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9月21日,又是一个秋高气爽的周六,欣然参加了龙岩环健户外组织的“从永定区里佳村穿越锅子岽到初溪土楼群”活动,过去一说去永定看土楼,便不假思索地前往湖坑观赏土楼王子“振成楼”,虽然身边总有人提说初溪土楼群很不错,但总感觉应该跟湖坑土楼群差不多,于是一直没有成行。今天终于机会来临,金秋时节,金黄的稻田,加上壮观的土楼群,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应该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这样想着,心里美滋滋的,于是特别背上老单反(徒步的时候难得一背),希望拍得更远更宽阔。7:30,全队37位徒友乘坐大巴,从龙岩人民广场前往里家村。</p> <p class="ql-block">9:09许,到达里家村,到村下车后,大家稍作休整,便沿着宽阔的水泥村道休闲地走着,更多的是为了找村民的卫生间一用。里家村村场背山沿溪,虽然在大山里,但村场还是蛮大的,土楼和现代建筑相映成趣,尽管新式民居看上去豪华许多,但吸引眼球的还是土里土气的土楼,古朴沧桑,更具艺术美感。主村道两边村房的大门基本上是开着的,多有老人在家,有的在家里的厅堂补谷笪,有的在家门口屋檐下补篓筐,老人家手艺精到,悠然自得。走着走着,一位老伯正在家门口测试新买的燃油电动打谷机,手拉发动,一下、两下、三下,发动机终于点火,迸发出均匀的哒哒声。有的徒友看到村中心地带的小卖部,便进去添补一些水和罐装流体食物。</p> <p class="ql-block">9:24许,全队才走出里家村,走出里家村,右下前方便是一大片金黄待割和正在更加金黄的梯田,加上绿色蔬菜、玉米、百香果、芭蕉等的点缀,是平时不多见的大规模梯田,徒有们赞叹不已。全队背向金色的梯田合照留念后,便继续沿着水泥机耕道向山里进发。向前走一点,可以看见正在有两位上了年纪的老乡,应该是夫妻两人,正在将收割的稻子置于九张谷笪上晾晒,对我来说是一道没有见过的风景。整个梯田,仅有两块梯田的稻谷被收割完毕,不过两周左右的时间,整个梯田的稻谷将被收割一空。相隔两块梯田还有一位老伯正在察看稻谷成熟情况,应该在精心计算收割时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进入土路</p> <p class="ql-block">9:32许,离开水泥机耕道,进入土路,路面挺宽的。走着走着,路边靠山的阴凉处,一头大水牛一动不动、愣愣地看着我们,应该是对于我们这些不速之客感到非常吃惊!走着走着,9:36许,终于告别了庄稼路段,告别了最后一溜梯田,向更深的深山进发。</p> 9:44许,第一次出现拥堵现象,因为毛竹制作的“道闸”不但牢固,还有铁将军把门,只能一个一个小心谨慎、手脚并用,从竹门上方翻过去。应该是阻挡野猪之类的“道闸”,同时防止牛羊私自进入深山老林。 走在防火隔离路上,头顶蓝天白云,尽管有些晒,路面有些潮湿,甚至溪水横流,但昨夜秋雨洗涤过的清新,扑面而来,还有溪流哗哗,更有秋蝉声振林樾的歌唱,让人轻松愉悦。有的路段,铺满了当地适合用于草地种植的贴地草(客家话叫“边草”),现在已经很少见到,踩在上面甚感舒适。 9:58许,全队进入竹林山草路。起初芒萁茂密,压根就看不到路面,我们就走在芒萁上缓缓向上,然后在一段高耸、密集的竹林穿行。听身边的徒友说才知道,我们还是走在森林防火隔离路上,前几年刚开建的时候,路面没有长草,很好走。现在看来,基本上没有人走动,防火隔离路又和绿色山体连成一片,难以辨认。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一次吹哨修整</p> 10:11许,开路先锋说是防火隔离路不好走,还可以缩短距离,于是带领大家直接进入竹林,向上硬拱。于是,一时间,大家想打游击似的,开始发散式向上,然后还是逐渐形成一列中队,接踵而上。10:21许,全队先后走出竹林进入灌木林,继续向上攀爬。走在不是路的厚厚落叶上,前面的徒友感觉不对,于是查看轨迹,结果偏离轨迹许多,于是向左边的山体修正。大家又不自觉地分散攀爬左边的山头,山体比较陡峭,加上湿滑,都显得有些艰难。10:30许,大家先后上到一个小平地之上,躲进旁边的树林,稍作休整,算是第一次有组织的休整,但原因却是等待前面探路同志传来可行的消息。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下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走上正道</p> 等啊等,没有能等到反馈的信息,10:48许,全队贴着轨迹线下行,11:00许,借助一棵不大的树和一个有些腐朽的竹筒,完成下高坎作业,前面的帮后面的,下到防火隔离路的帮助正在下到防火隔离路的,有的徒友不断提醒下坎流程,全队总算安全走上正道。有的徒友打趣地说:看来按照轨迹行走,公里数不够、拔高不够,这样可以往上凑一凑,同时多了一些艰险。