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河西走廊漫游记</b></h1><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学汇</div><h3 style="text-align: left;"> 我喜欢旅游,全国著名的名胜景点差不多都走遍了,但是河西走廊却没有到过。这次外甥夫妇陪我到河西走廊一游,弥补了我心中的一点遗憾。我们的河西走廊游是从兰州开始的,经过武威,张掖,嘉峪关,莫高窟和玉门关等地。</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外甥他们提前开车到兰州,我于9月6日下午乘飞机到兰州与他们会合,当晚住兰州。</span></div></h3><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游兰州</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2024</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年</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9月7日</span></div></h1><h3> 今天上午游兰州白塔山公园,我们是从公园的后门上山的,这是在山上拍摄的风景。</h3></div> 从白石山下来我们到黄河边的金城关。金城关位于兰州白塔山南麓,是西北最有名的一座关城,关城修筑确切时间至今尚不能确定,但距今至少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了。民间传说“先有金城关,后有兰州城”。现在此处是兰州的一处重要文化旅游区。 金门关边的中山桥是黄河第一桥,建于100年前。桥对面就是白塔山公园和金门关。 没想到从兰州穿过的这段黄河水流充沛,流速很急,风景也不错。在黄河边游览一阵后即去参观甘肃省博物馆。<div> 下午3点左右去武威,途经永登、天祝两县,这是途中拍的。</div> 过天祝后,经乌峭岭,一连有五个隧道,其中三个隧道特别长。乌鞘岭古时为军事要塞,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汉、明长城在乌鞘岭相会,蜿蜒西去。 过乌鞘岭后不久即到古浪,这里已属武威境界。武威这一带是一不小的平原有条河流流过,地里大多种玉米,长势都很好。<div> 这是武威服务区。</div> 我们的车在这里充电。 下午8点左右到达武威,今晚住武威。,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涼州探古</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4年9月8日</div></h1><h3> 武威古称凉州,古时是一个很有名的边寨城市,唐诗中经常见到它的身影。在武威我们先后参观了雷台汉文化博物馆,鸠摩罗什寺和凉州会盟纪念馆。<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雷台汉文化博物馆</b></span></div> 现在人们知道武威很多都是因为中国旅游的标志——马踏飞燕就是在这里出土的。我们到武威后首先就是探访这个马踏飞燕的出土地——雷台汉文化博物馆。</h3> 雷台汉文化博物馆入口就是一座马踏飞燕的塑像。再往里走就见到一个铜车马仪仗俑的阵列。由39匹铜马、1头铜牛、1辆斧车、4辆轺车、3辆辇车、2辆小车、3辆大车、1辆牛车、17个手持矛戟的武士俑和28个奴婢俑组成,在阵列最前面的是马踏飞燕。这是迄今发现数量最多的东汉车马仪仗铜俑。从这车马仪仗的阵容看,墓主至少应该是个王爷吧? 再往后走就是景区的主建筑雷台。 雷台呈长方形,系在墓葬封土基础上用黄土夯筑而成,高8.5米,因台上建有雷祖殿而得名“雷台”。雷祖殿是祭祀风伯雨师的殿。<br> 1969年和1996年,在雷台下先后发现两座汉代大型砖室墓葬,其中,一号汉墓出土有包括马踏飞燕(铜奔马)在内的各类珍贵文物231件,古钱币近3万枚,被史学界称为一座蕴藏丰富的“地下博物馆”。<div> 这是雷台一号汉墓入口。</div> 雷台汉墓是一座东汉晚期(公元186—219距今1800多年)的大型砖室墓,雷台汉墓墓门向东,呈正东西方向,全长约40米,墓室面积约 60平方米。砖砌部分有墓门、甬道、前室附左、右耳室,中室附右耳室和后室。前后室和中室墓顶为覆斗式。<br> 进入墓门不久,甬道边有一口汉井。井深 12米,直径1米,井壁用汉砖垒砌而成,壁砖采用人字形砌筑。井壁呈腹鼓式。据考证,像这样保持原貌的东汉古井,全国目前发现的仅此一眼。更值得奇怪的是落在此井底部的东西会比原物放大一倍。因而常有人抛入钱币,遂前(钱)程(沉)远大之愿。 专家们曾对墓室和井中的砖块进行过耐压、抗腐蚀等方面的试验,发现每平方分米的耐压力高达366公斤到374公斤,而现在烧的砖每平方分米的耐压力只有150公斤到200公斤。到目前,有关方面的专家们还没有弄清楚,这种砖的制坯和烧制方法。<br> 这是墓的内景。 在雷台汉墓出土文物中最突出的是铸造精致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艺术价值最高的是一匹铜奔马。铜奔马由于技艺双绝,曾作为中国优秀考古文化的代表,在1973年—1975年期间,先后前往英、美、法、日、意大利、香港等14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和赞誉。