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美术史里的三门峡题材美术作品---钱松嵒篇

沙鸿山

<p class="ql-block">钱松嵒(1899.9---1985.9),当代画家。江苏宜兴人,曾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名誉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顾问,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是当代中国山水画主要代表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禹王庙》 1960年</p> <p class="ql-block">《三门峡工地骑车保养厂》 1960年</p> <p class="ql-block">《三门峡工地一角》 1960年</p> <p class="ql-block">《三门峡》1963年 60.1cm*53.2cm 中国美术馆藏</p> <p class="ql-block">钱松嵒“玩失踪”画出《禹王庙》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江苏画家在傅抱石率领下进行了两万三千里旅行写生,钱松嵒随写生团进行了旅行写生,写生团离开南京后的第一站便是河南。在三门峡水电站火热的工地上,大师们被新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深深感动,在工地上速写3天,然而在最后一天起床时,人们突然发现61岁的钱松嵒不见了。所有人一起出动,整整半天才在工地一角发现了钱老,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画着对面山头上的古迹禹王庙。这次出来是为了画祖国新貌,钱老摆着大坝不画去画两个破庙?对这件事当时几个年轻人不理解并且还有些意见。然而当钱老在重庆画下《禹王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在这张后来成为钱松嵒代表作的《禹王庙》里,他把破落的大禹庙放在画的下角,而作品的上方则是三门峡建筑工地以及巨型起重机,并题上:“禹王血食已千秋,日日庙前滚浊流。不料黄河今降服,笑他空对鬼门愁。”显然是借对比的手法讴歌新中国的建设成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