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期所读书籍为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我于 9 月<br>18 日带着疑问开始阅读此书。<br>疑问一:一句啥话能顶一万句? 两天时间读完小说,作者并未明确给出哪一句话 “顶了一万句”。在书中,每个人物在不同情境下都有对他们而<br>言至关重要的 “一句话”。<br><br><div>杨百顺(吴摩西)在入赘问题上迷茫时,老詹以 “大爷” 的身份,与杨百顺推心置腹地交谈,“知道自个儿是谁,才能明白往哪儿去呀”,杨百顺觉得老詹的话说到了自己的心坎里,是解开他烦闷的知心话,不禁潸然泪下。杨百顺与吴香香吵架离家后,巧玲找到他说:“我想你了。明天该去白家庄拉面了。” 巧玲对吴摩西的依赖,让吴摩西有了心的归属,他又牵着巧玲的手回家了。<br><br></div><div>同样,对于牛爱国而言,妻子两次出轨,他满腹冤屈无处诉说。女同学章楚红是牛爱国遇到的唯一一个 “说得着” 的女人。章楚红开导他 “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对他来说,这一句话就是打开心结、排解心中忧愁的知心话。章楚红离婚后离开了生活的地方,小说的结尾意味深长,“得找”,即每个人都在寻找和自己说得着又愿意为对方说的人。<br><br></div><div>牛爱香的老公宋解放给牛建国说:“老弟,我跟你姐结婚,算结值了。过去我不会说话,自从有了百慧,我变得会说话了。” 这个让他会说话的却不是妻子牛爱香,而是牛建国的女儿百惠。</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疑问二:关系怎么如此复杂?</h3> 中国人擅长把一件事情变成另一件事情,再变成第三件事情,然后弄得一团糟,这不仅是在《一句顶一万句》中,同样也体现在现实中。小说中事件和人物关系极为复杂,每一件事都是七绕八绕,没有一件事独立存在。小说中出现了 近100 个人物形象,主线人物围绕杨百顺和牛爱国展开。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人物关系复杂</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1. 家庭关系复杂</div>杨百顺是《出延津记》的主人公。他是河南延津杨家庄卖豆腐老杨的二儿子,后被天主教老詹改名为杨摩西,入赘给吴香香后又改名吴摩西,最后流落到陕西咸阳,改名罗长礼,并终老于此。杨百顺的哥哥娶了富家女,弟弟因上学有了出息当了司炉工,杨百顺觉得自己被忽视,与兄弟之间关系疏远。由于父亲偏爱,他对父亲心存不满,出走后再也没有和家人建立连接,始终处于身心孤独之中,这极大地影响了他的性格和人生选择。<br><br><div>牛爱国是《回延津记》的主人公。母亲曹青娥是杨百顺(吴摩西)弄丢的养女巧玲的女儿。牛爱国觉得母亲以前不疼爱自己,但后来母亲常和他聊起往事,母子关系有所变化。为了延津来的一封信,他回延津寻找吴摩西。<br><br></div><div>小说的前半部写的是过去,小说的后半部写的是现在,一出一回,延宕百年。“小说中所有的情节关系和人物结构,所有的社群组织和家庭和谐,乃至于性欲爱情,都和人与人能不能对上话,对的话能不能触及心灵、提供温暖、化解冲突、激发情欲有关。话,一旦成了人与人唯一沟通的东西,寻找和孤独便伴随一生。心灵的疲惫和生命的颓废,以及无边无际的茫然和累,便如影随形地产生了。人为什么活得这么累。”</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 婚姻关系复杂</div>杨百顺与吴香香:吴香香丈夫死后,为了不被姜家撵出门,找了杨百顺做上门女婿。杨百顺本以为能过上安稳日子,却发现吴香香与隔壁银匠老高有染。他们的婚姻不仅有感情问题,还涉及到生计、社会地位等多方面因素。杨百顺在这段关系中经历了被背叛、寻找妻子等一系列波折。杨百顺与养女巧玲在相处过程中逐渐产生父女感情。巧玲成为杨百顺在世上为数不多能说得上话的人,然而,杨百顺在寻找妻子的过程中把巧玲弄丢了,这一事件又引发了一系列后续故事。<br><br><div>牛爱国与庞丽娜:牛爱国与妻子庞丽娜的关系破裂是小说的重要线索之一。庞丽娜出轨,与他人私奔,这不仅给牛爱国带来巨大痛苦。在寻找妻子的过程中,牛爱国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人。章楚红是牛爱国在婚姻出现问题后遇到的一个能说得上话的女人,两人有一定的感情纠葛,但章楚红是有家室的,最终离婚出走他乡,引发了牛爱国对婚姻、人生的思考,她也是牛爱国一生寻找的人。</div> 3. 社会关系复杂<br>杨百顺的患难之交:杨百顺与家里闹翻后,在半路上遇到剃头的老裴。杨百顺想跟老裴学剃头,老裴借口要跟老婆商量,让他先去找老曾。虽然老裴没有收杨百顺为徒,但两人曾有过一段同行相处的时光,算是患难之交,能互相倾诉一些心事,老裴的经历和遭遇也让杨百顺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br><br><div>杨百顺的师生关系:老汪是杨百顺的私塾先生。杨百顺十岁那年,被父亲送到老汪的私塾当陪读。但老汪满腹学问却不善表达,跟学生们讲不明白,导致学生频繁退学。杨百顺在私塾学习的这段时间,从老汪那里接受了一定的知识教育。<br><br></div><div>杨百顺的师徒关系:老曾是老裴的朋友,是一个杀猪的。