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山西行三、雁门关到晋中

农夫

<p class="ql-block"> 初秋山西行三、雁门关到晋中</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对历史的敬重,也许是边关情结,对于雁门关我总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和想往。一种历史的自信和自豪。</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晋西北五个关隘是塞外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的入口,也是历史上战争频发的地区,马背民族的逐渐强大和中原文明富裕的结果,必然是战争,要么消灭要么融合。雁门关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走到了历史的前台,这是历史的选择;它的退出到荒芜,也是历史必然的结果。 </p><p class="ql-block"> 住在雁门关北口的酒店,这里是塞外入关的必经之道,从关口到关前有三四公里的山路。早晨八点多,我们乘摆渡车到了山上的关前停车场,两傍的雕塑,展现了老英雄杨业一家祖孙三代为大宋江山,战死沙场的故事。远处的山头上,塑有杨六郎提枪骑马镇守雁门关高大的塑像。周围山岭簇拥,气势险峻壮阔。凉风微云的苍穹下,一座城楼傲然耸立,这就是雁门第一关的明月楼。山道变窄不能通车,沿山路款款而行,途经千年的泉水亭,历史上的边贸街,山门之后,山路陡然收窄急转而上瓮城迎面扑来,这是雁门的第二关。</p><p class="ql-block"> 瓮城不大,比起以往见过的哪些山城瓮池虽小,但更加高大坚固。走进地利门,宁边楼突兀而起,抬头不见楼顶屋脊,四山紧逼裹挟,仿佛压得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城楼两边是明长城的内长城。再上二三里到天险门,天下著名的雁关第一楼雄居城上,路傍是镇边祠。到此已是雁门关路途中的最高点,也是从南而来内长城的第一关。与地利门的宁边楼、西城门的戚远楼和东边的雁塔遥遥相望。山岭苍茫,千山万岭如似浪涌 ,一道城墙环锁城廓,扼守着南北的唯一通道。三座烽火台分布南北东山头之上,没有人烟的雁门山,苍凉、荒芜,雄浑,关山重重,谁失悲路之人?守边之苦和报国的豪情一起涌上心头。</p><p class="ql-block"> 长城的历史虽然悠久,但修建最多的是在明朝。朱棣迁都北京后,漠北一带少数民族的入侵就成为朝廷主要威胁。为加强防御明朝从山西的五关,娘子关、宁武关、偏头关、雁门关、平型关到河北一带又修筑了第二道长城,这就是内长城的由来 ,作为明长城防御的一部分,内外长城相接也是雁门关一段独有的风景。今天看到的长城是万里长城的一部分,是对明长城的修复和重建,走进历史总有一段不可忘记的沧桑与辉煌。</p><p class="ql-block"> 明月楼宁边楼到雁关楼这三关是雁门关中最精彩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一般游人来到这里,看看明长城的壮观雄伟,山岭叠嶂的险峻雄浑,巍峨的城楼和山头上的烽火台,尽可打道回府心里对自己说:到此一游不负此生了。我们也是一样,四面的城廓走了一半,三座烽火台登上了两座。从瓮城上去将内长城北边的一段,西城门的全部,雁关的西段都走了一遍。在蜿蜒曲折起起伏伏的山岭上,同伴都下去了,我独自一人登完了大约五六百个台阶,那时也累的喘着粗气直不起腰来。登上烽火台顶,四下凝望,千山万岭不见尽头,长城内外沟壑深渊,三座烽火台形成鼎足欹角之势,遥相呼应固若金汤。虽是夏末初秋,但在这高寒地区已是寒风萧瑟。站在茫茫的山岭之上顿觉心胸开阔,山河之美虽不是我这粗浅的秃笔所能描绘,一种英雄气概荡然心胸,秦、汉、唐、宋,哪些历史的烟云,边关将士的英雄情怀,哪些豪迈的边寨诗作浮现眼前永存于心。