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个老兵抗美援朝血色记忆</p><p class="ql-block">(续上文)</p><p class="ql-block"> 七 守卫海疆</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四年底,我们回到了日思夜盼的祖国。当我们跨过鸭绿江大桥,感觉到这是祖国的热土,这是班师回朝的激动,这是胜利凯旋的回归。当我们踏入国土,安东(丹东)人民的欢迎,鲜花、红旗、标语、横幅,载歌载舞的欢呼,凯旋归来的呐喊,这种场面,让战友们感觉到:胜利归来的荣耀!从踏上祖国的那一刻,激动的心情热泪盈眶,从内心深处感觉到祖国真好,和平的日子真美!</p><p class="ql-block"> 部队没有休整,随后我们从丹东一路南下,几天后我们望见了大海,才知道,来到了福建前线。我们师驻防在福建泉州,保卫祖国南部的海疆,守好祖国南大门,防御将介石集团的图谋不轨,修建和保卫泉州机场,为解放台湾做准备。</p><p class="ql-block"> 望着对面美丽的台湾宝岛,看到美国第七舰队横行游弋,战士们气愤地说:“以美帝为首的联合军,将战火到鸭绿江边,一场抗美援朝战争,推后了我们解放台湾的时机。”望着盘据在宝岛的国民党残存势力,负隅顽抗,战士们群情激愤,战斗意志高涨,解放信念坚定。在泉州备战、训练、执勤、基建运输,是我们的主要任务。</p><p class="ql-block"> 守卫海疆期间,由于我工作责任心强,技术较为全面,被调到师部教导营当驾驶教练,培养新的学员。在教导营近两年时间里,先后带出了几十名合格的优秀学员和精干的司机,为基层连队和后来的地方建设,输送了新的技术骨干。营长李云生,就我的成绩,在教导营给予了肯定和表彰。由于我在朝鲜战场近五年的战斗表现,以及回国后的工作突出成绩,经炮六十四师批准,于一九五四年荣立三等功,获得奖章一枚。一九五六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我为之奋斗一生的夙愿!</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六底,随着台湾海峡形势趋于缓和,国内经济建设蒸蒸日上,响应党的号召,我将转业到地方工作,结束了我军旅生涯。转业地方工作,作为教导营的我,已有技术职称,技术级别:司机兼教(官)员。五六年十月,又被授衔予备役少尉,(排级,授予人师长姚福全,命令编号1956.10.20,予干卫字002号)作为军政干部,以便地方使用。承诺:国家有需,召之即来。</p><p class="ql-block"> 在我既将结束军旅生涯,脱下军装那一刻,泪如泉涌喷湧而出。那种部队的情愫,那种军旅的生活,那种血性的本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个生离死别的场面……当我收拾行囊,准备转战地方,简朴的行李,总有记忆的诞生。战士英勇奋战的身姿,汽车日夜兼程的行踪,那满腔热血的凝重,那生龙活虎的笑脸,……原来军旅生涯的血性,早已融入我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师部教导营退役军人欢送仪式上,退伍兵的我们哭了:那些抗美援朝的生死与共,那些军旅生涯的朝夕相处,那些守土有责的肝胆相照,那些日常生活的体贴入微……又在眼前浮现,却在心里沉淀。当告别的军礼,我们哭了,那是带着悲伤的遗憾,带着血性的刚强:解放台湾,是血性战士的心愿。今日一别,何时才能上场杀敌?打败将介石,解放全中国,是我们不变的初心!当首长握手叮嘱时,我们哭了,说出了:解放台湾战争请召唤我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就是我们老兵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依依不舍的告别,让我体验了什么叫留恋不舍,什么叫泣不成声,什么叫浮想联翩,……原来军旅生涯的生活,将成为我一生的血色记忆!</p><p class="ql-block"> 八 军人本色</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六年底,当时转业地方工作,我有两个选择:一是上海城市建设,二是内蒙边疆建设。在两种选择面前,作为战士的我:单纯,朴实。八年的部队历练,其中三年的战争考验,对信仰的追求,对党的忠诚,和军人的血性,我对选择作了简单的比较:上海,全国的经济中心,十里洋场的繁华,人才济济的职场,而我文代较低,感觉很难适应。内蒙,包头钢铁军工业选址,沙漠地缘边陲要塞,虽说是条件艰苦,从军人的角度考虑:建设边疆,守土有责。