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儿时“红薯情”

艳阳高照(廊坊)

<p class="ql-block">  “生在沙土最安宁,红白内瓤诵真经</p><p class="ql-block"> 男女老少皆爱吃,健脾养胃不矫情”</p><p class="ql-block">这首小诗主要是赞美家乡“红薯”与我的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 红薯在河北廊坊当地有多种别称:红薯、白薯、地瓜、甜薯、甘薯等,我更喜欢叫它“白薯”当地人最爱吃“烤白薯、烧白薯、白薯干,白薯粥”这些零食替代品。</p><p class="ql-block"> 我从小到大就深深知道“白薯的药用价值”特别高,它不仅健脾养胃,而且对于便秘,痔疮等疾病有独到的辅助效果。早先正处于“吃大锅饭”时期,除了条件稍微好一些的生产队干部,普通家庭基本都是缺吃少穿、日子过得举步维艰。</p> <p class="ql-block">  红薯一般栽种在四五月份,地块应选择在平整优良、远离荒滩树林的“沙土地”。有的农民朋友若想过了中秋节,霜降前就收获“红薯”。可以在阳历七月份左右“插秧”种植,插秧的红薯埂要调整到宽窄适中,株距恰到好处。</p><p class="ql-block"> 土壤里面提前撒一些“六六粉”防止红薯根须入土后,“蝲蝲蛄”损伤破坏红薯块茎;有的朋友要问了:“土壤里撒六六粉这种毒药粉末,当人们食用红薯时,是不是对人体危害很大”这一点各位大可不必担心。</p><p class="ql-block"> 红薯在生长活程中,土壤是最好的天然“吸附剂”若是赶上阴天下雨,土壤里的六六粉,自然会被土壤吸收,雨水冲刷干净。</p> <p class="ql-block">  红薯种植有很大讲究:第一,红薯最喜欢沙性土壤,就像马铃薯、西瓜、山药一样,沙性土壤长出的红薯表皮光滑,味道甘甜悠长,回味无穷;第二,插秧的红薯选择秧苗时,应选择根须比较发达,叶柄粗壮的品相,说白了就和农村人“相媳妇”一样,两个人一定要对上眼;第三种植红薯的地块,要远离荒滩林子地带。</p><p class="ql-block"> 荒滩地碱性高,林子附近病虫害易发生,这些因素必须应考虑到。儿时的记忆里,孩子们最盼着过了中秋节,生产队收获红薯的时刻了。</p><p class="ql-block"> 盼望着、盼望着、盼望着,收红薯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看着社员们将一车车硕大喜人的红薯拉向生产队,多么期盼“生产队长”早点发号施令,让孩子们拾遗留下的红薯!</p> <p class="ql-block">  地里的红薯秧,让“大车把式”装得跟小山似的拉向生产队,交给饲养员去喂“牲口”,看着平整空旷,一览无余的空地,生产队长捻一捻下巴上那撮赶了粘(方言,脏得粘在一起)的山羊胡,瞪大眯缝的三角眼,用尽全身力气咳嗽了一声,然后拉响那风箱式的嗓子喊到:“可以拾白薯了……”</p><p class="ql-block"> 只见地块周围拭目以待的人们,像一窝蜂式的举着“大四齿”握着“小四齿”,背着紫荆槐条编织的“草筐”拼命地涌向红薯地:钊的钊、拾的拾、弯腰的弯腰,有的孩子们竟然徒手,挖起了残留在地下的红薯。</p><p class="ql-block"> 我和哥哥夹杂在喧嚣的人群中,也聚精会神地挖寻着刨剩下的红薯,即使长得不成气候的“毛薯”或是被农具挖掘残损的“残兵败将”,我同样会小心翼翼捡起,如获至宝放到自家的筐里!</p> <p class="ql-block">  兄弟们轮流背着拾来的红薯,喜出望外地往家赶。到了家母亲看到孩子们,经过自己劳动,收获来的“战利品”免不了夸赞表扬一番,然后母亲轻轻地拍着我们圆滚滚的小脑袋,吩咐我们赶紧到“压把井”下,洗一洗出了汗沾满泥巴的脸颊。</p><p class="ql-block"> 母亲将我们拾回来的红薯,分门别类地捣鼓了一下:破损的红薯,洗净后可以熬“红薯粥”喝,稍微小一 点,没有受到外伤的红薯,可以放在锅里馏着吃。记得我和哥哥第一次秋后拾白薯,那天拾了足足一筐头。</p><p class="ql-block"> 晚上母亲高兴得给我们熬了满满一锅“白薯粥”,又累又饿的孩子们,每人都风卷残云地喝了“两大碗”,我感觉那次喝白薯粥,是我有生以来,吃得最香最饱的一顿家常饭,直到现在,梦里总能回到那快乐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作者“艳阳高照”原名张振华:男,1975年9月7日出生,大学本科毕业,本人自幼酷爱文学,曾有多篇文章发表于“天津青年报”、“廊坊日报”、全国美篇、永清微生活、永清生活圈、永清乡友报,2021年元月“我家的小院”被中国好文章评为“二等奖”由“光明日报社”出版发行,本人作品多以农村自然风貌、家长里短、闲言碎语为题材:内容朴实无华、语句言简意赅,非常接地气,深受广大读者喜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