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圣经·旧约·创世纪》给人们讲述了一个伊甸园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上帝在创造天地万物之后,然后按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第一个人——亚当,后又怕亚当寂寞,又从亚当身上取出一根肋骨创造了第一个女人——夏娃。</p><p class="ql-block">亚当和夏娃最初生活在伊甸园之中。伊甸园物产丰富,各种生活之需应有尽有,亚当、夏娃生活在此无忧无虑,赤身裸体尽显自然之态,无病无灾无生老病死之忧,甚至可以说两人就没有意识。</p><p class="ql-block">伊甸园中有两个隐患:一是智慧树上的果实,即智慧果,也被称为禁果。吃了之后,人会产生自我意识,就会结束无忧无虑的状态。所以,上帝告诉亚当、夏娃,此果不可以吃,否则就会被赶出伊甸园。二是蛇。蛇是伊甸园中唯一有智慧的动物,它知道伊甸园中的秘密,当然它也是唯一一个可能破坏伊甸园的动物。</p><p class="ql-block">蛇引诱夏娃偷吃了禁果——智慧树上的智慧果,当然夏娃也让亚当吃了禁果。</p><p class="ql-block">吃了禁果之后。亚当、夏娃两人有了意识,有了美丑意识和善恶的观念,两人觉得赤身露体尤其是生殖器官的裸露是不雅观的,于是两人就用树叶把各自的生殖器遮挡起来。</p><p class="ql-block">上帝发现亚当、夏娃用树叶遮挡生殖部位,知道2人偷吃了禁果,经了解得知是蛇引诱夏娃偷吃禁果的,于是进行了惩罚:把亚当、夏娃赶出了伊甸园;因夏娃先破禁,让女人生孩子,尝受生育的痛苦;罚蛇以丑陋的面目,永远在地上爬行,并且让人类恐惧、厌恶。</p><p class="ql-block">走出伊甸园,亚当、夏娃才真正感受到了人生的艰辛和痛苦。首先,要感受大自然的严酷,风雨雷电,烈日酷暑,冰雪严寒,无情水火;其次,要自己觅食,有时难免要忍饥挨饿;其三,要面对生老病死,要对付豺狼虎豹的侵袭。</p><p class="ql-block">走出伊甸园之后,亚当、夏娃才真正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这时他们怀念伊甸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想回去,但是已无可能,只留下了传说和向往之情。</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其实,伊甸园就是母亲子宫的寓言。在母亲的子宫里,人,也即胎儿,无忧无虑,但也没有意识。实际上胎儿也不能称之为人。胎儿只有脱离子宫,只有割断与母亲的脐带,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前提条件。</p><p class="ql-block">虽然脱离了母体的婴幼儿还不能自立,还要父母的哺育、照顾,一年之后,才能站立行走,待到18岁,才能真正从法律意义上成为一个完全具备自我权利即完全承担自我责任的人,但是脱离母体后,其饥饿、生病、疼痛等,就与母体没有关系了,就是母亲帮助其饮食(哺乳、喂食)、看病等,其消化、自愈,也得靠自身机体来发挥作用。其思想意识的产生更不是母亲所能左右的了。所以说,割断脐带,获得形体独立,获得自我意识,才是人之为人的开始。</p><p class="ql-block">留恋伊甸园,实际上是一种恋母(子宫、懒惰)情结。母亲在爱你,也不可能帮助你解决所有问题,更不可能陪你到老。回不去伊甸园,就像回不到母亲子宫一样。自己的人生必须自己去面对,自己的生活必须自己去开拓。</p><p class="ql-block">向往伊甸园,一方面,体现了人的本性,好逸恶劳,也就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规律,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少出力多享受,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效益最大化,最理想想的就是伊甸园,不用劳动,尽管享受。另一方面,反映了人精神上的孤独和恐惧。现代的人类社会比较完善了,一出生,母亲有产假,专门照顾,还有请保姆,3岁之后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一直到成人。然而,在远古,人类数量少,作为一个动物物种,与虎狼虫豹没有什么区别。人类每天要和虎狼虫豹们搏杀,把它们当做食物,或被虎狼虫豹当做食物。当时,科技也不发达,人们也理解不了大自然中的种种现象,但是人又具备其它物种所不具备的思维,所以人们孤独、恐惧,渴望一种安全无忧的生活。所以,人们向往伊甸园。</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走出伊甸园,人类由于恐惧和孤独,便产生了宗教。最初多是自然崇拜,如崇拜身边比较厉害的动物,如狮、虎、豹,还有狼等,想象自己是这些猛兽的后代,想想自己拥有这些猛兽的勇猛和力量,以此排遣自己的无力感和孤独感,并以此作为心灵的寄托。自然崇拜至今在美洲的印第安、非洲的少数族群仍能看到遗存,在我国边疆少数民族中仍然存在,就是藏族的拜山、转山,汉族的龙图腾也是如此。比较高级一点的,即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产生了比较高级一点的宗教,如佛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所以说,宗教是人类排遣孤独和恐惧,寻求精神寄托和安全的产物。所以,法国启蒙时代的思想家伏尔泰说:没有上帝,也要创造出一个上帝来。</p><p class="ql-block">同样,也是因为恐惧和孤独,人们喜欢群体生活。群体也即集体生活可以驱除个体的恐惧感、孤独感、无力感。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说,人天生是社会性动物,即人是偏好集体生活的动物。我的《人为什么要过社会生活》一文,是从人有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特点来分析人必须在一起生活的。上帝造人的特点及人走出伊甸园后所面临的精神上的孤独和恐惧,使人无形中倾向抱团生活,尤其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在吃了上顿没下顿,单个的人很容易成为其他动物猎物的情况下,集体的价值确实高于个体的价值的。就是至今,相当多的人们依然害怕孤独,依然喜欢在集体中寻求安全感和强大感,甚至愿意在一个强人的领导下放弃自己的权利。纳粹之下的德国民众、军国主义时期的日本民众以及我国文革乃至目前相当一部分依然盼望伟人带领的民众,莫不是如此。</p><p class="ql-block">20世纪美国著名的思想家弗洛姆在其《逃避自由》一书中,专门探讨了人何以逃避自由,纳粹何以获得人民的支持等问题。其实人们偏好集体就是逃避孤独、逃避恐惧,向往伊甸园(即回归子宫)的心理。</p><p class="ql-block">所以说,伊甸园就是母亲的子宫。人只有走出伊甸园,才能获得独立,才能获得自我意识,才能称其为人。但是,人成其为人的代价就是孤独和恐惧。孤独和恐惧是宗教产生的原因,也是集体归属和纳粹制度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p><p class="ql-block">二零一六年五月二十二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