</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代,国家百废待兴,人民奋发图强,“那里需要到那里去,那里艰苦到那里去”的号召,深入人心。当时的我,血气方刚。没有那种利益权衡的心理思谋,也没有那种贪图安乐的思想准备,更没有那种环境优劣的条件对比……只认为:戎边守土支援边疆,是军人最好的选择。在转业分配上,我毅然选择了经济落后,条件艰苦的包头。母亲、妻子和父老乡亲都表达了不理解和反对。母亲和妻子总感觉:故土难离。乡亲们则说:参军多年,不选择繁华的上海,却去了荒凉的包头,觉得很可惜。</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的包头,地处偏僻,广袤无垠;人烟稀少,风沙漫天;经济落后,交通闭塞;按选择意愿,我分配到包头。那时包头运输公司是内蒙古最大企业,主要负担着包头域内,衔接呼市、伊盟、巴盟以及周边盟县的客貨运输任务,运输函盖面积最大。而车辆配置,都是公私合营过来的车,车型基本都是万国车和月产车,最好是苏联嘎斯。车况更是车烂破损,完好率极底;配件奇缺,速度很慢;依旧修旧,技术人员缺乏;环境十分艰苦,吃住行都很困难。而我们却负担着军工、农村、牧区和边防的货物运输以及客运任务。线路长,任务多,沙土路,用时长,而抛锚事故频发。面对困难,凭着军人的本色,凭着援疆的一腔热血,从未喊苦叫累。总记得战友的口头禅:“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为了实现扎根边疆的决心,我将母亲、妻儿接到了内蒙古,在包头安了家。</p><p class="ql-block"> 有家有单位,安心又安身。在内蒙古一干就是一辈子!四十来年,内蒙古西北部就成为职业生涯的主战场,而内蒙古的运输线路都留下了我劳动的艰辛和工作的足迹。先后在包头运输公司、巴盟运输公司、乌达运输公司、阿拉善盟运输公司、陕坝汽车大修厂、五原汽车大修等……随着环境变化,随着职位升迁,但主体职责没有变,运输成为一生的老本行。几十年来,从组建到司机,从修理到领导,地方变了,环境变了,工作变了,地位变了,但军人本色没有变。军装变工装,军人的初心没有变。地方工作的日益向好,但艰苦奋斗的传统没有变。那个年代,共产党员的品行,艰苦奋斗励志向上,是军人贯彻始终的信仰。</p><p class="ql-block"> 谈起几十年从朝鲜战争到内蒙古的战斗生涯,李玉杰老爷子总是淡淡一笑,总是说:“在朝鲜的抗美援朝,那是生死存亡的考验。在内蒙的支边建设,那只是艰苦奋斗的历练。” 朴实无华的的语言,道出了战士血性的激情。说到转业内蒙古的选择,他说:“在内蒙,那是我的选择,也是他乡变故乡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在他的晚年,总是兴致勃勃,也是侃侃而谈,他说:“56年到包头,公司缺少司机及维修技术,我在二年内既当司机又带徒,58年从巴盟运输公司成立,到乌达三道坎建站,以及后来的汽修建厂,频繁的工作的调动,那里需要到那里去,在我看来:犹如部队的换防,服从命令就是军人的天职”!多么筒单的理由,道出了军人本质的刚强。说到内蒙古的风土人情,他也是娓娓道来:</p><p class="ql-block"> 说到五六十年代,那时的内蒙运输线,土路颠波,俗称“磋板路”,道路破损,车辆陈旧。客运大部分以货代客的大篷车,旅客都座在自己的行里上。春夏,狂风四起,沙尘肆虐,满面尘土泪两行。遇雨,车在雨中行,人在车上淋。秋冬,寒风凛冽,冷风刺骨,身穿白碴大皮袄,脚套羊毛靴,冻得鼻涕真流。这样乡村回家的路,还一票难求。在我看来,每个人都喜欢回家路,回家的感觉真好!</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客运,在农牧区土路行驰,春季公路翻浆,沙丘阻路,必须除浆垫板,必须抛沙添草,司机体力消耗殆尽,疲惫不堪。尤其是去往额济纳旗的客运,或去往边防哨所的物资货运,道路多为沙漠的天然公路,或踩荒的羊肠小道,崎岖不平,沙阻车熄,农牧民主动下车,肩推人拉,穿越障碍。因路途遥远,路况不好,颠波费油,延途没有加油站,只能货车装油桶。客车带拖车,拖车装三桶油。起早贪黑,700多公里的路程,需三四天才能到达,往返需一星期左右。沿途路遇往返车辆抛锚,经常拉车、加油、搞修理,这种救援常常发生。还有经常路遇徒步的贫困老乡,尽量进行力所能及的帮扶。司机朋友调侃道:“老李您真行!过去是抗美援朝的汽车兵,现在是雷锋同志的好同行,还是我们运输线上的好伙伴,也是雷锋精神的好榜样。”这些话在我听来,是对平凡岗位上的最好褒奖。在我看来:在运输线上互帮互助,才是克服艰难的法宝。