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6公里处的伊河两岸。这里山青水绿、万象生辉,东西两山崖壁上的窟龛星罗棋布、密如蜂房。1961年国务院公布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龙门风景名胜区被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1月被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 “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p><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之后历经西魏、东魏、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形成了南北长达1公里、具有2300余座產龛、10万余尊造像.</p><p class="ql-block">2800余块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其中“龙门二十品”和褚遂良的“伊阙佛龛之碑”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魏碑体的珍品和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p><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是光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以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大卢舍那像龛群雕最为著名。这座依据《华严经》雕凿的摩崖式佛龛,以雍容大度、气宇非凡的卢舍那佛为中心,用一周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将佛国世界那种充满了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这组雕像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显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p><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景区这些洋溢着信仰情感的文化遗存,是古代社会广大人民对现实世界充满诉求意愿的物质折射。中华民族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和成效卓绝的创造能力,透过这一遗响千载的人文景观可以得到透彻的解说。</p> <p class="ql-block">此碑为五代北宋时期著名隐士陈抟手书墨宝的摹刻。陈抟先后在武当山、华山栖息隐逸数十年,周世宗、宋太宗待之甚厚,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碑石书“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意即要像开天辟她奔赴天边的神马,要像老子一样与众不同成为人中之龙。书写潇酒飘逸、自由奔放,恰如陈抟一样非同寻常、个性不羁。</p><p class="ql-block">据碑刻左下题刻可知,此联原为陈持华山隐居期间书写并留存华山,北宋真宗年间被盗后几经報</p><p class="ql-block">转,清代同治年间洛阳陈肇镛得其手摹卷,请龙门僧智水将其刻于石碑并镶嵌龙门崖壁。</p> <p class="ql-block">宾阳三洞</p><p class="ql-block">宾阳洞是中国正史中唯一明确记载开窟缘由、过程及用工等内容的皇家石雇工程。据《魏书》记载,宾阳洞是景明初北魏宣武帝元恪为其父母孝文帝元宏和文昭皇太后所开凿的功德窟,永平时中尹刘腾又为宣武帝开凿石窟一所,合为三所,分别是现在的宾阳中洞、南洞和北洞,合称宾阳三洞。工程始于景明元年(公元500年),终于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历时24年,用工802366个,后因宫廷内乱而未全部竣工,仅完成了居中的宾阳中洞,南北二洞主体造像由唐代雕凿而成。</p> <p class="ql-block">宾阳中洞三壁分别造像一铺,正壁的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和南北两侧“三世佛”壁的一佛二菩萨,分别表示过去、现在、朱来“三世佛”。洞窟前壁自上而下有二组大型浮雕,上层为维摩、文珠对坐,中间为两幅佛本生故事,下层为帝后礼佛图,其中北侧为孝文帝及待以礼佛图,南侧为文昭皇太后及嫔妃礼佛图,雕刻精美绝伦,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令人痛惜的是于20世纪30年代被盗凿,皇帝礼佛图现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皇后礼佛图现藏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博物馆。雇顶雕作巨大的宝盖状,中央莲花外绕八身伎乐天和两身供养天。洞雇她面则雕作莲花宝池状,中为纵向礼拜道,两侧各雕圆形莲花,外饰水涡、禽鸟和戏水童子等。宾阳中洞外门口两侧雕出金刚力士、甬道两侧刻大梵天、帝释天等护法形象。宾阳中间的造像布局及裝饰以突出宗教主题为前提,紧凑而相互联系,陪衬又产生效应。宾阳中洞的整个设计意匠,是中国六世纪初叶佛教石窟寺庙堂样式的重要代表;宾阳中洞创立的“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造像艺术特征,成为北魏皇家石窟造像艺术“中原风格”的典范之作,引领了当时中原北方地区的开蜜风潮与造像样式。</p> <p class="ql-block">南洞系北魏宣武帝为文昭皇太后发愿开凿,北魏时期仅完成洞窟的外立面、内部空间结构及產顶莲花藻井雕刻,未及造像即辍工。据窟外北侧的《伊阙佛龛之碑》记载,洞内正壁一鋪五尊大像是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子魏王李泰为亡母长孙皇后做功德所雕造,完工于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十一月,同年十月唐太宗李世民“大阅于龙门”,应与该窟造像工程有关潘内正壁主尊饰像高8.60米,结跏跌坐于长方形束腰须弥座上,“褒衣博带”的视觉特征,面容饱满,肩胸宽厚,衣纹刻划也由直平阶梯式变为圆刀刀法。主尊和两侧三弟子及二善萨像的造型及服饰均显厚重,上承北魏刚健雄伟,下启唐代南洞有小禽350多个,其中唐贞观纪年像龛有27个,是一处洞窟中贞观纪年最多的。该洞是初唐造像艺术的重要代表,在研究初唐雕刻艺术风窟外北侧的《伊阙佛龛之碑》描述丁,赞颂了李泰的“纯孝”,由中书含人岑文本撰文,起居郎褚遂良书丹,“宇里全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是躯体及服饰己摆脱北魏“秀骨清像”生动活泼的风格。风格和造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长孙皇后的“懿德”</p><p class="ql-block">唐楷书法艺术的杰出作品。</p> <p class="ql-block">摩崖三佛龛</p><p class="ql-block">唐武周时期营造,系三世佛题材,因武周政权结束而中穀,所留下的半成品是研究雕刻工序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惠简洞位于龙门西山中段,是西京(长安)法海寺僧惠简为唐高宗、武则天等皇室成员所修的功德窟。因洞内主佛及右侧弟子阿难面相酷似龙门卢舍那大像龛主佛和弟子造像,又俗称“小卢舍那大像龛”。</p> <p class="ql-block">牡丹石</p> <p class="ql-block">梅花玉石</p> <p class="ql-block">万佛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龙洞</p> <p class="ql-block">卢舍那大像龛</p><p class="ql-block">LocanabuddhaStatue Niche Autel de Losana Daxiang</p><p class="ql-block">口 大像龕</p><p class="ql-block">唐高宗初,感亨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则天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平。</p><p class="ql-block">卢舍那佛高17.14米,头高4米,丰颐秀目,仪表堂堂。迦叶持重、阿难温顺二菩萨威装艳服雄伟、力士勇猛。是中国唐代佛教雕刻艺术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药方洞</p><p class="ql-block">药方洞始凿于北朝晚期。该窟因洞窟甬道两侧壁及窟门外金刚力士台座表面所刻大面积石刻药方而得名,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石刻药方,共有药方140余首,主治病症70多种,是我国唐代初年医学、药物学的珍贵遗存。至今其中的大黄汤、竹沥饮等在中医临床和民间仍广泛流传使用,反映出它在中医药学上的巨大成就和深远影响。由于这些石刻药方独特的价值,周恩来总理于1973年视察龙门石窟时做出了“要保护好、研究好”药方洞的重要指示。</p> <p class="ql-block">伊河旁远眺龙门石窟</p> <p class="ql-block">伊河</p> <p class="ql-block">伊河流淌水清澈,穿越千载又五百;</p><p class="ql-block">辉煌璀璨十三朝,佛定龙门保万方。</p>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23日洛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