<div> 此墓的营建规模及231 件随葬品,反映出墓主人显赫的社会地位。</div> 看来铜车马仪仗俑并不大,据介绍主车、舆车通长36厘米,马高40厘米,奴婢俑高19.5—24厘米。而景区前的铜车马仪仗是放大了六倍的。这样看墓主可能不是王爷,但他是谁呢?目前只知道他姓张,可能是位将军。<br> 此墓还出土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彩陶碉楼院,我们在甘肃省博物馆曾看到这件展品。 楼院中央设立五层楼阁,每层均四面出檐,正面开门窗。四周筑封闭式围墙,正面开一大门,四隅为两层角楼,相互间飞栈相连,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守卫体系,是东汉时期豪族世家宅居建筑的缩影。<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鸠摩罗什寺</b></div> 离开雷台汉墓后,前往鸠摩罗什寺参观。鸠摩罗什寺是为纪念鸠摩罗什而建的。 寺内之塔为东晋后凉时期中国佛教著名翻译家鸠摩罗什大师之舌舍利塔,始建于东晋时期,即公元415年前后,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br> 鸠摩罗什(344—413),是中国佛教史上最伟大的翻译家之一,原籍印度,生于新疆库车,幼年出家学道,公元385年受吕光之请驻锡凉州十七年之久,一生翻译佛经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多卷。这些译著,开创了中国佛教思想的新局面,为中国佛教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大师圆寂后,应其遗嘱,舌未烧烂,化为舍利,就安奉于此塔之中。此塔在唐、明、清时曾有修缮,2013年又根据清代遗存的基础上再次加固维修,为八角十二层砖木混合结构塔,高三十三米,内置木梯可达塔顶,内供鸠摩罗什大师舌舍利与一尊鸠摩罗什塑像和一部大藏经。 罗什法师纪念堂为鸠摩罗什寺内最核心的建筑物之一,始建于明代,1927年毁于地震,2013年又按明代古建风格用全木结构重新修建,面阔五间,内深三间,高十五米,重檐歇山顶式九脊上瓦,斗拱托梁,旋子彩绘,为武威市内最标准的全木隼卯结构建筑物之一。 堂内供奉的鸠摩罗什大师青铜像是著名雕塑家何鄂先生亲自雕塑完成的,面部慈祥,目光深邃,手执佛经,似在说法。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凉州会盟纪念馆</b></div> 离开鸠摩罗什寺前往白塔寺。白塔寺又称百塔寺,位于武威市东南20公里的武南镇百塔村。始建于西夏的凉州白塔寺是甘肃古代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是西藏归属中央政府行政管辖的历史见证地。 公元1247年,蒙古窝阔台汗之子阔端与西藏藏传佛教萨迦派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简称萨班)在凉州白塔寺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凉州会盟”,确定西藏归属中央政府行政管辖。之后,在萨班继承人八思巴和元世祖忽必烈的继续努力下,元朝建立了对西藏地方的许多施政制度。蒙、汉、藏等各民族开始结成了经济、文化共同繁荣的政治联合体。至此以后,尽管中央政权历次更替,但西藏地方与祖国紧密一体的关系没有变;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虽历经风雨沧桑的洗礼,至今犹坚。凉州会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史上、藏族史及藏传佛教发展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西藏与祖国历史关系发展的重要标志。<br> 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1182—1251)原名贝丹顿珠,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代祖师,亦是一位学识渊博之学者,故被世人尊称为“萨迦班智达”,简称“萨班”(意为大学者),后藏萨迦人,属昆氏家族。 公元1251年萨班在凉州白塔寺圆寂,阔端王为其修建了规模宏大的灵骨舍利大塔(约高35.28米)以珍藏萨班灵骨舍利。此塔元末遭兵燹被毁,明清时期曾两度重修,后于1927年毁于古浪大地震。现仅存塔座和塔基部分,残存高5.4米,边长14米。 1999—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白塔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清理出元、明两代塔台、塔基和清代重修塔院残存遗迹,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建筑构件、佛经残卷、擦擦(西藏一种泥塑艺术)。以及瓷器残件,是研究白塔寺历史的重要实物。<div> 2001年6月,白塔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div> 萨班灵骨复原大塔,居于整个塔林的中心,为仿元代藏传佛教噶当觉顿式大塔,是整个塔林当中最高的一座,通高35.28米。