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解放日报》2024年9月24日12版文史专栏发表 华东师范大学 哲学系教授 苟东锋 文章:</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鲁国是西周开国元勋 周公(周武王 姬发的弟弟 姬旦)的封国,由于周武王执政3年就病死,他的儿子 姬诵当时只有13岁,且当时局势不大稳定,于是由周公(姬旦)辅助掌管国家大事。</p><p class="ql-block">周公摄政六年,使国家转危为安(其间平定商纣王之子武庚的叛乱,武庚被杀,参与叛乱的还有姬诵的两个叔叔一一姬管叔上吊自杀,姬蔡叔被充军放遂)。</p><p class="ql-block">为了表彰周公,成王允许其封国(鲁国)行天子礼乐。</p><p class="ql-block">由此,鲁国成为周天子分封的诸国中保存周礼最为典型、完备的文化中心之一。</p> <p class="ql-block">什么是历史?</p><p class="ql-block">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的记录是为历史。</p><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的历史,连绵几千年而不断,为世所少有!</p><p class="ql-block">学习历史,执政者可以“以史为镜鉴”,吸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劳动大众也能从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有的光耀千古,有的遗臭万年)的身上,懂得做人的道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哲学认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也一再告诚弟子,道并不能理解某种外在于人的力量。相反,力量来自人的本身,是人的力量成就道的威名。在此基础上,经过儒学数千年的教化,天命观逐渐成为支撑古代中国人心一种基本结构。</p><p class="ql-block">儒家的天命观,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把握生命的正确方向,开始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经历努力拼搏的实践后,所开启的一种对自身与世界的理解方式。</p><p class="ql-block">当一个人“知天命”后,就会有两方面的收获:一是对于世俗的成败以及他人的评价不会太在乎,可以做到“不动心",进而恢复一种内心的宁静;“不动心”并不意味着躺平或者放弃去做正确的事情,而是丢掉负担、轻裝上阵,恢复生命本有的力量。</p><p class="ql-block">显而易见,儒家承认天命,并非要求直接听天由命,而是尽人事后所认识到的一种境地,是充分融汇人的主观性后所见到的一种客观性。这种主客观合一的状态就是"天人合一”。</p> <p class="ql-block">附录:西周立国从武王伐纣起</p><p class="ql-block">周武王 姬发 公元前1046年~前1043年</p><p class="ql-block">周成王 姬诵 公元前1042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前1021</span>年</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共275年。</p><p class="ql-block">释迦牟尼诞生公元前554年4月初八(今尼泊尔)享年80岁,卒于公元前464年。</p><p class="ql-block">孔子诞生公元前551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