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朋友,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志同道合的人,情意相投的人。彼此有交情的人,后指交谊深厚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朝时指士大夫对儒学生员之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朋友,就是感情很好,有共同语言而经常交流,相处起来很舒服,双方有时间就相约在一起而聚一聚。除情人或亲属之外彼此有交情的人,其最高境界是知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朋,双月。月有肉的含义,指代两个人。同学、战友、同事都可以是朋友,互相帮助、互相支持,还有老友、邻友、棋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友直、友谅、友多闻”是孔子在《论语·季氏篇》中提出的三种有益的朋友。这里的“友直”指的是正直的朋友,他们能够以公正无私的态度对待朋友,给予真诚的建议和帮助。正直的朋友不会隐瞒你的错误,而是会直接指出,帮助你改正和进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友谅”则通常被解释为诚信的朋友,但也有解释为宽恕或宽容的朋友,即那些能够理解、包容你的朋友,他们不会因为小错而轻易放弃友谊,能够在冲突中展现出宽容和理解。</p><p class="ql-block">“友多闻”指的是见闻广博、知识丰富的朋友。与这样的朋友交往,可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周</p><p class="ql-block">西周以降,宗法制度一直是维系整个中国社会运行的根本制度,而宗法制的核心和基础则是血缘,这就使得社会中的人伦多被打上了血缘的烙印。在这种前提下,朋友关系也难以完全与血缘关系分割。在中国古代语境下,“朋”主要指“同类”或“伙伴”;而“友”的意义虽更接近现代意义上的“朋友”,然尚与血缘关系有着复杂的关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希腊</p><p class="ql-block">与早期中国类似,在古希腊,血缘也处于社会关系的核心,这也使得古希腊时期的朋友观与血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朋友”并不特指狭义的朋友关系;相应地,“友爱”也并不特指狭义的“朋友”之间的“爱”,而是几乎可以用来描述人与人之间各种相互亲近的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引申义</p><p class="ql-block">第一,泛指朋友,即彼此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人。“两只手(都是右手,显然是属于两个人的)靠拢在一起,表示‘朋友’的意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儒家的“五伦”体系中,“朋友”一伦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唯一建立在相对平等的人际关系之上的伦常,其余四伦都隐含着主从相对的秩序。朋友关系的平等性决定了朋友之间的交往模式。孔子曾这样区分朋友与兄弟之间的相处模式:“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兄弟之间相处,由于双方存在血缘关系与长幼秩序,故而以维护“兄友弟恭”的伦理规范为目的。而朋友之间的交往更强调互相切磋和敦促的重要性,维护情感不是首要目的,互相勉励进步以向善才是终极目标。需要注意的是,朋友之间的“平等”并不是指社会地位等外在条件的对等,而更接近于德行上的相互认同。</p> <p class="ql-block">【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为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删除;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