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南扬纪念馆

西马桥

浙江省平湖市当湖街道解放西路108号,当湖第一桥西侧张宅为原老鼎丰酱园总经理张庆和故居,属民国建筑,为平湖市文物保护点,座南朝北,砖木结构,前后一进,北有天井,占地约150平米,天井东侧是厢房,四周以风火墙相围,南有临河埠头,正厅二层,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北侧带外廊,西次间后有转角楼梯与二层相连。房屋布局合理,结构完整,充分体现了江南水乡传统民居的布局特征。<div><br></div> 2018年11月3日平湖市人民政府和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温州大学共同举办“钱南扬学术成就暨第八届南戏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钱南扬纪念馆正式开馆。老宅二楼为钱南扬纪念馆,展示钱先生有关生平资料,一楼为“汉上”周末戏苑。<br> 钱南扬(1899.12.17—1987.4.18),名绍箕,字南扬,浙江平湖人。国内外闻名的戏曲史家和南戏学科开拓者。1919年考入北京大学国学门中文科,从许守白学戏曲,从钱玄同学声韵,从刘子庚学词,从吴梅学曲。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选择了民间文学和小说戏曲作为自己攻读的专业。求学期间,撰写了我国最早也是惟一的一部研究谜语的专著《谜史》。1925年大学毕业后,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与学术研究,曾先后任教于宁波省立四中、临海省立六中、杭州省立一中、浙江大学文理学院、松江县中、宁波市立女中、武汉大学、绍兴县中、杭州省立高中、丽水碧湖省立联高、浙江省通志馆、平湖县中、吴兴县中、湖州师范学校、人民文学出版社、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等;1959年起,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div><br></div> 南戏,亦称“戏文”“温州杂剧”,它是宋元时期在温州用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一般认为是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对明清两代的戏曲发展影响很大。代表作有《张协状元》《荆钗记》《琵琶记》等。<br><br>在近代研究南戏的学者中,钱南扬先生的研究历时最久,用力最勤,成就最著,是中国南戏研究的泰斗级人物。1934年,在《燕京学报》专号之九发表《宋元南戏百一录》,辑录了54种戏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这一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奠定了近代南戏研究的科学基础,是继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以来在戏曲史研究上的又一重大突破。另外,整理出可考的宋元南戏总目167本,辑成《宋元戏文辑佚》。晚年还主要编撰出版了《元本琵琶记校注》、《汤显祖戏曲集校点》、《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汉上宧文存》、《戏文概论》等。这些论著不仅在国内学术界影响巨大,在国外如苏联、日本、欧美等许多国家也引起很大反响。<br><div><br></div>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出版之后,几十年间直到今天再没有出版过同类著作,由此可见学界对这部著作的高度认可。《戏文概论》出版之后,成为研究南戏的必备参考书,至今还没有一部能取代该书的研究著作。 历史学家顾颉刚称他是研究古代民众艺术的第一人,“是一个开辟这条道路的人”;早年在中学执教时的学生查良镛(金庸),数十年后对其仍念念不忘。 戏曲学家王季思则谓“他是以科学态度来整理”谜语“这一民间文化遗产的第一人,首创之功是不可磨灭的”。 古典文学家陈中凡再三称道他是“戏曲研究领域中难得的人才”;戏曲评论家杜颖陶将他视作专门致力于南戏的“第一人”; 邓中肯(当代中国出版社《嘉兴人杰》第三集《钱南扬》作者):钱南扬先生不是英雄人物,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正是这样一个人物,其成就与品格令人敬佩。一是钱先生的低调,他研究的是冷门学科,如果不在戏曲学术界,人们根本就不知道。可他不为名利,几十年如一日地研究着,拿出了《戏曲概论》等专业著作,最终确立了“中国南戏”这一学科,称他为“曲学师范、一代宗师”并不为过。二是钱先生的宠辱不惊,因为钱先生遭受过打击,在杭州大学教书时甚至被安排到了一个守墓小屋里,只有他一个人居住,可他豁达地认为,这样反倒可以没有打扰地做学问了;再后来去南大,他的教授职称及待遇一直没有落实,他也没有为此争取,后来这些待遇还是其他教授帮忙争取来的。三是生活俭朴,对物质没有追求,可以说只要吃饱穿暖就可以了。四是家乡情结很深,生活在南京时,一直想念着家乡的食物,就是去世之前,他也要求后辈把他安葬在平湖老家,他也由此成了平湖近代名人去世后唯一安葬在老家的人。所以,写一次钱老,就被深深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