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记:镜子(日课4)

叶子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纪录片《镜子》,如果不是片中背景介绍,我真不敢相信《镜子》里那个暴躁得如同小狮子的男孩泽清,居然是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者采访他的时候,这个男孩露出腼腆的神态,却一语惊人:“我是一面镜子,我要把父母唤醒”。亲子关系,从人类有生育以来,就是一面恒久的镜子。封建社会,这种关系被极度弱化,重视的家庭归类到家规家训中,无视或无知家庭的孩子,全靠野蛮生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泽清的问题非常有意思,我们也许可以循着这面镜子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与别的孩子不同,泽清是主动要求参加训练营的。除了诉求,别的时候他看起来冰冷、沉着、寡言,却对自己要干什么有着清晰的认知。老师问他为什么要参加采访,他想了半天说了五个字:“有存在感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的,他所有行为的背后,似乎都在解读这五个字。但真的是这样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泽清的家不可谓不好,甚至比一般家庭更好:外公外婆是大学教授,父母也有体面的职业。但让父母百思不解的是,为何他们这么爱的一个孩子,却长成了这副样子。这副样子是指:面对母亲的关心,他竟然骂她“贱”,甚至动手、动刀。泽清的冷酷和暴力并不是装出来的,他能当着爸爸的面用凳子砸妈妈,且这一幕经常发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在描述时,泪如雨下。可想而知,她在忍着怎样的难过和自己的儿子相处。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孩子竟然对最爱他的母亲拳打脚踢,甚至拿起了刀子?在节目里,泽清有些沉重地说:“我是一个有使命感的人,我将用我的行动,把家人从梦中唤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泽清所谓的家人之梦是什么?原来就是他的原生家庭。这是一个矛盾到几乎窒息的家。泽清眼里,这个家庭看着光鲜,其实早已千疮百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先父母的关系让他窒息,爸爸眼里的妈妈早出晚归,老是不着家,而他希望有个照顾家庭的贤妻良母;一心向往事业的妈妈怎么甘心小鸟依人,因此也是抱怨满满,两人一言不合就吵,吵着吵着就动手。可想而之,在这个家庭里,暴力成了沟通问题的主要方式。这么多年来,妈妈总要争个“我是对的”,爸爸争不过就用拳头说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暴力的背景下,泽清慢慢长大了,出现了第二个问题。他无法和父母顺畅沟通,尤其是母亲,从来听不进他的呐喊看不到他的渴望,他像父亲一样厌烦母亲的暴躁和唠叨,也学会了用父亲的方式对待母亲。最后,他不上学、上网、殴打母亲,拿起了刀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纪录片有一幕,泽清在暴打妈妈,爸爸居然可以悠闲地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可见,这个家庭的冷漠窒息已经到了何种地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看泽清这句话——“我是一个有使命感的人,我将用我的行动,把家人从梦中唤醒。”会发现他并非大言不惭,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家庭呐喊,是在表达源于父母未曾疗愈的原生家庭的创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泽清的父母看似社会精英,内在的焦虑却无处不在。尤其妈妈,父母都是大学教授,但她显然情绪暴躁,完全没有面对和解决内心焦虑空虚的能力,只能用这种外显的方式——比如凡事要争执到底,稍不顺心就破口大骂……来倾泻内在的无力,或者说用这种方式来粉饰她竭力追求的外在成就和价值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妈妈这种心理正常吗?片中对于上代老人交代甚少,联系其父母是大学教授,我大胆猜想一下:这对优秀的父母,想来对女儿期望甚高,要求甚严,甚至希望比自己更加优秀,在父母“双阳”的照射下,这位妈妈一定是拼尽全力努力向阳而生,奈何这被期待的人生终究不是自己内心想要的,她怎么追赶也赶不上父母的期望,因此埋下满腹的阴翳之气。用道家理论解释即是与父母“双阳”相待之“阴”,在“双阳”的强烈光芒之下,这株阴翳的种子一定是元气大伤,蔫里吧唧,虚有其表。因此形成了后期这样一种性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再次回看泽清那句话:“有存在感吧”!他是在为谁刷存在感呢?很明显,不仅是自己,他的潜意识里,更是在为妈妈源于未曾疗愈的原生家庭的创伤呐喊——那个一直活在外婆外公期待中而失去自我的妈妈,那个因为失去自我而异化为情绪人的妈妈。泽清用自己的方式给这个窒息的家庭撕开一道口子,也在用自己的方法为妈妈呐喊。这就是他追求的“存在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泽清的故事让我想起日前读雪漠老师写的《爱不落下》,当读到丫头从小被父亲各种暴打、无因由暴打时,内心真的感觉特别疼。这种源自原生家庭的疼深深烙印进她的生活,她的婚姻,她的生命,丫头无法承受其重,最后无常聚合多重因缘凝聚成致命的重病。真是让人唏嘘。当然,伊人已逝,这些也是结合雪漠老师写的内容,加上我的猜想,不一定对,但不妨碍我们探讨其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镜子》这部纪录片给我们的启示:以孩子的不良行为为镜,映照的常常是大人源于原生家庭未曾疗愈的创伤。这也是镜子给我们的另一面启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