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长影旧址博物馆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是长影集团有限公司在完整保留1937年“满映”建筑的基础上,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完成的,是记录长春电影制片厂发轫、进展、繁荣、变迁的艺术殿堂。长影旧址博物馆建筑面积46137平方米,通过文物保存、艺术展览、电影互动等形式,呈现电影艺术、电影道具、电影工艺,电影生产等多重主题。</p> <p class="ql-block">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正门</p> <p class="ql-block">长影旧址博物馆外观</p> <p class="ql-block">富有时代感的伟人雕塑</p> <p class="ql-block">这几个中西结合的字体,让人感到穿越回了现实。</p> <p class="ql-block">摄影棚外观,烟火气浓厚。</p> <p class="ql-block">道具飞机,应该是拍早期战争片用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之无愧的“新中国电影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走进博物馆,可以看到的是六十年代的厂貌照片,那时候大门还只有两根柱子。</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的厂貌,大门与伟人雕像己建成,和当前已差不多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经典的电影幕布上出现的图标,承载了多少影迷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参观是以时间为路线,从早到晚。</p><p class="ql-block">这是《开拓者》的剧照</p> <p class="ql-block">厂区初建纪录</p> <p class="ql-block">办工场地复原</p> <p class="ql-block">中国影史上的“第一”</p><p class="ql-block">1947年第一部木偶片巜皇帝梦》,</p><p class="ql-block">1948年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p> <p class="ql-block">1948年,长春和平解放,东影派人接收了“长制”</p> <p class="ql-block"> 从1949年10月到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29年间,长影工作者与时代同步,克服重重困难,不断探索前进,创作了一大批题材丰富多彩,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强烈时代精神的优秀影片,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p><p class="ql-block"> 虽经岁月迁移,观念嬗变,但这些经典之作承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历史的筛选,至今仍让我们感动与怀恋,而艺术家团队的创造性贡献更是让后人尊重和敬仰。</p> <p class="ql-block">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是东北电影制片长(简称东影),在1955年2月,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长影),而东影是在1945年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人改造了日本人在1931年建立的“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简称满映)后建立的我党第一个具有完备设备的电影制片基地。这就是“满映-东影-长影”之间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人民电影第一部故事片《桥》</p> <p class="ql-block">售票处与海报,80年代的影院还能找到这样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前辈们,在那个网络信息不通畅的时代,电影是他们那个时代最有意义的娱乐活动之一。</p> <p class="ql-block">还记得排队进电影院那熙熙攘攘的场景吗?</p> <p class="ql-block">1950《白毛女》,几代人的样板戏。</p> <p class="ql-block">1950《赵一曼》</p> <p class="ql-block">1950《在前进的道路上》</p> <p class="ql-block">1950《钢铁战士》</p> <p class="ql-block">1955《平原游击队》,小时候电视上没少看了。</p> <p class="ql-block">1955《神秘的旅伴》</p> <p class="ql-block">1955《怒海轻骑》</p> <p class="ql-block">1955《祖国的花朵》</p> <p class="ql-block">1955《董存瑞》,经典中的经典。</p> <p class="ql-block">1957《暴风中的雄鹰》</p> <p class="ql-block">1956《马兰花开》</p> <p class="ql-block">1958《红孩子》</p> <p class="ql-block">1958《画中人》</p> <p class="ql-block">1959《战火中的青春》,入选电影百年百部经典影片。</p> <p class="ql-block">1959《风从东方来》</p> <p class="ql-block">1959《五朵金花》</p> <p class="ql-block">1960《刘三姐》</p> <p class="ql-block">1962《甲午风云》,承载着几代人多少悲壮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冰山上的来客》</p> <p class="ql-block">仿佛身临神秘的雪山圣境</p> <p class="ql-block">1964《英雄儿女》</p> <p class="ql-block">1966年文革爆发,长影停产。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关怀下,1973年开始恢复故事片生产……</p> <p class="ql-block">《创业》,文革后的初步尝试。</p> <p class="ql-block">《两个小八路》,己经从文革前的电影的严肃正统感受到到具有了欢快的气息了。</p> <p class="ql-block">新时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给传统电影事业带来很大冲击和挑战。</p> <p class="ql-block">旧式摄影工具</p> <p class="ql-block">《保密局的枪声》,还原当时的内部场景。</p> <p class="ql-block">字幕组场景</p> <p class="ql-block">《今夜有暴风雪》,都是能叫出名字的老戏骨:陈道明,李幼斌……那时的他们都还很年轻。</p> <p class="ql-block">《人到中年》,入选电影百年百部经典影片。</p><p class="ql-block">第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p><p class="ql-block">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p><p class="ql-block">最佳女主角奖(潘虹),当时的影后。</p> <p class="ql-block">《谭嗣同》,文化部1984年优秀故事片二等奖。</p><p class="ql-block">达式常饰谭嗣同,</p><p class="ql-block">王玉梅饰演的慈禧太后获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p> <p class="ql-block">《两宫皇太后》,这部电影的场景制作效果已经有了现代的风格了,方舒饰演的慈禧太后也深入人心。</p> <p class="ql-block">《火烧圆明圆》,《垂帘听政》,《末代皇帝》,《末代皇后》一系列晚清大戏,奠定了当前清宫剧的场影和服饰标准。</p><p class="ql-block">饰演婉容的潘虹再获第18届意大利陶尔米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女主角光环掩盖了姜文饰演的溥仪。</p> <p class="ql-block">1987《嘿!哥们儿》,吕凉,周里京主演。</p> <p class="ql-block">《关东大侠》,刘威的成名作。</p> <p class="ql-block">《开国大典》,一大批观众熟知的特型演员登场。</p> <p class="ql-block">1990《滚滚红尘》,</p><p class="ql-block">1992《香魂女》,《远山姐弟》。</p> <p class="ql-block">1996《七七事变》,早期正面反映战争片的经典。</p> <p class="ql-block">卢沟桥的风雨</p> <p class="ql-block">1998《男妇女主任》,本山大叔主演。</p> <p class="ql-block">银幕墙</p> <p class="ql-block">“流金岁月”,姚俊卿所题,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教育家、电影艺术家。曾经为《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五朵金花》、《沙家浜》、《青松岭》、《金光大道》等三百余部电影设计和书写字幕。</p> <p class="ql-block">经典的长影厂标,最具代表性的“工农兵”雕塑,分别是董存瑞、白毛女、刘三姐等经典银幕形象,代表了勇敢向前、努力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美好品质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海报墙,每一张都是历史。</p> <p class="ql-block">军事题材专区</p> <p class="ql-block">军事题材海报</p> <p class="ql-block">第1摄影棚,《白毛女》,《刘三姐》等以及戏曲片《朝阳沟》等在此拍摄。</p><p class="ql-block">1958年2月14日,毛泽东主席在此接见了故事片《悬崖》的演职人员。</p> <p class="ql-block">第2摄影棚,《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在此拍摄。</p><p class="ql-block">1962年6月17日周恩来总理在此观看舞台剧。</p> <p class="ql-block">第3摄影棚,70年代后,作为特技摄影棚使用。</p> <p class="ql-block">未开放显得神秘</p> <p class="ql-block">译制片摄影棚,从这里能看到许多早期的译制片和经典的配音演员。</p> <p class="ql-block"> 时间原因,不能一一拍摄讲述所有的内景和外观,但长影博物馆的参观仿佛让人置身在时代银幕的洪流中穿梭,感同身受当时的历史与文化,久久不能平复,如果有时间,以后会把经典的电影重新观看,回味经典。</p><p class="ql-block"> 再次致敬伟人!再见长影博物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