杨百顺经老裴介绍,跟着老曾学杀猪。一开始师徒俩能说得着话,相处还算融洽。但自从老曾续了一房老婆之后,新师娘的到来让老曾与杨百顺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后来杨百顺在杀猪之余跟人聊天时说了师娘的坏话,被传成说师父老曾歹毒、克扣徒弟,最终被老曾赶了出去。<br><br></div><div>杨百顺与老詹:杨百顺从蒋家染坊出来后,遇到了老詹。杨百顺表示想信主,老詹便收他为徒,还给他改名叫 “杨摩西”,并给他介绍到县城老鲁的竹业社破竹子。虽然杨百顺没有完全成为虔诚的教徒,但老詹的一些话和观点在他心中留下了印记。老詹手绘的教堂图始终是杨百顺的精神指引。</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事件关系复杂</div>杨百顺一生经历了多种职业,如剃头、杀猪、染布等。每一次职业的变化都不是单纯的个人选择,而是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职业变化又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他在不同职业中结识了不同的人,这些人又各自有着自己的故事和关系网,反过来又都对杨百顺产生影响。<br><br><div>牛爱国为了寻找出轨的妻子庞丽娜,与章楚红产生了感情纠葛。这一事件使他的人生更加复杂,他不仅要面对妻子的背叛,还要处理自己内心的情感冲突。他的寻妻之旅也引发了周围人的关注和反应,如他的家人、朋友对他的支持或质疑,这些都进一步加深了事情的复杂性。<br><br></div><div>这些不认识、认识、熟人、朋友、知心朋友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关系相互交织,错综复杂。既有亲情、友情、爱情,也有利益的纠葛、矛盾的冲突。每一个人物的命运都受到其他人的影响,每一件事情的发展都与其他事情紧密相连。这种复杂性反映了人世间的真实面貌,展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面临的各种困境和挑战。</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疑问三:三代人故事情节循环?</h3> 《出延津记》讲述杨百顺(吴摩西)为了寻找一个能 “说得着” 的人,被迫离开延津;《回延津记》则是牛爱国在相似的困境下,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得着”的人,走向延津,两个男人的故事轮回上演。<br><br><div>巧玲作为连接三代人的纽带,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人类命运的相似性。三代人的故事跨越了不同的时代,却仿佛是命运的不断重演,不仅体现了家族命运的传承,也反映了历史的延续。杨百顺和牛爱国面对妻子出轨时,都表现出了软弱和无奈。说明他们无法掌控自己的婚姻,三代人命运的重复不仅体现了生活的无奈,也暗示了人类在命运面前的渺小。<br><br></div><div>每个人都在生活中努力寻找情感寄托,寻找能 “说得着” 的那个人。在寻找时,往往会对特定的人产生强烈的依赖,而对其他人则难以建立深厚的感情,这种情感的差异反映了人性中的复杂情感需求,情感的偏向也导致了个人在婚姻和生活中的困境。<br><br></div><div>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似乎总是陷入相似的困境,无法逃脱命运的轮回。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仍然面临着孤独、情感困境和命运的挑战。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br><br></div><div>出延津和回延津这种一去一回的结构和命运轮回的主题,赋予了小说深刻的文学价值。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刻画,展现了人类的苦难、无奈和抗争。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 “说得着” 的追求始终没有改变,只是方式和表现有所不同。同时,也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交织,引发了读者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br><br></div><div>每个人的一生都没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在一种周而复始的循环中。正是在这种循环中,我们才有机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人生,明白自己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才能寻找真正的幸福和意义。<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4年9月20日</div><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