正道芒萁茂盛,但总平坦许多,而且还有路面的影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进入细竹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二次吹哨稍息</p> 平缓向上走了一段,便进入一段长满细竹子的防火隔离路,以其说是走过去的,倒不如说是钻过去的,细竹子长得一人多高,细小的竹叶时不时从脸上扫过,还好脸皮比较厚,脸皮薄的徒友好在有防晒面具遮挡。11:17许,在即将走出细竹林的防火隔离路上进行了第二次吹哨稍息,当最后面的徒友赶到的时候,便继续沿着隔离路向上。在稍息的时候,发现躺在落叶上的一个朽木长处一朵米黄色、扇形,上下好几层的不知名菇类,菇面纹路清晰、褶皱明显,像一把张开的折叠扇,又像美丽的贝壳,不得不蹲下身子,细细欣赏一番。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又一次进入山林</p> 11:35许,走到了防火隔离路的尽头,从右手边又一次进入茂密的山林,沿着似路非路的山路向上攀爬。11:53许,上到一大石处,全队第三次吹哨稍息。有的就地站着,有的在大石上坐着,有的靠着石头半坐着,不慌不忙,悠哉游哉。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漂亮的“菇树”</p> 11:59许,等齐殿后的徒友,继续向上攀爬。12:09许,路边一丛粗大的灌木,其中有一根从下到上长满了层层叠叠小扇形的杂菇,都变成“菇树”了。树菇从上往下看,呈褐黄色,表面光滑;从下往上看,呈白色,表面拉丝。以其说是树菇,倒像一朵朵的花朵,又像一朵朵祥云,别样美丽,别样漂亮。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石头开会</p> 12:35许,全队在山顶下方的灌木丛中就食午餐。13:04许,走出阴森森的灌木丛,上到山顶,原来天高云淡,秋阳灿烂,一览近山矮,远眺高山远,有的徒友就在有一点阳光的小松树丛中就餐,说是有一点阳光更好。说来也是,躲在阴暗潮湿的灌木丛中,少不了蚊虫骚扰。当眼前一堆石头挡住去路的时候,徒有们干脆尽情地拍照,有爬上大石头拍视频的,有三五成群坐在小石头上悠然一拍的,有单独坐在圆石凳上开心一拍的。我倒觉得,是一个石头开会的场面。 我们朝着最高峰方向,先下行,然后上行。最高峰和我们登上的第一座山峰的右侧山坡,不见树木,只长者低矮的新草,到处都是一小撮一小撮的石头,应该是砍伐后用于农作物用地。最高峰峰顶是一个石头错落的小平地,几棵枯死的小松树风骨依然、玉树临风,传递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下山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进入一段防火隔离土路</p> 13:22许,开启下山徒程,沿着大山石、黄泥、小碎石的防火隔离路波浪式下山。我们就这样在乱石丛中穿行,好像在沿着很久以前石头们下山的路径不断起伏向下。13:42许,走出石丛路,进入一段陡峭的防火隔离土路。13:52许,下到刻有“福建(永定)土楼”四方水泥界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金鱼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神情自若的智者</p> 14:01许,又下到防火隔离石路上,以其说是防火隔离路,其实就是山洪水路,我们开始更多的时候走在了大小不一的乱石上,没有流水、大小不一、形状不一、彼此紧挨的乱石水道,就像滚滚向下流淌的石头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幸好石头表面干爽,不然非常难走,而且容易滑倒。在乱石丛上上上下下,手持登山杖,一个个徒友仿佛都成了山野侠客。脚下的乱石,大多没有值得观赏的形状,但当你一不小心发现一尾张口浮游在水面的大金鱼时,你将无比喜悦和感叹!当年一不小心发现一位头戴圆帽、眯着眼睛、抿着嘴默默地看着你的时候,就像面对一位神情自若、又有一点不屑一顾的智者,坦然之心油然而生。不管脚下的石头多么凌乱,只要你用心欣赏,一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和惊喜。 继续在向下的乱石上走着走着,乱石边沿大树根部的白色镶边金黄色扇形的树菇出现在眼前,褶皱鲜明,造型美观,极具观赏价值。其实,相同的树菇,大树背后的根部还有一簇。心想要是带回家,晾干后将成为漂亮的摆件。 14:17许,终于走出乱石防火隔离路,来到了泥土路面的防火隔离路,一片水杉林展现在右手边,和左手边的灌木林形成鲜明对比。一棵棵高大的水杉高大挺拔、枝繁叶茂。这里的水杉有两种,一种是针叶型,一种是红豆杉树叶型(问身边的徒友都说是水杉)。我们紧贴着水杉林缓慢向下,越往下走,坡度越陡,大家越加小心。加上乌云密布,大家下意识地加快了步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看见梯田一角、村落一角</p> 14:22许,暂别水杉林,又走在灌木茂盛的防火隔离路上,透过隔离路远望,远处的高山正下着大雨,形成了雾天一色。继续向下走了一会,梯田的一角、村落的一角,一前一后、一园一方的土楼出现在眼下,身边的徒友感觉良好,说很快就能到达村庄了。