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走出国门,去感受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以及风土人情,对我来说感觉特别新鲜,新奇,也触动很大,印象很深。中西方关于教育问题彼此之间差距真的很大,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芬兰和我们在对待人的态度上是完全不同的。今天我就从行为模式,感受模式,思维模式三个方面,来聊一聊我的亲身体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先讲一讲我对芬兰学校的认识吧。</p><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了芬兰一所高中。发现孩子们的学习环境是比较舒适的。教室里的课桌椅子居然分高低两种,学生可以坐着或站着上课。餐厅也是这样的布局,还多了很多长沙发,孩子们吃完饭可以躺在沙发上休息一会。学校还有一个私密聊天室,放着十几把摇摇椅,学生们随时可以和老师或同学沟通交流,处理一些学习以外的人际关系、个人思想或情感上的问题。最惊奇的是我们还看到了一个密封的小房间,是供学生打电话用的,很好地保护了孩子们的隐私。在我们自己还无意识的时候,芬兰学校已经主动采取一些措施在保护孩子们的隐私了。这就是差距。学校还会给每个孩子配备电脑,很多学习、作业、测试等活动都通过电脑来完成。我们现在还在对手机电脑严加防控,电子产品已经构成了我们和孩子之间非常大的矛盾点。</p><p class="ql-block">在教学管理方面,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是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两三点,午餐是学校免费提供的。孩子们的家庭作业也不多,放学后他们有很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们看到一张统计表,在展现不同国家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和在家学习时间与学习效率的对比图。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学生在校在家学习时间都很长,芬兰这个国家却很短。但在学习效率上,芬兰是排在世界第一的,我们国家就非常靠后了。由此得出四个结论:</p><p class="ql-block">一:学习时间长短与学习效率并不是完全的因果关系,不是学生越辛苦越勤劳,刷题考试越多,学习效果就越好。关键在于学生是被老师家长牵着鼻子走,被迫被动去学习,还是学生自动投入到学习里,即便学习真的很辛苦,他感受到的却是思维碰撞的快感和兴奋。这是学生学习动机的问题,压根儿跟学习时间长短就没有多大关系;</p><p class="ql-block">二:证明了教育不是自上而下的强行灌输,这已经是工业革命时期的教育方式了。真正的教育是点燃火种,提升动力,引发思考,激发潜能的一个过程。</p><p class="ql-block">三:教育是在老师学生之间平等尊重基础上的一种自愿自发的活动。学生一定是在情绪平稳,心门敞开,精神愉悦的状态下,才润物细无声地欣然接受老师的影响和教育。</p><p class="ql-block">四:学习知识本可以是件幸福快乐的有意思的事,它就和我们吃饭睡觉玩游戏一样,体现一种生命的自然而然、自主自发的向上向外延伸,学习根本就不是我们人生里唯一一件重要的事,更不是像我们所认为的一定要吃得苦中苦方得人上人的这种自虐式的苦行僧式的一个磨难经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看一下,政府和学校所有行为层面的动作,都是从人文主义出发,给孩子们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有被尊重和重视的感觉,而把学习当成一件轻松快乐的事去做;第二点:学校安排的作息时间也符合孩子身体发育的需求,睡够了睡好了,才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去面对学校生活;第三点:学校给学生留出很多自己支配的时间,鼓励孩子们通过各种活动的学习和尝试,去发现和探索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或者兴趣点。</p><p class="ql-block">接下来再看:学校给学生在感受层面提供了什么价值?之前有一位家长曾给我说,芬兰这样的学习环境哪个孩子不喜欢啊,和国内相比,学习时间又短,内容又简单,不会有太大压力,孩子们肯定高兴啊。在这里,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真正平等尊重的,不存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样的上下级的权力关系,也不会形成与金钱挂钩的经济利益关系,学生和老师之间就是纯粹的合作关系,彼此之间并不会就学习问题形成压力或对抗,老师尽到老师的职责,学生自然地接受知识的传承,思维的开拓,这种关系中当然会让双方都有良好的感受啦。</p><p class="ql-block">在思维模式层面,学校为什么要这么做?我想这是符合儿童天性的。