平凡的语言,道出了任劳任怨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每一次偏远的长途客运,在荒凉的道路上永远有等侯的承客,超载在所难免。安全意识增强,必须稳中求稳。到站经常有:承客的邀请,群众的欢迎。虽说是交费4两粮票、二毛钱,(过去吃饭必须按规定交钱)却有酒有肉有热情。从运输线上看到:农牧民的实诚、热情,内蒙人的直爽、古朴。这种朋友式的接待,让我至今难忘。那个年代,运输是备爱尊重的行业,司机是备受爱慕的职业。我们司机常围坐饭桌玩笑地说:“车轮一转,给个县长也不干”!虽说这是玩笑,但它真实反映了当时交通困乏的实情。那个年代,从司机职业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运输行业的真实体現。那个年代,交通运输,走的就是一条“群众路线”!所以在我看来,作为普通员工,受人尊重就是最好的职业。生活就是这样,苦中有乐就是幸福!朴素的语言,道出了生活真谛。</p><p class="ql-block"> 想想那个年代,国家百废待兴,要从一穷二白的国土上,用多快好省,鼓足干劲的精神,以主人翁的姿态,艰苦奋斗,为社会主义绘制蓝图。那自强不息的信心,那吃苦耐劳的工作,那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贯穿整个年代!七十年代后期,国家工业体系已初具规模(那时包头初建工业体系,重汽,兵工厂,练钢炉,以成规模)。那时我在汽修厂工作期间,(那时我是领导兼师傅),配件供应逐渐齐全,维修就是我们的拿手绝活。闲聊时,职工和徒弟总让讲抗美援朝的故事,那美帝国主义仗势欺人的轰炸,那机械化部队炮火的残忍,那浴血奋战的战士,那冲锋陷阵的英勇,每一次胜利都是血与火的洗礼!大家听了吃惊和气愤,同时也感慨和佩服。大家争先恐后地说:“只要我们强大,别人怎敢欺凌。”!这些故事我经常讲,看似故事,却是一种思想传承。因为那段历史,是最有激情的岁月。有位伟人说过:忘记过去,就是背叛!</p><p class="ql-block"> ……从参军到工作,我一直战斗在运输线上。近八年的军旅生涯,四十多年的内蒙建设,我就是一个汽车兵!我的信仰,我的忠诚,我的工作热情,成就我的一生,受到党和人民的肯定。 先后获得: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和平奖章,抗美援朝荣立三等功,内蒙古交通厅安全运行银质奖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纪念奖章,在党50周年荣誉奖章等荣誉,还有历年来:先进工作者奖状,优秀共产党员奖状等一系列荣誉。面对成绩,李玉杰同志说:我始终认为,我的这些成绩,只是战斗和工作的历练。真正的英雄,是那些无私奉献战士,他们留在了战场,留在了工作岗位,英勇献身!我只是个幸存者。谈到自己他说:我这一生也有很多不足,也有犯错的时侯,这是生活中常有的事情。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说的诚恳而实在,这就是军人刚直的格局。</p><p class="ql-block"> 李玉杰老爷子,虽说耄耋之年,但依然壮心不已,一提到帝国主义南海扰局,他用官话讲:今天,中华民族挺直了腰杆,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但美帝国主义仍有亡我之心。时刻准备着,来犯之敌,虽远必诛! 说到一生的总结,他郑重地说:我这一生,作为汽车兵,从未离开方向盘。从异国他乡的抗美援朝,到内蒙古的边疆建设,汽车辗过的痕迹,就是我生命价值的体现! 此时,面对奖章,面对一摞奖状,李玉杰同志,缓缓站起来,一个立正的军姿,举起僵滞的右手,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既是对党和人民忠诚的敬礼,也是对自己一生行为的总结! </p><p class="ql-block"> 这是朴实的自述,精彩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玉杰生前口述</p><p class="ql-block"> 儿女的整理记录</p><p class="ql-block"> 梁树平执笔润色</p><p class="ql-block">(执笔以自述为主,用报告文学手法,完成此篇)2024.9.25</p><p class="ql-block">为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献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