该塔是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依照元代萨班灵骨塔塔基而仿建的。在修建过程中,按照藏传佛教仪轨对这座大塔进行了装藏,由甘南拉卜楞寺的高僧用一月时间完成。大塔内总共装有210万宗小佛像和一部大藏经。210万宗小佛像包括70万弥勒佛、70万文殊菩萨和70万不动金刚佛。该塔气势宏伟,与山西五台山、北京妙音寺塔集于一格,充分展现了元代藏传佛教发展兴盛的历程。</div></div> 参观白塔寺后前往武威,时间尚早,决定驱车到山丹军马场附近走走。 途中见到许多从青海过来的车,原来这里是扁都口。.<div><br></div> 扁都口是祁连山脉中段一个贯通南北的峰口。扁都口海拔3500多米,地势险要,山势峻峨,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旅通行的重要通道之一。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南路便由此从青海进甘肃入西域。<div> 我们现在可能已经到山丹军马场范围內了。</div> 山丹军马场位于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的大马营草原,地跨甘青两省,总面积329 .54万亩。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军马场。山丹军马场原是中央军委直属单位,现已划规甘肃省管理。 山丹军马场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21年,由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始创。 山丹军马场地势平坦,水草丰茂。只不过因为下雨没有做过多停留。 由于在山丹军马场走了一大圈弯路,到张掖已经很晚了。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游张掖</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4年9月9日</div></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参观大佛寺</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上午参观</span>张掖<span style="color: inherit;">(古称</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center;">甘</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州)大佛寺</span>。</div></h3> 大佛殿为大佛寺主体建筑,殿内主尊释迦牟尼涅槃像(俗称卧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为亚洲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卧佛,塑成于西夏。 大殿内光线暗淡,又有脚手架遮挡,拍摄的效果不好。 寺里有一佛教艺术陈列厅,其中有一个展櫃介绍木胎泥塑卧佛的制作过程。 大佛寺有一白塔,形态优美,始建于明代,原名弥陀千佛塔,喇嘛教式,高32.5米。 大佛寺是西夏皇家寺庙,也为历朝皇室重视,明朝编北藏经成时皇帝特赐一套由该寺收藏,此即“御赐北藏”。<br> 《永乐北藏》,全名《大明三藏圣教北藏》简称为《北藏》,明代宫廷刻本大藏经,明永乐十九年(公元一四二一年)开雕于北京。正统五年(公元一四四〇年)完成后,英宗皇帝敕赐甘州卧佛寺一部。《北藏》共收经一千六百二十一部, 六千三百六十一卷,分作六百三十六函,千字文编次,自『天』至『石』。每版分五折页,每折页为五行,每行共十七字,折装成卷。每帙卷首有五连页单线白描造像一帧,造像刀工隽秀、印制精美,堪称古代雕版印刷的珍品,是目前国内保存数量最多、最完整的明代初刻初印本官版大藏经。<br> 张掖大佛寺是丝绸之路上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创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公元1098年),作为历代皇室敕建之寺院,保存有全国最大的西夏佛教殿堂——卧佛殿、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释迦牟尼涅槃像、最完整的初刻初印本藏经——《大明三藏圣教北藏》和誉满华夏的稀世之珍金银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是集建筑、塑像、壁画、雕刻、经籍和文物为一体的佛教艺术博物馆。<br> 该寺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游张掖七彩丹霞</b></div> 离开大佛寺前往七彩丹霞景区,大约在10点多钟到达七彩丹霞景区。这是景区的导览图。 景区内有4个观景台,分别是:七彩仙缘台,七彩云海台,七彩锦绣台和七彩虹霞台。我们是从北门进去的,有接驳车连接这4个观景台,还是很方便的。<br> 张腋的丹霞山早已闻名于世,是我早就向往的地方。这次有幸来此旅游,得见真容。真是名不虚传,那七彩斑驳的色彩,形状各异的山峦世上难见,也让我过足了拍摄之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