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月亮终于艰难地爬上了高楼大厦的屋顶,把素晖泻到了我的窗前。霓虹闪烁,月色溶溶中掺进了些许晕黄。</p><p class="ql-block"> 月是故乡明。记忆中的中秋圆月,从轻雾𣱣氲的田野升起,羞答答地和幽篁修竹吻别,笑意盈盈地踱步金莲,款款移向中天。玉宇澄明,纤尘不染。如水银般亮白的月光照进家家户户,也照进我家的天井,照进祖父的书房。</p><p class="ql-block"> 祖父的书房也有月亮,那是他的画家朋友赠给他的山水画,上面画着月亮,也题着有关月亮的古诗。</p><p class="ql-block"> 我常在祖父的书房兼臥室里流连,看他写字作画,听他教我读书认字,拨弄那可以打得噼啪作响的檀木珠子算盘。困了,就爬到祖父的床上甜甜睡去。墙上和帐帘上题着古诗的山水画,看着我长大。</p> <p class="ql-block"> 我出生时,父亲在外乡当小学校长,家里唯一识字的,就只有读过几年私塾的祖父一人。对我的文化启蒙,自然而然地就由祖父来实施。</p><p class="ql-block"> 祖父是个阅历丰富且有着传奇故事的人。民国时期,他在广州湾(今湛江)、香港、广州等地给民族资本家打工,穿过西装,戴过礼帽,打过领带。他曾因临时改变船期,躲过了一次全部乘客丧生的海难;又因一次奇遇“家藏万金”的乞丐,顿悟人生而终止了自己的江湖闯荡。而祖父在族人中威望崇高,是因为他知事明理。当地有一则顺口溜,戏说各式人等翘楚,祖父被认为是最“讲道理”之人。</p> <p class="ql-block"> 我似乎天生与文字有缘,读书认字,乐此不疲。四五岁时,已能把《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书籍读得抑扬顿挫。但祖父并不满足于教我读书认字,还要我读书明理;要懂得做人处事的规矩,而且要从小事做起。</p><p class="ql-block"> 家人对我的启蒙教育,目标一步一步地实现。我六岁多时,祖父见已将所学倾囊相授,便与父亲商量将我送进了小学大门。头两年,学校老师似乎在帮我温习家中所学。一次族老带人上门考我,我只字不差地背下了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全部课文,惊呆了在场所有人。初小毕业后,我独自考进了公社中心小学,两年后又轻而易举地成了县第一中学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 按照祖父和父亲的规划,目标是要把我培养成为将来能够“吃公家饭”的人。读书认字是基础,获取谋生手段才是根本。他们认定我心算异于同龄人,一心想把我往数理化的方向引。《十万个为什么》问世第一本“物理卷”,全国只印五千册,父亲就给我弄来了一本。他是省立中学毕业的高材生,他了解自古文人大多穷困潦倒,“举家食粥酒常赊”,也清楚如今新社会,“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p><p class="ql-block"> 他们始料未及的是,祖父书房里那几幅山水画上的题诗,打乱了他们的规划。</p> <p class="ql-block"> 记忆中,祖父书房里一共有三幅题诗山水画。</p><p class="ql-block"> 一幅画上题的是唐代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p><p class="ql-block"> 一幅画上题的是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秋夜》(其二):“凉天如水夜澄鲜,桂子风清懒去眠。多谢嫦娥知我意,中秋未到月先圆。 ”</p><p class="ql-block"> 另一幅画是画家专为祖父生日而作,画的是一弯新月下牛郎织女会鹊桥,因为祖父生于农历七月初七。题诗名为《七夕》:“万里无云月一钩,金风吹动鹊桥头。晒书士子登黄阁,乞巧佳人上翠楼。织女任从今夜乐,牛郎不记去年愁。五更几点潇潇雨,疑是银河泪别流。”</p><p class="ql-block"> 祖父钟爱这些画着月亮的山水画,也喜欢画上的咏月诗。他教我一字一句地认读诗上的字,还领着我高低错落地吟哦。这些咏月古诗韵律优美,意蕴无穷,让我喜爱着迷,如醉如痴。由此发端,我喜欢上了更多咏月古诗名句,喜欢上了唐诗宋词。</p> <p class="ql-block"> 父亲见我学习取向已改辕易辙,也顺势而为,转而重点培养我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他给我买回了《小学生作文选》《中学生作文选》《古代诗歌选》《中华活页文选》等等课外书。远在北国当兵的叔叔也给我寄回了《鲁宾逊漂流记》《大人国和小人国》《瓦夏梦游奇境记》等外国文学书籍。</p><p class="ql-block"> 对古典诗词及各种文学作品的热爱,为我课堂作文增添了能量和活力,有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想象力,更优美的词藻。我的作文常常被老师作为范文在全班讲评。</p><p class="ql-block"> 初中毕业后回乡劳动那两年,我依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追求。千方百计搜寻阅读了不少中外古典文学名著和现当代文学作品。与《西厢记》齐名的第八才子书《花笺记》,我被它情景交融的高超笔法和精美绝伦的清词丽句所震撼,把借来的刻印版从头至尾工工整整地全部抄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对文学的热爱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重新上学读高中后,公社有一位领导在众人传说中获悉了我之所长,我还未毕业,就想把我招到他的麾下,给他管辖下的商业系统写材料,给的是正式的招工指标。</p><p class="ql-block"> 一个农村的孩子能够吃上“公家饭”,那个年代,人人都梦寐以求却求之不得,而我却坚决拒绝了,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他们不明白,我还想继续读书,还有更大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拒绝了招工,临近高中毕业时,招干又给我送来了“橄榄枝”。那年,我所在地区一新闻单位扩充编辑记者队伍,在全地区13个县市招考,我被破格录用,成了非大学学历者中屈指可数的幸运儿之一。</p><p class="ql-block"> 沧海桑田,祖父和父亲先后登月而去,祖父的书房,房间里的山水画与题诗,也成了历史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今夜,秋思落在我的家里,落在我的心间。淡淡愁绪,浓浓思念,如丝如缕,连着天上宫阙,连着此刻也该是月色溶溶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图片源自网络,致敬原作者)</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