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展览馆掠影

zmzg文拙

<p class="ql-block">昵称:文拙 </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5152806</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上海打车从延安路上经过,被路边一座漂亮的欧式建筑吸引,向司机打听方知是上海展览馆,便想过去看看。</p><p class="ql-block">近期上海两个台风接连而至,总是阴雨连绵。今天终于好转,早上起床,发现天气晴朗,蓝天白云,碧空如洗。赶紧吃了早饭,乘地铁奔赴展览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了地铁,随着导航指引,来到了上海展览馆3号门,发现一个老妇人被门卫拦住,我听不懂他们说的方言,但猜到是不让进。我转到2号门口,同样如此。趁着保安跟几个游客交涉,我发现一个老先生跟门卫打了个招呼就进去了,我灵机一动,紧跟上老先生就往里走。路上我主动和老先生搭话,他是进来参加一个团队活动,并向我简单介绍了展览馆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海展览馆,原名中苏友好大厦,已有70年的历史。该建筑由前苏联设计师设计,建筑风格深受俄罗斯古典主义建筑的影响。</p><p class="ql-block">该馆占地9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由序馆、中央大厅、友谊会堂、柱廊及东一、西一、东二、西二4个展馆组成,内部大小多功能会议厅40多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4年中苏友好大厦正式开工。大厦建设工程体量大、时间紧、要求高,参与建设的中外专家和施工人员同心协力、顽强拼搏、攻坚克难,创造性地解决了软土地基等各种设计和施工难题,仅用10个月就高质量完成全部建设工程。1955年3月15日建成,成为上海建设的第一座大型公共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矗立在大厦顶部的鎏金钢塔高110.4米,上面一颗璀璨的红五星,为当时上海市区最高的人工构筑物。大厦气势宏伟、造型典雅、装饰华美、工艺精湛,代表了建国初期大型公共建筑的最高水准,是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先后入选“新中国50年上海十大金奖经典建筑”、“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海展览馆内外运用了大量俄罗斯风格的装饰构件及贵重金属材料。单体之间由200多个硕大的廊柱和长廊连接起来,形成建筑群体,整个建筑大气磅礴、厚重宏伟。</p><p class="ql-block">走进了展览馆,就被那雄伟的楼宇,高耸的尖塔,林立的廊柱所震撼。喷泉、雕像、窗花、地砖等装饰精美绝伦,展现了古色古香的俄罗斯特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海展览馆位于上海南京西路附近最繁华的地段,四周被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包围。在里面拍摄时发现,无论向哪个方向举起手机,都会有现代的高楼入镜,成为背景,构成一幅历史与现代奇妙的反差,给人一种<span style="font-size:18px;">强烈的视觉冲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先生把我带到西二号展厅,他的伙伴们已经在此等他。于是,我向老先生道了谢,便一个人走进了展览馆的西花园。</p><p class="ql-block">该建筑东西各有一个花园。在结构上展现了俄罗斯古典建筑的对称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花园由西一馆和连廊围合而成,大气雅致。园内两座古典风格的旋梯盘旋而上,雕花立柱支撑起三座拱形门券。喷水池上方的汉白玉浮雕《鹿鹤同春》,取"六(鹿)合(鹤)同春"之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该雕塑为李枫1955年创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绿意盎然的草坪、<span style="font-size:18px;">修剪成各种美丽的造型树木、</span>五彩斑斓的花坛交相辉映,到处都充满了自然和谐之美,宛如一幅生动的画卷。漫步在花园的小径上,有一种走进了俄罗斯圣彼得堡夏宫的错觉,让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穿过柱廊,走进了展览馆的南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场中央的喷水池。喷水池由规整的方形与半圆形组合而成,池内有多个玻璃钢制成的金色荷花,喷水时,池上水珠如莲。不喷水时,池面波平如镜,雄伟壮观的塔楼倒影其中,一览无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来到上海展览馆的主楼(序庭),门前矗立着主题雕塑,名为《创世纪》。它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海平创作。雕塑高9米,由一个男青年双手高举一个象征科技的自由变换的抽象线形体构成,雕塑家采用极概括的体块处理手法,突出了男性的张力和力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着,我来到了东花园,它<span style="font-size:18px;">与西花园遥相呼应,</span>由东一馆和连廊围合而成,面积约3100平方米。园内花木错落有致,简洁典雅。中间两部旋梯盘旋而上,环抱着宽敞的露台,雕花立柱支撑起高挑的阳台外檐,展现古典主义建筑端庄宏伟的风格。花园中央小型喷水池与四周绿植动静结合,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花园内中央喷泉旁边有座日晷,是为纪念日本横滨市与上海市结成友好城市五周年,一九七九年举办的日本横滨工业展览会之际,由横滨市赠送给上海市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到8号门附近,发现一座与展览馆不太搭调的小黄楼,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感到有点奇怪。