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一路有你] 忆大舅

网事如歌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篇昵称:网事如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篇号 :1303108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照片:自拍、网络、AI</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音乐:酷狗音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人的一生总有几个感恩的人,我的大舅舅葛宝才就是我几个感恩人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舅舅是1926年生人,于1999年2月仙逝远游,享年73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舅舅常常穿一件整洁的蓝色中山装,上衣的口袋上插着一支钢笔,头发修得整齐,鼻梁高挺,眼神深邃。大舅舅给所有人的印象是不拘言笑,威严认真,无论是他自已的两儿两女,还是我们这些亲戚的孩子在他面前都很拘束。小时候春节,爸爸妈妈带我到外婆家拜年,见到大舅舅,我也只怯怯地叫一声,“大舅舅,大舅妈。”便赶紧找表姐表妹们玩去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9年上海刚解放时,大舅舅23岁,由于他在旧社会读过六年私塾,又写的一手好字,所以便成了上海第一批居委干部。1956年他进了上海第三钢铁厂工作,由于有七年在居委当干部的经历,办事又严谨认真,他一进工厂便当上了科室干部。1965年国家为了建设江西钢厂,急需人才,让上海第三钢铁厂配强有力的干部和技术人员支援,由于大舅舅各方面能力都强,便被选中。此时,我外婆中风在床,四个子女都还在读书,且两个儿子身体都有病,大舅母以前只主内不主外,可谓上有老下有小。可大舅舅二话不说,坚决服从安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真正和大舅舅有交流是1970年的秋天。那时的我,刚去北大荒半年,因为一吃“大碴子”饭就胃疼,又因在风雪中割了一天大豆回到宿舍后,晚上看书的小台灯的电线被电工剪断,大哭后的我,疯狂的往家中写信,倾诉心中的委屈。而我母亲听了哥哥念完我的信后,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这时候碰巧大舅舅出差回到上海,她便让大舅舅写信帮助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舅舅先在信中写了他们江西钢厂为钢而战热火朝天的工作情况,而后就让我学好毛主席的哲学思想,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观察一切,分析一切。他说,你写给家里的信,是向亲人倾吐自已的愁肠,是有什么说什么,是让亲人晓得你的近况,但你要知道,你母亲身体不怎么好,又多愁伤感,你只知道在信中倾诉,就不知道你母亲看过你的信所引起的忧虑,甚至几夜睡不着觉,对她的健康情况增加损害。你这是只知自己的一方,不知对方的一方,也就是没有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处理事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信中他还写,“你们那儿工作紧张,生活也比较艰苦,但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能磨炼人的坚强意志……你们战斗在祖国的边疆,担负着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双重责任,党和人民把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你应该感到光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封信他洋洋洒洒写了四大张。结尾他写道,对你来说,这封信是批评多,同情少,我想会引起你的思想斗争,但我是从爱护你出发,才对你直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小时候,我就听说大舅舅威严,他在家时,晚上几个子女都乖乖的围桌练字,但对外甥、外甥女和侄儿侄女都未曾说过一句重话,每到饭点,他和大舅妈都一再留饭。当时,我还想,大舅舅蛮平易近人的呀,没见他批评过谁呀。但看了这封信,我真正领教了他的“严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封信我反复看了多遍,引起了我的思想斗争。我反思自己,确实存在怕“艰苦”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和看问题片面的缺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舅舅的批评,拂去了我身上的尘埃,引导我走向光明的未来。我的心情豁然开朗,工作学习也积极起来。紧接着连队掰玉米,那时我的后背上长了个脓包,(当地人称砍头疮)除了承受掰苞米时手脱皮裂口疼痛外,那脖子上面吊着沉甸甸的麻袋片,使衣服摩挲着脓包的疼痛是从早到晚的。但,我也坚持下来,也没有再写信到家里,让妈妈耽心。并且将6--12月份结余的100元钱全部寄给了家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71年元旦,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连队竟让我这个刚到边疆7个月,实际文化只有小学毕业的“小六九”当了文书。写写弄弄我不怕,可文书是连部的当然班长,连部的八大员都不是等闲之辈,有的是上海六六届高中毕业生,我平时对他们都是仰视,仰视再仰视。况且我当时虚岁才17岁,满脸稚气,连部的老同志都叫我“小文书”,我怎么能当好的这个班的班长呢?我将工作中的困惑又写信告诉舅舅,舅舅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又以自己工作的经验写长信指导我,他的原信是:“我只读过六年私塾,论文化程度只能算小学毕业,现在能够写写弄弄,还不是靠边工作,边学习。只要肯认真地学,什么事情都能学得会。要为党的事业而学……我们懂得的事情太少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又是这封信,让我知道“书到用时方恨少”,让我打开了自学的大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为了让我对自已的新工作有信心,他还像语文老师一样对我在除夕夜写给他的一封信进行点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你描写你和你的同伴在年三十晚上“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一段,既写了想家的情绪,又写了北方新年的象征,有,没有一点风,鹅毛大雪下得那么宁静的天然景色,又有几个背着枪的战士从窗口走过一瞬间的情形,既写了你的同伴心情不怎么好,早已睡了,但又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又写了你回忆以往烦恼苦闷不平静的心情。