回想年轻时虽不能守边戍城抱效国家,但年迈之年战胜自我登上长城烽火台也足慰平生。我借人间二两风,一笔岁月一豪情。</p><p class="ql-block"> 下了雁关走出天险门,我还沉醉在古老的历史文化和壮丽的自然风光之中。一时竟搞不清返回的方向了。手机也没电无法导航,向三个游人问路,结果一个指对二个指错 ,害的我像个疯癫病人似的在近千米长的碎石陡坡上来回奔走了几回,直到问了路边执勤的武警战士,才坚定地转身向北。此时已近中午,伙伴们早已在山下着急的等我。虽然跑了不少的冤枉路也有了意外的收获,南下寻路的过程中有一段三百多年前的雁门古道,如一段嶙峋的残岩,坑凹不平难以插足,还有一段巨大的石块上布满车辙的痕迹,当年边塞的艰辛可想而知。仿佛提示我们,人可以修饰遮掩忘记,但岁月无法隐藏沧桑。</p><p class="ql-block"> 四个小时行走于山岭之间,观天阅地游览山川,肚子里觉得少了几滴油水,几根稻草,有了一点秀才的酸味还是很高兴的。</p><p class="ql-block"> 去代县的路上,黒云急雨暗无天日,山路盘绕曲折,疑似与天隔绝。问司机这两边都是些什么山,司机说;左手衡山右手北太行山。衡山特别是北太行山,山势峥嵘山头平缓如弧线,与南太行山脉的山上有山,峰陡岭峻截然不同,大家赞不绝口,惊叹山势的奇峻和惊险。好在这段山路不长,出了山口,路傍的牌子上写着“十八弯”。</p><p class="ql-block"> 大雨中进了代县,代县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文庙武庙寺院一大堆,县城里古朴粗犷的边靖楼(亦称鼓楼)已有六百年的历史,比起西安的钟鼓楼还要久远。楼上一块木头巨匾一顿多重 ,真不知当年是怎样挂上去的。因为今天想要赶到太原城,只匆忙吃了一顿饭后坐车到了火车站。不料五台山昨夜大雨列车受阻停运 ,又赶往代县汽车站。下午四点坐车离开 ,一路风雨 ,晚上八点走进了灯火辉煌的太原市。明天26日星期一 ,晋祠闭馆,商定继续南下平遥。</p><p class="ql-block"> 我们原本是没有一定的闲散之游,到晋中的两天时间里,先后游览了平遥古城,晋中(榆次)古城 ,常家庄园,孔祥熙故居和乔家大院。这些景点之间相距几十公里,叫一辆出租车说走就走,途径郊野乡村,风景变化太多。我们随意的评论,会心的交谈,真是潇洒快乐的如登天一般。平遥古城和乔家大院都属于市井烟火的乡镇民俗生活,乔家大院不过是一个走西口的爆发户,院子可以大,房子可以多,但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一个乔致庸算得了什么。尤其刚刚从文化艺术的殿堂里走出的我们,看到了文化层次上巨大差异和审美的不同。国家文化和民间文化(乡土文化)之间的距离。</p><p class="ql-block"> 与乔家大院相比,常家庄园是一个官僚士大夫家族和萌牙状态的商业资本结合的典范。家谱可以追溯到明朝。文化品味之高,规模地位之大,面积有几个乔家,还有票价三元的公交车开通,却门可罗雀冷冷清清。实在无法理解其中的奥秘。</p><p class="ql-block"> 晋中(榆次)古城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小县城。没有金碧辉煌的宏大和纷繁严肃的历史。明清木构建筑中的文庙、城隍庙、武庙和县衙,十字街心的凤凰楼,大广场。哪些复杂精致的古建筑都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整修和保护。保持着历史原有的风貌和文化艺术特色。令我们感到欣喜和震撼。别的不说,第一次看到七进的县衙,哪么多警示的牌匾和对联,廉洁和羞耻之心令人深思。有生之年能看到这么多优秀的历史建筑和文化艺术而自豪。</p><p class="ql-block"> 这次的山西行既看了高品味的殿堂建筑艺术和宗教文化艺术,也看到了州府县的古代建筑以及民俗风情文化,自感要把这些不同的特点写出来,是无法完成的难题,我还是搁笔停下不写了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