小孩子就是通过玩的方式来学习的,在玩的过程中去学习掌握游戏规则,并把这种规则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孩子的思维里,用这样的思维再去学习文化课知识,那么学习自然就是一种开放的、轻松的、快乐的、有意思的另一种游戏,孩子怎么可能会厌学辍学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我们住宿的那个体育学院,就有很多种体育项目供孩子们选择。甚至我们也在老师带领下,玩了冰球,冰壶,棒球,射箭,划船,飞盘等很多项目。尽管我们都已经四五十岁的人了,玩起来还陶醉得不行,何况孩子们呢。芬兰学校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学校的侧重培养活动不一样,但绝对不会把孩子们都限制在学习文化课这一项上。他们是允许和鼓励学生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和培养孩子的优势项,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让孩子学会认识自己和积极生活的能力,以及和老师同学之间配合的能力,而不是像我们国内一些家长老师,把学习学校的文化课当成是一件非常中规中矩,非常官方正式,非常一本正经的事,必需要严肃对待,必需要专心致志,必需要拿到最好成绩,考上最好大学。有没有发现,我们很多家庭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在朝着这一个方向前进了。每个孩子都必需要像一棵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一样,不要有旁枝分岔兴趣爱好,不要七拐八拐到处犯错,更不能停顿休整躺平摆烂,你就给我学,按我的要求去冲刺最高最好最牛最强就行了。想想我们对孩子这样的行为,这是教育吗?这是把孩子关在了学习的监狱里服刑,有朝一日大学毕业刑满释放了,我们孩子的天性也早已经被扼杀了,人性的良知也被硬生生掐死了。我们始终在追求形而下的东西,停留在物质层面生存层面上,而忽略了孩子精神方面形而上的问题,也就是学习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活着的意义这些高层次的需求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芬兰的教育在这些方面真的很值得我们反思的。听朋友给我讲过一个案例:杭州一个研究生毕业的女生,无法进入社会,告诉妈妈她只会在学校学习,只会考试,其它什么都做不了。可社会上哪有这样一份工作,需要你像考试机器一样不断出题让你答,去拿高分来安慰自己?这是我们家庭教育的悲剧。在我们的错误认知里,文凭学历是孩子学习唯一的目的,我们往往在期盼学霸的同时,无意间就创造了一个学渣,因为他都已经无法学习了,也没有生存能力了,没有人格特点了,更没有自主能力和自由灵魂了。</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分享一些芬兰的课堂吧。</p><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这个体育学院体验了很多节当地一位小学老师的课堂。上课的形式基本上都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老师的一个主题展开小组讨论,设计,创意,最后集体展示。听说他们的历史考试,只要把历史事件来龙去脉搞清楚,有自己的想法和结论就可以,至于时间,年代,人名,地点等这些方面,说错了也没关系,不扣分。听到这儿我内心一下就放松了,好像历史这个让我特别讨厌和害怕的科目,现在也有了一点想要去学一学的想法了。没有那么严苛的条条框框卡着你,你自然就会对它燃起了解和学习的兴趣来。</p><p class="ql-block">老师对每一个发言的学生都给予肯定和鼓励,在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也不会进行比较,不会去打分,每个学生都不会在课堂上感觉到难堪。这种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氛围不会带给任何人压力,老师对每个同学都是友善的,鼓励的,并且我们能感受到,老师是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课程设计地有趣,好玩,即不太简单也不太难。老师每个主题都是启发式的,主要在于带动学生们进入思考,是一种很灵活的上课方式。</p><p class="ql-block">老师提出的问题的层次也非常高。他不会考你:联合国规划署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什么?而是问:你认为哪个目标最重要?如果你是全球领导者,你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他不会告诉你一定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有怎样伟大的理想,而是问你:你想成为怎样的人?过怎样的生活?你如何改善周围的人和环境?类似这种开放式的问题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以天马行空地进入思考,展开想象,去创造自己的答案。天哪!如果我们的孩子也能被这样的老师引领,那他们真的能成长为国际化的现代人,都会被训练出一个国际化思维的大脑,多牛啊!