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之旅——《一滴水经过丽江》

林娇

<p class="ql-block">备课</p><p class="ql-block">备单元要点</p><p class="ql-block">单元导语中提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阅读提示中也提到朗读课文,注意想象这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体会作者写景中的饱含的情感。<span style="font-size:18px;">本单元的课文有的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情思。阅读这类文章,随着作品去想象和遨游世界,可以让我们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本单元的学习,要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span></p><p class="ql-block">备教材</p><p class="ql-block">《一滴水经过丽江》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第五单元的“自读”课文,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这是一篇游记,一篇与其它几篇不一样的游记。作者以物的视角,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游踪为线索,全方位展示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p><p class="ql-block">备学生</p><p class="ql-block">这单元是游记单元,前三篇游记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游记文体的特点,这节课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就写作视角来看,学生对“一滴水”的视角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但在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写的好处,学生可能能答到第一人称真实性强,其它的好处想不到。这点可能教师要给助学资料以及引导来深入理解。</p> <p class="ql-block">课堂教学</p><p class="ql-block">设置拍摄任务</p><p class="ql-block">【任务一:采风—定路线·梦回前世今生】1.背上相机,阿水导演开启了他的追梦之旅。他需要制定旅行路线,沿途采风,收集拍摄素材。请你默读课文,画出他此次旅行的具体路线和沿途见到的风景。</p><p class="ql-block">【任务二:取景—选景点·唤起美好记忆】1.沿途采风任务结束,阿水导演决定挑选几个富有代表性的景点进行拍摄,全方位展示丽江的古城风光、历史文化、人文风情,请你自由地朗读课文第9-15段,帮他选择你最喜欢的景点,描绘景点画面,并说说理由。要求:请用“我选择_______(景点),因为______。”的句式回答。(提示:从修辞手法、词语等角度进行赏析)【任务三:拍摄—说心愿·悟情怀】</p><p class="ql-block">1、拍摄即将启动,阿水缓缓说出了自己心愿:“在梦里,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你如何理解这一滴水的心愿呢?</p><p class="ql-block">2、拍摄反思:以“一滴水”的视角拍摄有什么好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评课</p><p class="ql-block">本节课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和改进。这篇游记散文很美,这么灵动的文字,课堂上朗读的环节很少,也没有趁机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文字的味道,确实遗憾。这篇游记可以进行情境教学,创设“一滴水的奇幻之旅”的短片拍摄与朋友圈分享。以最美的推荐官为主题设计,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p><p class="ql-block">《义务教育语文课堂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所以我选了一篇游记文章——阿来先生的《一滴水经过丽江》,整节课主要有三个任务:采风、取景、拍摄,都是围绕“拍摄视频”这一情景展开。第一个任务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正确答案,相对来说还比较活跃。第二个任务是“选景点 绘画面”这一环节应该详细带领学生来分析,然而学生的气氛不够活跃,回答问题的总是那么几个人,有点冷场,这个时候我就有一点慌乱了,感觉学生不是那么的配合,就匆匆继续下一个任务了,感觉有点可惜。但总体来说,能引导学生借助一滴水的视角遍览丽江美景,带领学生综合感受丽江的自然景观、文化气息和淳朴民风;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生活,发展语言能力,提升语文素养;通过多层次的引道,也算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去探索、研究,在实践中成长。我相信用心耕耘一定会有花开之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