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至宁夏游之十——游吴忠青铜峡董府

云淡天高

<p class="ql-block">从吴忠到银川之前,先去参观了一下董府。</p> <p class="ql-block">一座高大的城楼,是景区的大门,上书“董府”二字。</p> <p class="ql-block">董府,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峡口镇任桥村,占地14391平方米,建成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p><p class="ql-block">董府是清末著名将领、甘肃全省总提督董福祥的府邸,因董福祥曾官加“太子少保”衔,又称“宫保府”。是宁夏唯一保存完好的达官府邸,在西北地区清末建筑中具有一定代表性。</p><p class="ql-block">董府被当地人称为“宁夏的乔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董府由护城河、外城、外寨、内城和城内四合院等组成,现仅存内城和城内四合院。造成这一原因与历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p><p class="ql-block">内宅为长方形,主体建筑的三路六院,共116间房屋,以中院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形成三组双四合院。南北中院又分为前后两院,共六个院落。</p> <p class="ql-block">内城城墙。</p> <p class="ql-block">从内城城墙上向城内看。</p> <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董府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董福祥(1839~1908),甘肃固原(今属宁夏)人。清同治初参加陕甘回民起义。后被陕甘总督左宗棠收编。</p><p class="ql-block">清光绪元年(1875年),出关参加聚歼阿古柏,建功赏云骑尉世职。</p><p class="ql-block">光绪十五年(1889年),任阿克苏总兵。光绪十六年(1890年),任喀什噶尔提督。光绪二十年(1894年)加尚书衔。旋任甘肃提督,调防北京。因支持义和团,被革职。1908年病卒。</p><p class="ql-block">董福祥被免职返乡时带有随从数千人,并赏建府银子三十万两。</p> <p class="ql-block">董福祥的一生战功无数,作为清朝末期在甘肃当提督的著名将领,其功绩绝对一流。</p> <p class="ql-block">从历史的角度上看,此时正处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战争过后,列强逐步进入了当时的中国。</p> <p class="ql-block">董福祥的战绩主要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这一时期绝对是对中国危害巨大的时期,1860年10月18日圆明园被烧毁,也在同月签订《北京条约》这些让中国损失巨大的事件导致他看清了清政府的“真实面貌”。</p> <p class="ql-block">最终董福祥揭竿起义,开始进行反清的活动,可是最后却败给了当时湘军的刘松山,然后投降于他。大丈夫能屈能伸,才能够有所成就,加入到这一队伍之后,董福祥跟随左宗棠开始了自己的“战功之路”。</p> <p class="ql-block">在参加关于收复新疆的战争之中,董福祥屡屡立下战功,在战争过后又率领部队戍守西陲十数载。先后获得了任阿克苏总兵、喀什噶尔提督、甘肃提督等职等,随后又加封了“太子少保”。</p> <p class="ql-block">让他建设董府的原因则在于“辛丑条约”洋人坚持杀董福祥,慈禧太后力保免死罪,留太子少保衔,革职还乡。</p> <p class="ql-block">正是这一原因,让董福祥率领着由清朝所赏赐的财产与人丁来到了青铜峡金积堡,并在此买下了当地乡绅郭举人的一片湖塘。</p> <p class="ql-block">而这片湖塘便是此后庞大的董府建设之地,在1902年,董福祥开始建筑这一巨大的工程。整个董府总共耗时三年才完成,其所消耗的钱财高达三十万两白银,人工多达三百万人次,耗粮五百万斤。</p> <p class="ql-block">董府的占地面积达到了百亩之多,那么一处无法居住的湖塘,是如何达到如今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董福祥在打造地基的时候便下足了心思,他先将整个湖塘的湖底利用煤炭先进行填充(有资料说,垫了两三米厚),然后在其上面进了二次黄土铺垫。</p> <p class="ql-block">这么庞大的工程,所需要的材料自然数不胜数,那董福祥又是如何将这些煤炭运送回来的呢!当时有上百头骆驼进行运输,足足耗时半年才将董府的地基打造完成。