</p><p class="ql-block">另外,老师还带着我们走进了森林,在原生态的森林里边走边讲解。还有比这种教学更贴切的方式吗?听说学生还会走进工厂,教堂,超市,博物馆,机场车站,政府部门等很多地方,太新奇了。你在这种课堂里还会打瞌睡吗?你还会惦记手机游戏吗?你还会封闭自己的心灵吗?</p><p class="ql-block">我们还体验了很多种游戏,像冰冻人啊,打小木棒啊,非常简单的活动。可当我们被老师带动起来后,所有人都玩疯了,有很认真玩的,也有做小动作整作弊的,大家也都笑笑说这孩子真有意思。原来站在边上看手机的孩子,也被大家拉进来一起玩,孩子从一开始的抗拒到最后也能在游戏里露出笑脸了。我就特别有感触:是我们孩子沉迷手机不务正业吗?是我们孩子抑郁焦虑抗压能力差吗?是我们孩子打人骂人品质不好吗?我们父母有多少心思用在了孩子身上?除了让孩子学习以外,有关注过孩子什么时候没有了笑脸?什么时候回家摔门把自己关进屋里了?什么时候脾气暴躁地不容你说一句话?直到他再也走不进校门,走不出家门,我们父母才慌了,这孩子怎么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行为模式上看,芬兰的老师是在创造一种平等的没有比较的课堂环境。他们把孩子带出教室,进入到大自然里,进入到生活场景里,是在告诉孩子:我们就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我们和所有花草树木一样都是自由的。我们的生活里到处都是好玩的有趣的知识,知识并不是枯燥的死板的,就看你怎么接受和使用,怎么把它变成活的。</p><p class="ql-block">从感受模式上看,你在课本图片上看一个动物,和在森林里看一个活的动物,哪种认知程度更深?把你当成一个未来国际领导者,你的站位和思路会在哪里展开?就让你和大家一起疯跑疯玩,在游戏里打成一片,你的心门还会关上吗?考试的目的并不是证明你学得好还是不好,证明你是聪明还是笨,而是看你是否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逻辑,有自己的归纳和总结。那你是在意你的分数还是在意你的思维能力?</p><p class="ql-block">从思维模式上看,芬兰的教育目的是什么?是让每个人都成为有特点的自洽的自己,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有自由意志的人,成为一个精神富足灵魂丰满的人。我首先做好我自己,认可我自己,其次才能在人与人的关系里保持自尊与自信,并给予他人真正的尊重与信任。</p><p class="ql-block">这种教育是我们孩子、甚至是我们自己所缺少的。我们首先需要从“我们”这个概念里把“我”给抽离出来。我们的文化和教育里没有“我”这个概念,我们是群体发声,表达着群体意志——大家会怎么看我?怎么评价我?我不能像个另类,不能出头,不能丢人,我起码要和大家差不多。我的孩子不能落后,不能平庸,不能辍学,否则我这老脸往哪儿搁呀!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表达的都是“我们”,我要活成大家期待的样子,符合大众的标准,而没有“我”这个具体的个体,没有“我”的特点和特征。“我”的概念已经被消解了。</p><p class="ql-block">董老师说“我是谁?”这一问题的提出比这一问题的答案重要得多。我意识到我是谁的时候,我的主体性就出来了,自由意志就出来了,自尊自爱就出来了。我可以定义我自身的价值,可以赋予我人生的意义,并为我所有行为提供动机提供理由。杨老师说了一句话:人是在意义和理解层面上的存在。人的自我意识发展出来的问题就是灵魂问题,意义问题,就是形而上的精神性问题。如果自我意识找不到活着的意义,再有钱有权也活不下去;如果自我意识随时能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即使什么物质条件也没有,他的灵魂都是自由的,因为意义是高于生命的存在,人可以为意义而死,也可以为意义而活。那么我们就知道了,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孩子什么都不缺,却抑郁了,焦虑了,不想活了,去天堂了。我们的养育和教育里缺少了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人这个主体的看见,对人性的尊重,对人生意义的构建,对人灵魂世界的呵护。我们要真正实现这一步,还需要我们的社会和文明再走很长一段时间。</p><p class="ql-block">走出国门,我们会在很多方面体验到对人的不同态度和做法,会冲击到我们的无意识区域。噢,原来我在这些方面还保留着千年文化的传统观念,我在那些方面还没意识到这是不尊重个体的,是在用群体标准要求的。当这样的感受多了,我们就会自然开始反思我们的观念,我们的传统。差距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我可以改变些什么……这就开启了我们对自己的了解,对自我意识的探索。甚至我更加坚信,博瑞智的理念是对的,超前的,是在教会我们真正做自己,真正尊重别人,是在教我们成为人,成为现代人。这就是芬兰夏令营对我最大的改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24日星期二 写于西安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