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途中最佳位置看到的初溪土楼群</p> 14:28许,据有经验的徒友告知,终于下到了观赏土楼群的最佳位置,居高临下,大小不一、有圆有方、红墙灰瓦的土楼错落有致,集中程度、数量之多、式样之丰富,这就是初次见到的初溪土楼群,非常震撼!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稍息、择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下到村里的电站</p> 再往下便又将进入稠密的灌木林。14:40许,走在后面的徒友,在山路和防火隔离路路口稍作停留,查看前面的徒友选择的路线。经查看,为了缩短里程,走在前面的徒友选择了山路,于是我们朝着山路继续向下。山路落叶满地,泥土有些湿滑,坡度越往下越陡峭,有的地方坡度在75°左右,于是大家蹑手蹑脚,尽管特别小心,有时甚至蹲下身子往下走,但还是有不少徒友脚底打滑坐在地上。这是我走过的最陡峭的山路,也是见到最多人滑倒的山路。好在天公作美没有下雨,要不一个个都将翻滚成泥人。不过真要下雨,只好安全第一,舍近求远改走机耕道。 15:05许,终于下到水电站,有的坐在石头上休息,有的洗涮一番,一等到收队的徒友安全到达。 15:23许,全队沿着溪流小山路继续下山。前面是一小段水泥路面的小山路,于是以为将是一段平缓向下好走的老路,但没走一会,要进入石砌小路,压根就看不到石砌小路,应该是平时没有人走动缘故,被茂盛的芦苇淹没了。走在最前面的徒友又成了劈草先锋,一边砍劈芦苇之类,一边像乌龟的速度缓慢向前推进,而且走走停停。加上年久失修的水泥水渠,石路上都是流水,一不小心,鞋子就会弄湿,其实再小心也防不胜防,很多徒友的鞋子都被打湿。 15:36许,终于走出淌水的石砌小路,走在了田间小道上。说是田间小道,其实右手边的坡田没有种植作物,长满了繁茂的杂草。 15:45许,走在了村间小道上,土楼门前屋后的金色稻田、绿油油的菜地,古村落的气息扑面而来。15:52许,左右边灰瓦白墙圆形的映入眼帘,从未见识过外墙粉刷过石灰的土楼,非常独特,特别耀眼。继续往下走,大门上方红底金色的“善庆楼”和“善政安天下,庆云兆太平”门联,特别显眼,应该是一座有故事的土楼。 <p class="ql-block">继续顺着溪边的村道往下,便来到“芳华园”石刻处,应该是村里的活动场所;其边上就是“景星庆云”圆土楼,另一边是“初溪小学”。继续向下,便下到“锡庆楼”方形土楼;继续往下走,便来到“集庆楼”,大门刻写一副红底黑字的对联:集益鸣谦德,庆余积善徵;横联:物华天宝。土楼里聚满了游客,甚是热闹。看到“集庆楼”的介绍,才恍然大悟!原来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永定现存最古老(601年)和结构最特殊(72道楼梯)的圆土楼。</p> 离开集庆楼,继续向下便来到方形土楼“绳庆楼”,过完小溪桥,和走在后面的另外两位徒友一拍即合,继续登高观景台。观景台不算高,据介绍才124级台阶,于是拾级而上。16:21许登上观景台,观景台建有一亭,名叫“松风亭”;不上观景台不知道,站在观景亭才一览土楼全,初溪土楼群尽收眼底,青山绿水间,金色梯田下的土楼,气势磅礴、古色古香,真是别有洞天。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集庆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绳庆楼</p> <p class="ql-block">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能更加细致地了解和观赏美丽的土楼,但站在了最佳的位置,观赏了土楼群的全貌,十分难得,倍感珍贵。初溪土楼群规模之大、开建时间之悠久、保存之完好、入住率之高,令人吃惊,当首屈一指!</p><p class="ql-block">初溪土楼群就在有山、有水、有梯田的地方,值得一游,值得再次一游!日后,定将抽出时间,慢慢游览,细细品味。</p><p class="ql-block">16:54许,匆匆赶往初溪村村口的游客服务中心,乘车返回(全程9公里多,累计拔高700米左右)。三个人一个念头,让徒友们在车上久等,实在不好意思!</p> ( 据介绍:初溪村全村2000多人都姓徐。当年其开基始祖因追打三只野鹿的传说,取名“麤溪”。后来,考虑到“麤”字有粗心大意的含义,不雅,改名为“初溪”。初溪徐姓祖辈靠什么发财?建造出如此庞大的土楼群?原来初溪的山上有无边无际的竹林,竹子是当年最好的造纸原料,他们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大量生产土纸销往福建漳州和广东潮州等地。在造纸业最旺盛时期,村中有40多家纸厂,虽然一家纸厂才4个工人,一天不过生产两刀纸,但一刀纸当时相当于卖40斤的大米价钱,一年到头造纸不间断,收入十分可观。初溪土楼群,不光有圆形方形土楼,还有十分少见六角形的“共庆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