</p> <p class="ql-block">内寨大门左右的石狮。</p> <p class="ql-block">内寨大门向东,表示主人虽被革职,但心仍向清廷。大门外有下马石和石狮各两座(已残)进大门,迎面高大照壁(高约4米)照壁前耸立一座石碑(仅存残块)。</p> <p class="ql-block">“铭怀四字,誓鉴二心”这八字砖刻楹联在大门左右。“四字”指“忠、孝、节、义”,“二心”指绝无反叛之心。从这八个字可以看出董府主人向朝廷表明自己不甘心就此了结自己的官宦生涯,期望能再次被朝廷重用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内府门砖刻楹联,右侧为:“铭怀四字”。</p> <p class="ql-block">内府门砖刻楹联,左侧为:“誓鉴二心”。</p> <p class="ql-block">正门外北侧依院墙建有高7米,宽6.4米的磨砖合缝为壁,雕砖钳简瓦为边的大照壁,与寨门相对。</p><p class="ql-block">现在照壁正在维修。</p> <p class="ql-block">寨门内南侧,建有与门外照壁同样的照壁,又与宅院正门相对,门楼、照壁、影壁相互对应。</p> <p class="ql-block">董府的最早主人董福祥在这座漂亮的大宅院里只生活了四年就撒手人寰了。</p><p class="ql-block">董福祥与原配夫人感情至深,在董府未建成之前,原配夫人就已经去世,但在董府建成后仍给原配夫人留着一处房子。</p><p class="ql-block">董福祥有四任夫人,但都没能留下一儿半女。</p><p class="ql-block">董福祥去世后,建成不久的董府接二连三地迎来它那沧桑而又不确定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1908年,董福祥去世后,将董府留给了他的侄子侄孙,1930年,土匪李心虎借着被国民政府收编的名义,强行霸占了董府,并对董府大肆劫掠,许多珍贵的器物也下落不明,董府的劫难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1938年,马鸿逵部驻扎董府,对董府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随后,宁夏中学、宁夏师范、解放后的各级人民政府、公社、中学、农校、卫校、医院、疗养院走马灯似的在董府办公,他们使用董府却很少修缮。这座百年的建筑经历了岁月风霜雪雨的洗礼,饱经沧桑。到上世纪90年代已斑驳不堪,老态尽显。</p> <p class="ql-block">在1988年,董府被自治区定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但董府却一直处于半遮面的状态,没有大的修缮,也没有大规模的对外开放。据悉2005年以前承包给当地一位农民临时管理。</p> <p class="ql-block">2005年经国家文物局将董府确定为国家级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吴忠市文物管理所于2005年1月1日起,安排专业人员进驻董府轮流值班,进行全天候管理,并开始对董府进行了加固与粉刷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现在府内修葺一新,向游人开放,游人在欣赏建筑的同时,了解那一段历史,了解董福祥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说,当年董府建成后,当年随从董福祥来这里的数千随从也相继在附近建设自己的住所,可见当时的建筑规模有多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董福祥晚年居家做些生意。</p> <p class="ql-block">金积堡特产香醋。</p> <p class="ql-block">景区里设有香醋销售处,展出兼销售。</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销售模式挺有意思:自行扫码付款,无人值守,全凭自觉。</p> <p class="ql-block">金积堡周边地形图</p> <p class="ql-block">清末民国金积堡略图</p> <p class="ql-block">在景区里看见白色与粉色的合欢树,记得小时候在北京也有很多这种树,开花时挺漂亮的。不知为什么,这些年看不见了。</p> <p class="ql-block">内府大门。</p> <p class="ql-block">穿过这座大门结束了对董府的造访。</p> <p class="ql-block">回头望着这座城楼,它将继续向游人讲述董府里面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董府外面不远的地方是一片葵花田,正是盛花期,一片黄橙橙的颜色太漂亮了!</p> <p class="ql-block">文章中文字资料来自景区内文字介绍及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