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的艺术冲击——看音舞诗画《蜀道追梦》有感

老许

<h1><b>摄影:邱莉</b><div><b>撰文、解说、编辑:许建华</b></div></h1> <h1><b> 2014年10月19日(星期天晚上),应杨笑影和夫人郑玉华的邀请,我和爱人专程前往成都西南剧院,观看音舞诗画《蜀道追梦》。杨笑影曾经担任过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团长,国家一级编剧,四川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其夫人郑玉华是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女高音歌手。他们都是我家最好的战友和朋友之一。<br></b><b> 他们退休后,依然没有离开对艺术的追求。他们依托四川农村信用社,成立了农信星河艺术团。向社会公招了60余名年轻的艺术尖子。该团成立3年多来,先后创作演出舞剧、音乐剧、大型文艺晚会数十场,足迹遍及西南西北,得到官方和社会的高度评价。 </b></h1><h1><b> 早在去年(2013年),他们就邀请我们看星河艺术团的演出。杨笑影与我共事多年,他的才华我是很清楚的。但我想,而今的艺术演出,大都以追求市场效益为第一要素。认为他们的艺术团也不过如此。所以没当一回事。<br></b><b> 近期在他们夫妇再三邀请下,并同排挨坐观看。我实在难以推诿,带着应付的心态走进了剧场。当我翻开节目单,突然联想起了大型歌舞《东方红》。《东方红》表现的是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追求自由和平的梦想之路。而即将看到的《蜀道追梦》难道就是四川人的追梦之路吗?我心里豁然一亮。当帷幕拉开后,我果然惊呆了!只可惜没有带照相机。只好由爱人用手机记录下了这久违的艺术的震撼冲击! </b></h1> <h1><font color="#ed2308"><b>第一场:辛亥之秋</b></font></h1> <h1><br></h1> <h1><b> 1911年,清朝政府强行收回准备修建的川汉铁路,出让美英法德。激起了四川(包括重庆在内)数十万各民族之众的保路运动。最终导致清朝在四川统治的彻底覆灭,开启了近代史上,四川人民的追梦之路。我童年时期就时常到人民公园,非常熟悉保路纪念塔,那段历史铭刻在心。</b></h1> <h1><b><font color="#ed2308">第二场:红色铁流</font></b></h1> <h1><b> 土地革命时期,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复杂的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处于最艰难的时期。正是在这个时期,四川人民帮助红军巧渡嘉陵江、建立川陕苏区;为支持红军北上,帮助红军巧渡金沙江、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仅巴中地区就有10余万民众参加红军,为中国革命实现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b></h1><h1><b> 红军长征的路,我曾两次专程实地采拍,并采访过众多百姓和上百名经过长征的将军。他们艰苦卓绝的经历,让我多次流下热泪。此刻仿佛又看到了红军在四川的艰难跋涉。<br></b><b>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随着委婉的歌声和柔曼的舞姿,我的眼眶涌出了泪水……</b></h1> <h1><font color="#ed2308"><b>第三场:冒着敌人的炮火</b></font></h1> <h1><b>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不仅承担了抗战期间中国军队的主要粮草供应,更是有300余万有志青年参军直接北上作战和南下赴缅甸作战,奉献出了64万热血生命。抗战期间,中国军队每牺牲5人中就有一个是四川人。更令人敬佩的是,川军出川抗战,完全是自发志愿参战。这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伟大气节。</b></h1><h1><b> 我仿佛看到了川军穿着草鞋,系着草腰带,拿着最简陋的武器,用川人的血肉之躯筑起的铜壁铁墙,在当年的战场与日军血战的场面。台上坚毅的面孔、坚实的舞步、震撼的器乐曲,滚烫的泪水浸湿了我的脸面……</b></h1> <h1><font color="#ed2308"><b>第四场:东方黎明</b></font></h1> <h1><b> 此场以四川解放前夕为背景,紧紧围绕重庆歌乐山渣滓洞监狱中,革命青年绣红旗的场景,形象展示了四川人民迎接解放的感人场面。当时给狱中只传来了国旗是五颗红星。但都不知道具体是怎样的图案,于是大家将大的五角星放在了中央,4个小五星分别放在了4个角上。对于我来讲这面红旗太震撼了,“多少年,多少代,今天终于盼到你….”然而,就在红日即将照遍四川大地之时,她们绝大多数都倒在了烈火之中。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这面红旗,这是四川人民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气节。那一针针的缝制动作,那一张张的盼望神态….我闭上了湿润的眼睛,当我的爱人轻轻递给我纸巾时,我看到了她的双眼也充满了热泪……. 四川人真的了不起!</b></h1> <h1><font color="#ed2308"><b>第五场:太阳出来喜洋洋</b></font></h1> <h1><b> 1950年初春,石柱县一位土家族青年给解放军唱出了这首民歌:“太阳出来啰喂,喜洋洋啰喂,挑起扁担啷啷扯哐扯,上山岗啰喂……只要我们啰喂,多勤快啰喂,不愁吃来啷啷扯哐扯,不愁穿啰喂……”<br></b><b> 当时重庆刚刚解放,人民有了自己的土地,无不喜气洋洋。这首再熟悉不过的四川民歌,是四川人民欢庆解放唱出的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抒发了四川人辛勤劳作,热爱家乡的豪迈情怀和宽阔胸襟。<br></b><b> 从鸦片战争、辛亥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有今天真的很不容易。此时我不禁想起了《歌唱祖国》这首歌里的一句歌词: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才得到今天的解放。