到跟前看展牌方知,原来这里曾为上海著名的私家园林。20世纪初,英籍犹太商人哈同,省吃俭用,积攒大批钱财,在此地兴建"爱俪园",民间称之为"哈同花园"。在日本侵华时被毁。上海建设中苏友好大厦选址于此。小黄楼是唯一一幢原址上的历史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后,我绕过友谊会堂来到了东广场门口。这里有一个现代的不绣钢艺术作品勾住了我的脚步。驻足细看,这个作品叫“星环 ”。</p><p class="ql-block">装置主体是以信号发射器为原理,代表信息传播,周围环绕着圆环和小球,模拟银河系中行星绕太阳旋转的轨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进东广场,意外地发现几件很现代新颖的设计作品。看展板说明得知,这是正在此举行的“2024年申城光影节”,上海各区参展的由国内外艺术家创作的光影艺术作品,可惜我不是晚上来,未能尽情的享受这场视觉盛宴。不过我简单地了解了一下,还是感受到了现代艺术的魅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件用五颜六色的水晶制成的艺术品,名为"璀璨之城—气候行动的全球共鸣 ”。</p><p class="ql-block">它是由中法艺术家联手打造的艺术作品,巧炒地融合了"碳"与"钻石"的元素,深刻地揭示了碳不仅是构成钻石的基础,也是维系生命的关键元素、映射出自然界中生命的细腻与物质的坚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钻石这一在地球深部极端条件下孕育出的碳的晶体形态,以其无与伦比的硬度,成为了坚韧与恒久的象征。在这个作品中,钻石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不仅代表着自然界的顽强生命力,也象征着全人类在面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挑战时所展现出的集体智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作品名为“生命旋律之悸动" 。该装置将律动的管状灯带,以太极图案排列组合,与观赏者互动闪亮,可根据行人的远近变幻出不同的光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组作品叫“蘑菇丛林 ”。其以《山海经》为创作灵感,将中国传统彩灯技艺与现代艺术、光影技术结合,为人带来沉浸式光影艺术体验。</p><p class="ql-block">《山海经》中记载了一个小人国,它们微不足道,却乐天从容。这个灯彩装置邀请大家以微观视角步入蘑菇丛林,感受万物的美好、众生的奇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件作品叫“时空穹宇 共鸣之心”。该作品<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一个象征宇宙空间的透明球形舱体,体验者通过交互让粒子在舱体中飞舞盘旋,将空间点亮。其</span>灵感源于宇宙中的星云漩涡与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共振现象,映射人类社会中个体与集体间的微妙互动关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件作品,取名为“上嗨梦”。该作品源于法国洛朗的构思,由摩洛哥海伦设计,在2008年巴黎的"无眠之夜"展示过。这个作品由10个彩色球体装置组成,当观众对着麦克风吹气时,智能系统会感应吹气的力度和频率,球体上的彩色灯珠由近到远呈现出红黄蓝等颜色为主的光影波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作品叫《逐梦芯辰》,"芯"象征着当代科技的核心驱动力;"辰"寓意星辰,彰显无限的可能性与未来探索的方向。作品通过视觉、声效与互动,观众能够亲身感受到科技与艺术的交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作品名为“23.27°日光之环”。23.27°是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它在一天之中色彩和位置的微妙变化。太阳为世间万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能量、赋予世间万物色彩。艺术家以此为媒介,旨在唤起人们重新审视日光在生活中的重要角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出7号门,才拍到了友谊会堂的全貌。据介绍它底层为大厅和咖啡厅,二层为影剧场。大楼上那四个<span style="font-size:18px;">“友谊会堂”金字,是</span>1988年9月江泽民同志所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展览馆的北门外,矗立着一座铁艺“飞跃的马”雕像。它是由法国艺术家阿曼1987 创作的。这座雕像是由上海的一家公司捐赠的。"飞跃的马"通过切割积集手法,体现了奔腾中马的动感,马首昂立,双蹄飞舞,散发出一股蓄势待发的凌厉锐气,展现了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的精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海展览馆比我的年龄还大,我已经白发苍苍。而它经历了70个岁月,仍<span style="font-size:18px;">然鲜亮丽如新,</span>见证了上海的繁荣与发展。它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使其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意义,成了上海乃至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如同一座时代的纪念碑巍然耸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7222qbi" target="_blank">日内瓦行记(上)</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