16日,成都军区在云南省文山州隆重举行陆军第67军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庆功大会,成都军区、济南军区首长,云南省、山东省主要领导出席会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一、“5.31”抗反作战,‌果敢决断首战告捷</b></p> <p class="ql-block">1985年5月31日5时40分至6月2日7时0分,陆军第67军在接替战场指挥权仅40小时时间内,敌对我实施了规模为1个加强团的“M1T5”进攻计划,遭我迎头痛击。6月1日、2日,敌不甘心失败,又连续对我实施营、连规模反扑,均被我粉碎并给其大量杀伤。此战,我首战告捷,取得了歼敌700余人,摧毁各种火炮27门、轻武器一部的战果,为稳定防御态势,创造了有利条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二、“7.19”抗反作战,枕戈待旦再传大捷</b></p> <p class="ql-block">1985年7月19日晨,敌对我实施了代号为“M2”计划的大反扑。敌原以为可以打我措手不及,没料到我早已严阵以待。5时38分,越军炮兵第168旅、炮兵第457团对我前沿阵地行短促炮火袭击后,越军第313师以2个多营兵力向我那拉方向408号、577号、417号诸阵地发起轮番攻击。在我炮兵有效火力支援下,坚守部队激战48小时,粉碎了越军12次营、连规模进攻,取得了歼敌310余人,毁坏敌各种火炮15门的战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战后,总参、总政向陆军第67军发电祝贺:“7月19日以来,你们在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连续击退越军的多次反扑,牢牢守住了阵地,挫败了敌人的‘M2′划,以小的代价换取了较大胜利。部队打得英勇、顽强、沉着、机智。对敌情判断正确、组织指挥周密。各部(分)队之间做到了主动支授,上级下级,干部战士之间团结一心,相互信赖。”时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云南前指司令员廖锡龙,也对陆军第67军高度赞誉:“ 你们‘5.31′抗反是个胜仗,‘7.19′抗反更是一个胜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三、“12.10”抗反作战,严阵以待连战皆捷</b></p> <p class="ql-block">1985年在旱季作战后期,敌为挽回面子、夺回“失地”,其866团于1985年12月10日晨,对我405号阵地实施了一次营级规模进攻,我步兵第199师及早判明了敌之企图,及时组织所属炮兵对展开、冲击之敌实施集中射击,大量杀伤了敌有生力量,支援坚守分队粉碎了敌反扑企图。越军一再呼叫:“敌炮火太猛,伤亡112人,已无力进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四、“1.12”抗反作战,坚甲厉兵屡战屡捷</b></p> <p class="ql-block">1985年12月10日,我粉碎敌对我405号阵地营级规模反扑计划后,不甘心失败、蠢蠢欲动,又于1986年1月12日深夜,对我那拉方向408号、405号阵地实施了一次营级规模进攻。我步兵第199师坚守分队,在我炮兵火力的支援下顽强抗击,粉碎了敌进攻之企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五、“9.8”出击作战,精兵奇袭大获全胜</b></p> <p class="ql-block">1985年9月8日,步兵第595团指挥该师侦察连,精兵奇袭,一举收复574号阵地(即211高地)1、2号哨位。10时30分出击战打响,我攻击分队以灵活多变的战术及迅猛的攻势,于10时46分占领了1、2号哨位,当即转入防御。战至9日5时30分,我坚守分队在我强大炮兵火力的支援下,连续打退了敌12次班、排规模的偷袭。此战,取得了歼敌127人的战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六、“9.23”出击作战,运筹帷幄攻无不克</b></p> <p class="ql-block">1985年9月23日,步兵第414团第7连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向395高地、23号阵地、436高地及附近3个无名高地出击。6时15分,炮兵按照火力计划对21个目标行火力急袭,并对161高地、227高地、238高地、968高地之敌实施火力佯动。7时05分,攻击分队占领表面阵地,随即进入搜剿打洞、清剿残敌战斗。战至9时45分,全歼395高地地域之敌。