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 致自己

凡尘

<p class="ql-block">【第632篇】</p><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23日,星期一,成都天气阴转晴,温度20~29度</p> <p class="ql-block">  在学习阳明心学之前,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主要基于日常生活的经验和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对于人生的意义、道德的标准以及如何处理内心与外界的关系等问题,虽然有一些基本的认识,但往往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系统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那时,我倾向于将道德和行为规范视为外在的约束,认为只要遵守社会公认的准则,就可以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然而,这种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没有触及到内心的本质。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个人情感时,我时常感到困惑和无力,不知道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有时,我会因为过于执着于内心的感受而忽略了外界的现实。回想起初次接触阳明心学,那是在一个春日的午后,我看到我的云同桌在朋友圈发的致良知教育平台报名的海报,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踏入了致良知平台学习的大门。起初,我对这些深奥的哲理半信半疑,甚至有些排斥,觉得它们太过玄妙,难以捉摸。有时,我又会在“致良知”的道路上迷失方向,不知所措。然而,随着博仁导读的导读,同学的学习分享和点评责善老师的点评,让我慢慢对阳明心学有了初步认知。我认识到阳明心学不止是理论上的学习,它是一门实学,我必须在实践中去印证和践行。正是生活中这些挫折与困惑,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阳明心学的真谛——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一种需要不断实践、不断领悟的生活哲学。我开始尝试着将阳明心学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每当遇到烦恼或困惑时,我不再急于向外寻求答案,而是静下心来,倾听内心的声音。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变得更加从容不迫,面对困境也能保持一颗平和的心。</p> <p class="ql-block">通过学习认识到知识与行动是相辅相成的,知识若不能转化为行动,便只是空洞的理论;而行动若无知识的指导,则可能迷失方向。这一观点让我深刻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所学应用于实践,通过实践来检验和深化理解。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努力做到知行合一,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p> <p class="ql-block">阳明先生提出“心即理”的哲理。他强调,心是万物的主宰,一切道理都蕴含在心中。这启示我要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从内心出发去认识和理解世界。只有这样,我才能真正做到心无旁骛、专注当下,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p> <p class="ql-block">阳明先生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良知,它是我们判断是非、善恶的内在标准。致良知,就是要我们不断发掘和遵循内心的良知,用良知来指导我们的言行。这让我意识到,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应该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不被世俗所迷惑。在未来的道路上,我将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用良知来指引自己的每一步。</p> <p class="ql-block">阳明心学引发内心良知的觉醒主要通过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1.强调“心即理”,引导个人认识到真理与道德根植于内心,从而促使个人更加关注内心的声音和感受。</p><p class="ql-block">2.提倡“致良知”,教导个人通过去除私欲、回归本真,让内心的良知得以显现,成为行为的指导原则。</p><p class="ql-block">3.鼓励“知行合一”,要求个人将内心良知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实践来检验和深化对良知的理解,从而更加清晰地审视内心。</p><p class="ql-block">4.反思与调整:持续反思自己的行为,发现不足并及时调整,以符合良知的要求,进而改善行为和习惯。</p> <p class="ql-block">  学习经典让自己遇见更好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