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i>【序】青海省是全国各省中我唯一没有踏足旅游的省份。只在拉萨到上海的火车途中,沿着青海湖开行了好几个小时,那抹宝石蓝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i></b></p><p class="ql-block"><b><i>为了完成我的心愿,先生和我开始收集相关信息。我心仪的大美旅行社因为线路不含青海湖、塔尔寺等常规线路,被先生否定了。没有合适的线路,我们准备自由行或包车。从上海出发,经兰州到青海西宁后,再做计划。</i></b></p><p class="ql-block"><b><i>定了7月8日机票。在参考大美旅行社青甘大环线景点时,突然发现线路中增加了我们在乎的青海湖、塔尔寺,除了甘肃的几个景点重游之外,都是非常符合我们需求的。临时报名、退、订机票,踏上青甘大环线十五日的游程。</i></b></p><p class="ql-block"><b><i>团队火车7月6日到西宁。我们乘飞机7月4日到兰州,5日在兰州游览,6日坐高铁在西宁火车站与团队汇合。</i></b></p><p class="ql-block"><b><i>这次跟团游的线路:贵德~茶卡镇~格尔木~大柴旦~乌苏特~茫崖~阿克塞~敦煌~莫高窟~鸣沙山~嘉峪关~酒泉~张掖~西宁~上海。这个线路是常规线路与网红线路“一网打尽”,在青海的网红景点中少有40座左右的大巴。多的是自驾的小车或包车。赶上“末班车”,是我们的荣幸!游程结束后,正值上海遇上罕见40度高温,我们又在西宁避暑一周,这是后话……</i></b></p><p class="ql-block"><b><i>(续:青甘大环游8【鸣沙山月牙泉】)</i></b></p><p class="ql-block"><b><i></i></b></p> <p class="ql-block"><b><i>在敦煌连住了两晚,今天去嘉峪关景区。之后前往酒泉入住。</i></b></p><p class="ql-block"><b><i>嘉峪关文物景区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占地4523.36平方米。嘉峪关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i></b></p> <p class="ql-block"><b><i>嘉峪关文物景区包含嘉峪关关城、悬壁长城、天下第一墩三大景区,嘉峪关文物景区是依托嘉峪关军事防御体系的历史遗存、遗址为主要景观资源的边塞文化、长城文化、丝路文化旅游景区。</i></b></p> <p class="ql-block"><b><i>在嘉峪关城脚下,有一清泉,名曰“九眼泉”,这并非是有九个泉眼而得名。在单个数字中,“九”是最大的一个,“九”又与“久”谐音,故名九眼泉,取其泉眼众多、长流不息之意。</i></b></p> <p class="ql-block"><b><i>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是中国明长城的最西端,建成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i></b></p> <p class="ql-block"><b><i>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是现存长城上的最大的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i></b></p> <p class="ql-block"><b><i>天下雄关碑位于嘉峪关城楼西面,碑坐南向北,碑高3米、宽85厘米。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肃州总兵李廷臣视察防务至嘉峪关,写下了“天下雄关”四字,后来镌刻成碑,立于嘉峪关东关坊一里道左。</i></b></p><p class="ql-block"><b><i>(网上下载)</i></b></p> <p class="ql-block"><b><i>嘉峪关关城历时168年建成完工。嘉峪关关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i></b></p> <p class="ql-block"><b><i>关帝庙明末清初从内城迁到现处。庙内原有大殿一座,陪殿两座,另有刀房、过厅、马房和牌楼。总面积720平方米。关帝庙曾多次扩建,最后一次重修是嘉峪关游击将军熊敏谦主持的。1998年由嘉峪关关城文管所自筹资金70万元对关帝庙进行了重新修复,使关帝庙恢复了明清时的风采。</i></b></p> <p class="ql-block"><b><i>文昌阁,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楼阁为两层两檐歇山顶式建筑,底层两边为单间铺房,四周立红漆明柱18根,形成回廊。文昌阁在明清时为文人墨客会友、吟诗作画、读书的场所。到了清代末年成为文官办公的地方。</i></b></p> <p class="ql-block"><b><i>嘉峪关戏台是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嘉峪关游击将军袋什衣主持修建,系当时守城官兵、城内居民及过往商旅的娱乐场所。其形制为典型的中国传统古典戏台。</i></b></p> <p class="ql-block"><b><i>马道</i></b></p> <p class="ql-block"><b><i>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i></b></p> <p class="ql-block"><b><i>定城砖</i></b></p><p class="ql-block"><b><i>指放置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的一块砖。</i></b></p> <p class="ql-block"><b><i>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事管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i></b></p> <p class="ql-block"><b><i>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监事管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哪知易开占不慌不忙的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监事管一听,不敢再追究。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地,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i></b></p> <p class="ql-block"><b><i>嘉峪关所在地是甘肃省西部的河西走廊最西一处隘口(河西走廊继续向西延伸)。甘肃西部已属于荒漠地区,河西走廊夹于巍峨的祁连山和北山(包括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之间,东西长达1000千米左右。一条古道穿行于祁连山麓的戈壁和冲积平原上,古代“丝绸之路”即此。</i></b></p><p class="ql-block"><b><i>在明代,嘉峪关是“关照”最初使用的地点。</i></b></p> <p class="ql-block"><b><i>当时的出入境制度极为严格,使团和商队在进入嘉峪关时,需要先在关外歇息,呈报名册、行李和物品的名称及数量,经过审查后,由驻守官员签发或验证“关照”才能入关,这一过程被称为“闻鸡度关”。这些“关照”是出入嘉峪关的通行证。</i></b></p> <p class="ql-block"><b><i>长城第一墩即讨赖河墩,明嘉靖十八年(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它是明代万里长城从西向东的第一座墩台,是明代长城的西端起点,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i></b></p> <p class="ql-block"><b><i>北距关城7.5千米,墩台矗立于讨赖河边近80米高的悬崖之上。</i></b></p> <p class="ql-block"><b><i>石关峡又名水关峡,南面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面是高耸入云的黑山。断壁长城和悬壁长城是嘉峪关西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i></b></p> <p class="ql-block"><b><i>悬壁长城在峡谷的北面,为南北走向,城墙陡峭直长,气势雄伟,垂若悬臂,有“西部八达岭”之称。这两条长城形成拱卫之势,共同扼守黑山峡口。</i></b></p> <p class="ql-block"><b><i>新建长城,即悬壁长城与水门之间的长城,全长158米,由黄土片石夹沙夯筑而成。</i></b></p> <p class="ql-block"><b><i>10年前我们来此爬到了山顶烽火台,这次时间不允许。</i></b></p> <p class="ql-block"><b><i>嘉峪关防线是世界上利用天堑最经典的国防工程。在河西和中亚范围,再找不到这样一个地方,适合建立最低成本、最高效率的国家防御工事。</i></b></p><p class="ql-block"><b><i>【未完待续】</i></b></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6xeq6gf"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青甘大环游8【鸣沙山月牙泉】</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