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网上淘到的又一本好书。最初我看到这本书就被书名所吸引,但是觉得有点儿小贵,就放弃了。那天又想起这本书来,可是记不住书名了,按照我理解的意思在手机上怎么输也没有查到。想干的事干不成难受呀,打开电脑把我理解的意思输完就蹦出了这本书,看来还是电脑的功能强大。电脑上还显示此书的作者是新华社的高级记者,那就更要订了。<div> 我最初是被书名吸引,后来当然是被内容吸引了。《君生 我未生》出自一首唐诗: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这是我近期看到的第三本被书名所吸引,而书名都是引自诗词的书了,看来作家都精通诗词呀。</div><div> 本书是新华社高级记者张严平讲述她与科学家杨南生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君生我未生》的作者张严平,通过“我”与我国第一代固体火箭专家、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杨南生相识相恋相守的讲述,表现了共和国第一代科学家为国防事业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的赤子之心,书中重点突出了杨南生先生在国防事业之外的一颗单纯、真挚、质朴与善良的人格和高贵的品行,字里行间站立的是一个有着中国传统精神气质的知识分子的标杆。与杨南生的初识,让一个初出茅庐的记者“慌了神”;与杨南生的书信往来,令一个年轻稚嫩的心炽热澎湃;与杨南生的结合,让两颗跳动的心感受到了幸福的滋味。</div><div> 科学家的传记,多重理性,重逻辑,而《君生我未生》则重情感,重感觉, 我觉得它真是一部好书。作品是用一个妻子深情的眼睛,回望中国固体火箭科学家杨南生的一生,用一个女性的细腻心灵,去感受他们在一起生活的日日夜夜,读来感人至深。</div><div> 几乎得到了中国新闻界全部最高奖项的新华社记者张严平以新华社记者的笔力,航天科学家的情怀,使《君生 我未生》一书深深地打动了我。在这本书里不仅有惊险的情节、优美的文字而更使我感动的是:我读到了一个优秀新闻人的坦诚和真实。7年多的时间里,她写下了70多本共300多万字的日记。平凡的我在炎热的夏季透过作者这滚烫的文字,无数次泪目,无数次感叹,情不自禁的被人格高尚,灵魂高贵,为祖国航天事业作出卓越贡献,扎根大山深处,隐性埋名的航天科学家深深震撼。</div><div> 我觉得还是应该简单介绍一下她的先生。杨南生早年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以优异成绩获得自然哲学机械工程学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他带着“实学报国”的理想冲破阻挠,回到祖国,先是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参与研制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调到中国科学院力学所任研究员兼学术秘书,后调入为研制卫星而成立的中国科学院1001设计院任副院长,加入钱学森领导的科研团队,参与了中国第一枚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的研发工作。几十年里,他一直在条件艰苦的大西北科研基地工作,把自己的所有心血和才智都献给了火箭科学事业。中国要搞洲际导弹,就必须先把大型固体发动机研制出来。可当时,世界上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有能力研制火箭固体燃料,我国在这方面属于一穷二白。西方国家进行严密的技术封锁,连当时还比较友好的苏联也不让我们知道。杨南生团队就是在这样一无资料、二无人才、三无设备的情况下,经过多年科学攻关和反复试验,培养着自己的人才,积累着中国固体发动机的经验,终于有了重大突破——中国有了自己的固体发动机。</div> 今天的航空领域运载火箭,都采用了固体技术。可见,杨南生的研究是带有科技前瞻性和国家战略意义的。这方面,他付出了比任何人都要多的心血,说他为中国火箭固体发动机之父,也不为过。然而,由于历史和工作的原因,他的名字还很少被提到。直到2018年《杨南生传》的出版,社会才更加清楚地认识这位没有“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称号的功勋科学家。想简单介绍一说起来就有点儿长,因为我不仅被他们的爱情所打动,也被先生的事迹所感动,对他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而感到气愤。这么好的科学家也受到了许多许多不公正的待遇,失去了很多本应该他得到的荣誉。户口在大西北迟迟办不回来,没有户口医疗、住房等问题都解决不了,住在没有电梯的老式单元房里,为了看病还需要爬楼梯........《杨南生传》中写道“他星辰般的光芒已深深地刻进人们的心里。他让人们相信,这位老人有着人世间最灿烂、最干净、最高贵的灵魂。”当然他死后很多问题都得到了纠正,但是太晚了。<div> </div><div> <br><br><br><br><div><br><br><br><br><br><br><br></div><div><br></div><br></div> <br><br> <div><br></div><div><br></div> <br><br><br><br><br><br><br><br><br><br><br><br> <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 <br><br><br><br><br>