</b></h1> <h1><b><font color="#ed2308">第六场:春天的故事</font></b></h1> <h1><b> 1978年底,举世瞩目的改革开放在中国的广东沿海拉开了序幕。那时我刚刚考进四川师范学院,和所有的同学一样,还没有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浪潮冲击。但是,1980年4月,也就是进川师刚刚半年,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在全国率先摘掉人民公社的牌子,取代的是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改变了农村面貌。这一举措震惊了世界。那时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内陆大多在观望。但四川人没有等待,向阳乡以大无畏的开创气魄,吹响了全川改革开放的进军号。记得1981年5月的一个星期天,我和儿时的朋友到成都市青年路看热闹,琳琅满目的各式大篷车一眼望不尽。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这就是成都商贸改革开放的缩影。我很快明白了,我的很多儿时的朋友,涌进了川人南下的潮流,正是这些庞大的川人潮流,将盆地的市场经济搞得热火朝天。那时说起万元户,众人刮目相看。谁不想成为万元户呢。</b></h1> <h1><font color="#ed2308"><b>第七场:蜀道通天</b></font></h1> <h1><b> 看看今天的四川,“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早已成为了历史。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早已连接五湖四海。无论是交通通信、科教文化、医疗卫生、金融商贸、体育健身、旅游休闲等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感谢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感谢四川人的勤劳致富。作为四川人的一员,作为我们已经退休的一代,应该知足了。<br></b><b>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轻柔的歌声让我倍感欣慰。</b></h1> <h1><font color="#ed2308"><b>第八场:生命之光</b></font></h1> <h1><b> 2008年至2013年的5年中,四川连续发生了“5.12”8级特大地震和“4.20”7级大地震,这在世界地震史上极为罕见。面对巨大的自然灾害,四川人无论是去救助的还是被救助的,都凸显出了川人大无畏的坚强性格和大爱情怀。<br></b><b> 此刻山崩地裂的舞台场景,一下将我拉到了那个岁月……<br></b><b> 废墟中探测仪、铁锹、竹竿、木棒、双手、两肩,臂膀、担架、输液瓶、救护车、救火车……一个个生命获得了重生;出租车自发组队免费运送伤员,各族群众慷慨解囊路边送鸡蛋,大学生志愿运送群众搭盖帐篷,孩童们路边举着“感谢”的标语…..那个时期,我们全家也都上阵了,为灾区捐款捐物、送水送食品、安抚伤员写报道……<br> </b><b> 印象最深的还有一个电视报道:都江堰有一个村寨,当救援队伍还没有赶到时,全村没有受伤的男女老少,全部自发行动起来,在支部书记的率领下,硬是用扁担、木棍和竹竿撑起大石块,用鲜红的双手刨出了3条人命。一个14岁的孩子,由于用竹竿撑杠石块时间太长,右肩磨掉了很大一块皮,他的母亲正在用一块布包扎。这个孩子说:这家人平时不认识,看到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都在用棍子撑石块救人,我也就帮着撑石块来救。这个孩子和林浩等众多小英雄一样伟大,这就是我们四川的孩子!</b></h1> <h1><font color="#ed2308"><b>第九场:又到五月花开时</b></font></h1> <h1><b> 5月是一年中很美的季节,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此场是四川清音。说实话,我很久没有听过清音了。原名“唱琵琶”或“唱月琴”。<br></b><b> 20世纪30年代在成都、重庆相继成立清音歌曲演唱会或称改进会,以后遂以清音命名。四川清音渊源于明、清时的俗曲。新中国成立后,四川清音得到过周恩来的高度评价。儿时看四川曲艺,清音印象很深刻。此刻看台上漂亮的姑娘们,身着鲜艳的服饰,妩媚地敲击竹节鼓和打板,那轻柔悦耳的川腔,犹如温馨的蜜糖水,浸遍全身。<br></b><b> 此场以独特的四川清音,生动表现了自5.12、4.20地震以后,四川人不仅从废墟中站了起来,而且生活得更加美好。</b></h1> <h1><font color="#ed2308"><b>第十场:太阳神鸟</b></font></h1> <h1><b> 2001年2月25日出土的金沙遗址,揭示了3千年前蜀国的文明,由4只飞翔的神鸟组成的圆形金色图案——太阳神鸟,就是这一追求文明梦想的象征。四川人早在数千年前,靠智慧和勤劳,就创造了璀璨的文明。</b></h1> <h1><font color="#ed2308"><b>第十一场:梦圆东方</b></font></h1> <h1><b> 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四川人又唱出了令世人赞叹的无数凯歌。今天,我们的党虽然还有很多需要矫枉过正,我们的祖国还有很多不足需要弥补。但最终我们还是相信党,相信自己的母亲。四川依然美丽,四川大有希望。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四川人将和全国人民一道,一定会实现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梦想。</b></h1> <h1><b> 演出结束后,全场观众起身掌声热烈,久久不断。我们坐在5排,此时回头一望,原来观众中,很大一部分是80后和90后,在他们的脸上还挂有泪珠痕迹。我又一次震撼了。原想这类歌舞未必能打动当今年轻人。看来我错了。随即我给女儿拨通电话告知观看节目的情形。女儿女婿说:“爸爸妈妈你们说好,那一定很好。请转告杨叔叔郑阿姨,我们也要看。”多好的年轻人啊。我们的父辈完成了他们应该完成的使命,我们这一代也完成了自己应该完成的使命。看看今天的这些年轻人,我完全相信他们必定能完成他们自己应该完成的使命。</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