此战,歼敌181人,毁坏敌各种火炮10门、机枪14挺、军车1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七、“12.2”出击作战,用兵如神所向披靡</b></p> <p class="ql-block">1985年12月2日,步兵第596团第7连、步兵第597团第4连按照作战预案,以错时攻击的形式,先后实施了代号分别为"山虎8号工程"和“851工程”的出击作战行动。7时30分,在成都军区前指的协调下,我军及守备部队炮兵在西至达莫扣,东到黄泥坝12公里的正面上,实施了多方向、有重点的炮击。与此同时,步兵第597团第4连,分两路对405号阵地地区发起钳形攻击。炮兵对398、411、968高地敌观察所、火力点,544、637、354高地敌直瞄火器,395、907、227、161高地等敌主阵地以及朗屏、朗首地域敌炮兵实施重点炮击。战至13时50分,全歼405、801、302号阵地守敌,并迅速转入防御。在我攻占405号阵地表面阵地,与敌激战的同时,步兵第199师炮兵于9时10分,对968高地实施20分钟火力准备。此时,968高地之敌误判我实施火力佯动,步兵第596团第7连抓住有利战机,利用我炮火急袭效果,迅速出击,仅用46分钟一举攻克968高地,并于10时49分前撒回我方阵地。此战,歼敌408人,摧毁敌85以上口径火炮9门、迫击炮17门、重机枪6挺、汽车2辆、工事144个、屯兵洞23个,取得了旱季作战的重大胜利。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八、“1.28”出击作战,出敌不意无坚不摧</b></p> <p class="ql-block">根据中央军委、成都军区前指关于旱季作战的指示,军决心在那拉和黄泥坝两个地域,组织实施“1.28”出击作战(代号:“双盾工程”):“1月27日5时前完成屯兵,28日6时30分至7时发起攻击。同时,第6、第7侦察大队从两翼秘密出境对敌实施破袭,配合正面作战。”从1986年1月13日始,我军炮兵用间、直瞄破坏射击的方法对544等高地、61号、62号等阵地进行了15天的“火力拔点”。1月28日,乘敌不备我向那拉方向425号阵地、八里河东山方向55号、59号阵地择机发起攻击。在我炮火掩护下,向425号阵地攻击的步兵第595团第4连、5连,仅用11分钟就一举攻占425号阵地。向55号、59号阵地突击的步兵第412团第5连、6连,于7时57分、8时13分相继占领上述阵地。此战,歼敌438人,毁坏敌各种火炮29门、高机(重机)33挺,并以炮火摧毁了越军第866团3营、第568团1、2营一线连排阵地大部工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九、211高地两个哨位争夺战,情势胶着互为攻守</b></p> <p class="ql-block">211高地作为老山战区要点,敌我双方自1985年6月9日始,围绕211高地1号、2号哨位,展开了哨位争夺战。6月9日,我向1号、2号哨位发起攻击,因兵力不足而停止攻势行动;10日夜重新发起反击,11日曾一度夺占1号、2号哨位,后因未组织有效阵地防御,致使得而复失;至此,双方对1号、2号哨位,展开了你争我夺的拉锯战,情势胶着、互为攻守。其后,我炮兵部队审时度势、寻找战机,运用“火力拔点”、歼敌炮兵连、重点炮击、炮火封锁等战法,与坚守分队一道扫清了211高地外围大部障碍,为我1985年9月8日,组织实施“9.8”出击作战,完成了战前战场准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十、炮兵全期作战,全般支援威震南疆</b></p> <p class="ql-block">陆军第67军炮兵部队,自1985年5月18日陆续占领发射阵地始,至1986年4月30日全部撤出阵地,作战近1年的时间。老山战区特殊的地形、特殊的作战样式,使炮兵由单一的支援兵种,演变为战场全局中的独立作战兵种。在全期作战中,以准确、及时、猛烈的炮火支援步兵抗反、出击和坚守作战;成功研发并实践了炮兵“火力拔点”战法(这一战法的射击法则,战后编入《炮兵射击教程》);基于战场特点,以炮兵独立作战的形式,不间断地实施了炮火封锁、重点炮击、歼敌炮兵连等作战行动;在军首长的督导下,组织实施了多次无人机越境照相侦察,为军首长判断情况、定下作战决心,提供了有价值的战场情报,为我坚守部队和攻击分队,提供了战场资料。无人机的研发利用,开创了我解放军无人机投入实战的先例,为我尔后研发无人察打一体机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附件:</b></p><p class="ql-block">1、作战序列</p><p class="ql-block">2、军、师、团军政主官名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