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书鸿诞辰120周年纪念展|跨越时空的艺术传承与国际友谊的璀璨篇章》

常 嘉皋

<p class="ql-block">刊头图片说明:这是 1994 年 6 月 9 日,在我父亲的《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一书首发式上,我母亲绘制的《众飞天献寿图》。我和刘渊手指的地方便是签字之处。</p> <p class="ql-block">  9月16日,由日本丝绸之路艺术协会精心筹备的《常书鸿诞辰120周年纪念展》 在日本东京文化中心举办,9月20日随着展览的帷幕缓缓落下,其留下的不仅仅是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段段跨越国界、穿越时空的深厚情谊与不懈追求的永恒记忆。这场展览,虽已圆满结束,但其在我心中激起的波澜,却久久不能平息。我的父母亲,早在1957年,便以艺术家的身份,跨越大洋,不仅在画布上挥洒着色彩的奇迹,更在两国人民的心中种下了友谊的种子,这份种子,经过岁月的滋养,已成长为参天大树,荫蔽着后来者前行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这是文化中心入口处 </p> <p class="ql-block">常嘉煌、常嘉皋在他们赠送给展览会的花篮旁边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刘渊与此次活动主办的黄晓薇执行会长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展览期间,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文化部陈諍公使参赞官与文化部王薇二等书记官的亲临,无疑为这场纪念活动增添了更加庄重而温馨的氛围。我有幸借此机会,向他们细细讲述我父母八次访日的动人故事,那些关于艺术、文化与友谊的点点滴滴,如同珍珠般串联起中日两国交流史上的璀璨篇章。</p> <p class="ql-block">  为让这份珍贵的记忆得以延续,我特意携带了母亲遗留下的珍宝来到会场,与众多朋友共同分享这份跨越时代的情感纽带。这些珍品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母亲的手迹与一系列具有纪念意义的徽章。</p> <p class="ql-block">左起:①这是我母亲的手迹;敦煌艺术展」,每日新闻社.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纪念章。中:②「中国敦煌艺术展」纪念章。右:③装有纪念章的盒子。</p> <p class="ql-block">  1957年,当“中国敦煌艺术展”在日本盛大开幕时,每日新闻社与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共同颁发的纪念章,不仅见证了那次展览的辉煌,更是我父母为中日文化交流贡献的见证。而装有这些纪念章的盒子,则像是一个小小的时光胶囊,封存着那段难忘的历史瞬间。</p> <p class="ql-block">  1943 年,在那意义非凡的时刻,“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正式成立,当时精心制作了纪念徽章(NO:1)。这枚徽章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人们对敦煌艺术保护的决心。</p><p class="ql-block">  同样是在 1943 年成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之时,另一枚饱含深意的纪念徽章(NO:2)应运而生,它宛如时光的见证者,静静诉说着那段不平凡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1943 年成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之际,还有一枚独特的纪念徽章(NO:3)被制作出来,其精致的工艺和蕴含的深刻内涵令人赞叹不已。</p><p class="ql-block">  1951 年,“敦煌文物展览纪念”活动盛大举行,彼时精心打造的纪念徽章(NO:4)闪亮登场,为这一重要的展览增添了独特的光彩。</p><p class="ql-block">  1951 年“敦煌文物展览纪念”之时,又一枚精心制作的纪念徽章(NO:5)亮相于世,它成为了这一展览的重要象征,留存下珍贵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1957 年,一枚美轮美奂的“敦煌双飞天”纪念徽章(NO:6)横空出世,其细腻的雕琢和生动的形象,充分展现了敦煌艺术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展览期间,诸多与我的父母亲有着深厚渊源的友人纷纷前来。</p> <p class="ql-block">  日中平和发展促进会常务理事副会长朱金若先生,1979 年在中国国际旅行社工作,同年 8 月担任“冈崎·土光访华团”一行的全程陪同兼翻译,并于 8 月 22 日参观了敦煌莫高窟,不仅见证了中日友好交流的重要时刻,更在敦煌莫高窟留下了日本友人与我父亲的珍贵合影(上图)。在此次纪念展上,朱金若先生与我共同回忆往昔,而(下图)朱金诺先生胸前佩戴徽章.