真是感情奔放,浮想联翩,信手拈来,写在纸上。这就是你有能力当好文书的具体佐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我和舅舅几封信的交流中,舅舅对我总是批评多,表扬少,我没有想到他对我的写作有如此评价,而这些评价以前是我的语文老师郭老师才写的呀。我对自已又增加了一份信心。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此时,我觉得,大舅舅也是我的第一任老师。从此,我工作的更积极了,除了向团部广播站积极投稿,反映连队生产学习面貌,还办好连队黑板报,稿子几乎都是我一人写,我的字不好,黑板上的字我请我连哈尔滨女知青王萍及天津知青于淑兰老师抄写。尤其是于淑兰老师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还画得一手好画。黑板报在大食堂里,知青们边排队打饭边会看看板报。记得有一次我以我连上海知青孙龙珍为原型写了篇通讯报道“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内容是,夏锄时期,我连农工们每天很早就出工铲地,孙龙珍虽在机务排康拜因车上工作,但她坚持每天早上4点钟起来铲几个小时地再去机务排上班。这个稿子我学习了《兵团战士报》上陆星儿老师的写法,情景交融,注重修饰,且内容真实,于淑兰老师还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画,画面是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有一个女知青在铲地,东方,一轮红日正冉冉升起。这期板报受到连队领导和知青的好评,也因为这些板报,连队派我参加了团里的通讯报道员学习班。而我觉得,这些与大舅舅的帮助是分不开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北大荒九年缺二个月期间,我写了无数信,也收到好多信,大多数信已经毁掉,唯独大舅舅在1970年年末,1971年、1972年期间写给我的信一直舍不得丢弃,每当打开那些泛黄的信纸,看到上面如蝇头小楷般地钢笔字,看到那些谆谆教诲,我就仿佛重新穿过时间的隧道,回到了五十年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五十多年前的文字,用现在的话说,充满正能量,对我而言就是至暗中闪烁的思想之光。如果不是他及时的批评、鼓励、指点,我还会是现在的我吗?尽管我现在还是一事无成,但我已经竭尽所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七十年代后期,组织上为了照顾大舅舅,让他在新余钢厂(后调到江西新余钢厂)驻上海办事处工作,他不但利用自已多年人脉,为单位采购到许多紧缺物质,还利用会写写算算的特长做些文案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他才华横溢,但一生坎坷。听我妈妈说,如果不是我外公中年病逝,家道中落,他一个长子需要和外婆一起养家糊口,他会一直读书下去。他的读书成绩很好,私塾先生很喜欢他。他有一个最要好的同学,但是这个同学的父亲解放前曾当过保长,就因为这个所谓社会关系,他的入党申请一直没有批下来,而那年月,不是党员,提干、加薪鲜有轮到。而只有工作碰到困难,别人无法解决,不愿去时才想到他。在他调到江西钢厂前夕,别人劝他“拜访”实权派,可他是李白、杜甫、苏轼等人的崇拜者,岂能卑躬屈膝,仰人鼻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他的家庭因为顶梁柱不在,好多事情延迟处理,包括小儿子的病也因为未及时看而早逝。他刚正不阿,好打报不平,也由此得罪一些人。他当了一辈子科员,但不为五斗米折腰,最终也没能升为科长。他怀才不遇,理应发一些牢骚,但他在给我的十几封信中乃至后来我返城回上海面谈,从来就没有听到他说一句对上级对单位不满的话。也许,在他心目中,我还是那个在北大荒需要他输送正确世界观的小外甥女,什么时候都教育我要全面看问题,不要片面,要坚持学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他喜欢琴棋书画,闲下时,和老友杀得难解难分。他也养生,天天做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一直到谢世,他看书写文,都不戴老光眼睛。他还喜欢兰花,喜欢舞文弄墨。这么多年,他共写了十大本笔记,去世的前几年,我去看望他,他从抽屉里拿出笔记给我看,内容包罗万象,有写家庭琐事的,有写旧社会怎么工作养家糊口的,有在全国各地出差时看到的各种凤景(游记)更多的是写工作经历和读书、读报笔记。其题材有七律、宋词,大多是记叙文,其中也有杂文,文字犀利老道,颇有“林放”(赵超构)的味道,记得有一篇写的是回来听外孙女讲她们老师上课拿股票机炒股票的事情。还有一些具体事,他对世风日下,人欲横流,充满沉郁。和七十年代相反,这回是我开导他,让他乐观些。此时的我,早已卸下拘束,和大舅舅谈古论今,轻松自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96年冬至,我妈妈去世(73岁)。他对我说,你爸爸妈妈都走了,我和你大舅妈欢迎你常来,这里也是你的娘家。我还有一些书想整理出来送给你,比如资治通鉴,比如24史……可没多久我就因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多次住院没有到他家,再后来,接到的电话竟然是他即将油尽灯枯噩耗。我坐出租车赶到他家,他尚有气息,我轻唤一声“大舅舅,我来看您了。”便泣不成声。他好像“嗯”了一声便紧闭双眼。随后眼角流出了两行热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小表妹告诉我,大舅舅是急性肺炎,原以为打几天吊针就会好的,没想到病情急剧恶化,都来不及通知亲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舅舅就这样走了,我原以为,他注重养生,生活规律,积极乐观,没有三高和其他疾病,会健康长寿,但最终也没有迈过73岁的坎。听我表妹介绍,最后几个月的他,有些忧郁。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于九十年代末喧嚣而物质的世界,尤其教育和医疗的变革,有一种强烈地抵触与反感,乃至郁郁寡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他一生喜爱兰花。‌孔子、‌屈原等先贤都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了对兰花的赞美,将其比作贤人君子。我想做一个贤人君子也是大舅舅一辈子的追求。其实,在我心目中,大舅舅早就是有高尚品质和独立人格的贤人君子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岁月如梭,大舅舅已经离开我25年了。书信留痕,大舅舅的谆谆教诲让我受用一辈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感恩!大舅舅!一路有您真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字/编辑/周存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部分照片AT和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