(N0:1)和我胸前佩戴徽章(N0:2),在会场入口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在会场中,一幅意义非凡的画作格外引人注目。那是我的母亲为了 1994 年 6 月 9 日在北京饭店举行的我父亲著作《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周年》首发式,于 8 日通宵赶画而成的众飞天献寿图。</p> <p class="ql-block">  此图之上面,有众多名人的签字,承载着满满的祝福与敬意。而下面,三津木先生(右 1)、常嘉皋(右 2)、刘渊(右 3)正手指着画中自己签名的位置,神情中满是对过往的怀念与珍视。这一画面,定格了珍贵的瞬间,也为本次展览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而在这场纪念展中,我家的远方亲戚 金秋也特意来到会场祝贺,他父亲金楓1993年当时是我父母亲所在的国家文物局的外事处处长(上图右侧)。4月6日,我父亲在医院过生日时,他去看望时留影。(中图)金秋在会场他手指着当年我母亲绘制的《众飞天献寿图》上他父母亲签字的地方我们留影纪念。(下图.)我胸前佩戴徽章(N0:1)和他胸前佩戴徽章(N0:2),我们留下了共同的回忆与纪念。</p> <p class="ql-block">  此外,还有来自千叶县的石井佳孝先生及其夫人和子,他们作为中日友好的使者,多次访问中国,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p> <p class="ql-block">  (上图)这是1994年11月25日浙江博物馆内的常书鸿美术馆开幕式上,石井佳孝(右1)、常嘉皋(右5)、李承仙(右6)、常嘉煌(右8)、石井妙子(右10)等人的珍贵留影。而(下图)石井先生是从事造园艺术的,他曾四十余次访问了中国,给中国多地送去了樱花的树苗。尽管石井先生已经八十三岁高龄,还他还是与夫人一道,风尘仆仆从千叶县成田市赶到会场一起共叙友情。左起:常嘉皋胸前佩戴徽章(N0:3)、石井佳孝胸前佩戴徽章(N0:1)、石井和子胸前佩戴徽章(N0:2)、刘渊胸前佩戴徽章(N0:4)在会场入口处合影留念,这份跨越年龄与国界的友谊,让人动容。</p> <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在展览期间,我还有幸接待了来自丹月流、茶道、香道等日本传统文化领域的家元——大島麗子女士。</p> <p class="ql-block">  她的母亲丹下明月女士,在我父亲去世后的1994年10月29日,特意从日本前往北京我家,以她们特有的悼念仪式来表达对我父亲的哀思与敬意。这份深情厚谊,不仅体现了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更彰显了日本传统文化中对于家元制度的尊重与传承(上图)。而(下图)当她得知20日上午展览就要闭幕时,专程从鎌仓赶来会场,右起:常嘉皋胸前佩戴徽章(N0:2)、大島麗子家元胸前佩戴徽章(N0:1)、刘渊胸前佩戴徽章(N0:3)在会场入口处合影留念,留下了难忘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1992年我父亲将《攀登珠峰》巨幅油画赠予日本创价学会池田大作名誉会长。这一举动不仅架起了中日两国之间的金色友谊桥梁(上图)。更在32年后迎来了创价学会日本友人的专程前来展览会场祝贺。(下图)右起:常嘉皋胸前佩戴徽章(N0:4)、加藤道夫胸前佩戴徽章(N0:2)、梶浦伸作胸前佩戴徽章(N0:3)、阿部晃一胸前佩戴徽章(N0:1)、刘渊胸前佩戴徽章(N0:5)在会场入口处合影留念,我们的合影留念,再次证明了艺术无国界、友谊长存的真理。</p> <p class="ql-block">  《常书鸿诞辰120周年纪念展》虽已落幕,但它所传递的艺术精神与国际友谊却将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中。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中日两国在文化、艺术等领域更加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友谊篇章。</p><p class="ql-block">  微信好友 吳竹发给我的留言用优美的文字编织出动人的篇章,这是她的留言:看到你发表的《美篇》描述了日本文化艺术界隆重举行《常书鸿诞辰 120 周年纪念展》的盛況。看到了日本友人及学者们专程前来拜谒,佩戴着承载重大历史意义的珍贵纪念章的照片,感受到了他们对常叔叔和婶婶的尊敬和深深怀念,令人十分感动。这也体现了常书鸿伉俪多次不辞辛苦赴日,老年还共同创作不朽巨著相赠,宣传敦煌艺术,在中日人民之间架起友谊的桥梁,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    </p><p class="ql-block">   日本一般社团法人丝绸之路</p><p class="ql-block">      艺术协会 顾问 常嘉皋</p><p class="ql-block">    敦煌书画院  顾问 常嘉皋</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3日于日本</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5日修改</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